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广东人民 作者:任天阳
Tag标签:无
前言
借亚运东风,解读广州之梦广州是不是中国最适合做梦的城市?一个农民工在广州做一个梦:打工、买房、安家、创业。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这梦开花结果长大成林。一个知识分子抛家舍业南下广州做着一个梦:自由思想、自由呼吸。这个梦会不会擦亮南国的天空?对于梳理一个城市十年间急剧生长变化的专题来说,这样的内容是不是太虚,太不着边际?然而,城市不仅仅应该给人提供生存,还要看能否成为梦想之乡,并能够让梦生根发芽变为现实。历史上的广州曾经多次成为梦想生长的沃土,公元502年,天竺佛僧智药三藏怀揣着一个梦想漂洋过海登临广州城,在广州光孝寺,他将他的信仰和一株幼小的菩提树植于佛坛前。150多年后正是在这棵已然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下,六祖慧能剃度开悟。“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禅宗的种子从此播在广州,改变了一城广州,也改变了中国。如今,满街满巷的菩提树,婆娑抚摸着广州城的天空。不知道是菩提动,还是历史在今天潜行。人和城是一个大命题。城是人驻足、生存、繁衍后代的地方,人给城以生命和梦想;城成就了人的梦想,而人也成就了城的梦想。城市是人的依托和归宿,城市才有意义。在城市规划学家的眼里,这十年间的广州,是一个“高高跃起的广州”,广州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迅速膨胀、剧烈扩张、迅猛发展的时期。十年间老广州已经改变了模样,广州长大了。广州的长大,是一个城市行走在现代化道路的梦想。这个梦不仅仅是广州的,也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集体梦想,其宏大的背景,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每一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而广州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广州城市化道路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这取决于广州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也取决于广州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的努力。历史赋予了广州这样的特殊使命:立于市场经济的潮头,开改革开放的先声,引领全国制造产业发展,经济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三;而劳动力的大流动使广州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数异乡人寻梦广州,于是众人之手,渐渐托出一个勇于表达、参与欲望和水平空前高涨的公民社会。这或者可以总结为广州道路。对广州过去十年间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变化进行系统全面深刻梳理回顾,并且深入探求变化背后的成因与影响,展望这十年之后广州的未来,本书给予了有益的探索和呈现。相对于80年代急于寻找出路,急于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城市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而拆墙搞活、放水养鱼的广州;相对于90年代出现的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性破坏、对珠江的污染以及新城天河城的规划天然缺陷来讲,这十年的广州,是在旧账难还、新途艰难中寻找出路。一边在发展中萌生出现代国际都市的意识和向理想的都市图景靠近的自觉,一边在迅猛的前行中努力修复以往快速发展中留下的硬伤,一边调整着快速奔跑的步伐,让城市更加的协调、更加的人性化。十年的城变改变了广州千年的面貌,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城市的急剧扩大,让很多人涌进这个城市,广州不仅仅城市的中轴线变了、城市的天际线变了、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变了,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内容变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人,无论是这个城市的原住民,还是新客家,在这个城市新拓展出来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内容中,互相打量、妥协、交流、交融,最后诞生出了广州的新文化,这才是一个城市根本性的改变。