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蒋廷瑜,彭书琳 著 页数:1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采用随笔的写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来自田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讲述的是在田野考察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受,记录的是在田野考察中采访的人和事,图片和文字有机的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文明的曙光:广西史前考古发掘手记》是系列之“八桂风谣书系”之一,对广西史前的风情习俗作了一番田野考察。读者听到的不仅是调查者个人的独白,还能听到来自访谈对象的声音;读者了解到的不仅是调查者考察的结果,还能看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考察中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跟随作者一起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作者简介
广西兴安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从事田野考古和地方史研究,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发表学术论文七十多篇,专著有《铜鼓史话》、《铜鼓艺术研究》、《古代铜鼓通论》、《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等。
书籍目录
总序一、从中药铺追索到巨猿的故乡一巨猿化石发现记/11.是猿还是人/12.发现巨猿洞/23.巨猿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7二、右江河谷八十万年历史再现——百色手斧发现记/81.百色旧石器的发现/82.年代之递增/113.发现玻璃陨石/134.手斧的确认/165.挑战“莫氏线理论”/20三、柳江人:东亚人的共同祖先,有一支南迁澳大利亚/211.柳江人的发现/212.柳江人住在何处/243.柳江人的身高/264.东亚人的共同祖先/275.柳江人的后裔/286.有一支南迁澳大利亚/35四、甑皮岩究竟有多少的秘密/371.怎么发现甑皮岩/372.年代的争论/393.“赤道人种”的特征/424.是野猪还是家猪/435.再次发掘和研究/446.是原始农业还是采集狩猎/457.发现最早的陶器/468.可否命名为“甑皮岩文化”/4B五、遍地螺壳的贝丘遗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狩猎采集生活/501.豹子头在哪里/512.鱼头形蚌刀/543.调和的陶土/554.西津船闸下的遗址/565.双肩石器的源头/576.秋江遗址的遗憾/617.顶蛳山的轰动/638.命名为“顶蛳山文化”/659.特殊的葬俗/68六、向海洋讨食——海边的贝丘/73七、革新桥——一处石器制作场/791.沉睡七千年。一醒惊天下/792.石器制作场/813.树皮布石拍/85八、晓锦的炭化米——探寻原始的稻作农业/901。差点失落的遗址/902.发现炭化稻米,933.五岭南北文化交流的中转站/1014.一套制作石器的工具/1035.陶器是露天堆烧的/1076.满载归来/1087.能否命名为“晓锦文化”/111九、感驮岩的牙璋一岭南古国与华夏文明的接触/1131.砂石范/1162.礼器牙璋/117十、大石铲_农业文明的象征/1201.数量巨大的石制品/1202.奇特的存放形式/1223.是农具、货币,还是祭祀品/126后记/132
章节摘录
书摘4.东亚人的共同祖先 晚期智人也叫现代智人,是指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过去曾叫新人,从距今5万~4万年前开始,欧洲、非洲、亚洲、澳洲、美洲都有了人类的分布。 晚期智人与早期智人形态上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其面部变小,眉脊减弱,颅高增大,到现代人则愈加明显。由于各大地区的早期智人已有明显的地区性的形态分化,加上各地区不同的自然选择作用,因而造成各地区现生人类形态的明显差异。 人种或种族是根据能遗传的体质特征来区分的,主要是根据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鼻、唇的形状等,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等。 中国晚期智人化石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特征。从牙齿化石来看,上门齿化石都是铲形的,而现代中国人铲形上门齿的比率高于任何其他种族;而且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现代中国人中,第三臼齿先天缺失率在蒙古人种中最高。 从骨骼来看,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头骨上都有明显程度不同的矢状脊,都有较宽阔的鼻骨、前突的颧骨。 这些形体性状,在现代蒙古人种或称为黄种人中有特高的出现率,而且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直到晚期智人时期都经常出现,说明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蒙古人种在中国人种中存在着时间发展上的连续性以及血统亲缘上的继承关系。 中国发现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主要有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河套人等,其中最重要的首推柳江人。 柳江人生活在更新世晚期,距今5万一4万年,这个时期是世界上人种分化的时期,柳江人是在人种分化中较为原始的蒙古人种。蒙古人种有南北两个类型,北方类型以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为代表,南方类型就以柳江人为代表。可以说,柳江人是南方蒙古人种的最早祖先。 P27
编辑推荐
“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采用随笔的写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来自田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讲述的是在田野考察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受,记录的是在田野考察中采访的人和事,图片和文字有机的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本书是系列之“八桂风谣书系”之一,对广西史前的风情习俗作了一番田野考察。读者听到的不仅是调查者个人的独白,还能听到来自访谈对象的声音;读者了解到的不仅是调查者考察的结果,还能看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考察中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跟随作者一起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