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罪与罚

出版时间:2012-9-1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蒂姆•韦纳  页数:424  字数:335000  译者:王祖宁  
Tag标签:无  

前言

是恶毒诅咒,还是忠诚的捍卫者?    《FBI罪与罚》讲述的是联邦调查局作为秘密情报机构的全部历史。我们通常认为,联邦调查局是一个逮捕罪犯和维持法治的警察机关。然而,无论是今天还是在过去的数百年中,打击恐怖势力与间谍活动并获取秘密情报才是联邦调查局的第一要务。    早在200多年前,《美国宪法》的缔造者就已经预见到联邦调查局的这一职责可能带来的冲突。一个不受羁绊的民族必须同时拥有安全和自由,这二者既相辅相成,又势同水火。在过去几十年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联邦调查局甚至不惜违法,监视、窃听和入室行窃等手段屡见不鲜。这些行为是对民主制度的诅咒,然而联邦调查局却拥有这样的特权,这让它成了自由美利坚如影随形的对立面。    《FBI罪与罚》记载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民主体制与秘密情报活动之间的持久冲突、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人们为了两者兼得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本书不包含任何捕风捉影的消息与道听途说的引言,书中涉及的所有事实都有据可查。最近刚刚解密了70000多页的文件,其中包括J.埃德加·胡佛卷帙浩繁的情报档案汇编,以及在胡佛长达48年任职期间及其后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的200多份口头记录,而《FBI罪与罚》就是基于这些资料完成的。    在这个美国世纪的中心,胡佛就像一尊浑身包裹着污垢的雕像。拥趸将他视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天才,反对者却将其斥作“一个该死的小人”,这也是肯尼迪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对他的评价。时至今日,数百万美国人对他的了解仍然仅限于这样一幅漫画:一个穿着芭蕾舞裙的暴君和有异装癖的怪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数年来解密的文件逐渐揭开了胡佛的神秘面纱,传奇色彩褪去,他的形象日益明朗。他实施了一系列在当时看起来似乎匪夷所思的秘密行动;在冷战时期最黑暗的岁月里,直接对前苏联和中国领导人进行暗中监视;对纽约和华盛顿发出了内容详尽的自杀式空袭预警;阴谋策划政变,推翻外国民选领导人的统治;采取狡诈手段,削弱美国总统的地位。    胡佛不是一个恶魔,而是美国的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1461~1527年,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君主论》外交家和历史学家,的作者。他所主张的一套统治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成了不择手段、无视道德和侧重权谋的现实政治的代名词。——译者注)。他诡计多端,刁滑奸诈,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自己的敌人。他是美国情报工作的开山鼻祖,也是现代国家监视体系的始作俑者。政府部门计算机库卷宗上的每一枚指纹、个人资料和生物识别数据中的每一个字节都可以追溯到胡佛身上。    胡佛是操纵舆论的高手。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施展政治权术,他常常置道德准则于不顾。在长达55年的时间里,他始终热衷于打击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就预见到了我们今天面临的灾难性威胁。但是,胡佛建立起来的制度在他死后几乎消失殆尽,直至3年前,国家安全行动才开始按照法律规定卷土重来。    除了总统表示“要确保严格执法”的宣誓以外,联邦调查局始终没有一个法定纲领。然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许多总统都偏离了这一神圣的誓言。在他们的指使下,胡佛打击的对象既有恐怖分子,也有和平主义者;既有三K党徒,也有民权运动领袖。    按照他们的命令,联邦调查局公然违背《人权法案》的自由精神,行使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的权力。“任何处于战时的总统都不会对美国宪法产生太多顾虑”,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司法部部长曾经这样写道。从那以后,每一位总统都会认为,美国正处于交战状态。    《FBI罪与罚》记录了总统授权下的非法拘捕、强行入室、暗中盗窃和监视窃听活动。在本书中,对于某些著名的刑事司法案件,比如大萧条时期的反黑帮斗争以及警方与大卫教派展开的血腥激战,作者只是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了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情报活动上,因为后者才是美国一个世纪以来与恐怖分子、外国间谍、无政府主义者和刺客进行斗争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这场战争的指挥官们,即总统、首席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等,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滥用了手中的职权。然而,在民主社会中,他们还做不到只手遮天。胡佛在晚年曾经拒绝执行尼克松总统的非法命令。2001年9月4日,罗伯特·米勒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为了抵制布什总统要求实施非法监视的命令,米勒递交辞呈以示抗议。他说,如果人们在反恐战争中失去自由,美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对于联邦调查局的领导者来说,这一冲突贯穿始终。美国民众需要了解这场斗争的历史,否则当下一次危机袭来时,他们就会为了安全的承诺而拱手交出自由的保障。他们的安全也许加强了,但是他们的自由却减少了。

内容概要

  首度揭开FBI不为人知的惊天内幕
  再现间谍、情报与权力的极致艺术
  作为联邦调查局的缔造者,胡佛将情报、间谍与权力的艺术发挥到极致。纵然它践踏了民主,纵然它危害了自由,但联邦调查局仍然毫无忌惮的以秘密情报作为利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张牙舞爪。
  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情报机构之一,FBI一直毁誉参半,它是维护和平的斗士还是扼杀民主的元凶,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纽约时报首席记者蒂姆·韦纳经过缜密调查,参阅了一份最新解密的的70
000多页的机密文件,汇集了胡佛的绝密档案以及200多位长期与胡佛共事的特工人员口头记录,以最客观真实的角度描述了胡佛跌宕起伏的一生。曾经覆雨翻云的联邦调查局光环为何渐渐远去,展望未来,FBI将在美国的世界布局中扮演何种角色,胡佛时代会否再现,本书将会为你一一揭开这些谜底。