从云山珠水的安逸,到山城田海的开阔;从骑楼街巷的曲折深幽,到高入云霄的楼房、深入地下的城市;从千帆幢影摇曳着大海的波涛,到再一次渴望回到大海的身旁。这就是现代化的新广州。这个新广州是一个有着奢侈空间的城市,是一个日渐丰满的城市,是一个需要更多的细节来填充的城市,是一个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的城市。这个城市有留下了巨大的尺幅可以想象、可以飞翔、可以做梦,也可以把梦想变成现实。如今的广州在以一城之力奔向南沙,做着臂挽港澳珠江三角洲、连通东南亚的蓝色海洋之梦,这个梦是你的,也是我的。千千万万的广州人,不,应该是怀揣梦想五湖四海的人,正在广州,把梦变成现实。南方都市报《广州十年城变》大型系列特刊筹备制作近一年,参与人员上百人,投入费用逾百万元,以南方都市报全部力量来展现这梦想如何成为现实。这是南都近年来最大手笔制作,报纸的报道、多媒体联运,视频、航拍协同展现,使整个报道充分体现了整体性、权威性和丰富性,采访对象可谓政要、大师、贤能云集,将过去十年影口向广州发展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一网打尽。如此全面、深刻、权威的梳理,使《广州十年城变》专题成为一份资料翔实可资借鉴的读本,更使南都对广州这座城市的舆论引领能力达到极致。对于依托一个城市生存的都市报来说,只有真正读懂自己所在的城市,才能精确地发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变迁,才能懂得作为媒体的历史责任,才能真正和城市融合在一起,找到自己的精神命脉。从城变到人变,南方都市报试图回答十年间广州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城市经济生态、城市生活状态、城市文化特质;解释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城市为什么要这样变,城市里的人是怎样随着城市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改变对目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未来又会怎样;观察与思考广州的现实与未来——理性的探讨问题、合理的建议。与读者共同展望与讨论广州的未来。十年城变,适逢广州亚运会盛大举办,仿佛历史有意要选择这样一个精彩的瞬间来总结陈词,《广州十年城变》特刊的惊艳亮相,也为广州亚运会提供了宏大的背景阐释。参与城变专题的近百名采编人员,通过一年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于南都记者编辑来说,寻找广州的梦想,实际上就是寻找自己的梦想。正如“南都新闻奖”对《广州十年城变》特刊的评价:“广州十年断代史,南都上下求索。市井地理,政经人文,纵横捭阖,琳琅满目。雄奇如南越,壮阔有特刊。”广州市委宣传部理论处
内容概要
任天阳、魏海波、王景春主编的《城变——广州十年城建启示录》系由《南方都市报》2010年策划出品的大型系列特刊《广州十年城变》脱胎而来,对广州十年间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变化进行梳理回顾,并访问多位广州城市建设进程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呈现广州城变的幕后故事。《城变——广州十年城建启示录》完整呈现广州十年城市变迁历程、广州新地标和老城风貌,展现了羊城历史文化风情及广州新城的独特魅力。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广州返寻味
第一节 在失去的广州
旧城改造之路
恩宁岁月:最美的老街
康王今昔,梦会巷中人
南越遗迹,千年魂犹在
第二节 感觉广州
广味返寻
品味老城:清淡问有人情
阅读老城:烟火人气的感动
聆听老城:推窗听清晨乌鸣
呼吸老城:西关人家木香幽深
触摸老城:青砖麻石趟栊深
第三节 决策者访谈
黎子流:塞车被骂得最厉害,不建
地铁不行(节选)
第一辑大事记
第二辑 广州新地理
第一节 羊城巨变
老城:华丽转身,“挤”出新生
新区:一路向南,挥洒理想
新旧中轴线,千年广州梦
大脉动:城市交通路网撑骨架
地下织网:地铁时代呼啸而来
第二节 城市新地标
地标进化论
CBD(中央商务区)造城:它的地位无可替代
高度432米,广州长高梦
