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鸡崛起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广东人民  作者:小叶秀子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前言

  因为我目前正在从事的与生态文明高度相关的新乡村建设试验,尽管对于本书作者作为重点讨论的动物蛋白质垂直整合的产业知之甚少,但由于我更看重的是它所关联的源头,也就是土地和农民。因此,借作序表达一些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目前我国农民在经济基础方面基本上还处于高度分散、无组织状态。高度分散的农民不可能和外部成规模的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形成正常的契约关系。在农业产业化的初期,中国分散的农民和国际市场一碰,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时期出现的“农户+公司”的模式给农民带来了某种缓冲,至少使得中国农民不必直接面对残酷的国际市场。但是,随着产业资本迅速扩张和社会剧烈变革,“公司+农户”的模式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村和农民的所有问题,三农问题成为了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困惑的表象,还表现在农民之于土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深层问题上。  根据我在世界各地农村的考察,三农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也并非发展中国家独有,而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问题。东亚那些以小农经济为农村经济基础的日本、韩国等,尽管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照样存在“三农”问题。韩国农民在香港诉求,坚决反对全球化,就是因为韩国的“三农”问题相对比较严重。不论韩国的工业多么发达,其农村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凋敝的。在这些东亚以小农社会为基础。的国家,化解或缓解“三农”困境,主要是靠新农村建设,韩国叫“新农村运动”,日本称之为“农村整治”,我国现在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资源约束的国情相似,所以,尽管说法不同,政策内容却相差不多。  有人希望把美国的农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翻版到中国来,似乎认为中国只要照搬美国制度就万事大吉。但需要明白的常识是,“中国无农场,美国无农民”。中国有两亿多农户,美国仅有17万农场主,一个农场有几百公顷,农场所有者称为“farmer”,应翻译为“农场主”,而不应简单化地翻译成农民,美国农场主和中国的“农民”是异质性很强的两种不同经济主体。既然政策和理论的对象如此不同,难道能把美国的针对农场主的政策和理论搬来中国用吗  话题回到本书。  以一只鸡为媒,扫描中国农畜食品产业,应该说是一种新颖的思路。也许有的人会说:从粮食安全,到国际贸易,从一个养鸡农民的流水账到农畜食品产业的破局,这些话题如何统摄到一个主题之下  这句话正好问到一个关键点上。  农业产业化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从中国的土地上衍生的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其背后都链接着纷纭复杂的、涵盖着历史和现实社会的要素。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追溯,其源头应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态功能问题。从农村的生态功能的恢复,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再到农民疾病控制,只有实现农村的生态功能恢复和回归,在另一端,城市的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来自源头的保障。但是农村生态功能的恢复,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终极答案。这个问题涉及到现行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执法系统的良性运转、公民道德的自律与完善、当代文化的断裂与修复等诸多社会化问题。  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围绕一只鸡,能衍生出如此丰蕴的话题。  关于本书的内容,引起我阅读和思考兴趣的素材,浓缩起来,其实也就是这只鸡,以及书中写出的一个鸡农吕忠喜的流水账。  我想说的是吕忠喜,这个看似极普通的东北农民,他的生活和工作,极类似于我一直阐释的农村生态功能恢复进程中的农民人物。  这个人到现在为止,先后和鱼、鸡打交道,尽管捕鱼、养鸡的过程,没有什么诗意,没有可供诗人抒情的素材,更没有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戏剧性经历,甚至没有更丰富的可供记者挖掘的内容。但是,正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当下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生活形态剧烈转变的时期,依然保有着农民的秉性。他的生活一直根植于他周围的土地,他的文化没有被割裂,他的生活没有被所谓的经济大潮所中断、打乱,他的工作状态延续了中国农村的文脉。但是,透过“公司+农户”模式,他以及他的家庭又有机地和一个产业、以及这个产业的发展、勃兴、崛起联系在了一起。这也许正是一种正常的农村生态模型。  另外我想说的是这只鸡。  本书提供了30多年前的一只鸡,和当下中,国动物蛋白质产业崛起框架下的一只鸡的比对。同是这样的一只鸡,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产业经济的成熟,而变得语义迥异。  30多年前,一只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日常生活开支的来源。另外,这只鸡依然延续着小农经济社会特有的身份。  而现在,这只鸡从形态和基因上看,与30年前的那只鸡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围绕这只鸡生成的语义,却显然早已逾越了小农经济社会体制下一只家禽的内涵。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一只肉食鸡为媒,以中国地区肯德基的最大供应商大成集团为例,引出了动物蛋白质产业、农畜食品产业、食品安全、三农问题等诸多农业问题,还由此延伸,讨论到了跨国食品贸易、以及由国际食品贸易问题引发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并对产业进行了预测和判断。本书梳理了大豆困局、玉米紧俏、猪肉涨价、大国博弈等国内外食品经济信息,案丰富有趣,可读性强。蒲长城、温铁军、宁高宁、林毅夫联袂推荐。

