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星云大师,刘长乐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前言

佛教是中国信众最多、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教。源自佛教的语言和理念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容着佛教。中国是重“君子”轻“小人”的国度,“和尚”则常与“君子”相伴,互为师友。《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效法天之日月星辰,从不间断地刚健运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效法广袤大地,有容乃大的宽厚、包容。佛教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汲取了这许多的“君子”之精气神,于是既有勇猛精进,“狮子林中狮子吼”的刚健,也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宽厚包容。于是一见高僧来了,你会感受到“一团和气”,升腾起“一股和风”,所以叫做“和尚和尚,以和为尚”。本书的两位作者——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的刘长乐先生,都是我的挚友。近年因都热心张罗筹办“世界佛教论坛”,便不时有缘一见。每每看见长乐先生,我会想起“大和尚”;看见星云大师,我又看到“真君子”。打开书卷,两位高僧名士,两位大师、大家,在那里娓娓而谈,倍感亲切。犹如温暖的春风习习扑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听着,悟着,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人间佛教,大家包容”。刘长乐先生和来自两岸三地、五湖四海的员工,形成了华语媒体中独特的多元态势、融合道路和专业主义激情,放大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整合。十年飞翔,他们用大地背负着天空的理想,又用天空辉映了大地的期许。凤凰的声音,表现在话语权,生命的尊严,创造的喜悦,圆融共进之中。记得长乐先生告诉我,凤凰卫视的新大楼在深圳落成了。我说,“凤凰”之“体”在深圳,“头”在北京,“脚”则踏踏实实地踩在香港,故乃大鸟、奇鸟,中华吉祥之鸟。每每遇见这只吉祥鸟的领军人物长乐先生,见他如此善于驾驭现代传媒又如此热心传统文化,尤其是如此深入地理解中国佛教的精神,我就不禁常生欢喜之心,常有“长乐”之念。星云大师少年立志——此生一切“为了佛教”。及至八十高龄,不惧跌跤断骨,仍然云水行脚于全世界,到处讲经说法、随缘度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大师所念兹在兹的,还有两岸同胞的亲情往来;所孜孜以求的,还有两岸佛教的合作交流。前年,李瑞环先生手书一联,托我送给星云大师,联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师问我其意如何解读,我便引经据典,议论一番:此句出自唐朝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李瑞环先生特取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书赠星云大师。如果按王维的原意,“行到水穷处”,其直白的意思是随意而行,然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乃心情悠闲之极。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悠闲、无心,如陶潜《归去来辞》所说是“云无心以出岫”,且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但我理解瑞环先生的用意,当然不仅是诗与画,而是“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俞陛《诗境浅说》)而“水穷处”,似暗喻台湾当局倒行逆施,山穷“水”尽。“云”则暗喻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力量正在兴起,大有可为,且正合“星云”法师之“云”,《云水三千》之“云水”,读来充满亲切鼓励和热情期待的意蕴。星云大师听了这番解读,点头微笑。前不久我率国家宗教局代表团参加在东京举行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集会,星云大师闻讯,专程从台湾赶来,陪我同游日本人奉为“神山”的富士山,至“五合目”饮茶叙旧。我写了一首小诗纪念当时的情景:“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一怒喷火山。无情未必真豪杰,尚留泪痕挂山峦。五合目外春尚寒,一饮君茶暖心间。异国更有思乡苦,万语千言却无言。”我当时只是默默地看着大师,相视无言。现在读了《包容的智慧》一书,不禁佩服长乐先生,到底是传媒大师,凤凰领军,竟然引出大师这么多智慧语录,而且当机对机,对答如流,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里看得见的是月,嗅得出的是花,心悟的则是境——意境,禅境。佛界与传媒界、高僧与名士的对话,在平易处交流,交流人生的历阅,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意趣盎然,言近旨远,让我们于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于暗香浮动处观照了明月。读《包容的智慧》,我们大家真的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化机之妙;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包容之心。请大家不妨一试。

内容概要

《包容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一位是传媒界领军人物,一个是佛界宗师,两位作者的经历和事业看似毫无交集,但当他们就社会现状、人生态度、企业管理等话题进行交流时,古老的东方哲学与现代的都市人生呈现出完美的交融。《包容的智慧》一书,是二人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对话的智慧结晶。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l2岁在南京栖霞山礼志开上人剃度出家。早年参学于栖霞律学院,焦山佛学院,后被授记为监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开创佛光山,并广设全球数百道场,建立十多座佛教学院,成立出版社,图书馆、电台,人间卫视,美术馆等,培育佛教人才,推动人间佛教。他提倡“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以出世的思想,做人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书籍目录