文化新地标,新潮与传统之争
跳跃琶洲,珠江来风
第三节 决策者访谈
张广宁:现代化大都市渐成,大变基本实现(节选)
吴良镛:广州城市战略规划是一个创举
第二辑大事记
第三辑 广州知得失
第一节 环境与GDP竞赛
珠水粤人
石井河返清记
跌宕蓝天路21O
治霾进行曲
堵车,痛与治
第二节 民生头等大事
房改任重道远
老城妆,谁来化
城市村庄改造记
第三节 决策者访谈
林树森: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广州天宽地广(节选)
苏泽群:大骂声中实现大变,现在天蓝水清
第三辑大事记
第四辑 广州大梦想
第一节 放飞梦想,开花结果
孔雀南飞,新客百万
过江龙腾,白领猛增
捞仔扎根,梦想开花
精英再战,逐梦人生
南北碰撞,深刻融合
第二节 产业与财富
领跑城市群
永远的商都
“轮”动经济
南沙醒来
向海而生
第三节 决策者访谈
万庆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节选)
第四辑大事记
综述
十年再造一个新广州——对新时期广州转型发展的经验和模式的探寻
章节摘录
版权页:恩宁岁月:最美的老街号称“广州最关老街”的恩宁路,曾拥有满街保存完好的骑楼建筑,也是羊城的文化象征之一。2007年底被政府纳入旧城改造计划,三年后,原来的1100多户人家只剩下400户还没有动迁。我们走访恩宁路,它也许只是一条幽深的青石板街,也许只是街头巷尾浑厚绵长的叫卖声,也许只是门前一株散发着暗香的米仔兰……但正是这些片段,拼接出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在恩宁路吉祥坊,周美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下颇为懊恼——今日,又被收买佬“顺”走了个清代官窑花瓶。半年多来,房屋失窃的“险情”频频。这让她惊恐未定,嘴里嘟哝一句:“无论如何都得搬走了!”其实,几个月前她就做好了走的准备——主人房的东西全都打包了,一个大行李箱堆在床上,人也搬到小房子住,仿佛随时都可以出发。可是多月过去,周美珍的双脚像被灌了铅,无法离开。2009年10月,恩宁路改造抡下第一锤。白天,钩机轰隆隆,她的心脏也跟着扑扑地跳,到了晚上,她便失眠了。她自己解释说,因为心跳的节奏没能与钩机同步慢下来。周美珍不是土生土长的恩宁路人,1985年她才嫁到恩宁路的陈家,成了“陶陶居”创始人陈伯绮的孙媳妇,过门时陈家已今非昔比,由于祖屋充公,政府便把位于吉祥坊的“陶陶居”工人宿舍三楼分给了陈家。从一个外来人变成一个恩宁人,街坊见到面会亲切地叫幼师毕业的她做“周老师”。街头的戏院,街尾的粥粉店,全都有回忆在。如今只剩下门楼的金声戏院,是当年与丈夫拍拖的地方,她陪着他看《第一滴血》、《敢死队》。可是,此情只待成追忆。2007年年底,荔湾区政府宣布恩宁路改造计划,号称“广州最美老街”、曾拥有保存完好的骑楼建筑的恩宁路被纳入旧城改造计划,红线图贴到了屋前。2009年10月,恩宁路进入真正改造阶段,300多人的施工队进入横街窄巷,一时间,烟尘滚滚,残垣败瓦,堆积的碎石有三层楼高。恩宁路动迁后,“收买佬”上门收买废品,闲杂人也多起来了,自从清代官窑花瓶被收买佬顺手牵羊之后,周美珍马上把屋里值钱的酸枝茶几、酸枝杠床全部卖掉了。“不舍得,但没有办法。”她还特意把家里的木窗换成铝窗,将阳台的木板门用砖砌上。万庆良的到来“危破房一定要改造,不然,恩宁路就不‘恩宁’。”万庆良的话让街坊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失窃在老街已习以为常。细叶榕经过秋雨一夜的冲刷,落叶积了一地,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电视机里粤韵飘出,整条街道都是咿咿呀呀的唱腔,窄窄的小巷愈发显得宁静。这里曾有1100多户人家,如今只剩下400户还没有动迁。由于亚运,恩宁路的动迁在2010年六七月开始暂停,外街的骑楼搭起了“青纱帐”,在盛会来临之前迎接新一轮“脱胎换骨”。多宝坊涌边如今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每天下午,居民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跷起二郎腿,买上一瓶啤酒,或下象棋,或聊天,或打扑克牌。中年阿叔穿着条“子子烟筒”、赤裸上身,担张凳仔到路边悠然看报纸。前段时间,街坊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万庆良8月份对恩宁路的视察。万庆良说的那句“危破房一定要改造,不然,恩宁路就不‘恩宁’”,让街坊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当时,还有个叫张少扬的居民代表直接向万庆良递交了一份由183户居民联名签署、名为《就恩宁路旧城改造工程被征收户的一点意见和强烈要求》的信件。