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的游记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应彬  页数:126  字数:50000  

内容概要

  《小先生的游记》是一本薄薄的书,书里却装满一个未满13岁少年忧国忧民的爱国思绪。书中流露出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无比痛恨,以及对社会平等、共同富裕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以一个乡下穷孩子的特殊视角去感受观察繁华的大都市上海,笔尖直指中国20世纪30年代造成贫富对立、劳苦大众生不如死的社会病根。尽管有些认识和分析未免幼稚,但它又何尝不是“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龚自珍)的真情表露?
《小先生的游记》基本以原书文字编排,对原书文字中个别错白处稍作修改,加上注释,并安排一些插图,让年轻读者读起来更生动一些。杨应彬在写作这《小先生的游记》期间遵照陶行知先生嘱咐,还写了一篇《百侯自动夜校》的短文,发表在当年《生活教育》杂志上,也一并收入书中,供读者欣赏。

作者简介

杨应彬(1921.10-),笔名杨石。广东大埔百侯人。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奉中共派遣,在国民党张发奎部从事战地宜传、军事、统战及中共地下工作,参加过淞沪、武汉、桂柳会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军管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府办公厅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等职。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先生的游记》。散文集《岭南春》,论文集《碎砖集》,诗词集《东湖诗草》、《东山浅唱》,文集《金华集》《与郑黎亚合作》等。

书籍目录

再版序一 12岁的少年写了一本再版12次
的书
再版序二 少年哀乐过于人

自序
第一部 路上
 七月十七日由家乡到汕头
 十八日至二十三日船中
 二十三日抵沪
第二部 在上海
 二十三日在二十三日晚受到的刺激
 二十四日交际博士
 二十五日对于上海大略的观察
 二十六日衣
 二十七日食
 二十八日一篇日记
 二十九日住
 三十日打网球
 三十一日闸北
 八月一日贫穷
 二日富裕
 三日电影写真
 四日金融
 五日大世界
 亭子间生活
 第一次卖文
 红庙生活
 附:百侯自动夜校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后来,因为潘先生要洗脸,没有水,于是我同兆京君6帮忙,我点着灯火他挑了两只水桶到大宗门口的井边去挑水。这时候,只有池塘中的蛙鼓,石缝里、泥土中的蟋蟀声,及偶然从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声,在这岑寂的天空中回荡着,公安局门口的一盏汽灯,在晨风拂拂中发着抖。 “真的,来去!到上海去!哼哼哼!”他又是一句开玩笑的话。我所以会说他叫我到上海去是开玩笑的,有两个理由:一是上海和我并不关重要,假如有事要到上海去,还可以说,现在半点事都没有,去做什么呢?二是听他的“哼哼哼”差不多他和我说的关于去上海的话里,十句中有七八句。所以我决定他是开玩笑,这也是一个缘故。“上海”是多么入耳的两个字,她是世界六个大商埠之一,许多人渴念上海,比什么都要厉害。有的差不多由羡慕而变为忌妒了:“只恨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能到上海去。” 的确上海有必去的需要。上海有雄伟的高大的洋房,有风驰电掣的车辆,有五光十色的灯火。上海,上海是多么迷人啊!可是我真的要去的话,什么东西都没有,怎样去呢?一一惭愧得很,连一双鞋都没有。 --哈哈哈!潘先生不过开玩笑而已。 时间已是两点三四十分了,在三点钟就要送潘先生去,潘先生去,是关系于我们学校很大的;于是这时候个个人的心情都很紧张。 “来去,应彬!真的来去。怕什么?顶多一个多月就要回来的!”潘先生又这样地催我。“不怕,去呀!有什么好怕头呢?”禄生先生亦这样的鼓励着叫我去,我要怎样才好呢?上海在世界上是占有地位的,既繁华,更有许多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有赫赫有名的全国第一大的三个大公司,怎么不去尝试尝试呢?十九路军抗战时,留下的许多兽人蹂躏过的痕迹,为什么不去凭吊呢?我想到这里,便决定要去了,差不多要向他说一声“好!”可是回头一想什么东西都没有,光棍一样的我怎样去呢?家里一个人都不知道,他们不会疑我失踪?不要说家庭里的人。就是同学,除了兆京君一人知道外,便再也没有知道的人了,怎样过得去?况且假期工作计划中有许多事情是要在家乡做的,假如到了上海,不能做,缴不出怎么办呢?想到这里,我的勇气冷了半截,于是便又决定不去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穷孩,的阳光比少爷小姐的鱼肝油、维他命更有益处。    ——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        78年前,12岁的粤东少年写下了《小先生的游记》,字里行间,凸现出对殖民生义、封建主义罪恶统治的愤懑,幢憬着光明美好的未来。作者后来的长期革命生涯,充分体现了,与年的报同热忱。迄于今日,这本游记依然给广大读者——不仅是青少年,还包括年近八匈的我以启迪。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张磊        生活在外患内战的30年代,特别使人早熟,贫困艰难的生活使12岁的杨应彬敏锐地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的对立。    ——岭南美术出版社原社长 王晓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先生的游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弟弟还没看,纸质看着不错
  •   这本书以一个13岁少年的眼光观察殖民时代的中国,值得当代人去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