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碧莹 页数:658
Tag标签:无
前言
《岭南文库》前言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进入19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枯拉朽,奋发图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卓有建树。当中国社会跨进20世纪80年代这一全新的历史阶段,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省区,被置于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沿改革、开放、探索之路突飞猛进;历十年艰辛,轰轰烈烈,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空前伟绩。岭南大地,勃勃生机,繁花锦簇,硕果累累。际此历史嬗变的伟大时代,中国人民尤其是广东人民,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岭南、研究岭南,回顾岭南的风云变幻,探寻岭南的历史走向,从而更有利于建设岭南。我们编辑出版《岭南文库》的目的,就在于予学人以展示其研究成果之园地,并帮助广大读者系统地了解岭南的历史文化,认识其过去和现在,从而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高瞻远瞩,继往开来。《岭南文库》涵盖有关岭南(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并从历代有关岭南之名著中选择若干为读者所需的典籍,编校注释,选粹重印。个别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译著,亦在选辑之列。《岭南文库》书目为350种左右,计划在五至七年内将主要门类的重点书目基本出齐,以后陆续补充,使之逐渐成为一套较为齐全的地域性百科文库,并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占一席之地。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一九九一年元旦
内容概要
陈兰彬(1816~1895),晚清大臣、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咸丰元年(1853)中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以留学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生30人赴美。光绪四年(1878),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后奉调回国,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晚年归里。 《陈兰彬与晚清外交》重点讲述的就是陈兰彬的外交生涯。
作者简介
陈兰彬(1816~1895),晚清大臣、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咸丰元年(1853)中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以留学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生30人赴美。光绪四年(1878),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后奉调回国,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晚年归里。
书籍目录
绪论 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大变局时代
二、历史为何选上陈兰彬
三、历史不应忘记陈兰彬
第一章 从村庄走出来的翰林
一、吴川故里
二、家世源流
三、科举成名
四、仕途之路
五、初露头角
第二章 入幕府办洋务
一、入曾国藩幕府
二、在直隶南部赈灾
三、处理积案和教案
四、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五、论轮船招商局
第三章 率领幼童走向美国
一、清政府批准留美教育
二、第一个留美教育章 程
三、陈兰彬任出洋肄业局监督
四、率领幼童赴美
五、中外媒体追踪报道
第四章 留美学生撤回
一、陈兰彬与出洋肄业局
二、矛盾与歧异
三、问责陈兰彬
四、一份抹不掉的文化遗产
第五章 奉命调查古巴华工
一、华工赴古巴的缘起
二、中国与西班牙交涉
三、陈兰彬调查团
四、《古巴华工条款》
五、古巴领事馆的建立
第六章 出使美国
一、清政府新的外交举措
二、陈兰彬出使美国
三、中国驻美使馆的建立
四、领事馆的建立
五、《使美记略》
第七章 中美侨务交涉
一、旧金山华人处境
二、“十五名旅客”议案
三、中美续修条约谈判
四、保护美国华人权益
五、丹佛事件交涉
第八章 回归故里
结语 时代造就的文人外交官
附资料选编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陈兰彬(1816-1895),字荔秋、丽秋,又名均畹,出生在当今的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吴川,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濒临南海,风景秀丽,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吴川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宜人,冬春之交,桃李花开,终年不见雪。虽然夏秋之交,常多飓风对农业影响颇大,但它位于湛江、茂名两市中间。吴川地处鉴江下游,南面临海,境内有七条河流,鉴江直贯其间,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和海产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儿时的陈兰彬就开始与大江大海相伴,故乡不远的鉴江、广东的南海、广州的珠江深深铭刻在青少年陈兰彬的记忆之中。