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均安/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凤娟  页数:108  
Tag标签:无  

前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部  2004年8月

内容概要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岭南文库》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籍目录

前言一、地理概况二、文化习俗三、风流人物四、旅游美景五、特色饮食六、水乡新风后记

章节摘录

  水乡风貌  均安地处顺德西南部,位于西江下游东、西水道的分口处,三面临江——西和西南临西江于流海洲水道,隔江与新会荷塘、棠下两镇相邻;东南与中山市小榄、古镇两镇隔河为邻;东北临西江东海水道与杏坛镇相望。  均安镇境西北高,东南低。不高的群丘发源于顺风山,自中部隆起,错落有致,先民便依着对生活的情趣,给这些山丘各起了名字。这些名字或别致,流露文人雅士的意趣:笏山、月角、莲花、鹤峰、飞凤、江君、竹园、美山、莺岗、星山、茶山、枫山等。或依家禽瑞兽、生活用品命名,充满乡土气息:宝鸭、睡牛、牛山、马山、飞蛾、金鸡、象山、鲤鱼、蛇山、龟山、狗山、鸦山、石龙岗、灶山、花鞋、麻篮、葫芦等。  除却小山丘,呈小岛状的均安镇境,陆地大部分为冲积平原。珠江的西江江水,经过湍急的奔流,在这里放缓,水流中蕴含的大量泥沙在两岸沉积。沧海桑田,日积月累,富含矿物质的泥沙渐渐沉淀,形成了肥沃、富饶的土地。今天,我们仍可从均安的地名中一窥均安沧海桑田的历史。  面积约43。4平方公里的磨刀沙,是均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它位于磨刀门,在西江干流尾段,是四面环水、呈狭长形的小岛,将西江干流分割出东海水道和海洲水道。淋刀沙因其狭长的造型,状似淋刀鱼,故取名淋刀沙。境内无高山,一片平坦,河涌交叉。同为四面环水的南沙,被十字大涌分成四村,有集市名大成市。此外,仓华海心沙、南浦新沙、星槎新成沙、鹅洋沙、蚬沙等等大小沙洲,或是经过岁月沧桑,自然沉积而成,或是均安先民们为了解决生计,而与水争地,围垦、发展沙田而成。散落于江河中的绿色沙洲,一般呈长条形。在这些不规则的小岛上,生息着世世代代的均安人。  这里无名山大川,只有纵横的河汊贯穿全境,形成密集水网。历史上在此聚居的水乡人,磨炼出水一样灵活机动的聪明才智。他们撑一支长篙,摇着小艇,渡过弯曲的乡间小涌,把桑叶、白丝、蚕茧运至墟市、茧栈,在嘈杂繁忙的交易中,换回辛苦劳作的报酬。  这类乡间小涌,有的来自镇境的河道水。均安镇是西江下游的一个潮感区,每逢夏秋二季,西江进入洪水期,江水自西向东而泻,到均安镇被磨刀沙分为干流海洲水道和东海水道。  镇境之内,西江干流、太平海、华安河、南沙十字大涌、凫洲河流淌而过。西江干流到星槎大沙顶被分成东海水道和西江干流西海水道。支流东海水道至仓华海心沙咀再被分为东西两线。太平海是海洲水道的上游,由太平圩开始,流经菱溪、南面、外村、矶头、沙头、仓门六村西岸,流向海洲。横贯磨刀沙全境的华安河,是均安镇区通往西北各村的一条重要水道,自北而东伸延,从力沙船闸进水,流经上力沙、下力沙、沙浦新村、上村、豸浦、三华等地和均安镇区,从华安水闸注入凫洲河。南沙十字大涌是南沙的主要水运道路,也是南沙的食水水源。  凫洲,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因芦苇蒿丛中栖息着众多野鸭水禽而得名。凫洲河是江尾洲内陆的一条主河,是东海水道西线流至淋刀沙顶分流而成的小河,长7.5公里,有均安大桥横跨河上。  不仅美丽的凫洲河是均安的主要河道之一,凫洲河水闸还是中顺大围的咽喉。