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的子女们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滕叙兖  页数:515  

前言

2007年夏,我在北京办事,适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召开一小型校友聚会,就去参加了。当时北京电视台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哈军工历史的专题电视片,所以,会议组织者特地邀请电视台导演参加会议并安排在会上发言。那导演讲了半截,冒出这么一句话:“按我的理解,哈军工就是为中央高干子弟量身定做的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他刚说到这里,坐在第一排的刘居英老院长打断了他的话:“对不起,我要打断你一下,你刚才说什么?贵族子弟学校?还是量身定做的……”老院长说着说着来了气,转过身喊我:“滕叙兖来了没有?”坐在最后的我赶紧站起来答道:“院长,我在这里!”“你上来,给这位导演同志讲讲哈军工的历史!”会场一片哗然,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我只好走到前面,为那位满脸绯红、尴尬不堪的导演先生解围。其实,称哈军工为“贵族子弟学校”绝非这位导演先生的独创。在中国的社会传闻和坊间流言中,把哈军工称为“将门相国之后云集”、“红色后代最佳选择”的“贵族子弟学校”,已经绵延不绝几十年了,这是为什么?一方面,迄今为止,在全国著名高校里,若论高干子女的数量之多和他们家长的干部级别之高,哈军工肯定名列前茅,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哈军工是一所高度机密的国防科技学府,人们本来就对神秘的哈军工充满了好奇心,而高干子弟的名人家庭背景又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若于年来,个别媒体或互联网上的炒作传播,添油加醋,编造演绎,以讹传讹,使得哈军工历史上的干部子女问题更加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然而,社会传闻和坊间流言并非历史的真实。作为哈军工史学研究者,我有必要对哈军工的干部子女学员问题做个专题论述。

内容概要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新中国开国元勋(包括著名革命烈士)充满曲折与磨难的革命生涯。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墨描写了24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和父子两代人的至爱亲情,折射出林伯渠、谢觉哉、刘伯承、罗荣桓、陈毅、邓子恢、粟裕、罗瑞卿、张云逸、张爱萍、宋任穷、滕代远、左权、罗炳辉等老一代革命家的高风亮节,首次向世人披露了他们的子女在父辈的严格教育下,恪守庭训,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业绩斐然的非凡人生。全书展现出的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百年大历史。

作者简介

  滕叙兖,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3年12月出生于大连市。
  1963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为哈军工第十一期电子工程系学员,1965年入党,1968年毕业。在解放军三十九军黑龙江省鹤立军直农场劳动锻炼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年。其间被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派往泰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做访问学者。曾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1989年在深圳科技工业园和中国深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单位从事高新科技项目开发和产业化以及企业管理工作。2003年退休后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主要文史著作:《哈军工传》(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刘居英画传》(合著)等。