作者简介

  蒂姆·韦纳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
  ◆普利策奖兼美国国家图书奖双料得主
  ◆畅销书《中情局罪与罚》作者
  蒂姆·韦纳钻研美国情报25年,曾因对五角大楼神秘经费的报道而荣获普利策奖,也曾亲历阿富汗战场报导阿富汗战争,并因此再次获得普利策奖。《FBI罪与罚》是他的第四本著作。本书出版后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盛赞。历史学家、《肯尼迪传》作者罗伯特·达莱克称其为“迄今为止FBI作为情报机构最全面的一部历史”。
  蒂姆·韦纳的《背叛》被华尔街日报奉为“关于谍报前所未有的佳作”,他的《中情局罪与罚》更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及多项重量级奖项。《FBI罪与罚》一经面世便在全美引起轰动,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本书更是“爱恨交加”。

书籍目录

引 言 1
第一部分 美国特务机关的诞生
威尔逊、哈定、柯立芝、胡佛时期的FBI:1917 ~ 1933
20
世纪初,美国风云变幻,无政府主义盛行、恐怖主义笼罩、法西斯主义蔓延、共产主义革命浪潮席卷……联邦调查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运而生,胡佛更是以其卓越的能力、辛辣的手腕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并最终控制了美国最重要的情报特务机构。
第1 章 无政府主义盛行 6
第2 章 革命浪潮席卷全美 10
第3 章 卑劣的叛国者 16
第4 章 美国共产党的诞生 28
第5 章 胡佛先生是谁? 34
第6 章 光天化日下的“地下活动” 47
第7 章 监视从未停止 60
第8 章 任何人都可以挥舞红旗 65
第二部分 在世界大战中壮大
罗斯福时期的FBI:1934 ~ 1944
当社会主义苏联逐渐崛起之时,罗斯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苏联间谍盛行、纳粹间谍无孔不入、国内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甚至同性恋泛滥……此时的联邦调查局俨然成了美国的“盖世太保”,大权独揽的胡佛更是将窃听发挥到极致。
第9 章 日益猖獗的间谍活动 72
第10 章 民主国度的“禁卫军” 80
第11 章 秘密情报之争 90
第12 章 扼杀美国的阴谋 95
第13 章 FBI 开始扬帆起航 108
第14 章 “我们可以监视任何人” 118
第15 章 重新划分世界 123
第三部分 在冷战中呼风唤雨
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FBI:1945 ~ 1972
随着冷战序幕的正式拉开,美苏两国的情报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此时一手遮天的胡佛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当他利用手中的秘密情报打击对手攫取权力的同时也让各界高层心生畏惧。于是,一场场旨在推翻胡佛的阴谋在暗中展开,胡佛在联邦调查局的专制统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16 章 自由世界的“盖世太保” 128
第17 章 将美国带入冷战 137
第18 章 “赤色法西斯”泛滥 143
第19 章 另一个“珍珠港事件” 147
第20 章 核垄断之争 158
第21 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 165
第22 章 “麦卡锡主义”的幕后黑手 173
第23 章 FBI 不需要遵守规则 181
第24 章 到处都是苏联人的身影 184
第25 章 “索洛行动”收获甚丰 194
第26 章 肯尼迪的桃色事件 203
第27 章 “全方位”暗杀上演 207
第28 章 危险机构的恐怖执掌者 214
第29 章 “独裁者”的恐怖统治 221
第30 章 今天你被窃听了吗? 229
第31 章 总统的靠山 243
第32 章 FBI 已经无法无天 254
第33 章 必须信任胡佛 267
第34 章 胡佛已成孤家寡人 278
第四部分 恐怖主义阴影下的FBI
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时期的FBI:1972 ~ 2011
胡佛死后的联邦调查局就如一盘散沙,其根基不断受到冲击。直到“9·11”事件的发生后,美国人才如梦初醒。窃听和偷录是否还要继续,联邦调查局在饱受非议声中艰难前行。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不断加深,曾经各自为政的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也开始通力合作,然而等待他们的会不会是下一个“9·11”惨剧……
第35 章 谁能比得上胡佛? 294
第36 章 FBI 的末日 306
第37 章 “空中楼阁”的倒塌 315
第38 章 FBI 陷入严重危机 323
第39 章 说谎的代价 336
第40 章 卡扎菲策划了洛克比空难? 351
第41 章 “9·11”事件的前兆 358
第42 章 直插美国心脏 366
第43 章 本·拉登现身 379
第44 章 被控制的“9·11”事件 395
第45 章 窃听是为了保护美国 406
后 记 422

