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集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钟叔河  页数:294  
Tag标签:无  

前言

  将零四年《天窗集》以后写的短文,编成了这本《青灯集》,照例要略志所感,作为自序。和以前历次不同,此时我心中并没有劳作完成的喜悦,有的只是对朱纯的哀思。  朱纯是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去世的,当天发出的哀启全文如下:  我妻朱纯已于本日凌晨二时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零四年十月朱纯查出癌症,当时即已扩散,预告凶险。她却从容面对,说,“五七年没打垮我,七零年没打垮我,这次病来得凶,人又老了,可能被打垮,但垮我也不会垮得太难看,哭哭啼啼”。零五年九月她预立遗嘱,说她只要能动,就会活得快乐。两年多来的情形,确实如此。  朱纯一九二八年生于长沙河西,四九年八月进报社当记者,五三年和我结婚。五七年后夫妻并力劳动维生,她成了五级木模工。文革中我坐牢九年,她独力养大了几个孩子,送了我母亲的终。五十四年来,她照顾我和孩子远比照顾自己为多,最后对我说的一句话还是,“你不要睡得太晚”。  朱纯一生朴实谦和,宅心仁厚。我的朋友都是她的朋友,对我有意见的人对她也没有意见。连家中的保姆,无论去留。从没有说她不好的。  朱纯能文,但无意为文,离休后才偶尔写写,有《悲欣小集》,亦不愿公诸于众,只印赠生平友好。病重后这两年,她却发表了不少文章,最后一篇《老头挪书房》,刊载于本月十一日《三湘都市报》。文中仍充满了对生活和亲人的热爱,她自己却在文章见报十天后便永别亲人和生活了。  此时此刻,作为她的亲人,我和女儿们自然是极为悲痛的。但谨遵遗嘱,只将哀启敬发给至亲好友和关心过她的人。因为不举行任何  仪式,家中也不设灵堂,所以请不必来函来电更不必亲临,只请知道这回事:朱纯已走。如果觉得她还好,是个好人,在心里记得她一下,就存殁均感了。  朱纯从来不病,不知为何一得病就是不治之病。病中的她却并不怕病,化疗、放疗的痛苦,她都承受住了。一月五日最后一次进医院之前,她也不怎么显露病态病容,去年十一月中旬还曾下乡游玩,和我商量想在乡下找屋住住,说“这不需花多少钱,但得装上宽带网,好在电脑上和女儿、外孙女见面交谈,再就是写写文章”。  生病的这两年多,的确是她写作最勤的两年,也是她帮助我写作最多的两年。  本集文章多作于朱纯病危之前,全书一百二十三篇中的一百一十篇,都是她帮我打印,有的还帮我修改过字句的。她去世后,过了八十天,我才勉强重拿笔杆,一则不到两干字的小文,写了四天才写成……  朱纯在病中还帮我“挪书房”,即是将客厅改为一间大书室,把挤在内室的书搬出一部分,腾出两间“工作室”。她原有一台电脑,又新买来一台,督促我“总要学会在电脑上写”。可是如今,这两台电脑空置在两问空荡荡的“工作室”里,我则只能像杨绛先生来信中说的那样,“且在老头的书房里与书为伴”了。  朱纯走了,永远离开我走了。但五十多年来和她同甘共苦的情事,点点滴滴全在我的心头,每一念及,如触创伤,真真受不了。  此书合同规定,九月初交稿,年底出书。届时当以新书一册,送到她托体的山树下焚化,作为她的周年祭。  朱纯啊,书和我会很快来到你身边的,你就好好的休息吧。  二干零七年八月三十一日,钟叔河于长沙城北之念楼。  朱纯病中不止一次收到杨绛先生来信,杨先生仁爱的关怀和智慧的启迪,帮助朱纯能坦然面对死亡,安详地走过“人生边上”,这是对我们全家莫大的恩典,谨在此表示深深的感激。  朱纯的老友杨赞女士帮助打印本书文稿,于武臣、王平两兄热心为翻拍照片,亦在此致谢。  朱纯的《老头挪书房》,本拟收入她的遗集,现在接受编辑先生的建议,先录于序文之后,作为纪念。  本集所收文章,分为三辑,除第一辑第一篇外,均按写作时间先后编次。

内容概要

  《青灯集》文章多作于作者爱妻朱纯病危之前,全书一百二十三篇中的一百一十篇,都是她帮我打印,有的还帮作者修改过字句的。她去世后,过了八十天,作者才勉强重拿笔杆,一则不到两干字的小文,写了四天才写成……朱纯的《老头挪书房》,本拟收入她的遗集,现在接受编辑先生的建议,先录于序文之后,作为纪念。《青灯集》所收文章,分为三辑,除第一辑第一篇外,均按写作时间先后编次。

作者简介

  钟叔河,湖南平江人。原来在出版社当编辑,业余也做点研究,写点文章。现已离休,但有时也写一点。主要著作有《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两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念楼集》、《天窗》、《钟叔河散文》、《念楼学短》、《学其短》等。编辑作品有《走向世界丛书》、《凤凰丛书》、《知堂书话》、《儿童杂事诗图笺释》等。所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皈社出版。

