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志远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古人云:“事之至大,莫如知人。”也就是说,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识人用人更重要的了。“得人者兴,失人者亡”,是自古以来的一条真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似乎还可以这样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识人之妙,在于可以更好地交往,更好地合作,更好地任用。老子对此早就一语道破天机:“知人者智。”真正了解一个人,对其知根知底,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大策略。交个知心朋友,找个合作伙伴,任个得力助手,就得在识人上运用大智慧,非有“慧眼识珠”的真功夫不可。 识人的根本目的在于得人用人,识别人物,考核才能,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 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因此,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善,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受,贱则观其所为”。
内容概要
在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中,知人用人思想是最光辉的篇章之一。发掘整理历史文化典籍,总结历代识人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用通晓易解的文字和活泼生动的故事形式将中国历代知人善用思想作系统的介绍,是古为今用、服务现实的需要。 本书在借鉴了曾国藩的《冰鉴》、刘邵的《人物志》、赵蕤的《反经》以及其他人才大师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再附以经典的历史故事,由外及里、由形及心,从相貌、言语、行为、性格、心志、才能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还以识人中的谬误作了反面的“说明”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微言大义的智慧特征。
作者简介
徐志远,男,1957年出生,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先后在军事经济学院任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任教授。曾出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研究》等专著多部,还出版《改变男人命运的N个智慧》、《改变女人命运的N个智慧》等多部青年励志读物,发表论文九十多篇。对做人的思想工作,开发人的思维智能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观——相 1 曾国藩:察貌可知人 吕公观容嫁女 村妇识大体 宽厚仁义,三分天下 关羽重情重义 2 曾国藩、周文王:气色征于外 观色断结果 何晏气浮心躁 王戎观虎,面不更色 3 曾国藩:神骨有清浊 刘邦骨刚神强 王莽的邪狭之神 曾国藩察神断结果 查继佐识人免罪 4 曾国藩:情态无矫饰 淳于髡察态知人 情态不能装饰 陈璀审态识蔡京第二章 闻——声 5 曾国藩、周文王:总论声音 张飞威震长坂坡 石勒啸声奇异 曾国藩以声识人 6 曾国藩:声、音之别 听音辨心事 音乃心声,辨音知事 乐淫而哀,国之将尽第三章 辨——言 7 老子、孔子、刘邵:言为心声 臧僖伯直言上谏 项羽言谈显急躁 义正言直“强项令” 冯道口不择言 8 刘邵:言在善喻 商汤识伊尹 晏婴的辩博之能 郭隗谏言燕昭王 魏桓一语中的 9 刘邵:六构七似 花言巧语藏祸心 言过其实难当任 许攸乱言引火烧身 10 刘邵、鬼谷子:言有偏倚 诸葛亮舌战群儒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秦宓善辩驳张温 陈韪偏倚遭讥讽第四章 察——行 11 庄子:九法证心 宁戚察行择主 危难之时方显勇 郑板桥醉酒中计 12 刘邵:行迹知人 楚文王识忠佞 何进犹疑难成大事 张权行迹可疑露马脚 曾国藩识别刘铭传第五章 品——性 13 曾国藩、刘邵:人性之表里 刻薄寡恩的勾践 周亚夫性刚外显 沉稳内敛,“大树”不倒 14 刘邵、王充:性格可迁移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周处改恶向善 15 刘邵:本性有偏正 子产识伯石 晁错大意丢性命 张昭过于偏执 吕端大事不糊涂 成吉思汗的谨慎多疑 朴露阿留工于画第六章 考——志 16 周文王:考志而知人 李泌辞官归隐 17 孟子:炼志成大才 朱买臣负薪立志 宋濂勤学终成名 范仲淹饥寒不忘志 18 刘邵:论胸襟识气度 王湛不显学识 杨修之死 19 刘邵:辩让与伐争 好争父子终丧身 姜维避祸走为上 张弘范不争免责第七章 揆——德 20 刘邵:德为根本 糟糠之妻不下堂 无德者不得人心 做人要讲人品和风范 21 刘邵、赵蕤:察德为先 察人德为先 管仲识三人 