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有容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 醍醐灌顶“一句话” 规律藏在“爱和良知”的镜子里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 虚空包容万有 身临其境,方知别有洞天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二、伏惑 不给别人留余地,可能自己没有立锥之地 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 王道与佛法的冲撞 薪尽火传,生命在于转化 良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 不能圆融人我关系,是最大悲哀 财富会空,真空能生妙有 迷惑时的判断:止于至善三、若水 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在人群中实现使命 中国的禅学世界的视野 一天保有十分钟的宁静 为凶手立一块祭奠的石头 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四、度己 每天讲三句赞美的话 持久热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一切阻碍都是线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径 文化血型与世界华人 对工作存有敬重之心 信息多元遏制信息霸权 深入才有洞察,热爱才能感动 自省者自强,自律者自尊五、变通 退步原来是向前 忍是智慧,忍是担当 在冲突中学习 受保护的文化,荣耀与危险并存 真正的财富在自己的心里 宽可容人,厚可载物 宽恕让未来变得开阔 善待资源,兜里不能老是揣着弓和箭六、多元 让“平等”回归人心 信仰可改变一国之精神格局 我们有什么可自卑的呢? 禅者眼中,万物皆美 中国的媒体是喜鹊叫,外国的媒体是乌鸦嘴 意识形态是一道墙,佛教则是门窗 瞻礼佛指,让中国率先统一 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融合

章节摘录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长乐先生:1989年8月,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冲突的夏日,世界冷战时代的标志物柏林墙倒塌了。有人说,是音乐电视摧毁了柏林墙,音乐电视的10亿观众拥有巨大的心灵能量。物质之墙是无法与这种能量抗衡的。2001年9月11日,数十亿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直播的电视画面里,飞机在秋日的朝阳下,撞向纽约110层的世贸大楼,然后,大楼慢慢地塌下来,烟尘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带着巨大的能量,迎面向人们扑过来。有人说,这次震惊世界的惨烈袭击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当亲身经历这些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之后,我常常想,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虽然能看清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的物质世界,却仍然无法学会如何相处这样的生活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可能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认识自己”,这句苏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说的话,在今天依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样的时刻,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星云大师:一位观众在凤凰电视台看了关于我与长乐先生的对话后写道,“我不太明了的是,节目的名称叫《包容的智慧》,但整个节目中并没有怎样触及到智慧。但当我静下心来思索时,突然开悟道,“包容的智慧是什么?不就是包容吗?对,智慧就是包容!”中国词语意味无穷,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也经常有另外一些意思: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还讲究忍让、苟且、退守,即所谓的“妥协”。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佛教本身就很会妥协,有时妥协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云游世界各地弘法,记得有一次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讲演,该校一位叫约翰•麦克雷教授在叙谈时说道:“你来美国弘法可以,但是不能开口闭口都是中华文化,好像是故意为征服美国文化而来的。”当时我听了心中就有一个觉悟:我应该尊重别人的文化,我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奉献、供养,如同佛教徒以香花供养诸佛菩萨一样。大家常说,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人把战胜对手当成成功的标志,其实,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长乐先生:在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遗憾的是,在两千多年之后的当代,东西方文化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冲突、分歧和对立。恐怖主义、自杀式袭击、隔离墙、定点清除等等。死亡与战争,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类,面对这些严重的危机,东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相互依存的思路。但是怎样才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谁也离不开谁呢?包容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星云大师:许多宗教学者与文化学者都认为,佛教文化具备独有的“包容性”,能广泛顺应人心与区域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的特质,符合现在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文化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近年来,佛指舍利分别来到台湾及香港,造成各地万人空巷,万人争睹的盛况,各种政治纷争也暂时告一段落,显现出华人民众对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无论政治立场再怎么对立,回到家中,“家家念弥陀、户户有观音”。我曾经用“虎豹山林”——虎豹聚集的地方——来形容社会现状。但是,另一方面,“虎豹山林,共生和解”,连动物都能和睦相处,何况人类呢?这对于思考目前的两岸关系现状是有启发的。长乐先生:探讨包容的智慧,我有许多问题需要大师开示,比如:1.包容的真义是什么?2.人类为什么要互相包容互相尊重才能生存?3.办任何事,困难不怕,危险不怕,就怕没有伟大的精神。这个伟大的精神指的是包容吗?4.有一颗善心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5.原谅恶,会不会导致恶的泛滥?6.文化对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影响有多大?7.佛家讲究平常心,但追求卓越的社会群体需要企图心,两者如何统一和协调?8.中华民族是不是一个有包容性格的民族呢?9.大众传媒对于两岸的和解、交流应该发挥何等功用?醍醐灌顶“一句话”长乐先生:大师身居佛门而办报、办电视台,可以称得上是“媒体人”;外界看我做媒体而热心佛教文化,也算是与佛有缘了。我有幸聆听过大师在万人场馆的佛法开示,深人浅出,生动活泼,堪为传媒人的榜样。记得您那次向信众说过一些道理简单又寓意深刻的“一句话”,会让很多人受用终生。星云大师: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教人也教己,度己也度人。我平时在世界各地来去匆匆间,常有人要我给他一句话,希望对他的人生有所点拨。尽管行程绵密,时间紧迫,我总是尽力满人所愿,因此多年来随缘应机说过很多的“一句话”,现在也在徒众与信众之间流传。例如:忙就是营养;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拒绝要有代替;立场互换;给人利用才有价值;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有人批评毁谤我们,不一定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别人给我们的勉励。长乐先生:大师说的这些简单易懂的大白话,细细想来又饱含禅意。我在平日读书和研究佛家经典时注意到,中国传统诗词尤其是成语中关联到佛教的很多,比如:脚踏实地,醍醐灌顶,将心比心,皆大欢喜,苦口婆心,恒河沙数,芸芸众生,出污泥而不染,种瓜得瓜,解铃还须系铃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门外汉,口头禅等等,比比皆是。连缀成一篇文章都绰绰有余,它们已被大众所熟知熟用,出处反倒不重要了,可见佛教与中华文明早已通融借代,完全可以借花献佛,各显神通。星云大师:确实,当西域佛教传人东土之后,包容通融,从语言到思想,从史典到公案,既有博大精深,也有通俗教化。可以说,佛教是世界上最包容的宗教,从王宫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淫女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隋唐时代,八宗昌盛,竞相发展,使得中国佛教缤纷灿烂,事理辉映,后来流传到东亚各国,丰富了当地文化内涵,直至今日仍历久弥新。可见,包容异己不但不会导致派系分歧,还能繁衍生机,形成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盛会。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和佛家文化的包容之功,才使得佛教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可见包容是因也是果。长乐先生:从细处看,是滴水穿石;往远处看,是百川归海。星云大师:太虚大师说过: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但禅并非佛教的专利品,可以说人间到处充满了禅机。有学僧问赵州禅师:“怎样学道?怎样参禅?怎样开悟?怎样成佛?”赵州禅师点点头,起身说:“我没有时间跟你讲,我现在要去小便。”说完,不理会那人的惊愕,开步就走,几步后突然停下来,回头微笑说:“你看,像小便这么一点小事情,还要我自己去,你能代替我吗?”当然,参禅求道的大彻大悟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只要每天都有小小的觉悟,日积月累,就会豁然开悟。规律藏在“爱和良知”的镜子里星云大师:古往今来很多修道证悟的高僧大德,他们开悟的方法可以说千奇百样,有的禅师看到花开花落而豁然有悟,有的禅师听到泉流蛙鸣而开悟,有的禅师打破了杯盘碗碟而开悟。再譬如,唐朝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参之后,回来见到庭院的悔花,终于开悟,说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也有人以参禅前后的不同感受来说明悟后的心境。没有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到开悟之后再看,仍然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是生活的内涵、品味不一样了。唐朝大珠慧海和尚在当学惜时,经常自言自语:“主人公,你在吗?在,在!”不知者以为他疯癫,知者了解那是一种深刻的禅修功 夫。意在唤醒自己的觉性。所以,看见自己的真心非常重要,从此不必在那些传言和捕风捉影里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了。佛教讲人人皆有佛性;而佛,就是觉悟的人。

