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生花笔一枝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宝林  页数:340  

内容概要

  这是一对新闻伉俪的传记。高汾和高集是一部现代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从1930年代后期、1940年代初期,这两位主人公便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前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高汾曾在郭沫若、夏衍直接领导下工作;她多次接受周恩来的指示,和爱人高集一起,在国统区配合共产党进行抗战宣传:她采访过的政界、军界、文化界人物无数。  高集早年是大公报著名的左派记者,解放后主要从事国际报道,晚年又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  他们的朋友,几乎都是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人生曲折跌宕,极具戏剧性,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作者简介

张宝林,本书男女主人公的女婿。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高级编辑。曾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副总编辑,海外言论专访版主编,《华夏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作品丰富,出版有杂文随笔集《偶谈集》、《生存记忆》等。

书籍目录

关于传主第一编 高汾 第一章 童年和少女时代  小城江阴  人丁不旺的高氏家族  艰苦的童年  澄翰和南菁  姑夫演了一出:‘空城计”  偶像:阿哥高清岳  战火中的颠沛流离  第一个男朋友  躲过一场大劫 第二章 救亡日报岁月  革命引路人夏衍(上)  革命引路人夏衍(下)  兄长廖沫沙  她像一颗明亮的彗星  高灏的爱情悲剧  都是一帮“文化人”  大姐姐郁风  第一次见孙夫人和邓大姐  采访前线将军  五岁和七岁的“宣传员”  报社的宣传慰问活动  焦菊隐教她演戏  第三章 流亡生活  海上二日  和茅盾在香港避难  流弹下的迁移  从香港撤回内地  难忘阳台山  见证蒋经国的“赣南新政”第二编 高集 第四章 从榆林到重庆  “榆林高氏”  初见姑父张季鸾  姑妈的奠仪  不安分的少年  “借读”西北联大  破例进了大公报  王芸生:张季鸾的接班人  亦师亦友的徐盈和子冈 第五章 初试啼声  第一次见“胡公”  上了“黑名单”  主编《学习生活》大公报获国际奖  一代宗师病逝  重走中国西北角  采访常德之战美国朋友谢伟思 第六章 “你就得呆在大公报”  想跟夏衍去上海  来去匆匆“旧政协”  追着周恩来采访  “较场口血案”的余波  台湾面面观  傅作义:想见高集,还见不着  一生难忘范长江第三编 高汾与高集 第七章 何物“二流堂”  新民报的陈邓双杰  “二流堂主”唐瑜  传奇人物黄苗子  “神童”吴祖光  “各具生花笔一枝”  李普和沈容  “堂事”琐忆双双见到毛泽东  采访叶挺将军  重庆生活剪影 第八章 在白色恐怖下  “下关’惨案”  一个小小的误会  高集眼中的浦熙修  “你下一步怎么办?”  特务两次登门  “5·20”一次流产的报道  逃亡上海  大公报的夜班生活  偷听解放区广播  杨刚的神秘电话 第九章 解放了 第十章 “反右”前后 第十一章 一个忙人半个病人 第十三章 重回编辑岗位 第十四章 满目青山夕照明 第十五章 安享晚年尾声附录一 北大荒纪实(日记-)附录二 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母亲虽然穷,但脾气倔强,也要面子,不甘总是被人接济,想找份工作,挣点钱养家,就去上海找二舅。那时候,从江阴到上海一般都坐小火轮,沿长江顺流而下,大约两三天,就到了上海。母亲兄弟姐妹9人,都是常州的贫苦农民,只有二舅混出点人样,在上海工作。家里人以为他发了大财,排着队到上海,不是借钱,就是让找事干。其实,二舅开始就是一个工人,哪有余力照顾那么多穷亲戚?二舅是个厚道人,无论谁来,他都热情招待,但二舅妈脸上就常挂着些不耐烦的神情。年幼的高汾并不懂这些,她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特别是对十里洋场大上海。有一年暑假,她对母亲说:“我想跟你去上海,看看二舅,看看大楼,电车,行吗?”母亲说:“你去干什么?给大人找事。我是去找工作的,我上班了,谁管你呢?”高汾说:“你上班,我帮舅妈干活,玩几天就回来。”死打烂缠,非要去。母亲被缠得不行,终于同意了。那一年的夏天,天气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母亲叫高汾准备上路。临走前,塞给她一个小马桶,她很奇怪,就问,带这种东西干什么?脏兮兮的。母亲说,女孩子,船上不方便,得自己准备着。她跟着母亲来到码头,上了船上最差的四等仓。一进舱门,一股裹着臭气的热浪扑面而来。船舱里,老老少少,挤得密密麻麻的,一个个鸠形鹄面,破衣烂衫,不少是在家乡混不上饭吃,想到大城市碰碰运气的贫苦农民。大人们个个愁眉苦脸,孩子们不懂事,倒是乱打乱闹,小不点儿还随地大小便,弄得空气十分污浊。到了晚上,就东倒西歪地能坐在舱板上睡着了。这时若想方便一下,得到外面找个犄角旮旯,这就用得上自带的小马桶了。到上海见识花花世界,是高汾向往的。但这次上海之行,留给她的竟是极坏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她把去上海视为畏途。二舅是极喜欢这个外甥女的,他摸着高汾的头,一个劲地说:你看,你看,长得多漂亮!这边就赶紧丢眼色给舅妈,意思是出去买些菜招待。舅妈没有什么好脸色,只淡淡地招呼了一声就出门了。

编辑推荐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编辑推荐:笔底大波澜,家国情怀一甲子。人间贤伉俪,文章乐趣两书生。童年和少女时代,救亡日报岁月,流亡生活,从榆林到重庆,初试啼声,“你就得呆在大公报”,何物“流堂”,在白色恐怖下,解放了,“反右”前后,一个忙人半个病人,屈辱“文革”,重回编辑岗位,满目青山夕照明,安享晚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各具生花笔一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