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片浪潮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区念中、杨德建、黄慰汕、 等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区念中,杨德建,黄慰汕 等 著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前言

纪录短片创作,始终存在着“短”和“长”、“少”和“多”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有清醒意识的纪录片作者,是可以变“短”为“长”,以“少”见“多”的。留在世界纪录片历史上有价值的作品,并不是以它的长度来衡定的。很多还称不上是作品的片段纪录,其文献性、纪史作用、社会认识作用、艺术审美作用…-都可说是无价的。在公认的人类三大遗产,即人类自然遗产、人类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性遗产外,还有一种遗产是被忽略的,那就是纪录片。前三类遗产无论如何精心去保护,又总是处于流变和不可逆转的消失过程中。只有纪录片可以“留住时间”使“历史重现”,让人类的记忆得以延长和永远保留。只有纪录片能实现对现存人类三大遗产的保存(而不是保护)作用。这种意识,纪录片作者越清醒,它的作品价值就越恒长。正是有了纪录片,后来的人们才能看到人类曾经的“桃花源”(《香格里拉之眼》、《鸟》……),曾有的社会情状、生产劳作方式、人的关系、人的欲望与追求……(《命》、《吃铁的人》、《居委会的圣火》……)当然也包括了人类曾经的丑陋和邪恶(如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文化大革命”……)。纪录片的社会批判作用常常是积极的,起到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史为鉴”,纪录片的警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纪录短片同样可以为人类敲响警钟。这一次参加终评的五部作品,也包括其他更多的送审作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它们的价值和魅力。我想对那些热爱纪录片并从事着创作的朋友说,只要你的选题是有价值的,请坚持下去!

内容概要

  一个人如作家用笔那样,带着作者自己的思考,用他的DV摄像机记录了现实中的某段生活、某个人、某个事情。这种个人影像创作的方式,在十余年前小型数码V摄像机出现以后就被使用,这十余年时间,越来越多的个人操起这种DV机拍摄记录,出现了汹涌之势。  本书是一本完整研究短片的著作,本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当代中国短片创作和传播现状的看法。

