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吴茂信、林雄、 岑桑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04出版) 作者:吴茂信 著 页数:76
前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补充和延伸。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化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部2004年8月
内容概要
《陈昌齐》以通俗易懂、精炼的文字,用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的方式,介绍了陈昌齐一生的文化、教育、治学、政治成就。陈昌齐的一生是廉洁从政、严谨治学的一生。他致力于修纂典籍、考证著述、编史修志、求知博学、教育后进,既是一位廉臣循吏,更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是广东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学者。梁启超在《近代学风之地理分布》中断言:“粤中第一学者,推嘉庆间之海康陈观楼昌齐。”可见其在学术界的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
吴茂信,雷州市人。1962年廉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海康县历任小学、中学教员。1972年调县剧团任编剧,1976年任文化馆创作干部。1982年调湛江地区文联任《湛江文艺》编辑,1984年地市合并后,主编《湛江文学》,任湛江地区文联秘书长,致力于培养文学青年,扶持一批青年作者成长为创作骨干,多人走上省专业作家岗位。期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书籍目录
一、廉洁勤政二、潜心编纂三、知识渊博四、著作等身五、领衔修志六、作育英才七、高风亮节附:陈吕齐年表
章节摘录
一、廉洁勤政陈昌齐从乾隆三十六年(1771)考取进士步人仕途,到嘉庆十四年(1809)辞职还乡,在官场劳碌了38年。在他78年的生命中,几乎有一半时间身负官职。不过有20年是担任编修官,与文字打交道;真正执权行政是在兵科、刑科任给事中,在河南道任监察御史和担任浙江温处道,加起来约有18年。即使仕途坎坷,他总是廉政、勤政,兢兢业业,忠于职守,都留下好政声。他主持过湖北省乡试,参与过会试,从不带有私心,真心实意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至今可以查考的优秀人才如陈诗等多名湖北举人和汪镛等多名贡生,都是经陈昌齐之手擢拔的俊彦。他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和兵部、刑部给事中兼巡视中、西二城时,不怕得罪权贵,直接向皇帝进言:“各省首府宜请旨简放,以杜夤缘;直省督抚政治,宜令学政随时稽查,宜防弛纵:京师各门,宜严章程,以杜勒索。”这些奏章都由皇帝指令各部讨论研究之后,给予回复。因此,“巡视中、西二城,风规肃然,奸宄屏息”。他担任刑科给事中时,审阅案卷十分认真。按刑部惯例,每年秋季会审。陈昌齐收到囚册之后必定细心研勘。凡是他认为不该处决的犯人,一定提出详细意见,决不草菅人命。每年经他纠正缓决的案件均有十余宗。在复审过程中,他反对逼供,即使犯人蛮不认罪,他也据实驳问,维护法律的权威。永嘉县有一桩十年未决的悬案,原案是兄弟因争执引发斗殴,弟弟用利刀抵格致胞兄毙命。初审刑侦与供词相符;复审时又出现反复,犯人改供是以木柴殴打致死。由于供词与伤痕不一致,始终无法定案。陈昌齐在会审时提审犯人,一针见血地对犯人说:你是不是认为用刀杀人比用木柴杀人凶狠,定罪会更重,所以坚持说是用木柴殴打致死?当犯人受到震动之后他又指出:一时冲动,拿刀杀人可能一刀就致人死命;用木柴就不会是一下子能把人打死,一定是最狠心连续殴打,而且用力特别狠。到底哪个重,哪个轻,你自己考虑吧。