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邹贤敏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1-02出版) 作者:邹贤敏 著 页数:824
内容概要
邹先生在文集的扉页上写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作者题记》:“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对我而言,懂得不应该怎样思想比懂得应该怎样思想更有人的尊严。”这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邹先生的肺腑之言,也是痛定思痛--自我反思的智者之言。 邹先生上期工作在中文系,主治文艺理论,尤谙马列文论,兼及美学和语文,一生论马列、论文艺、论审美、论语文。《邹贤敏学术文集》是他一生“四论”的代表作。 邹先生是一位执着创新的学者,致力于学习创新、教学创新、研究创新、写作创新。后来主编《中学语文》,推行编辑创新。《邹贤敏学术文集》是他“五创新”的结晶。
作者简介
邹贤敏(1938.12—)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湖北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生于湖南常德。1957年从湖南长郡中学毕业,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班。1965年起在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任教,2000年退休。长期从事文艺理论教学与研究,1980年代出版论文集《真实性——美学的范畴》,主编《西方现代艺术辞典》;1990年代撰写《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任《中学语文》杂志主编,出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名家丛书》;离职后除赏玩奇石、参修族谱,主要整理《西方美学史大纲》,对自己的学术生涯进行反思。
书籍目录
编辑前言 《邹贤敏学术文集》前言 上 卷 第一辑 文艺理论探讨 关于形象思维 文艺的歧路——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考察和辨析 “写中心”与“写心中”——从艺术规律谈开去 真实性——美学的范畴 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报告文学要站在干预生活的前列 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谈报告文学兼与黄钢同志商榷 批判继承文学遗产的几个问题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批判继承思想 历史的开放和批评的张力——关于“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思考 第二辑 马列文论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遗产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论“掌握世界的方式” 马克思论艺术形式美 加强马列文论研究的现代意识——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和神话—原型批评的实践 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精神实质 反映论、认识论与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新突破——读《艺术生产原理》 制高点•出发点•立足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前提 马克思与西方美学——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 两种模式——周扬、冯雪峰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不同阐释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艺社会学性质 与毛泽东对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提纲 第三辑 西方美学纵横 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柏拉图艺术论的核心 “闲暇”与“觉识”——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拾遗 《诗学》中的艺术原理和悲剧规则 康德美学研究的新境界——读曹俊峰著《康德美学引论》 西方二十世纪美学范畴研究刍议 西方美学史大纲 导论 一、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二、西方美学史的分期原则 三、西方美学史的主要发展线索 (上)二元混沌的视野——古代美学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美学:对美的感性直观 第二编 中世纪美学:从上帝万能论美 (中)二元分立的视野——近代美学 第三编 文艺复兴至18世纪美学:对美的知性分析 第四编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美学:对美的理性综合 (下)走向二元融合的视野——现代美学 第五编 19世纪中后期美学:从实践、实证、诗化论美 第六编 20世纪前半期的美学:在批判与超越中论美 第七编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美学:在反思与解构中论美 第四辑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 论《创业史》的结构艺术 大胆的揭露 悲愤的控告——读《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 历史小说和现代意识——兼评《九月菊》和《长安恨》 清新脱俗 以情动人——读《车队长和他的老婆》 困惑与突破——湖北中青年作家小说创作漫议 你有自己的追求——致王大鹏 短评两篇 关于《个人文本》给周翼南的一封信 大学美育三议 《足球美学引论》序 漫谈奇石美的本质——从建立奇石美学谈起 《石道漫步》序 中华姓氏族谱与邹氏谱系 世系•文化•历史观——参修《中华邹氏族谱》的思考 第五辑 语文教改探索 《中学语文》改版与语文教改 回归本体 走出困境——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中学语文教改“八大家”——《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名家丛书》主编手记 科学精神 人文情怀——重读叶圣陶 忧患意识 本体视角——重读吕叔湘 现代思维 超前眼光——重读张志公 《远帆》序 《教例品评100篇》序 《高考阅读解题思路》序 《语文审美教育概论》序 关于特级教师吴泓课改实验的评价 下 卷 第六辑 原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一、马克思为什么写《手稿》 (一)人类的处境和状况 (二)马克思的心路历程 二、文本分析 (一)序言 (二)第一手稿 (三)第二手稿 (四)第三手稿 三、理论探讨 (一)《手稿》的经济学思想——异化劳动论 (二)《手稿》的哲学思想——实践唯物论 (三)《手稿》的社会政治思想——共产主义论 (四)《手稿》对美学的启示 第七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卢卡契《历史与阶级意识》导读 一、《历史与阶级意识》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卢卡契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一生 三、《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两个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对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构:以无产阶级意识扬弃异化 第八辑 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示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浅说 一、引言 二、《讲话》前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讲话》产生的历史背景 四、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经过 五、《讲话》的基本内容 六、《讲话》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影响 七、《讲话》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局限 附录: 《真实性——美学的范畴》后记 《西方现代艺术辞典》后记 《新课标•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总序 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鲁迅从作家对现实的主观态度,清醒、深刻、彻底地批判了旧的封建文艺。他指出:“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中国的文学只有和封建传统观念决裂,才能开辟“崭新的文场”。他的《狂人日记》勇敢揭露封建家族制度的礼教“吃人”的凶残本质,真实反映在封建重压下沉睡了几千年的人的觉醒,显示了新文学的战斗实绩。但是从总的来看,“五四”文学革命对封建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从内容到方法都是很不彻底的。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然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以后,我们并没能在新文学革命的基础上对封建的文艺观进行彻底扫荡。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第一,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先天不足的资产阶级不但缺乏批判封建思想的力量,甚而还需要同封建思想妥协,并把其中的某些部分用来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色采。在文艺思想上也是如此。梁实秋、苏汶的文艺观点就不纯粹是资产阶级的东西,鲁迅对他们的批判,也包含着对封建文艺观的批判。左翼同他们的斗争,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应包括同封建主义的斗争。新民主主义的总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文艺上只说批资产阶级,这在理论上也说不通,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从左翼文学运动开始,我们对此就缺乏正确的认识,既忽视了对封建文艺思想的批判,又没科学评价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具有的反封建历史意义;加上国民党封建法西斯统治对资产阶级的某些东西并不那么宽容,而更喜欢更需要封建主义的东西,结果是我们虽然批了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却保护了封建文艺观的余毒。第二,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农民)是在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娘胎里长大的,其文艺思想当然也带有很深的封建烙印。由于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对文艺的某些要求同封建文艺观结合起来,有时能冒充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甚至用来指导革命文艺的发展。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的无产阶级,也易接受它的影响。因此,封建主义文艺思想能在我们的文艺生活中长期地发生着作用而不为人们所觉察。
编辑推荐
《邹贤敏学术文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研究文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