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化论纲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湖北人民  作者:潘世东  页数:697  
Tag标签:无  

前言

在直面现实和追求真理的学者面前,学问的堆积和沉淀不是目的,个人的荣辱和毁誉恐怕也不会在他的视域之内。他只会一心向前,向着事实的真相和个人的兴趣所在,旁若无人,所向披靡,去追赶昔日辉煌的太阳。尽管这太阳因为前日、昨日的降落,已被世人漠视甚或淡忘,但他却始终无法忘却这太阳曾经的光热,并时时刻刻都感到被这太阳的抚爱、普照过的山岗河流和至今仍郁郁葱葱的原野与山村的召唤,为此。他不惜像孤独的真理斗士一样,在昨日太阳扫过的大漠上,背对着健忘和势利的世人,发出绝望苍凉的长啸,然后,将探究的深邃目光继续投向头顶群星闪耀的蔚蓝色的夜空……这是我一气读完潘世东教授《汉水文化论纲》的第一印象。相对主流学术界所关注的东西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昔日曾经一度辉煌显赫无比的汉水和汉水文化的确被人淡忘了。有人以楚文化代而替之,有人以传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代而替之,有人将之作为省际文化的组成部分代而替之,有人干脆对之避而不谈。

内容概要

  《汉水文化论纲》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汉水是古代“江河淮汉”四大名渎之一,地处承东启西、勾连南北的文化交锋区和汇集地,在中国流域文化中,其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固执性和创新性都非常典型,因而,《汉水文化论纲》的出版,无论是对地域文化、河流与流域文化,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启发、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潘世东,男,1962年3月出生,湖北省竹山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主编,中文系教授,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十堰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写作人才学》(20万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合著)、《中国文化自然精神》(45万字,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合著)等,在《中国文化研究》、《文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学术论坛》、《华中师大学报》、《宗教研究》等重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书籍目录

序引言一 汉水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二 汉水文化研究的文化意义及当代价值三 汉水文化研究的文化背景和理论视野第一编 汉水流域古老的文明历史渊源第一章 古老的汉水与古老的生命源头一 汉水是中国远古最大的江河二 汉水流域早期的生命起源及地质地貌考古发现三 恐龙蛋与汉水流域早期的生命演进四 “郧县人”与中国文化的发祥地第二章 汉水,古老的华夏民族源头地一 “华夏”之名的由来及与汉民族的关系二 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第三章 汉水流域古老民族的迁徙融合与古老的方国一 先秦时期汉水中上游的古老民族迁徙融合二 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三 汉水流域古方国分布概况四 几个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汉水方国五 汉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第二编 汉水文化的类型构成第四章 民间文学一 汉水流域有代表性的神话二 汉水流域的民间歌谣三 汉水流域的民间故事第五章 民俗文化一 汉水流域的岁时时令节庆习俗二 汉水流域的居住习俗三 汉水流域乡村的婚嫁习俗四 汉水流域的丧俗五 汉水流域的祭祀与信仰习俗六 汉水流域的饮食习俗七 汉水流域的禁忌习俗八 奇异的生活习俗:楚步、解手、半夜搬家、火烧龙灯第六章 民间艺术一 汉水流域的民间工艺二 汉水流域民间文艺三 流行于汉水流域的几大剧种第七章 宗教文化一 汉水流域道教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二 汉水流域道教的产生三 汉水流域道教的长足发展四 汉水流域道教的的全面繁盛五 汉水流域道教的的逐渐衰微第八章 移民文化一 汉水流域历史上的移民二 荆襄流民运动三 汉水流域移民的历史原因四 移民对汉水流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五 中国与韩国在汉水文化上的惊人相似第九章 商旅交通文化一 通往中原的古代水道、驿道和商队二 葛结在汉水流域中上游的蜀道三 蜀道上的栈道、阁道和碥路四 横亘东西、勾连南北的汉水流域古代盐道第十章 科技文化一 天文与地震遥测科学二 医药科学三 铸造技术四 纺织技术五 漆器技术第三编 汉水流域的文化结丛第十一章 汉中文化一 汉中的独特历史人文地理地位二 汉中的风土人情三 汉中著名的风景名胜四 莲花落——汉中历史上独特的乞丐文化五 昙花一现的张鲁政教合一政权六 汉中历史名人第十二章 商洛文化一 商洛的历史文化地位二 商洛古驿铺溯源三 “商洛八关”四 “商山四皓”五 仓颉造字阳虚山六 商洛酒文化第十三章 房陵文化一 房陵文化的特点二 汉水流域的古文明大国——庸三 房陵黄酒与房陵酒文化四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及故事五 吕家河民歌文化第十四章 南阳文化一 蕴藉深厚的古南阳先楚文化和诗经文化二 南阳汉文化三 南阳内乡的衙门文化四 南阳古名人举要五 当代“南阳作家群”第十五章 襄阳文化一 襄阳的历史文化地位二 襄阳万山与汉水神女三 襄阳先楚文化四 襄阳的政治军事地位与襄樊围城之战五 襄阳历史文化名胜六 襄阳历史文化名人第十六章 荆州文化一 荆州的历史文化地位二 荆州与三国历史文化三 刘表与荆州学派四 荆州的历史文化名胜五 荆州历史文化名人第十七章 汉派文化一 汉派文化的历史演变二 汉派文化的古今代表事相例举三 武汉人与汉派文化之批判第四编 汉水流域的特色文化形态第十八章 炎帝文化一 江北与江南的民族和文化源远流长二 大江南北炎帝及其后裔的遗迹三 大江南北炎帝神农氏遗迹的同异四 论炎帝神农尝百草对汉水文化的深远影响第十九章 楚文化一 楚国的兴起及楚文化的形成二 楚文化形成前文化遗存三 楚国的文学与艺术四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第二十章 三国文化一 何谓三国文化二 三国文化与汉水的关系三 汉水流域三国文化的特征第二十一章 武当文化一 武当道教及武当道教文化研究二 武当武术三 武当文学艺术四 武当建筑艺术五 武当道教养生与修炼养生的五项基本原则六 武当文化的特征第二十二章 孝文化一 中华孝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内涵二 汉水流域孝文化的流变三 汉水流域古代孝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及本事四 汉水流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五 对孝文化的扬弃与创新第二十三章 神农架《黑暗传》与汉民族史诗文化一 《黑暗传》在神农架的发现及成书二 《黑暗传》的故事梗概三 《黑暗传》是否可以视为“汉民族神话史诗”四 《黑暗传》文化底蕴的多视角探测五 《黑暗传》的价值系统探测第五编 汉水文化的精神要素分析第二十四章 汉水文化的特征一 开放性和广适性。二 持久性和变化性。三 丰富性和生长性。四 过渡性和和谐性。第二十五章 汉水文化精神一 首创首发、敢为人先的精神¨二 国家至上、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三 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四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五 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六 独立求真、不懈探索的精神第六编 汉水文化个案解析个案之一:汉水流域“寄死窑”之历史文化哲学解读一 对寄死窑习俗的学术理论解析二 对“寄死窑”之历史文化哲学解读个案之二:汉水流域丧歌多文化向度的价值系统结构一 丧歌习俗与汉水流域丧歌的分类二 汉水流域丧歌的多文化向度的价值系统结构探测个案之三:论汉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对策一 十堰市文化旅游资源基本存量现状分析二 十堰市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融合的现状分析三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个案之四:《桃花源记》与汉水流域桃花源求真一 东南西北著名桃花源述论二 《桃花源记》与汉水流域竹山武陵源和桃花源后记

