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 中央美院诞生的艺术家们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琦,何秋言 编著  页数:14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丛书重点选取几所全国重点艺术院校,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这里是广大青年学生追求艺术梦想的地方。该丛书通过介绍曾经在这些学校就读过的学子的成长经历,使读者可以管窥到这些学校在选取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的独特魅力,从而帮助他们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书籍目录

一  “出走”的画家:陈丹青二  江大海:万里乘云去复来三  滕菲:飞花摘叶皆可动人四  中国新写实主义代表:王沂东五  方力钧:我想像野狗一样生活六  年轻勇猛的艺术“闯入者”:尹朝阳七  夏俊娜的花样年华之异度空间八  时光的体验者:王光乐附录  辉煌百年——中央美术学院

章节摘录

一“出走”的画家:陈丹青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肱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像中国体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我近年发稿出书,一字一节斟酌再三;到编辑那儿,我这边每必声明:尽管删,尽管删!编辑那边呢,嘴笑着,眉皱着:唉呀我们也没办法呀,要生存呀,谢谢你理解呀!最好玩是电视制作人:陈先生,放开了说!说啥都行!我们后期会处理的,您放心!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城市景观,全毁了。有哪个古老国家这样义无反顾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杀自己的历史?开罗?马德里?伊斯坦布尔?罗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没有。没有一个古老的都城像咱们的北京这样持续毁容,面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样全给改了。北京1996年到现在每年拆六百条胡同。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从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关键是要让悬殊差别的社会建立一个体现公正的机制,社会上的财富,让穷人也能受益。公正不可能,平衡可能。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贫富悬殊,是不公平,不平衡。——陈丹青5年前,他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在这个令人艳羡的位置上,他却始终不能适应当前“学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他不想被不知不觉地异化,于是选择离开。这位原本是艺术家身份的陈丹青,因为这次的辞职风波,使他在艺术圈赢得了广泛的尊敬。皇帝新衣的故事给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最贴切的注脚,人人都看到了研究生教育的衣不遮体,陈丹青偏偏选择了像孩子一样的坦诚。对于陈丹青,不同的人谈论他有不同的心态,惋惜、挑剔、困惑、暧昧以至于愤怒。他的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指指点点。或许,他真的太引人注目了,或者说太“张扬”了。陈丹青却说,“如果中国还有真正意义之公众的话,那么公众看到我张扬,都是因为媒体的作用,是它们替我张扬的。”“辞职风波”之前,陈丹青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画家。1981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中展出的《西藏组画》和四川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成为新中国油画的“巅峰之作”。陈丹青于不动声色之中,对文革以来的主流油画创作模式进行了疏离和反拨,有人认为《西藏组画》意味着一个油画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油画神话的终结。《西藏组画》的横空出世让始终有溯源情结的国中同道心醉神迷。而陈丹青1978年以初中学历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1981年即自费赴美的生活经历又有一种传奇色彩,让当时身处封闭环境中苦苦追寻的人们心仪倾慕,于是,陈丹青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才智的青年油画家。甚至许多人知道现在仍有“陈丹青情结”。对此陈丹青本人有清醒的认识,他说:“我根本不懂西藏,前一次进藏,我当成是'苏联',后一次进藏,我干脆当成是'法国'了。要是没有去西藏的机会,我不知道我会做出别的什么事情。而当时所有认同西藏组画的人,其实认同的既是西藏,又是假想的欧洲绘画。”学艺之路“根据心理学的说法,一个人毕生的作为,不过是演绎他十四、十五岁时怀抱的梦想:那正是我初习油画的年龄,我发现我所有作品果然是以曲折延伸的方式不知不觉地将我带回少年时代的梦。”大凡真心喜欢画画的人,都源于自己心中的一个画画的梦。陈丹青算是画画梦做的最沉最痴迷的一个。观者走进他的作品,走进他的梦,我们能看是什么呢?1953年8月,陈丹青出生于上海,16岁之前,陈丹青住在上海。他说:“我的第一语言,我的潜在记忆,全是上海,虽然不是上海本地人。