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中国(第12辑)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贺雪峰 编  页数:161  

内容概要

  三农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积重难返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本书收集的几十篇文章,均为纪实,没有虚构,也不是随意编造的,而是实地考察过那些国家农村的记者、作家们,还有华侨,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实写出来。它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就像我们也跟他们一起去过那些国家的农村、到过那些农民的家里做客、拉家常一样,使我们开了“洋荤”。

书籍目录

本期特稿温铁军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三农评论李昌平 乡村治权与农民上访贺雪峰 中国城镇化战略反思:反对积极城市化战略罗兴佐 对农田水利政策的反思申端锋 税费改革解决了什么问题马 威 农村社会伦理病症的现代性解读王 丹 “两免一补”政策——来自基层学校的声音三农杂谈赵旭东 乡村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重新回味费孝通的双轨制熊万胜 也谈农民的“善分不善合”李云雷 失语者的声音——当代底层文学农村调查王晓毅 《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引言汤安中 离开了六十年的小渠村王启梁 巫术是如何形成的——云南曼村的故事欧阳静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历史性抉择——基于对J县老年协会与地下教会的调查徐 勇 《农民工口述史》序言张孝兰 在深圳的两年田先红 打工给坪村带来了什么三农人物徐杰舜 《黄河边的中国》前后的故事——曹锦清教授访谈录(三)张 军 最早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国经济学家何廉新闻旧事张德元 农民父亲——纪念“分田”三十周年吴重庆 孙村的民生日用——乡土社会的“小写历史”(之六)杨 华 最后的乡村“礼生”——记述我的伯父杨书煌先生

章节摘录

  笔者等在河南农村的调查还显示,由于村庄制度型权力的消解,税费改革后的乡村治理除了出现“软指标的硬指标化”之外,还出现了村庄公共治理逻辑的私人化,村庄治理越来越倚重于私人关系和网络,致使乡村基层组织之公越来越难以操作化,村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老百姓转而依赖一种抽象的公,希望最高领导人和清官来解决他们身边具体的问题,并且这种私人化逻辑的主导还为乡村治理埋下隐患,致使村政实施无法透明化,因而根本做不到公正和公开,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计划生育政策和低保政策成为村干部敛财和获得私人关系的工具,这都是私人化逻辑向村庄公共治理领域渗透的结果。在乡村基层组织相对比较完备的川西平原,基层组织的状况要好一些,仍然在生产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样在税费改革后受到了冲击,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组长收钱越来越难了,很多村民小组长都抱怨不愿意再干了,如果要不是完备的村民小组代表会议的存在和发挥作用,这里的基层组织恐怕也早就退出生产领域的公共品供给了。  出现上述种种情况,我们不要认为乡村组织是在逃避自己的职责,其实也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无奈之举,在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中,乡村组织其实也是非常的恼火,在乡村基层干部看来,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致使乡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非常被动,他们说,“税费改革卡住了乡镇的脖子”,“过去无法(法规),干部有法(办法),现在有法,干部无法”,乡村干部在税费改革以后普遍感觉被束缚住了手脚,无论其对错,乡村基层干部在税费改革后的这种感受却是真切的。其实,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设计正是针对乡村组织和乡村干部的,并不是直接针对农民的,税费改革的设计意图明显表达了对乡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不信任。

编辑推荐

  《三农中国(第12辑)》收录了以下文章:  温铁军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李昌平 乡村治权与农民上访  贺雪峰 中国城镇化战略反思:反对积极城市化战略  罗兴佐 对农田水利政策的反思  申端锋 税费改革解决了什么问题  王丹 “两免一补”政策——来自基层学校的声音  徐勇 《农民工口述史》序言  张孝兰 在深圳的两年  徐杰舜 《黄河边的中国》前后的故事——曹锦清教授访谈录(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农中国(第12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