书籍目录

自序——纪念朱纯老头挪书房(朱纯遗作)第一辑依然有味是青灯《知堂谈吃》重印题记“闲话”和“简讯”待读《答客问》立异不必鸣高念楼自述自己写的东西答《文学界》三封旧信评《回望周作人》关于“国学”《过去的大学》新序跟书一辈子一张银票“盛世修史”蓑衣饼为官乎.为私乎难忘结缘豆泡沫出版谈讲讲我做编辑的事题《我们》送别张中行先生童心和童趣萧沛苍题画说说黄裳我和李普文章的长短集句为联也谈《四库全书》笔名的故事平江和平江人神鼎山既开风气又为师谈书话今夜谁家月最明《艽野尘梦》谈毛笔毕竟是诗人看这两棵树宝塔诗展卷之乐第二辑秘法题匾“讲文艺”豪奴流行色拖船过城墙古人写声音“挽口”和“挽手”五人之墓关于阳春白雪不在不通之列角先生与肉苁蓉人与物交最早的照相官多与腐败沈万三的哥哥假字画老童生卧碑秦桧的后人屎戳子晚清警监升官与发财书吏与长官刘麻子的笔记不要鸡心式看《窦存》最早的自来水洗马平上去入梨花与海棠读经的神童助哭说倒提“奉正朔”天威莫测“恬笔伦纸”辨鸳鸯牒古长沙片鳞第三辑警句做官与做好人与济公无关不是一回事军阀的温情狎妓与恋爱生离死别时夫妻文友宋朝的黑社会桥南旧事崇文门收税愉快的事可憎的事城门的名字不及远矣一蟹不如一蟹不失自我《论语》难解贵旗免问谢客启事土地公公消夏湾乞巧小摆设岂敢上头讲过的白发染青画圣像心中有妓大袖子求死新法那两年靠谁灶神人尽夫也更快活赶都赶不散学者应召结发夫妻洁癖应酬男取女名刻书工价刁半夜

章节摘录

  依然有味是青灯  几年前写过篇小文《青灯》,开头抄了一首东坡尺牍,当然是照自己的“读”法“抄”的。文章连同所“抄”总共不到六百字,却居然改过好几回,越改越不行,所以如今存的依然是初稿:  “年将尽时,天气越来越冷,加上刮风下雨,无法出门。即使没有什么特别不顺心的事,也不免会无端地觉得凄凉。只有到夜深入静时,在竹屋纸窗下点上一盏油灯,让那青荧的灯光照亮摊开的书页。随意读几行自己喜爱的文字,心情才会慢慢好起来。渐渐便会觉得寂居的生活也有它的趣味,可惜无人与共,只能由我独自享受。——你知道了,也会为我开颜一笑罢。”  上面是东坡尺牍《与毛维瞻》(照我的读法)。  文人写自己的读书生活,如宋濂之自叙苦读,顾炎武之展示博学,都很可佩服,却不容易使人感到亲切,“纯文学”作品“绿满窗前草不除”之类又嫌作态,总不如东坡之寥寥数语,写得出夜读之能破岑寂也。  东坡说“灯火青荧”,后来陆放翁又有诗云“青灯有味似儿时”,如今在电灯光下很难想象这种境界。抗战八年中,我一直在平江乡下,夜读全靠油灯。如果用的是清油(茶子油或菜子油),外焰便会出现一层青蓝色,正如炉火纯青时。三根灯芯的亮度略等于十支烛光,读木刻大字本正好。可惜那时不够格看东坡全集,只在《唐宋文醇》中读过他的几篇“古文”,印象反不如尺牍小品深。有光纸石印本的旧小说倒在灯下偷着看了不少,比七号字还细的牛毛小字把一双眼睛害苦了,弄得抗战胜利后进城读高中,就不得不戴上一副近视眼镜。  “青灯有味似儿时”的上句为“白发无情侵老境”,乃是放翁《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中的一联。诗句写出了一位老者深切的忆念,他觉得儿时的一切都是有味的,哪怕是夜读。其实古人儿时未必能够点起灯来看自己想看的东西,父师督责着不能不做的夜课则未必有味,放翁自己在另一首诗中,不是也承认“忆昔年少时,把卷惟引睡”吗?  周作人《苦茶庵打油诗》续作之八有两句:“未必花钱逾黑饭,依然有味是青灯”。

编辑推荐

  作者将零四年《天窗集》以后写的短文,编成了这本《青灯集》,照例要略志所感,作为自序。本集文章多作于作者爱妻朱纯病危之前,作者为纪念爱妻,全书一百二十三篇中的一百一十篇,都是她帮我打印,有的还帮作者修改过字句的。特将这些文章编辑成册,五十多年来和她同甘共苦的情事,点点滴滴全在心头,每一念及,如触新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灯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