但上海印象是如此的深刻,直到1992年,陈丹青才发现,上海曾是多么西化的城市(世纪初的那种西化),这才想起为什么出国前还跟几位在北京的西方留学生说,他们遍游中国,驿道上海;就想家,想起他们在欧美的母国。也想起为什么我到纽约、伦敦会觉得不陌生,到意大利甚至会觉得来过,我这也才省悟到我喜欢油画,而且是这样一种喜欢,同上海的种种潜在关系。”这种潜在记忆(文学上有个更好的说法,叫作“前世的回忆”),是耍出去很远,出去很久,才会被唤醒的。当被唤醒时,我的眼睛已经不一样了——记忆,也不再是原封不动的那些东西,那些意义。当时中国正好处于特殊的社会时期,许多人便在这样的环境中,莫名其妙地成为了“时代的祭品”。对于还处于青春期、满脑子胡思乱想的陈丹青来说,他能做的只是用一支普通画笔,最大限度地配合和抒发整个国家的追求和想象力。陈丹青说:“(当时)若要表现一个非常大的场景,还得需要油画家。”小学毕业两年后,十多岁的陈丹青就跟着中学教美术的恩师辛明炎先生,在油漆的大铁皮和水泥上画毛主席像,老师手把手地教他画油画,还告诉他很多欧洲美术大师的名字。少年时的他无书可读,老师的教诲远胜于书上读来的知识。除了四处画朱熹像,就是临摹。凡能借到的画册资料,他都临摹一遍,不管是素描、油画,还是连环画……他的心得是:“初学画艺的最佳方式即下手临摹,一如旧时儿童的读书,劈头便是背死书。”1968年,陈丹青15岁,一次借到一幅达?芬奇的素描临本,半天就得归还,便一个人缩在外婆的床上用铅笔细细临起来,画好后用饭粒粘在一张硬纸上,看了又看,甚为满意。这幅小画,如今纸质已发黄,画中的线条运用纯熟,明暗层次微妙,结构严谨。透过玻璃镜框细看,似乎有点像在欣赏达?芬奇原作的感觉。除了临摹达?芬奇,还临米开朗基罗;还临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画家的作品。在他少年的记忆里,他的绘画基础训练就是文革初期邂逅的欧洲绘画,是在民国出版,经由红卫兵抄家而流传社会上的画册。陈丹青如饥似渴地学习画画,一面临摹,一面写生。第一次油画景物写生,画了一个白瓷盘,盛着三只番茄。而他的志趣在人物,所以画了这三只番茄之后,就不记得还画过别的静物画了。1968年,他画了第一幅布面油画自画像,那是在临过《意大利女孩》肖像之后,大为得意,即按照同样的面部角度和明暗调子画了一幅自画像。画好之后,同样十分得意,便揣着画去看在单位接受审查的父亲,在楼墙后的台阶上,背着人给父亲看。父亲说画得好,还说耳朵画得很像。陈丹青永远感激他的父母,从幼年起,他的学画梦就受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有了这样的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他就这么一刻不停地画着,勤奋、热切、认真。陈丹青说:“人有人的命运,国家有国家的命运,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国家的命运便是我们的命运。”与所有上山下乡的城市青年一样,陈丹青到了江西赣南宁都县插队落户,“从16岁到21岁,将自己的'黄金时代'都交给江西了。”不管是“文革”初期的初中阶段,还是下放江西宁都插队、江苏江浦落户,还是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也不管是在西藏、内蒙古,还是美国纽约。他说“在美国的十八年中,除了周日或旅行,几乎天天画画,忙碌而平静,愚蠢而快乐。”谈陈丹青,谈他的艺术,就不能不谈速写。他画速写,极重感觉,他说:“速写是一件自觉的勾当,三分技巧之外,最可宝贵的就是敏锐的感觉——当时的,再加上作者的际遇。”他画起速写来,不计较手段,也无所谓式样,简单地说就是:直接、坦率、迹近潦草,但下笔迅速,瞬间画就。这种感觉落于纸上,画面洋溢着的是作者迸发出来的才情和气息,事后往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样画成的。陈丹青的速写、草图和创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西藏组画》的创作中,很多速写直接用到草图和油画里。展出一组草图,很有速写的韵昧,保持这速写中人物的火气、神智和动作。《康巴汉子》的造型就是从二十几幅速写中选出来的。他的创作草图和信纸大小一样,一开始就把眉眼、手脚、衣纹都尽现出来,在打腹稿和草图上下大功夫,而由草图变油画正稿反而相对简单。《进城》的素描稿斟酌数月,而上油画正稿仅画了两天。陈丹青说:“我画西藏组画时只想画得和米勒一样,追求我心目中法国式的现实主义。我对西藏既不了解,也谈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当年我把西藏的视觉经验当作法国绘画的替代,那是一种故意的误读。历史常被误读,西藏组画被神话,也是出于误读吧。”1980年,陈丹青二度进藏,作《西藏组画》。这次进藏,他没有画一幅油画人像写生,有几张油画小头像是根据速写翻成的。他认为,如果到一个地方,想画一些创作,那最好别画太多的写生,至少别光顾着写生。创作既不全是想出来的,也不全是画出来的,倒有可能是看出来的。他在街头看牧民进城、朝圣、买卖东西,在速写描绘他们,感受他们,在草图中追寻心中的清晰优美的印象。艺术要抓住,往往既不是眼前见到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也不是未见过的杜撰的空虚的生活,最好的莫如印象中的刻骨铭心的至情至性的生活。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人,一个没有对生活充满痴情的人是画不出这些画来的。

编辑推荐

中央美术学院自成立近百年来,在中国美术教育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诞生艺术大师无数。由该院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成为一名该校的学生是学习美术的最高梦想,让自己为梦想而奋斗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画中有话 中央美院诞生的艺术家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