后记

一两千多年前,两位流浪者最终影响了三十亿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力量。公元前六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中出现了专门以传授知识和思想为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时,一位流浪政治家从黄河边走来,进入了历史的视界。他周游各国,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为人处世之道。他就是孔子,天生具有民本思想,到处推广仁义礼智信的人。他敞开课堂,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交纳十条肉脯的见面礼,就可以入学。他先后招收弟子三千多人,这些人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主要干部。几乎与此同时,在恒河流域的一棵菩提树下,一位流浪思想家正盘腿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他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据说,在他冥想悟道的过程中,曾受到魔罗及他的三个女儿的诱惑。那三个女儿长相迷人,却分别代表无知、贪欲和憎恨。悉达多战胜了她们,表示他已经可以克服人性之中最难以克服的三大弱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他也领悟,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才是追求智慧的基本条件。智者总是孤独的。两位流浪者在短暂的人生舞台上,各自上演着思考者的独角戏。这是一种没有回声的孤独,他们为自己而苦,也为人间而思。在一次次沮丧、失意、不被理解、难以沟通的宣讲中,在寒冷、酷热、漫长得无以复加的长路上,他们不屈不挠地向学生和民众讲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的思想像野草的种子一样,随风飘荡,有的落地生根,艰难地生长;有的则烟消云散,不知所终。当时没有人能相信,就是这两位流浪者的智慧,最终奠定了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基石。他们的基本思想和理念,至今渗透在东方人的言行中。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轴;释迦牟尼的佛教成为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成为东方智慧的一处源头。历史的大河滔滔流淌,不舍昼夜,在求索真理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水乳交融,最终融为一体。二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许比西方纪元还早。佛陀微笑着走进中土,大度地改变自己,诚恳地包容他人,终于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根支柱,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文化架构。后来,它的一些节日成了全民的快乐,它的特定语言成了全民的语言,它的某些观念,成为国民集体无意识的一泓清泉。中国佛教尤其强调包容。倡导慈善亲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挚诚简朴,珍惜百物,看重因果等等。佛教的高僧们把中国佛教立为“二科”。一科针对“尘世”中的信徒,要求必具“奉上之礼,尊亲之敬,忠孝之义”,这是标准的儒家的政治伦理;另一科是“出家修道”,在礼制上与世俗社会不同,但在“协契皇极,大庇生民”上,则与“处王侯之位”者没有什么区别。这种佛教的出世主义被解释为,在具体的政治形式、善恶是非上应当超越,而在涉及国家纲常、生民存亡上,决不含糊。所以才有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才有栖霞寺在日本军队的南京大屠杀中解救数万民众的义举。三什么是人间佛教?为什么会提出人间佛教?在人们印象中,佛教一直是出世的、消极的和不关心现实社会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乱象迭生,宗教界也出现了一片混乱与迷茫。太虚大师就在这时提出了佛教改革,主张自觉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主流,“从山林回归人间”。太虚1890年生于浙江海宁县长安镇的一户中产人家,1岁时做泥水匠的父亲病逝,5岁时年轻的寡母再嫁他乡,他由外祖母抚育成人。他少时怯弱内向,16岁出家,学佛读经思维敏锐,记忆力和悟解力出众,常被老法师们赞为法器。在20世纪30年代初,太虚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概念。“人间”一词包括全地球全人类。“人间佛教”不是希望人们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中,人生佛教是其中心。他认为,佛教不应只关心死后的问题,应多注意现实的人生。他说:“人生,不论古今中外的宗教贤哲,总是教人为善,与人为善,向上进步以养成完美的人格,增益人类共同的生活,以求安乐、和平。佛教于充实人生道德,极为注重,人生佛教尤以此为基本。”以此为指导,太虚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或启迪民众,或周游列国,为国家民族鼓与呼,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四太虚大师,星云大师,一脉相承。“人间佛教,就是拥抱众生。”星云身体力行地继承、光大了太虚的理念。星云大师用他自己直率雅致的方式,给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命本质的故事:一位高僧大德的长者,踽踽独行于一条最艰辛的山路上,攀登了一座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山,如今站在山顶,他向问询的年轻人回答一路上来的心境:“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不是一步登天的。”