作者简介

区念中,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副总裁、广东南方电视台台长、南方多媒短片节总策展人。系列电视片“与世界传媒巨头对话”、“大河文明”、“寻找幸福”和系列图书《影响你所生活的世界——与世界传媒巨头雷石东对话》、《莱茵河人与自然的对决》、《寻找幸福:阿尔卑斯的另一种生活》、《寻找幸福在暖黄色的托斯卡纳》的出品人和总策划。杨德建,广东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执行总监、南方多媒短片节秘书长,文学硕士。著有《电视传播与边界跨越》、《从影像到影响》等。黄慰汕,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曾长期在广东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刨作及编播业务管理。著有《广东电视50年》、《祝福珠江》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短片的历史演变:精英与大众第一节 短片的概念及演变一、短片的概念二、短片演变的脉络三、短片的播放平台四、短片的发展趋势第二节 实验先锋——世界短片历史回顾一、短片的起源二、两大片种的雏形三、短片是电影发展的实验载体四、短片催生蒙太奇理论五、短片的曲折发展六、短片大师伊文思和安东尼奥尼第三节 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一中国短片历史回顾一、中国短片的起源二、纪录片开创新中国短片历史三、从未间断的科教片四、独树一帜的动画片第四节 短片作为实验作品的精英特征一、影视界的“贵族领域”二、大师们的传世之作第二章 短片在当代:走下圣坛的多元与狂欢第一节 电视短片的兴起一、《望长城》引领纪实潮流二、短片的栏目化第二节 DV运动的演变一、DV技术进入中国二、国际学生电影节(ISFVF)三、面向大众的DV生力军一“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第三节 独立部落、传统媒体和学院派的多元共存一、独立作者部落的形成二、融入传统媒体三、始终站在制高点的学院派第三章 数字媒体时代短片的多媒与互动第一节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短片的创作狂欢一、数字媒体的发展二、数字媒体时代对短片的挑战第二节 当代短片创作一、电影短片二、网络短片三、手机短片第三节 短片的新发展:南方多媒短片节一、短片作为大众影像二、多媒与互动的平台-南方多媒短片节三、5分钟短片的美学特点第四章 散落民间的影像精英——中国短片创作群体综述第一节 真实的面孔,真实的心灵——以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创作群为例一、专业的自由创作人二、初试身手的校园学生三、热爱生活的大众拍客第二节 心灵的文字魅力——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创作手记《吃铁的人》创作手记之一——那些青春胶片那些花《吃铁的人》创作手记之二——做一个影像的偏执狂《鸟》创作手记一广州.谢谢《香格里拉之眼》创作手记——再精彩的世界也需要打开你的心灵之门《乞者》创作手记——乞者面面观《朝露斜阳》创作手记——短片《朝露斜阳》导演手记《童年往事》创作手记-关于《童年往事》的一切《豆儿》创作手记——一颗生长在灵感与激隋中的种子,豆儿Just Happen创作手记——关于Just Happen的一些想法《黛子小姐》创作手记——《黛子小姐》创作心得《我唔识讲广东话》创作手记一《我唔识讲广东话》创作心得《闪婚》创作手记——我创作时的根基和态度《超人坠落》创作手记——用认真的态度打造幽默的公益片《光棍的穷浪漫日子》创作手记——以电影的名义撒点野《裂变》创作手记《运动健将》创作手记《命》创作手记——纪录短片《命》创作心得《9路汽车》创作手记——关于电影短片《9路汽车》《电池统治史》创作心得第五章 短片:微观社会影像——关于短片的学术讨论独立纪录片的视野(范俭)一个人的纪录片(吴文光)短片的角色与影响(罗伯特·伊利)纪实艺术:从真实到真实感的流变——_21世纪对“真实”的再认识(冷冶夫)数字技术条件下纪录片的发展(彭吉象)不再屈指可数:短片的角色与影响——浅谈短片和超短片(迈克·奥布莱恩)我·我见(舒勇)主流媒体的大众姿态——多媒短片的展播收视与栏目化初析(曾震宇)行动的与静止的——在传播中并行(段煜婷)附录: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全景站在传媒产业发展的前沿——在首届南方多媒短片节颁奖典礼上的致辞(白玲)南方多媒短片节:一次互动时代的大众影像狂欢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的艺术顾问、评委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获奖作品箱子——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场地设计的碎片文本(竺培愚、戴学锋)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国际邀请展纸面“短片”——中国青年摄影家《我·摄影》联展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部分参赛作品名录南方多媒短片节组委会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电视是短片播放的最大平台,每天都播放新闻、专题、文艺、纪录片、电视短剧等各类短片。互联网普及以后,网络视频短片传播的数量更是难计其数,而且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成为人人享有的独立行为。此外,国际性电影节和电视节(例如奥斯卡、戛纳、威尼斯、柏林等电影节),都接受各类短片作品的参评和展映。还有一些专门的短片节很受欢迎,例如法国的克莱蒙费朗短片节,是法国继戛纳电影节之后的第二大电影节。而日本短片电影节是亚洲最大的短片节,由美国电影学院与日本联合主办。每年日本短片电影节的获奖作品将直接获得下一年度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提名资格,因此也被称为“奥斯卡短片风向标”。国内,由大学和电视机构等组织的短片节近年也陆续出现,如广东的南方多媒短片节。其次是各国各地区的影像资料馆,因为它们大都承担了介绍、推荐和保存短片的功能,因而一直是常见的短片播放平台。此外,移动媒介如手机、公交工具(地铁、列车、出租车、公交车、飞机)也对短片十分青睐。在我国,四处可见的分众传媒更是一个新兴的短片播放平台。片子越来越短似乎成为新的趋势。最近几年,欧美开始流行不超过三四分钟的超短片,而且还有了专门的超短片影视节。这一趋势契合了当代社会的发展,因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短片更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习惯或者欣赏习惯,人们现在习惯于欣赏更加精致、更加精美、更加精巧、更加精到612:化产品。电视节目的长度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趋短成为时尚。国际最流行的电视节目,原先在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6t52分钟的纪录片,现在改成了45分钟。2004年美国独立制片人兄弟拍摄的短片《大兵哥》创下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电影史上最短的一部获得了发行许可,并在影院做商业放映的影片,全片只有5个场景,Yf长为7秒钟。随着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创作,都和手机联系在一起。袖珍的、短小的东西越来越受欢迎。欧美的手机影视节,巧用“pocket”一词,同时取“袖珍”和“短小”之意,颇具匠心。