信上的签名,是几位居民代表一户户敲门签回来的,他们希望政府妥善处理好安置赔偿问题。市长来后,恩宁路确实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此前因动迁而恶化的环境受到政府重视,堆积如山的瓦砾有人来清理了,流浪汉、拾荒者比以前也少了些。摇着蒲扇的阿伯们“吹水”。有人问:“你话市长有有认真睇过我们写的封信呢?”人群中有人回应道:“肯定睇啦,今日报纸又报道咯!”有人拿着当日的报纸比划着。只要一有恩宁路的新闻,报纸必早早卖光。“新闻是看不少了,但还是没有用。”85岁的梁老伯叹道。这位“读报专家”,如今每天仍要花上八小时阅读三份报纸,以前看报是看健康、反贪新闻,现在则专心关注恩宁路改造的新闻。梁老伯说,熟读征迁新闻并没有使他变得更有力量。“走是必然的啦!”人群中有人长吁一声。离开前的记录既然走是必然的,老街坊们选择不同方式留下纪念。世居恩宁路的72岁老太太吴凤珍背起了数码相机,在废墟边上转悠,这是去年恩宁路改造开始后她专门买的,“影低嘘,以后房子没了还可以拿出来睇下”。吴凤珍位于大地新街的房子还保持着1986年改建时的室内布置,大大的组合柜,黑色的木椅,墙上正中央贴着福禄寿三星年画。画中的两位童子手执两张第四代50元、100元人民币。“我好喜欢这幅画,挂了20多年了一直不舍得扔。”她说,这里有很多她的回忆。她拍下了连片的骑楼街、传统的西关大屋,更多的是“竹筒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岭南普通民居,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多应运而生,街坊也叫它“眼睛房”,这种房子窄而深,进深常达12米,它往往也有西关大屋的“三件头”——吊脚门、趟栊门和板门,乍看以为是西关大屋,但进屋会发现其实房子宽度只比门略宽。恩宁路是缓慢的,也老迈了。时间来到这里,仿佛留下了脚步,镜头下的老屋,犹如历史岩层,记录着说不尽的岁月故事。但是老了的东西就要消灭于无形吗?吴凤珍有些疑惑。有更多的东西,是相机记录不下的。吴凤珍感觉到它们正在消失,但无法改变。那种东西叫回忆。吴凤珍记得年幼时,楼上的租客——粤剧编剧苏昆带着他们去看免费大戏,坐在虎度门旁的戏箱上,看着演员们出出人人,戏如人生。她还记得邻居小孩小时候圆滚滚的可爱样子,常常过来串门玩。对面黄家八兄弟姐妹,每一个人的名字她都可以叫出。邻居江医生心肠热,常常免费帮街坊把脉看病,“以前是街巷生活,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有更多的细节躺在街道不起眼的角落:每条街头的入口,都有一块麻石刻着街名;小巷沿着河涌而建,弯弯曲曲的街道走向是区域最原生态的记录;水管接到屋前大街,街坊边洗菜边聊天,小孩在街口“洗白白”;门平常是不关的,从早晨开到夜晚睡觉时;老人家在趟栊门前“打牙铰”,此刻争得脖子粗,次日照旧一起下棋。对于周美珍来说,她需要靠着房子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种感觉来回忆与过世的丈夫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主人房的墙上有一幅画,画上是一位戴着头巾的客家少女。那是她和丈夫的定情信物,17岁时她亲自画了送他。她告诉他,我是客家人,客家女孩以前都要戴头巾的,我将这幅画送给你,如果你看明白了,我们就在一起吧。半年后,丈夫终于看出来了,原来头巾的花纹中隐含着“耀爱我好吗”这几个字。丈夫把这几个字标了出来,结婚后把画放在房里,丈夫说,这样天天起床后都可以看到。睹物思人,房子没了,记忆也将模糊。“如果能一直住在这里,那真好。”周美珍说。
编辑推荐
《城变:广州十年城建启示录》回望十年城建轨迹,重温历史人文风情,彰显新城独特魅力。十年大建大变,究竟给广州和广州人带来了什么?《南方都市报》全阵容打造!从城变到人变,任天阳、魏海波、王景春主编的《城变:广州十年城建启示录》试图回答十年间广州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城市经济生态、城市生活状态、城市文化特质;解释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城市为什么要这样变,城市里的人是怎样随着城市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改变对目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未来又会怎样;观察与思考广州的现实与未来——理性的探讨问题、合理的建议。与读者共同展望与讨论广州的未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