作者简介

叶鸿,笔名小叶秀子。军旅生涯19年。从军人到作家,从作家到记者,从财经主编导报社社长,从北大到哈佛,经历了人生的锐变与求索。已出版《爱情鞭子》、《天囚》、《天下第一爆》等19部著作。因《红尘陷落--第三次离婚浪潮》引发了社会和学界对20世纪以来中国婚姻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因策划主持《羊城晚报》“财富沙龙”及“凤舞东方  名人3+1”论坛,开创了媒体与受众“同频共振”的首个案例;因在美国讲学期间撰写出版《走进美国华裔名人的家》、《曼哈顿的最后48小时》而备受海外关注。今年着力研究并推动农村产业集群化与中国“食业”问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疯狂的粮食 1、美国人的粮食大棒 2、神秘的四大粮商 3、苏联人用粮食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4、一个由大豆引发的怪圈 5、残忍的大豆游戏 6、粮食的政治隐喻第二章  吕忠喜与史密斯 1、中国农民吕忠喜 2、美国农民史密斯 3、大成鸡事 4、哪里的农民能过好日子? 5、家庭流水账的启示第三章  家家锅里有只鸡 1、胡佛竞选美国总统因鸡而胜出 2、全球蛋白质产业链巨无霸 3、契约,从鸡开始 4、初入东北的大成契约鸡 5、到底是只什么样的鸡?第四章 大国斗鸡 1、美国人说整谁就整谁? 2、中日贸易战肉鸡出口受阻 3、入江吉荣有先见之明 4、一边斗一边熟悉游戏规则 5、数据插入第五章  鸡也疯狂 1、牛,为什么会疯? 2、鸡,为什么会感冒? 3、动物福利与贸易壁垒 4、大成的“鸡灵碑” 5、终极关怀与悲天悯人第六章  食品安全忧思录 1、从教授改行说起 2、“甲醛门”引发的“阴谋” 3、食品安全的道德批判 4、可追溯性:从农场到餐桌 5、大成的66道品管第七章 永续:人类面临的一道两难命题 1、谁在蹂躏地球的肺叶? 2、无节制的资源消耗 3、土地的革命和土地的危机 4、附录:《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土地状况》 5、农牧业是一个永续经营的产业第八章  转基因密码 1、玉米蒙太奇 2、美国玉米洗牌 3、转基因玉米带来的冲击 4、美国转基因玉米进入中国 5、玉米持久战论第九章 克隆,21世纪繁殖的阵痛 1、未来人类吃什么? 2、克隆肉:你敢吃吗? 3、谁在未雨绸缪?第十章  牧歌的消逝与变奏 1、中国鸡事 2、动物的解体线 3、牧歌的影像与记忆 4、潘宝城:一个缩影 5、传统产业的大智慧——对话韩家寰第十一章  大鸡崛起 1、文化的肉和肉的文化 2、猪肉涨价了啦! 3、爱鸡没商量 4、“大成”与“大鸡”第十二章  做一个最令人景仰的食品公司 1、韩公这个人 2、一次让人扼腕的危机公关 3、进退与得失之间 4、宝隆危机 5、中国有令人景仰的企业吗? 6、令人景仰,不容易第十三章  因为有梦——对话韩家寰 1、因为有梦,我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2、上市公司的老板不舍得用空调 3、做个鸡头 4、我深爱着这块土地 5、微观化的永续话题 6、结束语附 录:大成集团大事记(1957-2007年)