章节摘录

第6章 光天化日下的“地下活动”“我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也不应当出现在这里。”沃伦•G.哈定总统在白宫不无痛惜地宣称。也许仅有这一次,他的判断才是明智的。哈定本是一个小镇上的报纸发行商,后来飞黄腾达成了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1921年3月4日,当哈定出任美国总统时,他将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也带到了华盛顿。其中与哈定关系最密切的是他的竞选活动负责人,也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司法部部长的哈里•M.多尔蒂。两名德高望重的共和党参议员对哈定发出严重警告,表示反对他的这一提名。“多尔蒂在大选中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位尚未就职的总统当选人回答。“他告诉我他想担任司法部部长,那他理所当然要成为司法部部长!”多尔蒂是一个手腕高明的政治掮客。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一直在俄亥俄州议会从事游说活动和化解政治难题,他最擅长的是扼杀那些大公司反对的立法。多尔蒂经常在商人和政客之间进行权钱交易,在来到华盛顿之前,他就已经声名狼藉。在担任司法部部长后,他变得更加胆大妄为。在美国的白领犯罪分子中,多尔蒂位列榜首。在哈定执政期间,虽然司法部和调查局的声望一落千丈,但胡佛个人却青云直上。在年仅26岁时,胡佛就成了调查局的2号人物。他的良好声誉无可指摘,他从事内部斗争的才能无可争议,他对赤色威胁的打击残酷无情,他的过人才干不容置疑。在他看来,无论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者,还是无政府主义者和反战人士,美国的激进势力并没有太大分别,因为他们都是国家公敌。当胡佛专注于反共斗争时,多尔蒂开始提携自己的好友。1921年8月,这位新任司法部部长委任自己的故交威廉•J.彭斯担任调查局局长。此时的胡佛已经十分擅长处理与上级的关系,他向彭斯保证,调查局打入美国激进势力的高层已有数年之久。“为了在境内每一个激进组织内部都安插一个卧底,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他说。对于左翼派别的下一次袭击,情报总部正严阵以待。花甲之年的彭斯是美国最著名的私家侦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四处钻营的本领。1905年,在罗斯福总统提起的土地诈骗诉讼案中,作为联邦调查员的彭斯曾经贿赂陪审团成员,从而臭名远扬。但是,在1910年导致21人丧生的《洛杉矶时报》炸药袭击案中,彭斯利用电话监听和房间窃听的手段将两名劳工诈骗犯定罪,为自己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1915年,因为涉嫌从某纽约律师事务所窃取文件,他险些锒铛入狱。就在1920年华尔街爆炸案发生几小时后,彭斯公开宣称共产党是这次袭击的幕后主使,并誓言要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他以W.J.彭斯国际侦探社的名义悬赏5万美金,希望有人提供能将这些炸弹客逮捕并定罪的信息。现在,作为调查局局长,彭斯再次向公众作出承诺,调查局一定会将制造华尔街爆炸案的犯罪分子捉拿归案。在寻找有关这次爆炸案的线索时,调查局派驻芝加哥的特工截获了一封来自纽约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信件。这封信写道,“政府部门正试图将华尔街惨剧归咎于我们”,并发出了新一轮镇压活动的警告。“一月围捕行动已经过去,”信的开头写道,“有的党员开始认为,局势已经变得安全起来。我们提醒大家注意,司法部并没有放松警惕。只要我们作为一个革命组织依然存在,他们就不会停止对我们的打击。为了打入组织内部和获得有关活动的信息,间谍、密探、奸细,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一定要严加防范……如果遭到逮捕……不要回答任何问题。”无处不在的监视网胡佛开始发动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日益庞大的线人网络。他亲自对调查局特工、海军情报官员、美国保卫同盟领导人、美国退伍军人协会指挥官、公司主管、银行家、保险员、电话和电报公司提供的报告和线索进行了筛查。胡佛警告说,赤色分子已经潜入了工会、工厂、教堂、中小学校、大学、报社、杂志社、妇女俱乐部和黑人组织。在每周递交司法部部长的报告中,他不遗余力地想要多尔蒂意识到,赤色威胁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多尔蒂不需要胡佛来游说就已认定,“苏维埃俄国是全人类的大敌,”他宣称,“他们不仅妄图征服美国,还要征服整个世界。”1921年春夏,根据胡佛的指令,调查局的数十名特工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共产党嫌疑人进行监视,潜入他们的会场,闯进他们的总部。当调查局特工和纽约拆弹小组突袭布利克街的一幢公寓,查抄党员名单、内部报告和秘密公报时,他们发现了一本题为《党组织地下工作守则》的小册子。这些守则言简意赅: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叛党的工作和工作者。2.不要随身携带未经加密的姓名和地址。3.不要在住处公开摆放任何有可能被用于定罪的资料和文献。4.不要给党的工作招致不必要的风险。5.不要因为危险而逃避党的工作。6.不要吹嘘自己为党作出的贡献。7.不要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泄漏自己的党员身份。8.不要让间谍尾随至见面或会议地点。9.不要在发生危险情况时惊慌失措。10.如果被捕,不要回答任何问题。这本手册的最后写道:“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以避免遭到逮捕。”对于美国共产党的高层人士来说,上述守则显然十分苛刻。在接下来的40年中,美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几乎都因为在1918年至1923年间从事政治活动而被捕了,很少有人不用面对警察、法官以及牢狱之灾。他们不是被长期羁押,就是以阴谋或煽动罪名而遭到起诉。“在每一座城市中,每一天都有间谍在到处刺探我们的成员名单、集会地点和工作场所。”布利克街查抄的手册上写道。共产党认为,无论是公开工作还是地下活动,他们时刻处在政府部门的监视之下。1921年5月,调查局的一名间谍参加了在纽约州伍德斯托克嘹望山宾馆举行的“共产党团结大会”。这次秘密会议为期4天,参加者包括来自美国各地的共产党领袖。2011年8月解密的联邦调查局文件显示,克莱伦斯•哈萨维渗入了这次会议。他不仅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根据文件记录,哈萨维从一开始就是调查局的秘密线人。