听完这番话,犯人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供认翻供是受讼师指使,承认当时确实是一时性起,用利刀刺伤胞兄致死,现在十分懊悔。口供与检验吻合,此案了结,讼师也受到惩办。由此陈昌齐断案精明的事迹传遍浙江。陈昌齐确实做到违法必办、有错必纠。有个叫朱光斗的人,身上藏有海盗发的通行证,即被称为“私照”的证件,被府官抓获,官府按“私通海盗”给他定罪。而陈昌齐复议此案时,发现朱光斗的胞兄被海盗所掳,海盗要他筹款赎兄,因而发给他“私照”,以便联系。但朱光斗在限期内无法筹足款项,胞兄被海盗杀害。陈昌齐鼎力为朱光斗辩护。他认为,当官的不能除暴安良,致使百姓为海盗所杀戮,应该问心有愧。朱光斗冒死救兄,反而蒙受冤屈,当政者于心何忍?浙江巡抚认为陈昌齐的意见正确,纠正了这起冤案。陈昌齐以法为器,据理力争,公平正义的佳话,一时广为传颂。为了国家安宁,陈昌齐积极向朝廷进言献策,尽心竭虑。他生长在沿海,深知海防的重要性,多次条陈《防海剿盗事宜》,特别得到嘉庆皇帝的赏识。据陈在谦所辑《国朝岭南文钞》中收集的陈昌齐《报恩精舍记》的记载:“疏人召对,称旨。甲子,上幸翰林院,昌齐以旧词臣与宴,蒙赐徐味书室全集》《九家集注杜诗》,笔砚缎绢各种。”在封建时代,这些都被视为最大的荣耀。后来陈昌齐调任浙江温处道,当时浙江沿海的海盗活动十分猖獗,民受祸害。他一到任就筹款制造战船,整顿军队;同时派人出海勘察,绘制《浙闽海洋全图》,标示十分准确细致;又以一个潮汛为期,着令水兵禀报捕杀海盗及巡逻路线,稍微有出入,他就严厉批评,因此他指挥若定,百里之外的事情都如同亲眼所见,心里非常清楚。凡是接见武装人员都特别讲究礼遇,对他们说:“海氛未靖,正武夫效命之日也。”作为一名兵备道员,可谓恪尽职守了。执法、执政都以为民为出发点,这是陈昌齐摄职从政的基点。对于侵害百姓的行为或主张,不管出自何人,他都敢于直言批评。嘉庆十二年(1807)四月,皇帝指派巴图鲁一等侯德楞泰视察浙江军队。德楞泰作风严厉是众所周知的,不仅下级对他畏惧,就是同僚也不敢招惹他。他一到温州就责问温处道陈昌齐:你不是对沿海防务很有见地吗?为什么自己管辖的地方很不平静呢?陈昌齐如实禀报:治安不好主要是海盗猖獗,要平戡匪患尚有困难。德楞泰当众反驳陈昌齐,认为要制服海盗并不难,只要在海边多布置兵力,不准老百姓出海,海盗的粮食和淡水以及各种器械得不到接济,他们就无法生存,必然要投降,海疆自然就会太平无事了。陈昌齐觉得“封海”不是好办法,任何人都不准出海,海盗当然得不到接济,但老百姓也同时断了生活来源,结果是玉石俱焚。于是就据实向德楞泰提出不同看法:浙江沿海百姓以捕鱼为生,假如不准他们下海,百万渔民生计无着,必定陡生变故,这责任可就更大了。德楞泰深为震动,反问陈昌齐有何良策。陈昌齐早已深思熟虑,向德楞泰提m一套完整的策略:准许渔民在近港海面捕鱼,渔船编号人册,规定大船每船不得超过十人,小船每船不得超过五人,粮食定量携带。各出海口仍按原规定指定专人逐日检查,违者究办。这样,渔民生活有出路,就不会做出通匪的事情了。原先渔民听到封海的消息,个个愁眉莫展,后来得知钦差大臣依了兵备道意见,重开海禁,打心里感激陈昌齐。陈昌齐为官,不仅勤政,而且廉政。因此,《清史列传》将他的事迹归《循吏传》中。所谓“循吏”,就是循规蹈矩的官吏,遵章守法,克己奉公。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正如他在《报恩精舍记》中的自述:“观楼氏扬历中外几十年,其家田租岁人,与贫诸生无异。”温处道的茶行关书是个肥缺,长期以来都是由上级收纳贿赂来决定人选。陈昌齐任温处道,有个姓马的多次游说求陈昌齐让他担任此职,表示每年愿意献送三千两银子,遭到陈昌齐严词拒绝。
编辑推荐
《陈昌齐》为《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之一。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我们对其丰富的内涵进行了发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形成《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一套普及读物,有利于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