章节摘录

  苏联人用粮食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历史是无法进行气候预测的。如果当时美国的那个参事能停下车,走进麦田,掐下几个麦穗,看看麦粒灌浆的情形,也许他会预判到麦收的结果;与此同时,高科技的美国人造卫星,它拍摄的苏联麦浪滚滚的图片也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美国农业部官员和美国政客的眼睛。不然的话,苏联历史的进程将是另一番样子。  黑海是世界最大的粮仓之一。自古以来,黑海的粮食就是其周边国家的命脉。当年德苏战争之初,希特勒兵分三路攻打苏联,其中南路,直指黑海边乌克兰地区的粮仓。  七十年代,美苏之间冷战胶着。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战,不仅涉及到核武器、太空战略、外交军事,也涉及到粮食生产与贸易。  话说1972年的夏天,天气有点闷热。美国驻苏联领事馆参事开车到了黑海沿岸。参事此行不是观光度假的,他们计划搜集一些小麦和玉米的收成信息,以便反馈给美国国内,提醒美国的粮食生产与贸易提前作出应对措施。参事所看到的和苏联报章杂志的宣传报道并无什么大的差异,只是眼前所见,应该比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报道的似乎更好。从沿岸的公路边放眼望去,波浪一般的麦田仿佛一直延伸到天际,橙黄的麦穗在夏天闷热的空气里兀自沉醉着,它们默默地汲取黑海肥润土地的营养。  “看来,今年的苏联又是一个丰收年。”他自言自语着。从黑海回来,这名参事向美国农业部发回一则消息:“苏联粮食丰收。”  与此同时,美国也正在研究由人造卫星传来的图片资料,综合判断当年的苏联及世界谷物生长与收获状况。  苏联政府也没闲着,他们根据眼下的小麦长势,对外预估,今年可能是苏联近二十年来谷物最为丰收的一年。而全世界的粮食市场,因为苏联丰收的消息而应声下跌,跌入近八年来的谷底。  这名参事所看见的景象绝对不是58年大跃进时候的中国乡村。那时,干部和社员把收割好的麦子与水稻捆成捆地扎在铁路边的田地里。毛主席在专列上打眼一瞥,就看见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穿着新衣服快乐劳动。那家伙,那景象是相当壮观,“喜看稻菽千重浪”,主席不写诗都不行了。  但是,这名参事无法觉察到,看似金黄的麦穗里,苏联的麦子根本没有灌满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假种子原因,还是气候的原因),大部分颗粒是中空的,含水量、含油量都极差。但光凭肉眼是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的。事实上,当年苏联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粮食短缺状态。这下事情闹大了,这关乎于近两亿人的吃饭问题。  在某些问题上,集权制的新闻机制成全了苏联人。即使他们遇见了历史上罕见的歉收年份,但是新闻报道依然是歌舞升平欣欣向荣,没有人在意或追究联合收割机的兜子里是不是装满了黄橙橙的麦粒。世界、尤其是美国的粮商,已经在未雨绸缪地准备低价抛售今年的谷物了。  就在世界谷物市场为粮食产能过剩而发愁的时候,苏联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扑向全球收购外销贸易粮,尤其以美国为最大宗,其收购量几乎占到了一半。  苏联大举收购粮食,使得世界粮食贮存量骤减。等到各国发现苏联粮食歉收的真相时,为时已晚。面对苏联的“粮食掠夺”,跨国粮商束手无策。就在这个消息曝光的当天晚上,全球谷物在一夜之间立刻暴涨了三倍。  次年,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国际石油价格节节攀升,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几乎在一夜之间,当消费者到杂货店买东西时,赫然发现,所有民生类物品全都涨价了,尤其是每天吃的食物,包括鸡蛋、面包、牛奶、沙拉油、肉类等全部都涨价了,一场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一触即发。  造成食物短缺的原因是,小麦、玉米、黄豆等谷物原料价格涨价的速度过快,许多农民没钱没饲料,不得不被迫缩减养鸡、养牛、和养猪的数量,市场上农畜产品骤减,消费者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食物。  国计民生物资突然涨价,直接的导火索固然是中东战争,但是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美国大量抛售谷物给苏联所致。根据估计,在1972年前后,美国至少贱价抛售了三十亿美元的谷物给苏联。  苏联,则在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时,沉稳地下了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很难想象,如果美国人事先预估到苏联当年粮食歉收,这个当时唯一能和苏联针尖对麦芒进行冷战的国家,会如何出招,而苏联又将如何接招、如何落子。  