西蜀以德保国第八章 量——才 22 刘邵:人各有才患不识 周文王识贤得天下 淳于髡荐贤 23 赵蕤、刘邵:才有大小量其用 鲍叔牙识管仲 狄仁杰慧眼识柬之 古人辨才名论第九章 侦——缪 24 刘邵:察誉有偏颇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5 刘邵:接物有爱恶 王安石错看吕惠卿 26 刘邵:度心有大小 房弼以己度人食恶果 27 刘邵:变类有同体 狄仁杰不识娄师德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观——相 1 曾国藩:察貌可知人 原文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直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资。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入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此贵征也。舌肥无官,橘皮不显。 眉尚彩.彩者,秒处反光也。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所谓“文明气象”,宜疏爽不宜凝滞。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上也;如泼墨者,最下。倒竖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长有起伏,短有神气;浓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剑者掌兵权,如帚者赴法场。个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但如压眼不利,散乱多忧,细而带媚,粗而无文,是最下乘。 ——曾国藩:《冰鉴》 大意 一个人的形貌、姿容以七尺躯体为限度,面貌则以两只眼睛来评断。人的胸腹手足,对应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关联,都有它们的某种属性和特征;人的耳目口鼻,与四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相互贯通,也具有它们的某种属性和特征。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相互照应、匹配,彼此对称、协调,那么就会为人带来福运,而如果相互背离或彼此拥挤,使相貌显得奇形怪状或别别扭扭,那他的命运就不值得一说了。 人的姿容贵在“整”,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说人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要矮得像一头蹲着的猪;个子也可以高,但也不能像一棵孤单的茅草那样耸立着。从体形来看,体态可以胖,但不能胖得像一头贪吃、臃肿的熊一样;体态瘦也无妨,但不能瘦得如同一只寒鸦那样单薄。这些就是所说的“整”。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背部要浑圆而厚实,腹部要突出而平坦,手要温润柔软,手掌则要弯曲如弓。脚背要丰厚饱满,脚心要空,空到能藏下鸡蛋最好,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体的人虽看着不起眼,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腿长得很长的人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了重物,那么此人必定有高官之运,走路若像老鼠走路一样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者,必是贪财好利之徒。这些都是固定格局,屡试不爽。还有其他的格局:如两手长于上身(最好超过膝盖),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一定会有公侯之封。或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又隐而不现,文秀别致,再有一副绝佳神态的话,必然志向远大,日后肯定大贵。 人的面相有清秀、古朴、奇伟、标致的分别。这四种相貌主要以科名星和阴骘纹为主去辨别,科名星在十三岁到三十九岁之中随时都可以看到,阴骘纹,在十九岁到四十六岁之间也可随时看见。阴骘纹和科名星这两样都俱(具)备的话,将来会成为大人物,能够得到其中一样,也会富贵。科名星显现在印堂和眉彩之间,有时会出现,有时又隐藏不见,形状有时像钢针,有时如小球,是一种红光紫气。它常在喝酒之后和发怒时容易看见;阴骘纹出现在眼角之处,遇到阴天或下雨天便能看见,像三股叉的样子。在人快要睡着的时候最容易看见。有科名星者,少年时就会发达荣耀,有阴骘纹者,发迹的时间要晚一些。两者都没有的话,前程就另当别论了。 人的眼睛就像面部的两个水潭,神气不深沉,面部就不会清朗。鼻子如同面部的山脉,鼻梁不挺拔,鼻头不丰圆,面部就不会现机灵聪慧之气。嘴巴宽阔又方正,就有享受千钟之福禄,牙齿细小而圆润,适合在外地发展事业。.两眼秀长并达至鬓发处者,必掌司法大权,秃发谢顶而使头与面额相连,能掌财政之权。口吃者无官运。面部肌肤粗糙像桔皮的人不会发达。 人的眼眉要有光彩,所谓光彩,即眉毛梢部闪现出的亮光。