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叶舒宪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07出版) 作者:叶舒宪 编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化与符号经济》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七夕”文化的符号经济》、《大众文化中民歌的符号性打造——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文化资本博弈时代的文学增值术》、《中国文化产业学科面临的问题》等文章。
作者简介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曾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2008年)、《文学人类学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003年)、《神话历史丛书》(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等。
书籍目录
引言:文化符号如何产出经济 上编:文化热销品的符号密码 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 《哈利•波特》的异教想象及其原型 《阿凡达》与文化寻根思潮 《黑客帝国》的符号编码与文化渊源——兼谈符号经济与学术寻根问题 从《功夫熊猫》看中西符号的融合效应 韩剧《大长今》的品牌铸造 《熊图腾》PK《狼图腾》 中编:民族文化的符号经济之路 “七夕”文化的符号经济 大众文化中民歌的符号性打造——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 现代旅游中的符号经济 民族旅游区的符号化和资本化——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 文化遗产名录的符号竞争 符号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象征人类学与景观符号化 下编:符号经济与文学增值 文化资本博弈时代的文学增值术 解码符号经济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国文化产业学科面临的问题 用神话原型打造经典品牌——解读《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话原型打造 深植人心的品牌》的文学人类学意蕴 符号经济的消费特点与品牌增值 附录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三十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甚至不妨说,中国有着最为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编码及运用实践。若要从“原型”或“意象”方面去概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从骚体赋体、词曲,再到笔记、小说,中国壮观的文体创作及其中的经典意象,不知有多少“宝藏”值得去挖掘和整理!这些难道不是“符号经济”的深厚源泉和坚韧基石么?这套文化“元语言”理应是大众传媒诉诸表述国家形象的根基,也是现代学术界动用各种资源来审视和反思中国文化的“磁场”。遗憾的是,在一味跟风趋利中,这个“磁场”却没能吸引来足够的严肃研究和广泛关注。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中期以后的文化建设,所谓“传统”在经无数次狂风暴雨般的批判和摧毁后,已经显得凋敝零落。我们不仅对最基础层面的“传统”陌生,即有隔于基本的史学、经学传统知识;更难以在新的知识语境下,超越古人去寻觅文字之外的文化大传统。而前文讲到的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文化人类学等等,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纷纷传进国内,但更多的是作为方法论和“他者”知识,难以融入本土传统并创造性转化。对于国人来说,探寻既有民族特色,又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情结的“学术寻根”,兴许才刚刚起步。这条蹒跚之路,又在学科划分森严的堡垒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学术生产下,更显得举步维艰,却势在必行!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文化“符号”打造之路,可谓才刚刚觉醒和开始。 就在本文写作之际,好莱坞另一科幻大片《盗梦空间》正热火朝天上映。据笔者亲身经历,在影片结束、音乐响起时,很多观众没有马上起身离开,而是仍在座位上期待能最后看到点什么。可能希望弄清楚那个陀螺到底停下来没有、整个故事到底是美梦还是现实,许多人在议论影片的情节和细节,讨论“图腾”等等。这部完全依托于弗洛伊德理论的好莱坞类型片,可能又会激起讨论“存在”、“真实”的符号“景观”。与笔者对《黑客帝国》符号的分析完全一致,《盗梦空间》也是从西方学术根脉中的神话、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四元素来编制情节,塑造出一个个寓意丰富的角色符号。例如影片的女主人公Ariaden(阿里阿德涅)就来源于希腊神话,她是国王Minos的女儿,也是与特修斯相爱的女神,曾给了情人一个线团,帮助他走出迷宫。这些恰好与Ariaden在影片中帮助男主人公设计迷宫等情节契合。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丛书:文化与符号经济》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全面,注意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