爬到山顶,回首自己的脚印却是:“动容杨古道,处处无踪迹。”凤凰卫视与星云大师结缘竟也是佛陀的引领:2002年2月22日至3月31日,中国政府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十六字授权,星云联合台湾佛教界共同达成恭请西安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来台供奉协议。凤凰卫视经过重重协调,对此项盛举同步转播,以“一月印三江,雷音震两岸”的专题报道,使千载难逢的盛事唱响于海峡两岸。海内外众多华人同胞得以一饱眼福,同沾法乳滋养。星云大师与刘长乐相识结缘。佛经描述释迦牟尼佛的气度与教化众生的风范时,常以凤凰王来形容。《大宝积经•清净陀罗尼品》说:佛没密迹力士宫殿。犹凤凰王还住灵鹫山。《度世品经》说:树心一切智,坚住足飞行,如鸟独游行,慈愍为明曜。教化如凤凰,众生无能逮,拔度生死海,立志上泥洹。描绘出佛陀的一种和美宽阔的气质与光彩。凤讲和美,佛讲大爱。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的共同体会是:佛教文化是超越政治、超越历史、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是连接全球华人的一座桥梁。五2007年是佛光山开山40周年,适逢星云大师80高寿,他宣布“封人”,即所谓的“闭关”。自许80岁以后的人生仍要多为佛教、大众做事,将不再有公开性的演讲,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写作上。“封人”之前,大师前往欧洲进行一个月的“弘法之旅”,在梵蒂冈与教宗会面,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演讲“融合与和平”,听众超过千人。2006年12月在香港红勘体育馆的四场佛学讲演,听众更是多达四万。在中山大学为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录制的演讲《般若的智慧》,被称为“收山”之作。带着崇敬的心情,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于2007年元月11日前往佛光山,与星云大师进行了几次对话。冬日佛光山,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苍林掩映着庙宇,盈盈檀香和潺潺溪水,袅袅梵音和蒙蒙天光,交织在一块人间净土中。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相向而坐。人们看到两位的相貌,皆叹“与佛有缘”。身着迦裟的星云大师办报、办杂志、办电视台,堪称“媒体中人”。一袭中式衣衫的刘长乐由于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热心,亦算与佛有缘。二位智者,各具视野,款款道来,已见包容。谈中华文化,谈人生履历,谈生死意义,谈现代管理……其中的核心,就是“包容”。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智慧的典籍,浩荡如烟海,但仔细想想,“包容”二字堪已囊括。包容修的是心,包容炼的是心,心一点一点扩大,大到能包太虚,能盛宇宙。如果说做人、成功要靠智慧,包容就是智慧的艺术。六一位被尊称为“撒切尔夫人”的英国女性无意中的一句话刺痛了我们。她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铁娘子”的本意是批驳中国威胁论,但却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事实: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仅仅是靠给世界贡献多少GDP,它还必须在文化、思想、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力量。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能够影响世界的价值观呢?包容的哲学,和谐的目标,就是我们贡献给当今世界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佛家讲究众生之和,道家讲究天地之和,儒家讲究人伦之和。其中佛教之“和”,更是经典。佛教十善,以不杀为首;佛教五戒,列戒杀第一。作为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一种宗教,它要求对所有生命个体都采取慈悲有加的态度,强调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反对所谓“先进”文化征服“落后”文化,反对以文化信仰名义动用暴力。毕加索用和平鸽和橄榄枝精妙地概括到达和平的途径。中国人用“包容”含蓄地指明实现和平的方法。包容有五个层次:——兼容。异中求同,同中容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交流。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取得谅解,增进共识。——对话。尊重差异,不唯我独尊,不制造麻烦,不加剧对抗。——共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步。要进步而不要倒退。当年,清王朝强行在汉族中推行满族服饰,引起了激烈的对抗,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苛与血腥。但是,百年过后,汉满服饰的融合,造就了美丽典雅的旗袍。惨烈的血色之花结出了线条柔美的果实。同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与交流必然会给我们许多陌生、许多痛苦、许多难以忍受的观点、方法和态度,但是,当我们主动或被动地去容忍或接纳时,结果就总会出人意料。回首东西文化冲突与磨合的历程,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方式是坚硬的,结果是柔和的;妥协是困难的,利益是共享的;容忍是痛苦的,收获是圆满的。每一种生存都有生存的道理,我们感谢赞同我们的人,也敬重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是镜子和鞭子,让我们发现自己脸上的灰尘。