章节摘录

3.汉水文化的精神要素分析重于从汉水文化的本体建构进行理性层面的深层分析和深度阐发,具体分析其文化性格、文化心理和精神特质。从其文化性格来看,主要表现于坚忍而刚毅、浑厚而精明、质实而空灵,以及清通而清逸、大气而灵气(灵动、灵应、灵敏),明智而睿智(大智慧与小智慧),具有相济相成、相得益彰的性能特点。从其文化心理来看,主要表现于均平意识(经济上)、流聚意识(行为上)、生态意识(环境上)、兼容意识(文化上)、清美意识(审美上,以清为美)、尚智意识(思维上,以智为尚)、崇孝意识(伦理上)、重振再兴意识(价值上)等,以及特定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水神崇拜,具有在吐纳中升华、在包容中超越的文化襟怀和人生境界。从其文化精神特质来看,主要表现于敢为人先的首创首发精神,吞吐万方的兼容并包精神,独行独醒的主体自由精神,清灵清通的惟清是尚精神,灵动洒脱的浪漫超越精神,注重孝道的道德至上精神,不断进取的与世推移精神。这些精神特质一体化地标示了汉水文化的内在风神,为汉水文化的精髓所在。从汉水文化内在关系来看,主要表现为崇德与崇智、尚清与尚通、尚义与尚利、从经与从权的相兼相制,表现出圆通而又圆融的文化气质。汉水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表现为多样与一体、传统与新变、本合与用异的关系,即共殊关系、延异关系、体用关系,并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展示出文化通变规律、文化势差规律、文化创新规律。这些文化性格、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特质,与其流域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汉水文化本质上反映了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

后记

一次偶然的阅读,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在有关江河固有的知识中,我对“江河淮汉”的排序是深信不疑的。殊不知,不断的考古发现,在突然之间就颠覆了我对人类知识的绝对信任!而且,在以后不断增多的相应的佐证材料中,更动摇了我以前迷信的东西。在著名的汉水文化散文作家李绍六先生《流动的文明》一书中,更是言之凿凿地指出,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汉江曾是最古老、最宽阔、最浩大的一条大江!李绍六先生的发现,让一个生长在汉水流域土地上的人惊讶兴奋不已,更是骄傲自豪无比!这种骄傲自豪使我陷入了对汉水文化深深的痴迷。这次经历发生在1997年。伴随着十多年青春岁月的流逝,在多次徒步沿汉江之滨行走之后,我对汉江的骄傲自豪有了坚不可摧的认识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先后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和政史系开设了“汉水文化研究”的选修课,写成了《汉水文化概论》和《汉水文化论纲》的教材和专著。我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想以此拙著作为对生我、育我的汉江的稚拙的歌唱和感恩戴德的奉献,并进而让世人、让我们的子辈后人去了解汉江、认识汉江、热爱汉江、保护并开发建设汉江。

编辑推荐

《汉水文化论纲》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水文化论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