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蒋文莉 页数:250
内容概要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赖投资推动,使得资本一劳动比率快速上升,并伴随资本一产出比率的上升。结果是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使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就业增长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就业具有派生性和从属性,是依附于经济增长的,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研究不够重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以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本身就存在着实现的可能性问题,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通过发展就业来解决,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来谈就业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书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要在资本和劳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实现以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本书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转型为背景,针对资本深化、就业不足、内需疲软、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滞后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的问题,探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以及就业增长、就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分析,判断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就业的发展阶段,结合就业体制转轨与劳动力市场的三元分割,探讨资本与劳动双重过剩条件下资本推动型经济增长向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的转换,提出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新的关系模式及其对策建议。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思想观点,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效应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阐释了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不单纯是依附关系和被动关系,其更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和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1.1 选题和研究背景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1.2.2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1.2.3 相关理论与实践评述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 研究思路1.3.2 研究方法1.3.3 数据来源1.4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1.5 本书的创新和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1.5.1 主要观点和创新1.5.2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第二章 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与评述2.1 就业数量、劳动力市场供求与经济增长2.1.1 古典与新古典的劳动就业理论2.1.2 新保守主义的就业理论2.1.3 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2.1.4 凯恩斯就业量决定理论2.2 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2.2.1 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与就业2.2.2 劳动力市场部门结构与就业2.2.3 二元经济与就业2.3 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3.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2.3.3 新经济增长理论2.4 劳动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2.4.1 隐含合同理论2.4.2 内部人一外部人理论2.4.3 效率工资论2.5 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分析2.5.1 增长对失业的两种相反的作用2.5.2 部门间的互补效应2.5.3 创新驱动的增长2.5.4 边干边学2.6 理论分析结论第三章 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单因素动态分析3.1 就业规模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3.1.1 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状3.1.2 就业规模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特征3.2 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3.2.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的典型相关分析3.2.2 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互动分析3.3 劳动生产率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3.3.1 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历史性描述3.3.2 劳动生产率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初步分析3.3.3 劳动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3.3.4 各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3.3.5 分析的结论3.4 劳动力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3.4.1 非典型的劳动配置格局3.4.2 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阶段分析3.4.3 就业体制转轨与劳动力市场的三元分割第四章 多因素经济增长模型与劳动就业贡献的实证判断4.1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与指标体系4.2 多因素经济增长计量模型的创建与分析4.3 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五章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创建第六章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思路和政策选择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