编辑推荐

传媒大亨与佛教宗师的对话。人间讲和美,民事求包容。《包容的智慧》一书,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二人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对话的智慧结晶。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传媒大亨与佛教宗师的对话。人间讲和美,民事求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包容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6条)

 
 

  •   长乐先生:“为什么有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为什么有人会为这世界的进步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一切。有时候又视天下为异己,甚至不惜荼毒生灵呢?这巨大的反差来自那里?”星云大师:“这世界凡事都是一分为二,一半一半的,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坏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在这个“一半一半”的世界里,想要求得到百分之百的圆满,几乎是不可能,也不容易。所以我们只有从这一半的人生,来影响另外的一半,用好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才可能逐步走向圆满。”以上的对话,摘自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的《包容的智慧》,长乐先生和星云大师的一问一答,蕴含着对人间世的认知与智慧,是人间佛教走进当代社会,将理想与现实结合交融,以出世的心,行入世之道。星云大师12岁剃度,22岁迁徒台湾,40岁时开创佛光山,数十年来身体力行,传道弘法,将人间佛教的理念弘扬到世界各地;刘长乐先生经营凤凰卫视多年,以保护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率领凤凰群英,将凤凰卫视办成全球华人最喜爱的高素质电视台。两位都是智者,将智者的语录编辑成书,便是《包容的智慧》。佛家讲究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论出家在家,都需要有宽广的心胸,要有容人之量,但在现实的社会中,并非事事尽如人意,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的不平之事,自己也常常会为俗事而烦恼,星云大师用浅白的语言,给我们开导和启发,带着我们一级一级的进步。有时正当情绪燥动,读着大师的文字,便似在燥热的环境中饮下一杯清凉爽,身心慢慢回复平静。全书分有容、伏惑、若水、度已、变通、多元、管理、信远等八章,并附录大师在《世纪大讲堂》的演讲,以及人间佛教的现代律仪和生活律仪。现实中的时闻,佛经里的引喻,在书中随处可见,大师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导我们处世的哲学,修心的方法。通过精彩的妙句,醍醐灌顶的启示,为我们解开疑惑。佛教自东汉王朝时期传入中土,以包容的智慧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千多年来,俗世的王朝已是多次历经更替,佛家学派却不单止没有衰落,并且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百年前,太虚大师倡导人间佛教,将佛教的思想由清修的禅林带入现实的社会,以佛教的理想改善社会,让佛教成为自觉适应社会的主流。星云大师的理论与太虚大师一脉相承。以下再从《包容的智慧》摘录一些让人启迪的文字:一花一世界,世界许多花。用平等铺路,无差别尊重。与人为善,尊重个性,立场互换,平等共生,----那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也就是多赢共和的结局。苏东坡悟禅有三境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未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明日如何举示人。http://xwgzi.blog.163.com/
  •   深夜未眠,起来看书,书名叫《包容的智慧》,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与星云大师的对话。一位是传媒界领军人物,一个是佛界宗师,两位作者的经历和事业看似毫无交集,但他们的交流却令人受宜,看后最大的感触是两个字“虚空”,空的绝妙太多了,空就无,空也是有,如何做到空的境界,需要历练。我会努力。
  •   《包容的智慧》,佛教高僧星云大师和传媒大亨刘长乐的对话。二位高人带着我们一起领悟禅境、交流人生阅历、生活感知,轻松地对话中包含丰富的真知灼见,是一本不论翻到哪一页你都可以有所收获的好书。此书的装帧设计雅致、印刷质量精良,与之美好的内容非常和谐,是值得收藏的一本书。前段时间为进入大学读书的两个外甥选礼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本《包容的智慧》。也许18岁的孩子还不能体会书中那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但我相信,只要他们能够静下心来翻翻看一定会有所领悟,做事做人将会有很大超越。这本书在我苦恼困惑的那个月里一直陪着我鼓励我:教我大气与从容;让我深刻理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包容之心;让我相信能够包容也需要智慧。。。。。。我愿意做个有智慧的人,所以我要包容,对人、对己、对事、对物。
  •   佛界大师与传媒大亨的对话 充满睿智与悲悯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 以给人信心 给人欢喜 给人希望 给人方便的理念 实践以文化弘扬佛法 以教育培养人才 以慈善福利社会 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 建立欢喜融合的人间净土