书籍目录

哈军工历史上的干部子女学员(代序)永不凋谢的五月花——记张玛娅 张玛娅:哈军工女教员,出生于苏联,沈泽民烈士(文学家茅盾胞弟)和张琴秋之女。张琴秋是著名红军女将领,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文革”中被害。张玛娅也因为反对“四人帮”,于年被迫害致死。传奇家族的普通一兵——记赵一玮 赵一玮:哈军工第一期女学员,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她是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中国团团长任辅臣烈士的孙女,养父为中共著名情报战线功臣、哈军工炮兵工程系主任赵唯刚大校。步履稳健,志坚如钢——记徐志坚 徐志坚:哈军工第三期学员,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主任。父亲徐风笑为大革命时代的中共县委书记,建国后任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母亲邵崇真也是大革命时代的中共党员。在我国首次核武器试验中立功——记罗箭 罗箭:哈军工第六期学员,罗瑞卿大将长子,参加过我国首次核武器试验并立功受奖。“文革”中受父亲冤案株连,改革开放后任国防科工委后勤部副政委,少将。情系太行山——记刘太行 刘太行:哈军工第七期学员,刘伯承元帅和老红军汪荣华的长子。长期在空军从事国防科技领导工作,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退休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无愧于父母的英名——记宋勤 宋勤:哈军工第七期女学员,宋任穷上将和老红军钟月林的长女;长期在国防科研单位从事技术工作,改革开放后任大型国企领导干部,退休后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父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记罗东进 罗东进:哈军工第八期学员,罗荣桓元帅和老红军林月琴之子。长期在第二炮兵担任领导工作,第二炮兵副政委,中将,退休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女儿心中的丰碑——记左太北 左太北:哈军工第八期女学员,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烈士和老八路刘志兰之女,彭德怀元帅的干女儿。长期在国防科研单位从事技术工作,改革开放后任航空航天部技术领导干部。飘逸而充实的人生——记谢飘 谢飘:哈军工第八期学员,中共元老谢觉哉和老红军王定国之子;“文革”中被迫从空军转业到工厂当工人。改革开放后长期在中国外经贸系统和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工作。一生都谨记父教——记林用三 林用三:哈军工第九期学员,中共元老林伯渠之子。“文革”中在天津某工厂做工程师,改革开放后从政,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等职,退休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诗情父子——记陈丹淮 陈丹淮:哈军工第九期学员,陈毅元帅和新四军老战士张茜之子。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国防科技和管理工作,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少将。退休后担任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父子”的报国情怀——记粟戎生 粟戎生:哈军工第九期学员,粟裕大将和新四军老战士楚青之子。毕业后一直在野战部队任职,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退休后担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和全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度尽劫波现英才——记刘小林 刘小林:哈军工第九期女学员,江苏省委书记刘顺元和新四军老战士鲍有荪之女。“文革”中深受迫害。改革开放后,进入国家机关从事外经贸立法工作,中国著名律师,留德法学博士。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拓荒牛——记张翔 张翔:哈军工第九期学员,张爱萍上将和新四军老战士李又兰之子。“文革”中深受迫害。他从工厂普通技术员干起,成长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杰出专家。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中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领军者历尽劫难,不改赤子之心中国武警部队的女将军盘点秋实色彩丰感受父亲的高风亮节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大海的女儿好男儿要自己闯天下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搏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后记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1975年5月11日,奶奶去世了。年高91岁的老人家阅尽人间沧桑,饱受乱世风霜,坚强地、默默地活在世间,前一年她不幸摔断了腿,重病不起,逆境中的任家竞无力把老人家送进医院救治,赵一玮的四弟任公伟凭着当年在内蒙古草原当知青的血性和闯劲,闯到中南海上访投书,反映意见,终于引起国务院和中央统战部的重视。在当今中国,有几多人曾受到伟大列宁的接见?这样的国宝级老奶奶不能住院,岂非红色中国的天大丑闻?有关方面一阵忙碌,这才让奶奶住进了北京工农兵医院(同仁医院),长期隐名埋姓、安于清贫的老人家第一次享受到国家高干的特护医疗待遇,几个月后,老人终告不治,撒手人寰。奶奶逝世的悲伤还没有从心里消散,赵一玮又为父亲赵唯刚患病添上新愁。多年的政治斗争,无情打击,饱尝精神刺激,长期因为名居另册,报国无门而苦闷压抑,赵唯刚的大脑逐渐出了问题,他患上老年抑郁症,性格扭曲,变得多疑而偏执,家里的楼下住进一户化工部的干部,老爷子说:“他们每天放电磁波来干扰我,伤害我。”他气哼哼地用手杖敲地板,硬是敲出一个洞来;门房住着一个厨师,老爷子说:“那人是化工部派来监视我的眼线,你们说话要小心……”与任琳琳相依为命几十年的老保姆张同志也莫名其妙地挨了老爷子的骂。奇怪的是,喜怒无常的赵唯刚把自己全部的爱都集中在赵一玮的独生女柴炼的身上,外孙女成了他的掌上珠、心头肉,他天天背着小孙女去公园里锻炼身体,他溺爱娇惯着孩子,不允许任何人管教,父母也不行。于是,家里的新矛盾就不可避免了。1976年新年,因为赵一玮给女儿买了一盘花炮,这等于夺了老爷子的专爱,赵唯刚勃然大怒,硬是把赵一玮赶出干面胡同的家门。面对心理有问题而不可理喻的父亲,赵一玮满肚子的委屈,跟谁倾诉去?1月9日她借来一辆平板车,把自己的行李和书籍等物拉走,走出胡同口,听到大街上传来阵阵哀乐声,原来是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赵一玮站下来,茫然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由多难的国家想到多难的家庭,再想到自己无家可归的凄苦命运,她禁不住泪如泉涌。到哪里栖身呢?奶奶去世后留下顶银胡同的两间半房,四弟住在那里,只好到那里挤一间住了。