调查局在报告中称,莫斯科在伍德斯托克的这次美国共产党集会上投入了5万美元,并命令他们停止争吵,团结一致。苏联方面敦促美国共产党结束地下状态,为夺取政权进行公开斗争。这一愿望显然难以实现。“美国共产党在美国无疑是一个非法组织。”当年夏天,美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查尔斯•卢森堡在星星监狱中写道。他因为从事无政府主义活动遭到了纽约州的指控。如果继续处于地下状态,党组织很可能日渐消亡。如果公开从事活动,他们就会遭到攻击和追杀。因此,卢森堡认为,党组织必须同时做好两手准备:“一面走出来进行公开活动,另一面继续在地下从事秘密工作。”调查局派往伍德斯托克的间谍报告称,两年前试图掀起全国钢铁业大罢工的美国劳工组织者威廉•Z.福斯特正准备前往莫斯科。这份报告的消息是准确的。1921年六七月间,福斯特在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会议和革命贸易联盟世界大会。福斯特见到了列宁,并对他钦佩不已。回到芝加哥后,福斯特已经成了一名坚定的苏联代理人和共产国际在美国首屈一指的工会领袖。他开始奔走全国各地,在莫斯科的资助下,将煤矿工人和汽车工人组织起来。随着福斯特逐渐成为美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调查局开始密切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司法部的堕落哈定总统大张旗鼓地寻求和平与和解。1921年秋,苏联出现大面积饥荒,哈定派出一个美国工作组,并运送了十万磅食物,但仍有500万苏联人死于饥饿。他签署公告,宣布结束美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此外,哈定还在报纸头版刊登圣诞赦令,赦免美国知名社会主义者尤金•德布斯,取消他的10年徒刑,并邀请他到白宫做客。但是,圣诞节期间,占据了各大报纸头条的却是调查局的彭斯局长。这位美国的头号侦探似乎已经破获了一桩最大的悬案。他认为,华尔街爆炸事件出自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手笔。彭斯的说法令人震惊:4名共产国际成员通过纽约的苏联外交代表得到了3万美元,用于开展工作。然而事实证明,这条消息来自纽约彭斯侦探社一个擅长行骗的职业密探。该密探宣称自己曾经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大会上与列宁交谈,而列宁表示,他对华尔街爆炸案感到欢欣鼓舞,并下令在美国开展新一轮恐怖袭击。这纯粹是一派谎言。“彭斯信口开河。”新闻写道。然而,堕落成性的彭斯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变本加厉。他一向喜欢在自己的部门安插坐探,导致调查局内的渣滓泛滥成灾,其中包括加斯顿•布洛克•米恩斯。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米恩斯先后被控谋杀、盗窃、假誓、伪造以及从事反美间谍活动等罪名,但彭斯还是聘用他担任调查局特工。1922年2月,当上述劣迹败露后,彭斯仍然将米恩斯作为一名线人,并为其支付薪水。在司法部,米恩斯与来自俄亥俄州一个名叫杰斯•史密斯的政治掮客沆瀣一气。史密斯不仅是司法部部长多尔蒂在俄亥俄州的故交,也是他在华盛顿沃德曼公园酒店的室友。当时,杰斯•史密斯因为一起案件被派驻到司法部。从1920年起,美国开始执行禁酒令,然而其结果却是政治腐败蔚然成风。人们对走私烈酒的大量需求导致团伙犯罪急剧增长。为了求得保护,走私贩经常贿赂联邦、州以及当地警察,违法者与执法者之间的畸形关系甚至蔓延到了华盛顿。在司法部,杰斯•史密斯和加斯顿•米恩斯联手经营了一个利润可观的副业——向走私酒贩出售政府没收的威士忌。“黑社会传出流言,说司法部有人能够‘摆平一切’。”在1938年出版的一本由他人代笔的自传中,胡佛记录了哈定执政时期的投机钻营的往事。胡佛推测,这些传言一定令人心醉神迷。“我是总统的挚友。作为司法部的一名高级官员,我认识所有的内阁成员……如果你按照这个价钱买我的威士忌,我可以保证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坦率地说,我在华盛顿手眼通天,除了谋杀案以外,要想摆平任何事情都不在话下……”白宫本身就像一个地下酒吧。艾丽丝•罗斯福•朗沃斯是罗斯福总统的女儿,也是俄亥俄州一位大权在握的共和党众议员的妻子。哈定每周都要在白宫举办两场社交聚会。有一次,当朗沃斯走上楼时,她看到总统的书房高朋满座,其中包括多尔蒂和杰斯•史密斯。她写道:“托盘上的威士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们的手中握着纸牌和筹码,背心全都敞开着,双脚放在桌子上,痰盂就在他们的身旁。”朗沃斯试图告诫哈定,但却是枉费唇舌。“哈定不是一个坏人,”她写道,“他只是一个懒汉。他生性懒散、本质善良,但是却不幸被那些品行败坏的淫朋狎友所包围。”在这群淫朋狎友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就是司法部部长多尔蒂和调查局局长威廉•彭斯。激进势力首领胡佛始终十分低调。当赤色威胁开始从纽约和芝加哥向中西部的煤矿、钢铁厂和铁路站场蔓延时,他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激进势力的监视上。整个20世纪20年代,工会组织与工业巨头之间的斗争连绵不断。其中大部分工人既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激进分子。他们没有远大的政治纲领;他们想要的只是提高工资,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不是开展武装革命,推翻统治阶级。调查局为这些工业巨头提供了支持。胡佛认为,在反共斗争中,从始至终都存在着资本家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共产党以及大多数颠覆势力都善于利用劳工问题,”胡佛在数年后写道,“实际上,共产主义与劳工问题密不可分。”1922年夏,随着劳资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数十万煤矿和铁路工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罢工。调查局立即予以还击。在过去3年中,一个名叫弗朗西斯•莫罗的造船厂工人一直在为胡佛提供情报。他是调查局的秘密线人,代号为K-97。莫罗逐渐渗透到共产党的核心机构,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莫罗对调查局发出警告,美国共产党即将在密歇根湖畔秘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作为费城的正式代表,他提前得知了这一消息。调查局驻芝加哥办事处立即派遣4名特工前往探听情况。他们驾车两个小时后来到郊外,集结起当地的警员,对密歇根州布里奇曼的一处避暑胜地进行监视。但是,与会的共产党发现了潜伏的特工。