    摘录如下
    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 而在于化敌为友

    有钱是福报 用钱才是智慧

    有人批评毁谤我们 不一定是自己不好 可能是别人给我们的勉励

    感动就是佛心

    没有一种教育是成心要让人学坏的 但有些教育的结果是很多人变坏了

    以包容的心胸广利众生 这也是修行
  •     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坐到一起,我想是出于共同的目的:星云大师不介意电视台来宣传他的人间佛教,刘长乐希望借助星云大师让自己和凤凰更有“文化”。
      
      虽然两个人坐而论道,但基本上是各讲各的:刘长乐讲他的凤凰,星去大师宣传他的佛光山。所以如果把个人的对话单独摘出来,也不会显得太别扭。不过大师通常都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星云大师有一点很厉害,就是书名中提到的“包容”。他的佛光山不但与时俱进,运用各种现代手段来管理,而且还包容各方:无论你是什么什么的,什么性别、民族、种族、士农工商甚至是其它宗教的教徒,都可以容纳你。这很了不起,如果一个人可以包容一切,起初你可以不信他不服他,但久而久之,你即便不信他(的教),也一定会佩服他。就像书中提到的:他不但不说其它宗教(例如基督教)的坏话,反而还说他们的好。你说厉害不厉害,这真正叫“有容乃大”。
      