富贵的人,其眉毛根处、中处、梢处有三层光彩,有的只有两层,有的只有一层,平时所说的“文明之象”指的就是眉毛要疏密有致、清秀润朗,不要厚重呆板,又浓又密。在远处观看时,像两只凤在乘风翱翔,如一对龙在乘风飞舞,这就是上佳的眉相。如果像一团散浸的墨汁,则是最下等的眉相。双眉竖立,呈倒八字形,是好眉相。双眉下垂,呈八字形,是下等的眉相。眉毛长的,就要有起伏,比较短的,就应该昂然有神,眉毛如果浓,不应该有虚浮的光,眉毛如果淡,切忌像一条干枯的绳子。双眉如果像两把锋利的宝剑,必将成为统领三军的将帅,而双眉如果像两把破旧的扫帚,则会有杀身之祸。另外,眉中还有各种其他的迹象和征兆,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辨识。只要是眉毛过长并压迫着双眼,使目光显得迟滞不利,眉毛散乱无序,使目光显得忧劳无神,眉形纤细并带有媚态,眉形粗阔,使其没有文秀之气,这些都是属于最下等的眉相。 评述 人类生于天地之间,萃集日月的精华,钟汇万物的灵气,其聪明才智足以主宰整个生命世界。人融合天地万物的华宝,将精、气、神、血蓄蕴在体内,喜、怒、哀、乐发藏在心间,虽然外部形貌上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但内心的活动却是其他人看不见的,凭什么说可以从外貌形相上发现人内在的心性品质和能力呢? 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性格上。鉴别一个人,实质上就是区别一个思想和性格的优劣。一个优秀的人大体上可以这样分:一种是天生聪颖、悟性奇高的人,他们的成功显得迅捷轻松,挥洒自如;一种是刻苦勤奋、脚踏实地的人,他们往往要历经许多磨难、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成功,但也持久、稳固、坚实。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思考。 前一种人是思维敏捷,聪明,因而目光神情上显得聪慧机敏,伶俐巧思,多谋善断;后一种人是勤于思考,因而显得执著坚强,沉雄稳重,不折不挠,不轻易言败。这些精神特征都是可以从外貌形相上观察到的。比如神态威猛的人勇敢,祥和平静的人豁达,中正豪迈的人一身正气,心怀奸诈的人满脸邪气…… 史典 吕公观容嫁女 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性格与相貌有很大的关系。观察一个人的容貌,能大略判断出一个人的品行,如正邪、谨散等。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在容貌上有所体现,即使当事人极力掩饰,也如“羚羊挂角”,终有迹可寻。容貌不正,这个人肯定心怀他念,那么就需要考察这个人的真实动机和想法。一个人的容貌比较正派,心无杂念,则不会轻易地见利忘义。体貌高大,仪表堂堂,生此相者,掌重权,具有很强的决断力和行动力。而厚朴稳重之相,性情温顺和气,行动老练持重。 汉高祖刘邦年轻的时候,是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三十多岁的人了,只做了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但是刘邦在做亭长期间,渐渐磨砺出一种领袖风范,虽然此时的他并没有帝王之心,可是大志在胸,他要一展身手。 刘邦心中的梦想,是做个秦始皇那样的大丈夫。刘邦当上亭长之后,便命人专门为他制作了一顶“冠”。当时,“冠”代表着身份和地位,是“士人”以上者才能佩戴,平民只能以“巾”束发。战国时代,有不少“吏”职由士人担任,所以原则上“吏”是可以戴冠的。 戴上“亭长冠”的刘邦,仪态潇洒大方,威严庄重,不认识的人很难看出他的身份只是一名亭长而已。这便是刘邦的聪明之处。他首先在外在气势上,不甘下风,用服饰树立起大丈夫的威严。虚荣也好,夸张也罢,刘邦的这种做法显露出他不受世人眼光束缚的魄力,敢作敢为,才有机会成就自己。 刘邦虽长得一表人才,但由于浪荡成性而且毫无积蓄,三十好几仍未成家。但是,汝南地区单父县望族名士吕公却一眼看中了他。吕公是什么人?他原本就是一位名士,和沛县县令是故交,所以在举家迁至沛县后,吕公立刻成了贵宾,想结交他的人很多。于是县令决定操办一场为吕公接风的宴席,顺便收些礼金,促进吕公与沛县官吏的交往,此事就交给萧何来办。 没想到,当地人都想一睹吕公的尊容,所以报名参加此次盛宴的人员太多,超出了预想。为了避免拥挤,萧何把座位分成数等,其中有贵宾席,也有下等席,并且宣布贺金千钱以上者为贵宾,可以进人内厅直接会见吕公,其余的人在外厅及前庭等待吕公出来会面。 大部分人都按萧何的吩咐做事,唯有刘邦独树一帜。他根本不理会那些规矩,镇定自若,直人内间,大声喊道:“贺金万钱!”实际上,他身无分文。刘邦一语惊四座,吕公当然注意到了这个人,便立刻起身到门口迎接他。刘邦的确仪表非凡,再加上无形中透出来的大气,令周围的人黯然失色,颇通相术的吕公立刻对他的容貌产生了好奇心。 但是,萧何深知刘邦底细,他向吕公解释说刘邦喜欢夸言,这么说一定是在开玩笑。吕公却不介意,亲切地将刘邦带入内厅,并让他坐在自己身旁最尊贵的位置上。只见刘邦面不改色,在县府的高官面前,落落大方地和吕公谈笑风生,宛如老友。 宴席结束后,吕公将刘邦带人后堂,替他引见自己的夫人及女儿吕雉。吕雉走开之后,吕公就当着夫人的面,对刘邦表示,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吕公的夫人和女儿,虽然不理解吕公的行为,但也无可奈何。吕雉便在父亲的坚持下,嫁给了这位官职低微的泗水亭长刘邦。