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允和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前言
由著名出版家张昌华先生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吴超先生把张允和遗著中的散乱资料,整编成一本便于阅读的传记,题目《曲终人不散——张允和自述文录》。对张先生和吴先生,我们全家敬表衷心的感谢! 关于张允和的生平和写作,亲戚们、朋友们经常有许多谈论。 一位亲戚说:张允和的笔墨,别具风格。浅显而活泼,家常而睿智,读来顺溜而愉快。你不停地阅读下去,有如对面闲聊,不知不觉忘掉自己是读者,好像作者是在代替读者诉说心曲,读者和作者融合一体、不分你我了。 一位亲戚说:张允和不是人们所说的“最后的闺秀”。
内容概要
张允和生于合肥名门世家,其曾祖父张数声跟随李鸿章打仗出名,是著名的淮军将领,官做到了直隶、两广和两江总督。 张允和有姐弟十人,受其父张武龄的影响,从小都接受中西文化的教育,后各有所成。其中四姐妹(大姐元和、二姐允和和三妹兆和、四妹充和)又都与文化名人结姻缘,因而更加闻名中外,她们的夫婿依次是昆曲艺人顾传玠、语言文学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和汉学家傅汉思。 张允和写自己及其家事的文章,散见于她和兄弟姐妹合办的家庭杂志《水》,几本旧作和与丈夫周有光合著的集子里,未曾集中出版过。今年是张允和逝世六周年和冥寿一百岁,经周有光先生授权,现将她的这类文章集结,汇成一本回忆文录,向读者娓娓道出“合肥四姐妹”及其丈夫、亲友们的旧闻轶事,从中再现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和以爱处世的魅力人格。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年生,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能写曲、填词、亦工诗。原籍安徽合肥,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苏州。上海光华大学毕业。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1956年与俞平伯创立北京昆曲研习社,编辑《社讯》并演出昆曲剧目多种。写有诗词近百首,散文多篇。出版《书的故事》、《多情人不老》,并自编家庭刊物《水》本书是她绝大部分散文的结集。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辑我的母亲亲爱的父亲本来没有我寿宁弄——我们的乐园王觉悟闹学乐益女中女大学生三部曲结婚前后附(一)温柔的防浪石堤附(二)“流水式”的恋爱——周有光看不见的背影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爸爸和大大难途有寄绕地球一周我是老虎小白兔小丑我与曲会七十年看戏记二次亮相八十六岁学电脑喜的是《水》,忧的也是水第二辑洒到人间都是爱红双喜——我的好奶妈六兄弟姊妹情长沈二哥大弟新娘俏扑满小蜻蜓庆庆的一天安安的一天万老师张闻天教我国文课落花时节人得多情人不老——纪念俞平伯先生和夫人许莹环悼笛师李荣圻范用吃醋昆 曲——江南的枫叶不须曲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附录(一)妻子张允和附录(二)张允和女士事略附录(三)合肥张家世系录
章节摘录
第一辑 亲爱的父亲 一九三八年深秋,那时我和有光在雾重庆有一个温暖的小家。一天早上我正要到枣子岚垭去参加曲会,有光问我:“今天还要去吗?”我说:“是呀,有什么事吗?”他支吾着:“我没什么事,你去吧。”往日我每次去,他总要说“早点回来”,今天话语有些吞吞吐吐,神色不对。我有些迟疑,但还是去了。心里不踏实,只唱了一个曲子就匆匆赶回了家。一切却是很平静的样子,照常的午休、下午茶。晚饭后,有光轻轻地走到我身边,拿给我看一封电报:“父逝,告弟妹”,是大姐打来的。 我把电报放在枕头底下,整整哭了一夜。 人一落生,世上最亲最亲的两个人,顶顶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了。爸爸在世时,即使相隔再远,也总幻想有一天能全家相聚,再重温童年幸福的生活。爸爸去了,那无限美好的时光将永远只能留在梦里了。 一九二一年,父亲坐在母亲的棺木旁,久久凝视着母亲年轻美丽苍白的脸,凭人怎么劝也不让盖棺盖的情景,一遍遍在我眼前出现,如今他们又团圆了,妈妈还是那么漂亮吗?我的永远不老的爸爸、妈妈。
编辑推荐
张允和受到人们爱护,不是因为她的特异,而是因为她的平凡,她是一代新女性中的一个平凡典型。本书把张允和遗著中的散乱资料,整编成一本便于阅读的传记,题曰《曲终人不散——张允和自述文录》。 本书主要是将她写自己及其家事的文章集结,汇成这一本回忆文录,向读者娓娓道出“合肥四姐妹”及其丈夫、亲友们的旧闻轶事,从中再现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和以爱处世的魅力人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