      以前就有人说“有多大胸怀做多大事业”,星云大师的经历可以验证这句话。
      
  •   我尊敬星云大师,也敬佩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我常读星云大师的书,看凤凰卫视有关佛教的节目,我信佛教,我信佛教的慈悲、宽容,我说不准确,还是用星云大师说的更好,他说出了我心中表达不出的心思。星云大师在书中说:“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教人也教己,度己也度人。”星云大师的醍醐灌顶“一句话”说:“忙就是营养;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ON;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拒绝要有代替;立场互换;给人利用才有价值;自已就是自已的贵人;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有人批评毁谤我们,不一定是自已不好,可能是别人给我们的勉励。”星云大师V括了佛教的包容与智慧。
  •   事事需要包容!刘长乐是事来上的达者!星云大师是人生彻司悟的达者!两者之间的对话,是人间智慧的碰撞,也是出世、入世的交流。但是也要看到,成功的人想法是令人羡慕的,但是你要是按着他们说的,不加思索地原封不动做,我想十有八九就是失败。为什么?主体和客体不一样!
  •   二位智者,一位是佛教高僧,一位是传媒总裁,通过各自的履历来对“包容”二字展开对话,在一对一答中,隐含的许多真知灼见,使人获益匪浅,值得细细体味。
  •   人间讲和美,世事求包容
    大亨与大师的对话,简单、明了、受益匪浅。绝对推荐
  •   从小接触佛,但一直悟根太浅。偶然的机会在超市的图书区看到《修好这颗心》,心里对星云大师和刘长乐先生一直都存有崇拜之心。第二天便**当来收藏,本人的习惯是先收藏,等活动再下手,木办法,现在钱钱真的不经用啊。
    书到后,每晚读一读,有时是按顺序读,有时是随意翻到哪里就开始读,感觉就像是在与两位大师的对话,里面的从容智慧,是需要用心领悟的。这套书推荐给了几位朋友,反应都比较不错。谢谢。
  •   早就听闻星云大师,这本包容的智慧写的对话,真的包含了人生百态的论语呀,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当自己有困惑,当自己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看一看吧,你能在这个浑浊的世界找到一杯清泉。书的内容好以外,书的外皮包装和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属上乘。
  •   时下有很多类似的书,说禅只怕脱离实际,而刘长乐先生是历经商业沉浮,和星云大师的对话更让人信服,智慧是岁月的沉积,信仰不一定要信某一个宗教,信人间的真、善、美。看后又买了3本送朋友。
  •   以前对宗教了解不多,读了这本《包容的智慧》之后对佛教有了一个粗浅但清晰的认识。星云大师不愧于大师的称号,充满智慧的语言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强烈推荐!
  •   看完这本书,感觉是懂了不少,却又觉得自己什么也没看懂,全文看下去之后让我知道包容要在生活中去体验。只有通过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包容并去思考才会发现这本书所写真的很有道理。同时也佩服,星云大师以及刘长乐先生的修养、智慧、思想等等。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
  •   好书一本胜杂书万卷!书中浅显的道理发人深醒,教会我们如何包容!做好书中所提“人间佛教现代律仪”就能实现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希望人人都能如此!
  •   本书薄而精致,硬皮的封面是和善的星云大师和刘长乐。初读此书完全是两个人的对话,一问一答,问的精彩答的精妙。星云大师的妙语连珠本人十分敬仰。一位高僧大德,用平实的语言,用为善的爱心,诠释者世俗的困惑。大德、大爱出自佛祖“释迦牟尼”,他苦心修炼排除各种诱惑,终成正果。佛祖即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是每天、每时面临着各种考验。佛祖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何要空,此书有着精妙的解读。空比无大,空比有大,空无解不受拘泥。我心中的“空”!空是可以容纳,既为度量;空是可以排斥,既为德行;一容一排之间既得真经。我本布衣,糟粕之躯,“空”一字,化腐朽为神奇。佛性,佛心,大德大爱。躯在外皮囊一个,心在内精华所在。有心,布衣又有何碍?戒骄戒躁,与人为善,人通此理,天下太平。无欲无求,如若此岂不人无追求,如飞禽走兽一般?何谓欲,贪念,此人生大忌。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养尊处优,正才如草木禽兽。欲不指应得,而指不应得。去异存本,正本澄源,人性本善世俗污染造就你我欲望加重。剥离欲望的左右,回归本我——清澈见底,无邪的双眼无需掩盖内心的躁动。平静的心境让我们游刃有余处事不惊。装满自己,是空才可以做到的。固守的陋习陈规束缚我们进步,抛弃固有打破世俗,才是空的本意。大德是修炼的结果,将自我约束成为习惯。我本庶人难当大德,可大德唯我敬仰典范。人若有心并有进步,知榜样学榜样。但凡半步也是在基点上的跨越,只需前行无论快慢。慢慢品读人生的道理,我们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留下的只是在别人的记忆,历史不是伟人创造的。是我们这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承载的,别放纵自己,因为我们在记录着历史。因为有你!!!
  •   对于当当网的服务,就不用多言了,大家对于此都有着自己的肯定!对于《包容的智慧》,两位大师之间的对话,让我们从中一点一点深入到包容的世界里去,慢慢体悟包容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很好的一本书!!!
  •   包容的智慧的确是本好书,如沐春风,使人心旷神怡.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刘长乐当年开创事业的时候,尤其是传媒业往往有各种纷繁的关系相纠葛,他当年是不是能如此包容,也当有所警惕.还是那句老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刚拿到书时,会有些许的失望。因为书是以对话的形式来阐述这个主题,有些不适应。不是强调“包容”吗?于是,安下心来慢慢的看下来。这两天,却几乎有些着迷了。总想看,书中两位智者海阔天空、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时而如涓涓流水沁人心脾,时而又如狂风骤雨震撼灵魂。书是人类的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缺憾的。很庆幸可以读到这样的好书,也会推荐给好友看。