但他们肯定都没想到,刘邦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国之君,而吕雉可以贵为一国之后。 村妇识大体 人们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心里有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人的外表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貌知其音,再知其心气,最后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所以,认识一个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古代的“相术”说,一个人头圆面大,是富贵相;眼睛流露善意,应是慈悲为怀之人;眼睛横竖,性情刚烈;眼珠暴突,性情凶恶;眼睛斜视不语,心怀妒忌不满,近距离细看则神情内藏不露……性情温柔的人容貌平和。脸色青蓝的人多遭困顿。脸色红黄不改的人一定荣昌。面上有黑白色,疾病不断。面上紫色,福禄晚至。面上赤红色,必有犯官作乱之事。眉毛平直如一字,仁义之人。鼻头尖薄,定是奸险孤贫之人。鼻头圆圆,他日定居高位。眼珠黑如墨漆,富贵聪明。四字口、朱红唇、日月二角朝向天仓,此是公侯之相。眉毛高翘、两耳耸起,官运亨通。 这些说法在现代人看来都是糟粕,但这其中也有一些经验存在,所以也是有一些根据的。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日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非常喜欢打猎,有时是群臣一块去,盛况浩大,有时则是轻服便装,只带小队人马。有一次他只带了几个人出去打猎,因为天气已晚,所以在一个村子借宿,开门的老头见来者不善,带着弓马刀箭的,以为是盗匪,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侍候着。 等到汉武帝一行人歇下后,老头子找老太婆商量,想去招呼集结其他后生小伙子来攻打这群“强人”。老太婆急忙止住老头子,说:“我看那领头的人气度不凡,容貌之间有种顶天立地、不为事势所屈折的气概。这不应该是普通贵人的容貌,一般盗贼更不用提了,还是谨慎一点好。” 老太婆的话被随从的侍卫听到了,侍卫赶紧报告给汉武帝,问是不是把这两个人抓起来或杀掉。汉武帝摆了摆手,照旧安息。 第二天早起,汉武帝一行人告辞了。一夜无事,老头子心中稍安。不过数日,朝廷下旨封老头子夫妇的官。原来汉武帝惊奇于老太婆的识人能耐,故有心照顾二老。 如此看来,老太婆虽没有多少官场经验,但生活经验却教给她一些识得相貌与人的性格、品质、才能的关系,因而有此趣闻留传后世。宽厚仁义,三分天下 从外表上考察人物固然失之偏颇,但很直观。对于这个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这样说过:我们每个人都从个体上表现着我们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如是说:形象导致个性的差异。生活经验丰富的人,的确能从人的形象神态上推断人的心性才能。 刘备字玄德,是三国时蜀汉的创建者,他的容貌很有特点,身高七尺五寸,垂手下膝,大耳如轮,眼能看到耳朵。刘备的这个容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宽厚仁义。确实如此,刘备为人不太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不甚爱读书,喜与豪杰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三国志评日:“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宽厚仁义的重心在于爱民。刘备自幼孤穷,与慈母织履贩席为生,所以深知贫弱陋贱之苦,少年时即有大志于天下。他谦恭慈善,温良大度;喜交四方豪杰,在故乡素有声名。故平原刘子平识其人而首荐其于草泽,涿郡马商张世平、苏双知其勇,自愿出巨资助其幕军兵。当有人嫉恨刘备而阴派刺客去谋杀他时,却因为他待“客”甚厚,使刺客大愧而告知实情,放下了屠刀。陈寿为此在《三国志》中称刘备是“其得人心如此”。
编辑推荐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心志看指爪,风波看条理,全在语言中。——曾国藩《冰鉴》 最伟大的识人智慧,最全面的识人经典。 学会了识人的方法,无论于公——任命官吏,辨别忠奸,于私——为人处世,趋利避害都大有益处。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极为复杂,人心有如一潭深渊扑朔迷离,尔虞我诈之人随处可见,如果你没有一套“识人”的过硬本领,你将会被淹没在人海之中,到外碰壁甚至祸从天降,本书提供给你一套套高超处世技巧,使你具备“随机应变,识破人机”的能力,在闯荡社会,行走江湖之中,独具一双慧眼。它可以帮助我们,由表及里,由里看表:由近识人心,由远识人气,我们以识上之法,以求保全,以求发展;我们以识下之法,以求任贤,以求用人;经验告诉我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历告诉我们“真金不怕烈火炼,危难之时见真情”。识人,一门察古知今的大学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