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燕玲 页数:387
Tag标签:无
前言
最近20多年,澳门历史文化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近10年来,在越来越多年轻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推动下,其纵深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且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从早年的泛泛而论到近年的微观探索,无疑是可喜的转变,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需要回头用宏观视野来考察。只有这样反复不断地远观近窥,才不会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才能在往后的深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然玲的博士论文,正是此一尝试的结果。以长时段的全球视角来考察澳门历史,既十分重要也极其必要,因为澳门的开埠与发展就被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结晶。换一句话说,如果文史学界不这么做,澳门弹丸之地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就无从彰显。我们必须承认,西方的文艺复兴、大航海活动不仅改变了西方世界本身,也深刻影响了近代全球格局的走向,亚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而无可避免地发生了急剧变化。作为中西方对接最早、也最久远的澳门,身临其境地目睹、感受和经历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客观研究这一段历史,科学重构其演变过程,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对当今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和的实践也不无启示。葡萄牙基于其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在欧洲早期航海扩张中脱颖而出,一度引领世界早期全球化的潮流。在西方东扩的进程中,中西文明也由于新航路的开通和海洋贸易的大规模迅速发展而从自守封闭走向相遇、相识、相交和相融。
内容概要
本书为澳门文化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既关注这些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形成的关系,更注重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在澳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包容或渗透所产生的复杂关系以及最终生成的澳门新文化形态。作者还用宏观结构和微观动力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三个层次来展现澳门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趋向,即从全球化的角度俯视澳门,从区域化的研究审视澳门,再从澳门本土化的发展展望世界。
作者简介
刘然玲,河南人,1964年出生。2007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研修,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现任职于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美欧集群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理论创新 第一节 美欧集群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 一、集群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特点 二、美国的创新集群 三、欧洲的集群及其特征 第二节 美欧集群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创新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 二、产业集群的功能 三、产业集群的识别和测度 四、产业集群的成长路径 五、产业集群的政策 参考文献第二章 美国的产业集群 第一节 美国产业集群的现状 第二节 基于地区的产业集群分析 一、集群描述项目 二、经济发展管理部门研究 三、产业集群协同分布 第三节 美国重要的产业集群介绍 一、高技术产业集群信息技术 二、新兴产业集群--生物制药 第四节 地区产业集群分析一加利福尼亚 一、加利福尼亚州产业集群概况 二、加利福尼亚州区域产业集群分析 三、加利福尼亚州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分析 四、经济战略小组的作用分析 第五节 农村区域的竞争力与产业集群发展 一、农村区域的划分 二、农村区域的经济绩效 三、农村地区经济构成 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第三章 英国的产业集群 第一节 英国产业集群总体情况描述 第二节 英国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一、分布于各地区的集群 二、独特的集群 三、集群的业绩 四、集群深度与业绩 五、集群增加就业机会的表现 六、公共政策的影响 七、研发产业的集群 八、旧经济、新经济 九、地区专业化 十、总结和讨论 第三节 英国产业集群地区分布 一、东部地区 二、中东部地区 三、伦敦地区 四、东北地区 五、西北部地区 六、北爱尔兰 七、苏格兰 八、东南部地区 九、西南部地区 十、威尔士 十一、中西部地区 十二、约克夏与亨伯赛德郡 第四节 英国优势产业集群分析——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 一、伦敦的地位 二、广告业 三、电影和电视业 四、设计活动 五、出版业 六、音乐行业 七、休闲/娱乐软件 八、艺术品和古董 九、总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第四章 德国的产业集群第五章 法国的产业集群第六章 意大利的产业集群第七章 瑞典的产业集群
章节摘录
对于西方而言,16世纪是风起云涌的世纪,而东方的许多沿海地带伴随着西方贸易的扩张,形成了大大小小很多贸易港口、中小城市,并被纳入纵横交错的国际贸易网络。澳门正是从这种互动中迎来了自身的发展。因为作为一个渔港,澳门本身不足以推动其商业贸易的辉煌,正像历史上“仅有作为基本细胞的沿海渔村,还不足以开创生气勃勃的航海活动。大城市起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①的道理一样。澳门正是在与周边区域这些盛载着不同生活方式、有着不同经营物产的城市和港口的交流与互动中迅速发展起来。1664年,神父路易士·达·伽马曾这样评述当时澳门商业文化特征:“澳门的财富来自海洋,整个城市依靠海洋而生存和季风而来。失去了它们,一切将不复存在。”②足见澳门的生存与发展与海外贸易网络及各大世界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由于明政府允许居澳葡商作为对外贸易的代理商,所以葡萄牙人独占澳门互市之利,获特许直入广州城定货交易。大约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每年广州都要举行一次为时两三个月、有时持续达四个月的商品博览会。从1580年起,更是每年举行两次。每年一月开始的冬季“广交会”,澳门的葡商蜂拥而至,购买他们要运往马尼拉、印度和欧洲的货物;而每年六月开始的夏季“广交会”上,澳门的外商又来到广州,购买货物,运往日本。两次广州商品博览会、交易会的时间,正同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相吻合。这种广交会的时间选择完全是为了便于商人们在广东购货之后,立即扬帆起航,而不至于积压资金。
后记
本书是作者根据博士论文修改后而成。纵观世界历史,堪称繁复奇妙。学人研究历史,往往寻索研究标的物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其文化因素的孕育与发展脉络,视其为研读历史的一条“主干线”或“大动脉”。看待澳门历史亦概莫能外。然而探触近代早期澳门四百年间的文化发展脉动,已远远超出了当代人的回溯时间和想象空间。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希望尝试做些补叙的努力,力图还原那个时代真实的历史面目,尽本人微薄之力做一名早期澳门文化发展史上的忠实记录者。两年来的煎熬,本书终将出炉。然其成色好坏,作者不敢姑妄自言,仅留给读者朋友去评述批伐吧,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不论好坏,作者唯独可以自说自语的是那份倾灌于拙书上的严肃和认真,以及围绕着它出现或者发生的那些人和事。且允许我在这里将其一一道来。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失去了曾如父亲般关爱、指导我的恩师何芳川先生。2006年6月,恩师何芳川因病溘然长辞,撒手西去。先生的学问、学品和人品一向为学界交口称赞。诚如北京大学法学家吴志攀教授所言,“半生坎坷谈笑去,一流才气笔端来!”如今,虽“仁者不寿”,然其风骨长存。先生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时常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尤其是在写作之时,时常陷入与他对话的臆想之中。想象着又回到一院二层他的办公室,回味着我们坐在沙发上讨论华裔秩序、早期全球化、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世界格局中的大清帝国……他慷慨激昂的讲课,学贯中西的气度,高屋建瓴的观点,睿智幽默的笑谈,引领着一班求知若渴的弟子们涉人大历史的时空。
编辑推荐
《文明的博弈:16至19世纪澳门文化长波段的历史考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