苏联成功地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可能因粮食短缺引发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而美国,则失去了有效制约苏联的一次绝佳的机会。  历史是无法进行气候预测的,如果当时美国的那个参事能停下车,走进麦田,掐下几个麦穗,看看麦粒灌浆的情形,也许他会预判到麦收的结果;与此同时,高科技的美国人造卫星,它拍摄的苏联麦浪滚滚的图片也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美国农业部官员和美国政客的眼睛。不然的话,苏联历史的进程将是另一番样子。  这盘用粮食下的棋,真的很大!  残忍的大豆游戏  2004年这场“大豆危机”之后,跨国粮商对幸存的中国压榨企业开始大规模并购,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瞬间烟消云散。留下的90多家企业,其中64家已被外资控制。至此,中国市场上与大豆相关的各种产品或原料价格,成了跨国巨头手中玩弄的“魔方”。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必须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我们当以闻鸡而起的精神为之竭力。  ——蒲长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副局长)  土地上的史诗,粮食上的舞蹈,大鸡崛起的背后,是中国农畜产业成长的历史。  ——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鸡的故事开始,讲述了与大众民生密切相关的粮食、食品安全等问题,指出当今农民通过“公司+农户”的环节,参与到农产品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中,体现了自己的时代价值……值得一睹为快!  ——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教授)  同样是这只鸡,在中国的农畜食品产业亟待破局的今天,它成为中国产业经济的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的上、下游,链接了经济的、文化的、产业的、个体的诸多要素,使得这只鸡成为一个饶有趣味的元素。  我们乐于看见这只大鸡的崛起!  ——温铁军(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学者)  没有等高巨人的视野,便永远无法成为巨人。《大鸡崛起》,其实意在呼唤能比肩国际巨擘的中国产业巨人。  ——汪廷(资深策划人,区域战略研究专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鸡崛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一鸡而立,大国掘起,从作者的眼中,我看出国人对经济学的感受层次,这个层次不能用低或高来看,因为这样对我们是不公平,里面提到的经济链和生物链,就是我们的生态链之一,这本书是很全面,也很轻松的将经济及生物之间的关系简简单单的表现出来,不得不认,人家的眼是不是比国人看得清些和透些?
  •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还以为是说中国的崛起,因为中国的版图正是一只雄鸡。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的作者“小叶秀子”,一个极其非常日本的名字,心生厌恶。但,打开这本真正开始阅读后,视线便无法从书中离开。这是一本带你领略食品前沿的书,告诉千千万万对食品业陌生的我们看似简单的“吃”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一只鸡引起,深入浅出、纵横捭阖地告诉你为什么今年中国物价飞涨?告诉你有关大豆困局、玉米紧俏、猪肉上涨背后的故事。这是每一个有使命感的中国人,食品人都应该阅读的一本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清现实,更无法看到未来。没有等高于巨人的视野,便永远无法成为巨人。希望,中国也能纵横出于国际巨擘比肩的产业巨人!
  •   不是很多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
  •   里面的内容既没有深度,也没有生动。一般般了。
  •   书中对于食品产业及国家经济关系的见解一般,没有太多新的视角出现,就现有的若干观点的论述也不够展开,总之读起来有点浑浑噩噩之感。

    若是在图书馆借阅,也就算了。只是自己花钱买下,甚是觉得不值。

    不推荐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