由于担心遭到围捕,他们在仓促之间就面临的主要问题举行投票表决,即是否继续开展非法地下工作,最后仅以一票之差通过,而投出关键性一票①的正是K-97。1922年8月22日清晨,调查局特工和当地警员逮捕了布里奇曼的15名共产党员,其中包括刚刚出狱4个月的美共领导人查尔斯•卢森堡。他们查抄了大量文件记录,并对芝加哥的另外16名代表进行了追踪,其中包括工会运动领袖威廉•Z.福斯特和日渐崛起的共产主义思想家厄尔•R.白劳德。他们声称,这两者终生都是共产国际的忠实信徒。烈日当空,美共领导人被两个两个地铐在一起,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从当地监狱前往密歇根州圣约瑟夫的法庭接受提审。根据密歇根州法律,他们被控采取蓄意破坏和武力手段阴谋推翻联邦政府。“在苏联的资助下,这些激进势力的首领妄图在美国建立苏维埃制度,并因此遭到了指控。当他们从县属监狱出来时,就像一群被拴在锁链上的囚犯,旁边还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员和联邦特工。”当地报纸报道,“联邦当局希望能够将美共与一年前摧毁了J.P.摩根大通公司的华尔街爆炸案联系起来。”在27名以煽动罪名遭到起诉的嫌犯当中,只有卢森堡一人被判处有罪。在接下来的5年中,他一直向法庭上诉,直到44岁那年死去。他的骨灰被埋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中。让胡佛感到懊恼的是,由于陪审团悬而未决,福斯特最终被无罪释放。法官指示陪审团成员,如果要为福斯特定罪,他们必须找到被告“宣扬犯罪、破坏、暴力和恐怖主义”的证据。但是,陪审团以6比6的投票结果僵持不下。“控方无法证明共产党宣扬暴力,”一名赞成无罪判决的陪审团成员说,“这正是我们意见相左的地方。”在布里奇曼一案中,所有其他被告都没有接受审判,但是这次围捕行动却让共产党的活动变得更加隐秘起来。经过筛选,党组织只剩下不足6000名忠诚的正式党员,其中仅有不到1/10是会讲英语、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因此他们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虽然仍有人幻想能够在美国的铁路站场和煤矿工人中间掀起暴动,并且到处散发显系出自莫斯科炮制的传单,但是在福斯特向共产国际申请25000美元资金的报告中,他说自己准备组织手下仅有的两名党员在美国开展共产主义运动。胡佛在晚年曾经写道,在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几近于无”。但在当时,他的看法却截然不同。胡佛及其情报总部反复发出警告,共产党即将进行暴力革命。多尔蒂告诉总统,一场内战已经迫在眉睫。就在布里奇曼围捕事件发生后10天,司法部部长申请并获得了联邦法院强制令,禁止抗议政府强行削减工资的罢工工人从事任何请愿活动。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劳工禁令,涉及到大约40万名工人。政府不仅对他们合理合法的要求置若罔闻,反而勒令他们闭上嘴巴任人宰割。对于这一决定,就连哈定的内阁成员也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一种非法和不明智的举动。然而,多尔蒂和胡佛的做法却让事态进一步激化:他们向全国各地派遣了数十名特工,以搜集工人运动领袖阴谋违反这一禁令的证据。根据打入罢工工人内部线人提供的消息,每天都有大量报告从各地调查局涌向情报总部。多尔蒂开始担心,这是一次旨在颠覆政府的有组织的斗争。在诸多铁路私家侦探的协助下,司法部执行官及各地警官根据政府禁令,控告罢工工人及其组织者犯下了17000项罪行。数周以后,司法部部长终于将这场罢工镇压了下去。但是,由此带来的种种负担让他的身体很快垮了下来。1922年12月,由于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多尔蒂身心交病,精神彻底崩溃,开始不断出现幻觉。有一次,在发表演说时,他觉得墙上装饰的花篮正在向外释放毒气。多尔蒂在华盛顿一病不起,但他坚持认为,苏联间谍无处不在,甚至就连国会中也暗藏危机。谁更有可能葬送美国政府?在创立之初,调查局本应是一种执法力量,但是现在却成了从事政治斗争的非法武器。1923年3月,当国会重新召开会议时,多尔蒂和彭斯已经开始对凡是在他们看来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参议员进行政治监视。秘密特工闯入他们的住所和办公室内,拦截他们的信件,窃听他们的电话。调查局的这种做法与他们对共产党员采取的手段一模一样,而他们唯一的借口就是参议院中萌生了呼吁美国给予苏联外交承认的势头。如果从外交上承认苏联,美国就会出现苏联大使馆和外交官,间谍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调查局对爱达荷州参议员、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威廉•E.博拉进行了暗中监视,因为多尔蒂认为这位支持承认苏联的参议员“与激进分子无异”。此外,调查局还监视了蒙大拿州的另外两位参议员:一位是司法委员会成员托马斯•J.沃尔什,他曾经对胡佛围捕赤色分子的做法表示质疑;另一位是刚刚进入参议院的伯顿•K.惠勒,刚就任两周,他就开始为自己前往莫斯科进行实地调查而四处游说。在此之前,惠勒是蒙大拿州的一名正式律师,由于曾经为某激进报社的编辑比尔•邓恩辩护,调查局早就盯上了他。在州法庭否决了对邓恩的煽动罪指控后,他随即当选蒙大拿州议员。在华盛顿,至少有两名参议员和两名众议员成了调查局进行政治监视的目标,而他们都曾经对总统和司法部部长的做法进行批评。1923年4月,惠勒参议员在出访苏联时认为,革命的混乱和恐怖有可能催生资本主义和信仰自由。回到美国以后,这位参议员表示,他支持美国给予苏联外交承认。对此,多尔蒂怒不可遏。“我在他的眼中已经成了一个布尔什维克。”惠勒回忆道。多尔蒂对惠勒的诋毁很快从私下变为公开,他指责后者是“参议院中的共产党领袖”,“并不比他在莫斯科的同志斯大林更民主”。惠勒宣称,多尔蒂“通过欺骗和诡计,不遗余力地拉拢参议院成员,从而在华盛顿和国会的藏污纳垢之地传播致命的毒气,正是这种毒气让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兵折将。”在有关是否承认苏联的政治斗争中,胡佛的作用更为复杂。他小心翼翼地从调查局的档案中搜集资料,并私下为反共人士提供资助。在胡佛的帮助下,一个名叫理查德•惠特尼的前美联社记者对一系列激进文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汇集出版。在《美国的赤色势力》一书中,惠特尼对胡佛的个人援助表示感激。惠特尼认为,苏联特工在美国的各大机构中无孔不入,他们已经渗入了美国人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他声称,“美国即将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天阴谋”,而布里奇曼会议正是这场阴谋的关键时刻。在参观过好莱坞的无声电影制片室后,惠特尼宣称查理•卓别林是一名秘密的共产党员。