远至广东,近至吴川,这里的海洋文化、人文精神滋润着他的成长。广东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南大门,地处海滨,毗邻港澳。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密布。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其中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广东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广东又是中国唯一有着三百多年连续开放历史的省份,世界著名的通商口岸。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专限广州一口通商至咸丰六年(1856)“亚罗”船事件,在这跨越十八、十九世纪的整整百年中,广州完成了从古代贸易港向近代通商口岸的转变。外国商人走向中国,世界至此泊舟,广东谱写了一页页中国对外贸易辉煌史,形成了开放务实的民风。近代广东处于中西武力对打和文化交汇的会合地。广东人在与世界各种人类交往中,学会“说不”的本领,也有吸纳外来文化的素质,对外来文化不抗拒不排斥,也不受某种文化的垄断,形成广东的多元文化以及开放的心理素质。因此,无论在自然地理因素,或是经济、文化因素看,生活在广东这片土地的人们,并不缺乏开放的因子。陈兰彬生长在广东这片开放的大地,深受其民风的影响。他首次远航大海,就是从粤西吴川县黄坡村码头坐海船到广州,参加省城举行的乡试。位于广东西部的吴川,是隋朝时开始建县。据《高州府志》载:“吴川县,汉高凉县地,隋置吴川县,属高凉郡,唐属罗州,宋元属化州,明洪武八年改属高州府。”也就是说,吴川县属于高州府。当时高州府领茂名、电白、信宜、化州、吴川、石城(今廉江市),称“一州五县”。“吴川县,江环西北,海绕东南,地皆平坡,向无城池。”“吴川错大海,而县为五岭咽喉。”正因为滨海,这里的人民“渔者常多”,一般是“耕三渔者七”,即十人当中有三名从事耕作,有七名出外打鱼。水陆交通便利,造就古近代的吴川,商业发达,不断与海内外进行通商贸易。这里的人民与周边的县府在商业、文化交流颇广。但是,清朝以前,吴川又被称为“海滨荒僻”之地,这里“土民多鱼佃,少商贾”,人烟稀少,明朝时“户口至盛不过五六千”。但是,到了晚清,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嘉庆道光来邑中人物若林芾南、林辛山、吴迥溪、黄修存诸公之学,窦武襄、曾北果、陈勇烈诸公之勋名,煊赫宇宙。……士乐诗书,商贾渐习浮海,以通广、肇、雷、琼之货,鱼盐油糖之利,沾丐邻省。盖藏日裕,风气日华,人民繁盛至七八万家。”陈兰彬在编纂《吴川县志》时曾记载他的家乡黄坡的经济、文化活动:“三日一墟人不断,双流绕郭海相遇。”“海口市船所集,每岁正月后,福潮商艘咸泊于此,近则货船聚于水东、赤堪、西芷……。黄坡生意颇盛,而赛神会集渐趋奢侈,一日游观费数百金。数年来墟北之沙岗创为中秋之会,一切陈设与梅录登高,演剧张灯争妍。”吴川是岭南的一个不大的县份,但却孕育了一大批科举场上的风流人物。就地理环境看,这里依绕南海,枕着粤西第一大江——鉴江。江水从吴川境内缓缓出海,两岸是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百姓生活较为安定。良好的自然生态造就颇盛的文风,无论是海上作业为生的渔民,或是耕作的黎民百姓,都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在科举的名利场上奋斗,争取仕途功名。吴川的人文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着陈兰彬的成长。读书风气之浓,历代进士之多,从儿时长辈的灌输、耳闻目睹学而优则仕的荣耀。自宋朝至清代,吴川出现状元一名,进士二十一名(含武进士一名),许多文人墨士都与陈兰彬家成为世交。离黄坡村不远的霞街村,明清二朝出了三名进士:明代进士林廷瓛、清代乾隆朝进士林闱阶、道光初年状元林召棠。林廷瓛(字公器,号南峰)生平敏学慎言,笃信守约,尤精理学,淡视功名富贵,深得其师明朝大思想家、大学者陈白沙器重。白沙先生用特制的茅笔写在黄粉笺上的一幅中堂,赠给林廷瓛,文曰:“击玉又敲金,思君对我吟。江门临水坐,明月二更深。”署名“贞节堂白沙”。在上右角上盖上鹅蛋形“贞节堂”三字图章,在下左角盖上方形“白沙”两字图章。陈兰彬很珍惜这幅名人墨迹,并在中堂上斗方以端楷而秀润的笔法书写跋言:“白沙先生下笔纯任天机,此赠门人南峰先生者,藏林氏家祠,近五百年矣。诗仅廿字,瞻诵移时,发人遐想。既自诩眼福,又憾生弗同时,不获侍两先生杖履也。”署“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后学陈兰彬谨识”。后来,陈兰彬又为林廷瓛公祠赠楹联:“垂不朽令名,浴德澡躬,何愧白沙高弟;锡无疆厚福,光前启后,允为南国伟人。”匾日:“文光射斗,翰墨生辉。”交往甚密的是林召棠(字爱封,号芾南)一家。林氏自幼聪明好学,17岁考上秀才,28岁拔贡,31岁中举,道光三年(1823)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1831)当过一任陕西、甘肃乡试主考,此后便辞官回乡。在家乡主讲肇庆端溪书院15年,以培植人才为己任。他一生甘于淡泊,与世无争,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也曾支持林则徐禁烟。林公同科的王广荫探花,见公素守家园,怕其生活清苦,奏准道光皇帝,“领取盐围补给银”补给林公,公不受。此银存在省里多年,后来陈兰彬上京,广东巡抚托陈带往京师上交,此事可见林召棠克守俭朴,不贪名利。陈兰彬视林为长辈,并深受其影响,两人经常诗书往来,现在其家乡还留下他们交往的墨迹。林召棠曾赠陈兰彬两副对联:其一,“欲就功名须立品,能明理义即端仁”;其二,“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刻苦功夫”。陈兰彬还与林召棠联句,林召棠出句:“一树两枝千块叶”,陈兰彬对句:“千花万朵一条头”。
编辑推荐
《陈兰彬与晚清外交》是岭南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