中顺大围沿西江干流至磨刀门构筑,是广东的重要堤防之一,百余公里堤段,捍卫着均安及中山市境内小榄、古镇、石岐、张家边等11个城镇。  趣谈地名  有学者将地名看作是反映昔日自然景观、政治变革、经济状态、人口变迁乃至语言变化、宗教礼仪、平民心态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浏览均安地图,我们也不难领略到往昔的自然风光,体味先民的劳作与生活。  在河涌密布的水乡,人们喜依小涌、小溪而居,必要时也需聚居于小山丘的山坡上避水患。生活作息与所居的环境息息相关,于是,以地形命名居住地者比比皆是,或是以河流,或是以山丘,或是以村落与山、水的方位关系命名,也有因当地家族、名人的特征而得名。  仓门、沙头两村,旧属江尾堡。“江尾”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根据《顺德县志》所载:就江尾所处的形势而言,流经辖境的河流,潆洄流通,有如垂带之末,所以称作江尾。  也有说法是,就山丘走势而言,大、小鹤翎等山,从顺峰发祖,蜒蜿到仓门的美山而尽,因此又称“冈美”,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江尾”。  沙头村,宋代已有人在此开垦,因村有小溪,水清见底,黄沙晶莹如金,遂取村名沙溪。明朝初年黄氏迁入,后成大族,村落范围渐渐扩大,缘村庄在沙溪之首,遂取村名沙头。  菱溪村在明代洪武二年(1369)已经有陈氏迁入。它之所以有如此清雅的名字,原因是当时村前有白花菱塘,塘侧有小溪出江。  宋末元初已有人居住的良村,因村前有大良涌和大良围,于是名为良村。  南浦村宋代已有人定居,因村南临江,“浦”字有海滨之意,“南浦”一名自然而然产生,意思为南方的水滨。  不少村名看似顺手拈来,如居住于山的南面,取名南面;村前有仓山,遂名仓门;因村前有大片稻田,故名对田。星槎村明代时已有人居住,因地处西江口,常遭洪患,人群聚居于星山、茶山山坡。清初以星山、茶山的谐音,将该村命名为星槎。  现在已成均安镇较大村落的沙浦村,本来是古河道出大江之地,沙石遍布,因而得名。  有时,地名是对著名人物的纪念,如豸浦村乃是为纪念清代著名诗人胡亦常而改名。  有的地名甚至是一个家族兴衰史的缩影。三华村,宋末崔、周、梁、谢等姓已经在此开村。开村时崔氏为大族,有三子名华夏、华胄、华杰,故取村名三华。“三华”一名,记录了昔日崔氏在当地的辉煌历史。  从均安圩到均安镇  均安很多村落的来历,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有莫大关系。而均安镇的来源,则与一百多年的古老市集有关。  明、清两代至民国,圩市百货骈阗,是乡镇贸易之地。在清代,均安镇境内陆续设立了几大圩市。  位于三华、沙头、仓门三村交界的北街市,何时所设已难查考,现作为地名留存;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星槎、沙浦、南面、豸浦、福岸各乡共同设立的兴隆圩,曾盛极一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立的太平圩,位于西江西海道,是水运中转点之一。此外,江尾圩、官田圩、太华圩、逢源圩、广恒市、大成市、广恒市等,商业较为发展。  均安圩在仓门、三华两村交界处。清咸丰四年(1854),两村的乡绅欧阳信、欧阳溟等人,联合沙头、矶头、桥头、良村、天壶、外村、星槎等村的商户,共同设立该圩,并将该圩取名为均安,寓意共同安居乐业。  与从早到晚营业来供应民众日常所需的“市”不同,均安圩定期开圩,每逢三、六、九为圩期。每至圩日,远近各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早早赶来,趁个早圩。至中午,日头渐升,人潮渐散,卖家收拾货品,留待下一次圩期再摆卖。  