此外,他还指责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学为诸如菲利克斯•弗兰克等同情共产主义的人士提供避难所。惠特尼警告说,在参议院,共产国际的政治代理人正在积极谋求美国承认苏联。参议院推动给予苏联外交承认的活动因此而中途夭折,直到10年以后才重见天日。人们表示反对的原因似乎十分简单:为什么要承认一个妄图颠覆美国的政权?然而,现在看来,美国政府更有可能葬送在国内的腐败分子之手,其核心正是司法部和调查局。家丑外扬就在此时,在沃德曼公园酒店多尔蒂的套房中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件,预示着腐败势力已经岌岌可危。1923年5月30日,多尔蒂的室友及心腹杰斯•史密斯在沃德曼公园酒店举枪自杀。住在他们楼下的调查局局长彭斯迅速赶到现场控制了局面。但不管怎么掩盖,有关史密斯自杀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3个星期后,哈定总统离开华盛顿开始长期度假。他横跨美国来到太平洋沿岸,然后乘船前往阿拉斯加州游览。7月4日,当他从皮吉特湾出发时,商务部长赫伯特•胡佛也登上了轮船。哈定总统在自己的座舱中召开会议,赫伯特•胡佛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段谈话。“如果你得知内阁中发生了严重丑闻,”哈定问道,“为了国家的利益以及共和党的命运,你会选择将其公诸于众还是秘而不宣?”这场丑闻,总统明确表示,与司法部有关。“对外公开。”赫伯特•胡佛回答。但是哈定认为,这种做法“在政治上极其危险”。随后,当赫伯特•胡佛询问这场丑闻的主角是不是多尔蒂时,总统立即“沉默不语”。1923年8月2日,在旧金山的王府酒店,哈定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57岁。他的继任者是为人耿直的前马萨诸塞州州长卡尔文•柯立芝。由于一手平息了波士顿警察大罢工,柯立芝在国内声名鹊起。他虽然生性刻板、不苟言笑,但却有很强的道德感,而这也正是他平步青云的关键所在。当时,美国总统的威信已经降到了自南北战争以来的最低点。就像一场灾难过后遍地残骸那样,即将断送美国政府的腐败行为开始逐渐败露。参议员沃尔什和惠勒对这些丑闻展开了调查,却遭到了多尔蒂和彭斯的极力阻挠。他们派出了至少3名调查局特工,这些人在蒙大拿州兴风作浪,利用伪证捏造罪名,指控惠勒收受贿赂。但没过多久,法庭就宣布惠勒无罪。最终,一切得以真相大白。在哈定的内阁中,官员从上至下崇尚金钱交易,他们不仅玷污了政府和法律,而且将美国人民引入歧途。内务部部长长阿尔伯特•福尔曾经接受石油公司30万美元的贿赂,作为交换,他将海军在加利福尼亚州埃尔克山和怀俄明州蒂波特山的战略储备油田拱手相让。司法部虽然听到了这场丑闻的风声,但却设法撤销即将开展的调查。此外,哈定总统的牌友、刚刚成立的退伍军人事务部部长查尔斯•福布斯也曾经从承包商那里接受了数百万美元的回扣,用以中饱私囊。司法部官员托马斯•米勒收受企业贿赂,并私下解禁了政府没收的资产。数年以后,有证据显示,司法部部长多尔蒂在这场肮脏的交易中至少获利4万美元。当惠勒对外界宣布,调查局特工将自己和其他一些参议员作为监视目标时,整个政界义愤填膺,举国上下也一片哗然。1924年3月1日,参议院决定对司法部进行调查。刑事司司长约翰•H.W.克里姆表示愿意出庭作证。克里姆已经在司法部工作了18年,并曾在调查局短期任职,现在即将退休。他直接向参议院建议:“撤销调查局可以一劳永逸。”参议院立即传唤多尔蒂,要求他提供调查局的内部记录。但是,多尔蒂公然违抗这一命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经过几个星期的施压,3月28日,柯立芝总统宣布,司法部部长正式辞职。虽然参议院以诈骗罪对多尔蒂进行指控,但由于陪审团两次僵持不下,他侥幸躲过了牢狱之灾。根据宪法第五修正案有关不能自证其罪的规定,多尔蒂最终被判无罪。柯立芝总统提名哥伦比亚法学院常任院长、法律界精英、自己大学时代的好友哈伦•菲斯克•斯通出任新一届司法部部长。斯通自称不属于自由派,但却坚定不移地捍卫公民自由。他对20年代的赤色围捕行动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认为逮捕和驱逐激进分子是对法律和宪法的无情践踏,并呼吁参议院就此事展开调查。斯通于1924年4月8日宣誓就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他在司法部的走廊里四处徘徊,一边倾听人们的谈话,一边进行记录。这些记录显示,在斯通看来,调查局内部“乌烟瘴气……很多人都有不良记录……和犯罪前科……整个部门目无法纪……许多行动根本未经联邦法令授权……特工在开展活动时手段极其残忍和专横。”5月9日,斯通免去了彭斯调查局局长的职务,并向外界发布了一则声明,这则声明至今仍然掷地有声:“秘密警察制度有可能导致滥用职权,从而对自由政府和自由体制构成威胁,这一点人们也许很难立即理解。随着联邦民事及刑事法律法规的不断增加,调查局成为一支必不可少的执法队伍。然而重要的是,调查局的活动必须严格限定在其创立之初的职能范围之内。所有特工既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也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调查局不应对个人的政治及其他观点进行干涉,而只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对美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进行干预。作为一个警察部门,如果逾越了上述界限,就会危及司法行政和公民自由,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应当坚决予以捍卫的;反之,只有遵循上述界限,这个部门才能成为一种令违法作恶者胆战心惊的力量。”5月10日,斯通召见了调查局的2号人物J•埃德加•胡佛,对该局内部无法无天的情况进行调查。距离而立之年还有7个月的胡佛头发乌黑锃亮,粗壮的脖子紧绷在衣领当中。斯通身高6.4英尺,比胡佛高出整整一头,因此胡佛不得不仰面而视。斯通朝下望去,在浓密的灰色眉毛下,胡佛的目光如钢铁般冷酷无情。斯通告诉他,他现在处于试用期。从现在起,斯通说,由胡佛暂时担任调查局代理局长,并直接向自己报告。此外,调查局的规章制度必须作出改变。调查局只能对违反联邦法律的行为进行调查。结党营私者和敲诈勒索者必须立即予以开除。禁止半夜三更闯入国会大厦。禁止从事不可告人的行动。禁止实施集体围捕。调查局绝不充当任何人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必须立即停止一切间谍活动。胡佛回答:是的,先生。斯通的命令言简意赅,并很快见诸报端。他不打算急于求成,斯通告诉媒体,胡佛尚且处于试用期间,他想要为调查局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在此之前,他将亲自负责调查局的所有事务。在升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之前,斯通只在调查局待了9个月。然而,胡佛在这里的任期却长达48年。