后记

《中国短片浪潮》一书的写作想法,如前言所述,产生于我们在法国巴黎访问的途中。2009年11月,本书作者区念中(广东南方电视台台长、南方多媒短片节组委会执行主任)和杨德建(广东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总监、南方多媒短片节秘书长)等组成的南方多媒短片节组委会工作小组为筹备2010年第二届短片节的活动,应德国、法国等国家电视电影机构的邀请,赴欧洲考察国际短片节事务。在法国期间,应法国国家电视集团(CFI)之邀,考察组访问了法国国际影像节(FIPA: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Programmes Audiovisuels)、法国影像论坛(Forum des Images)、法国COTE COURT短片节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受益良多。在访问过程中,我们发现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影视业界,在短片制作和展示方面,不但已有多年的历史和经验,而且至今仍然非常重视。有些电视机构近年还专门设立了短片部,探讨短片制作及其今后在新媒体中的应用。南方多媒短片节作为中国第一个多媒短片节得到法国的同行赞赏,并表示积极参加南方多媒短片节今后举办的活动。在这同时,我们发现国际影像界对中国短片影像近年的发展了解不多。于是产生了制作一部介绍中国短片发展的纪录片,并争取将来在法国相关短片电影节展播的想法。但在与中国传媒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刘昶教授的讨论中,我们知道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本完整研究短片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短片的纪录片的制作缺少较为全面的历史事实和基本理论的支撑。于是,在拍摄纪录片之前,我们开始了中国短片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研究资料的搜集和归纳工作。书名《中国短片浪潮》,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当代中国短片创作和传播现状的看法。一方面中国短片作品在最近十来年呈现出了汹涌之势,正如有学者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影像的时代”;另一方面影像文化的平民化、草根化已使得短片创作和传播成为一场“大众影像的狂欢”。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产生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是世界性的,中国短片也在这一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浪潮。我们相信,短片会成为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艺术形态之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人如作家用笔那样,带着作者自己的思考,用他的DV摄像机记录了现实中的某段生活、某个人、某个事情。这种个人影像创作的方式,在十余年前小型数码DV:摄像机出现以后就被使用,这十余年时间,越来越多的个人操起这种DV机拍摄记录,出现了汹涌之势。  ——吴文光(纪录片导演、策划人)DV的普及,让电影、电视制作者不再屈指可数,他们无处不在!无处不在!  ——Mike O'Brien(原英国桑德兰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在DV进入家庭以后,民间影像就开始出现,也就是说民间影像的存在已经不是短时间的了,而且,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它纳入了关心的范围。  ——王小帅(电影导演)就像卡拉OK普及了音乐艺术一样,DV将会大量地普及我们的影像艺术。我觉得今后人人都可以成为影视艺术导演,拿着DV去拍片。  ——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长和情节支撑的短片,记录的不过是世界的表象,缺乏深度。然而,这个世界面临的并非意义的饥饿,而是意义的过剩,相反,关于这个世界的表象,常常被人忽视。没有表象,就没有可信的深度。当我跟随各种摄像机在世界的表象漫游时,发现表象常常就是世界的全部。-  -谢有顺(文艺批评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我之所以觉得这次“南方多媒短片节”办得比较好,是因为它为短片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跟主流媒介相结合的可能性。短片节背后的电视台平台,可以让这些短片有播出的途径。  ——贾樟柯(电影导演)

编辑推荐

《中国短片浪潮》:中国第一本短片生态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短片浪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