均安圩从建立之始到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维持着繁华的景象,重要的地理位置与便利的交通是其中的秘诀。均安圩址接连中山的小榄、海洲,又与马宁及新会荷塘毗邻,容易起到商品集散地的作用。而美丽的凫洲河流淌过热闹的均安圩,小艇沿着河涌运载货物来往圩地,亦极为便利。  民国中叶,顺德进入丝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加之1924年,附近的太平圩突遭火灾,均安圩逐步取代了太平圩江尾洲货物集散点的地位。于是均安圩成为顺德蚕丝贸易中心之一,店铺林立,圩期人潮如涌,热闹非常。民国《顺德县志》载均安圩是“九区各圩以此为盛”。  抗日战争初期,均安圩已有店铺百十间,金银首饰、茶楼食店、绸缎布匹、山货日杂、洋杂百货、柴米油糖、酱园酒庄、竹木铁器、裁剪缝衣各业俱备。  新中国成立后,均安圩成为均安镇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的聚居地,圩内摊档、饭市、夜宵为数不少。在行政意义上来说,均安圩已经是规划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安”一词,也就顺理成章地演变成均安镇名了。  古江尾八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推进,现代的均安旧貌换新颜,古江尾八景已非昔日之貌。今只得借用《顺德均安志》中对八景引人人胜的描述,一窥昔日均安的美景。这探古寻幽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均安的一个契机。  福海烟波  古代福岸村龟、蛇二山临西江东水道江边,江面辽阔,波涛浩瀚,晨昏时分,雾气弥漫江面。两山谷口有奎(音龟)福寺,两侧山腰有亭,登亭远眺,江面烟雾朦胧,帆影依稀,涛声频传,寺前白莲池荷香阵阵,故将亭名日“烟波亭”,亭额题日“福岸烟波”。此景在康熙年间被列为顺德八景之一。现寺前荷池已经湮灭,江面也多被填没。  石龙汲水  仓门村石龙坊有石埠头,对岸九顷围堤脚有一面积约250平方厘米的方形石块,凫洲河支流至埠头被反射至对岸石块处,激起汲汲水声。  鳌峰拥翠  三华村东门坊有鳌峰山,形如鳌,头向东如张口状,旭日东升时如欲衔日。山上松树密茂,山脚大树蔽天,乡人喜于树下休憩。微风吹拂,山上松声阵阵,山草摇曳不止。  顺风井泉  沙浦村上街坊前顺风山下有一井。井旁有巨树,枝叶覆盖井口。井水甜美,清可见底,水溢井栏,垂手可掬,井内无落叶,古称无叶井。  渡江烟雨  矶头村渡江尾地临西江河岸,坊前有牌楼刻有“烟雨”二字,称烟雨门。门前有小塘,塘侧有小竹林,并有巨松十数棵。农民下田劳作后多在此小憩。当天阴欲雨之时,于竹林处可见一缕烟雾从烟雨门冉冉上升。  南面溪桥  南面村接龙坊靠山有华光庙,庙前有小溪,溪上有石桥横跨其上。在石桥上顿足,可闻桥下传来咚咚之声。  阴锣古庙  菱溪村石龙岗南端岗下有北帝庙,庙前两侧各有巨木棉树一棵,乡人黄昏时分及夏夜多在此闲话家常。庙前有白花菱塘一口,塘侧有小溪至庙前。每当潮涨,溪水冲击礁石,在庙门外可听闻庙内有鸣锣余音传出,入庙则无所闻,由是将庙命名为阴锣古庙。  池塘无月  沙头村鸦山下有椭圆池塘一口,塘水清澈。据说池内有神龟一只,每当月出则浮出,以蔽月影,随月移动,故池中无月影。  ……

编辑推荐

  均安镇是位于佛山市顺德区西南部的小镇。这里三面临水,水乡的灵性,孕育出缤纷的民俗风情、精彩的美食文化以及众多的英才豪杰。起源于清代的锣鼓柜巡游、身世独特的风姿的冰玉堂自梳女、散落于各乡镇的古老祠堂、浓郁的曲艺乡韵……一幅幅古风犹存的岭南民俗图景,呈现出均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镇均安/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