后记

本书的刊行离不开罗伯特·D.卢米斯,他已经在兰登书屋从事出版业55年之久,相当于J.埃德加·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时间。罗伯特认识胡佛,从前,他们偶尔还会一起喝上两杯杰克丹尼威士忌。我经常与罗伯特在一起工作,我的手稿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的手里拿着一支铅笔。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经历之一,只有最幸运的作者才能拥有。    此外,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兰登书屋杰出的团队。在此,我要对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吉娜·森特雷罗、汤姆·佩里、苏珊·卡梅尔、本杰明·德雷尔、特丽萨·佐罗、本·斯坦伯格、安迪·沃德、阿米莉娅·查克曼、阿维德·巴什拉德、埃里卡·格雷贝尔、苏珊娜·斯特吉斯、丽萨·福伊尔、理查德·埃尔曼、史蒂夫·梅西纳、卡罗尔·洛温斯坦、苏珊·特纳、贝克·斯特凡、芭芭拉·费隆和丽萨·巴恩斯。我要感谢世界上最优秀的出版经纪人凯西及其助理,戴维·哈尔彭、路易斯·奎尔和迈克·吉莱斯皮。此外,我还要感谢F.理查德·帕帕斯骑士和民用航空管理局的马修·斯奈德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FBI罪与罚》在创作之际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诸多文件被陆续解密,近几个月来,联邦调查局公开了数以千计的记录,为本书的写作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调查局的官方历史学家小约翰·H.福克斯及其助手将这些文件在网上刊登,他们的举动值得我们称赞。    本书中涉及的很多口述历史均由“联邦调查局前特别探员协会”编纂和出版,书中的相关内容得到了该协会的书面和口头许可。“电子前沿基金会”戴维·索贝尔,根据《信息自由法》,历时26年,终于使J.埃德加·胡佛的情报档案得以解密。这一结果离不开索贝尔和联邦调查局的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联邦调查局的公共关系小组技巧娴熟、经验丰富,甚至能够与五角大楼的团队相提并论。笔者之所以没有选择直接与他们一起工作,是为了保持本书的客观立场,以及避免书中内容像新闻稿那样味同嚼蜡。尽管如此,联邦调查局仍然在网上提供了大量公开信息,对于一个受到保密制度约束的机构来说,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    我从事秘密文件和秘密机构调查工作长达25年。作为一名圈外人士,对于只有极少数内部人士才会了解的政府秘密行动,我很难掌握其全貌,所以本书不无缺憾。联邦调查局的历史作为美国过去百年历史的一个章节,我相信,书中的记录,读者不言而喻。    如果不了解我们的历史,将来我们就会甘愿放弃我们的自由。“全民政府却没有普及的资讯,或者没有获取资讯的途径,只不过是一场闹剧或悲剧的序幕,甚至两者皆然,”在美国建立自由共和国之初,詹姆斯·麦迪逊总统曾经这样写道,“知识将永远主宰无知,一个民族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必须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

媒体关注与评论

《FBI 罪与罚》大概是我们读过的关于联邦调查局情报收集机构最全面的巨著。——《纽约时报》韦纳的著作来源于勤勉的调查,更吸引人的是一系列精彩的间谍故事。《FBI罪与罚》是一本间谍年鉴,值得一读。——《华尔街日报》

编辑推荐

《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是一部恢弘的间谍年鉴。作者蒂姆•韦纳钻研美国情报25年,曾因对五角大楼神秘经费的报道而荣获普利策奖,也曾亲历阿富汗战场报导阿富汗战争,并因此再次获得普利策奖。《FBI罪与罚》是他的第四本著作。它基于美国政府最新解封的70000多页绝密档案,200多位FBI特工人员的口头记录,解读作为情报机构的FBI建立以来所有的荣誉与不堪行为,再现间谍、情报与权力的极致艺术。《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一经面世便在全美引起轰动,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对《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更是“爱恨交加”,《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盛赞,历史学家、《肯尼迪传》作者罗伯特•达莱克称其为“迄今为止FBI作为情报机构最全面的一部历史”。著名军事评论员曹景行、马鼎盛鼎力推荐。