后记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哈军工的高级干部子女(包含著名烈士子女)学员人生的传记文学作品,由24位人物的小传结集成一本书。从2005年冬采访罗东进学长开始,到2009年春采访罗新安同学结束,在四年当中,笔者一边忙着出版新书和再版旧作,一边断断续续地采访了22名哈军工学子。张玛娅老师已逝,我采访过她的弟弟陈祖涛老人;陈丹淮学长婉拒采访,令我遗憾,而这部传记又万不能缺少陈毅元帅那首《示丹淮》诗,所以只能以陈丹淮学长本人的回忆文章和相关历史资料作为写作依据了。书名为什么叫“开国元勋子女”?“开国元勋”是对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元老的一种笼统而通俗的尊称,并非说书中24位人物的父辈都符合开国元勋的量级,因为有的父辈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牺牲了。但是,这24位人物的父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中共建党初期到全面抗战爆发以前(即1937年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参加革命的红军干部,也就是说,是最早“打天下”的老资格的革命家。为什么只写这24位人物?应该说,哈军工学子中人才济济,贤者如云,就以干部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几十年后回望他们的一生,绝大多数人是品学兼优、事业有成者,其中有很多杰出人物应该写,例如,北航著名教授杨为民,工程院院士徐玉如等。然而,一受时间的限制,我不能老是采访下去而不成书啊;二受本书篇幅的限制,人物太多,书就太厚了,会影响到书的定价;三又不好写现在仍在职的,例如俞正声、白克明等人。所以笔者就只好先选这24位人物作为哈军工干部子女学员的典型代表。我选择立传人物的基本标准是:不看父辈地位高低,只看本人表现如何。口碑不好的人,其父辈官儿再大,我也不会招惹。事实证明,这24位人物在数十年的生涯中传承家风,谨守家教,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在种种磨难中自强不息,踏踏实实地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出自己的才智,他们的操守和业绩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得到社会的肯定。其中,张玛娅老师为了真理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命运多舛、饱受苦难的林晓霖则是另一个特例。

编辑推荐

《开国元勋的子女们:哈军工高干子女传记》:道外界未知之情 补正史不足之实他们都出生在战争年代,父辈的严格教育为他们定好人生底色。艰苦动荡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年,建功立业的中年,老有所为的晚年,他们历尽坎坷、坚忍勤奋的非凡人生,折射出共和国60年辉煌与磨难并存的大历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开国元勋的子女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原来看过其中一 两个人物的事迹,了解了一些我们难以了解,或者说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一些事情。老一代革命家的子女在父辈的严格教育下,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业绩斐然的非凡人生。
  •   当初国家领导人还劝开国元勋们动员子女报考哈军工,现在看来,当时能入读哈军工的,绝对是他们人生的一个正确选择。当时的陈庚,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关系从全国抽调优秀的老师去了哈军工的
  •   一本高干子弟的书经典的书
  •   买给父母的。老人很爱看,大约是回忆起那段特殊的历史了吧。
  •   开国元勋的佼佼者!
  •   可惜的是和作者另一部写高干子弟的书有所雷同
  •   书面的纸质太差。
  •   应该有许多珍贵的资料可以利用
  •   在哈军工我属于工农子弟,与高干子弟交往甚少,因而知之甚少。到现在来看这本书,了解了不少原本还不知道的内情。绝大多数高干子弟是好样的!与当今的官二代、富二代的“我爸是李刚”相比,这些官二代真是令人鄙夷,况且“李刚”还够不上高干。
  •   封面封底有点脏,但是发货挺快的,内容写得不错,妈妈很喜欢。
  •   内容垃圾,语言水平低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