名人推荐

《孙子兵法》说“上国伐谋”,几千年前就指出信息决定战争胜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情报战的功臣,但它滥用公权又侵蚀了国民的自由和国家的民主。古今中外的政权也面临这两难局面。《联邦调查局风云录》关于此点的描述更是深入肺腑,动魄惊心。——著名香港军事评论员/凤凰卫视主播 马鼎盛《FBI罪与罚》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穿透迷雾,深入到这个神秘机构的各个角落,探究历史上的众多谜团。——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 曹景行FBI的任务是保护美国,捍卫宪法。它既伸张正义,又凌驾规约;既功绩卓著,又丑闻迭出,是一个恩怨交织须臾不离的复合体。在FBI内部,每个人都让自己尽可能隐蔽起来或沉默不语,不动声色,用FBI特有的方式,干着世界上最为神秘的事情。日出日落,FBI沉浸于罪恶和阴谋、高贵与谦逊、睿智和善良其间不能自拔。——知名军事评论员/前总参谋部上校反恐专家 岳刚FBI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维护和平的斗士,也是扼杀民主的元凶。作为它的缔造者,胡佛更是将间谍、权利与情报的艺术发挥到极致。《FBI风云录》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笔触再现联邦调查局百年历史,是描写间谍方面一本难得的好书。——军旅作家/海南省作协秘书长/出版有长篇小说《若水》《第39天》梅国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FBI罪与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联邦本来就是有故事的地方。
  •   好书,本人很喜欢,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   作者对连环杀手们的心理剖析丝丝入扣,如同看侦探片一样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   好書,比起諜戰劇還有精彩百倍的間諜史詩
  •   这些书都很喜欢、发货速度也快、很好
  •   如果说CIA有无数个无名英雄,那么提到FBI,肯定想的就是胡佛。
  •   和姐妹篇《CIA罪与罚》一样,封面很地摊,但内容绝不地摊!
  •   先后买了两本,一本送朋友了。
  •   还没开始看,大概翻了一下,已经吸引住我了。
  •   看了小李子的胡佛传,对fbi有点兴趣,买本看看。
  •   还不错*1111111
  •   质量很好是正版的,给老公买的。已经看完了
  •   与市场上众多关于FBI的图书不同,它不是读心术,也无关心理战,本书是FBI沧桑沉浮、忠诚与背叛的百年历史传奇。 20世纪初,美国风云变幻,无政府主义盛行、恐怖主义笼罩、法西斯主义蔓延、共产主义革命浪潮席卷……FBI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运而生,胡佛更是以其卓越的能力、辛辣的手腕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并最终控制了美国这一最重要的情报特务机构。  对于频繁在好莱坞大片、热门剧集里出现的FBI,很多人都疑问重重:  本•拉登真的死了吗?为何FBI早已得知情报,却还未能阻止“9•11”惨剧的发生?到底谁是肯尼迪遇刺的幕后黑手?FBI是如何将马丁•路德•金拉下神坛的?胡佛为什么能长踞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宝座长达48年之久?FBI百年的发展历程,到底是忠诚还是背叛?这些谜底都在这本书里揭开!
  •     ——木木勺
      
      我们对于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这两个组织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影视作品的渲染推介,在《碟中谍》《伯恩的身份》等众多大片中,神秘的探员往往被塑造成身怀绝技又智商过人冷静果断的独行高手。他们总是能谈笑间杀敌无数全身而退,神龙见首不见尾。当然这些作品中不可避免的都进行了艺术加工,您看,《尖峰时刻》里的FBI就是个没事瞎吹牛有事先逃跑的角色。这样的演绎还不是最离谱的,坊间传言中,连外星人的事情FBI也管呢,据说《黑衣人》里的MIB其实就是FBI。
      
      越是隐藏真相,猜测和流言就越是五花八门。
      
      神秘的联邦调查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呢?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请读这本《FBI罪与罚》。
      
      这本书可不是某个小说家杜撰的一段故事,它的作者蒂姆•维纳是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双料得主。为了写这部书,作者更是翻阅了70000多页的绝密档案和200多位特工的口头记录。在书中,作者用四个部分介绍了FBI自1908年成立至今100多年的历史。众多美国历史上存在争议的案件都有涉及,如肯尼迪遇刺、里根遇刺、水门事件、马丁•路德•金和胡佛之间的恩怨、911事件、拉登的搜捕……相信读者心中的很多谜团都会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找到一个新的线头。
      
      FBI在特殊的时期成立,也确实为美国的情报和安全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FBI也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对国内民众进行监视和窃听,置法条于不顾。这就牵涉到一个需要思索的问题——如果是为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安全,统治者是不是就能够秘密的、或者说不合法的取得相关信息和证据呢?
      
      蒂姆•维纳在书名中已亮明了他的立场,Enemies:A History of FBI,这是原作的名字,一部FBI的历史,前面冠以“敌人们”,对外打击恐怖势力,对内则窥探监听。一个将民主和自由写进《独立宣言》的国家,居然与民众为敌,真是荒唐又无奈的事情。这大概也是中译名中“罪与罚”的来历,是作者对FBI肆意侵犯民众自由权利的控诉指责。
      
      《FBI罪与罚》不仅是一部联邦调查局的历史,也是一部美国民主体制和统治者暴力强权的斗争史。随时代的进步,民众会要求更加平等公正的礼遇和充分的自由权利,如果只是为了自身安全就不得不损失自由,那么这个国家和监牢有什么区别呢?
      
      也只有爱护民众的国家才能得到大家的热爱和支持,在任何战争中都能所向无敌!
      
      推荐《FBI罪与罚》,在这本书中,您不仅能了解美国史,解读神秘情报机构披露出的秘密资料,还能看到被隐瞒下的丑恶和真相,更重要的,能体会到人类在不断进步的希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