  •   真是本好书!一个是电视界的领军人物,一个是佛教界的风云人物,谈电视、谈佛教,令读者同时能够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历史,对凤凰卫视成功的奥秘有所认识和了解。两位智者在对话中,既弘场了佛教的精神,又宣传了凤凰卫视团结“全球华人”的理念,而同时能令读者解惑受益,可谓三方惊喜,三方皆赢。全书的策划很成功,编排设计也很工整细腻,前言后序满足了读者沿伸的阅读需求,应给予五颗星的评价。
  •   如何能做到包容,是需要很高的智慧,让我们一起向星云大师学习,学习他的智慧人生。
    包容是七岁小童都知道,八十老翁都难做到,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吧
    大慈大悲的星云大师,感谢
  •   读这本书就像与星云大师对话了一席一样,其中话语要细细斟酌,体会人生包容的胸怀和气度。。。
  •   因为看过《包容的智慧》2,所以连这一本一起购买了。相信星云大师,也相信这本书。
    不过书送到时,腰封有些残破,感觉美中不足。
  •   佛教是给你做人的道理,不是封建迷信,包容的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和自己一起创业的员工奉献的能力、智慧是一样的。只是位置不一样,名称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在努力!其实最后都是为事业打工。我看了这本书更明白了佛教的理论的生活化。带着一颗真诚、平和的心努力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   最高的管理是无管理,无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最难的是管理自己的心。心胸有多广,事业就有多广,包容就有多大,包容的智慧,空性灵谈的结晶!值得推介!
  •   一直很喜欢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先生。他应该是年轻人的偶像,他领导的凤凰卫视在华语圈的地位那是不用说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凤凰卫视让国人从另一种角度看待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从另一角度了解中国!这是非常大的贡献!
    之前在报纸看到星云大师的介绍,因为自己对付佛学不是很有兴趣,就没有关注!但是看这本书,忽然觉得佛学也可以这么简单!
    虽然还没有看完全书,但是这真是一本在你焦躁,脆弱时,让你安静和反省的一本智慧之书!
  •   书还没有看完,不过已经是很收益了,特别是星云大师的话,实在是太有智慧了。我想很多时候人不开心,其实都是因为不够包容,总之,这本书真的很好很好,看完后心情也会很好很好。
  •   星云大师,钦仰已久,但拜读其文字却是首次;长乐先生,香港媒体大亨,华人传媒的脊梁与骄傲。两位皆在各自领域孜孜以求,辛勤耕耘,乃至硕果累累,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本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二位哲人(都可以说是大师)的为人处世之道,见解不俗,发人深省。是一本涤荡人灵魂,开启人心智的精彩之作!颇值常读!
  •   这本星云法师的文章读过后让内心很平静,明白了包容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包容.包容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要好好修心!!
  •   包容的智慧博大无边,佛教文化具备独有的“包容性”,能广泛顺应人心与区域文化的差异。学好、学会《包容的智慧》受用无边。
  •   包容需要怎样的智慧,原来一直不懂,看过此书后,依然还是不太懂,星云大师的思想很深邃,需要静心体会。书的质量不错,拿在手里很有质感。好评!
  •   在充满烦恼和诱惑的现代社会,在复杂和急躁的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需要有清净的心灵来对待我们的人生,而“包容的智慧”就像我们内心的纯净的清洁剂,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人早已忘记或者忽略的人生箴言。
  •   包容的智慧,星云法师的书看了之后,对生活和处事都改变了
  •   一直都在看星云大师的书,前段时间看了《修好这颗心》,后发现《包容的智慧》与之一上下一套,翻看了几页,觉得很受益的,适宜在夜间床头品读!
  •   包容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智慧。。。喜欢星云大师的淡定。。。
  •   听星云大师讲述,让自己长智慧,学会包容和宽心!
  •   星云大师的谈话智慧性勿容置疑,包容实属一门智慧!
  •   包容是一种美德。从书中收益非浅,人生智慧在于不断学习,奋斗和实践。
  •   包容的智慧首先应该是不与自己作对,然后才是与人与事的和谐相处。所以,我理解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不是要你去包容别人、包容世间的不完美,而是首先包容自己,包容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正确地认识和接受、悦纳自己,然后再以一颗宁静、平和的心,一张清新、平静的脸,去接受不完美的他人和世间的万事万物,则一切都是娑婆世界。
  •   上次买了两本,一本送给了一位刚刚经历了乳腺癌手术的朋友,一本在出差的时候采访对象提到我的老板没有看过就送给了老板。这次再买一本希望能够留在自己身边了。比起单独来讲解禅的故事,这里的对话古今贯通,用古释今,别有一番回味在心头。尤其男朋友常常说“宽容是一种美丽”,也许我需要在包容和宽容上多下一点功夫:)
  •   包容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以博大的胸怀为基础的智慧。包容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包容的人会因为谦和的姿态避免成为别人的攻击目标,包容的人有着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工作、事业、生活顺风顺水。
  •   在和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的对话中,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几乎都谈到了,受益匪浅!
  •   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如果想尽可能的生活好些就只有学会调整自己了。两位智者的对话给了我启示,从容、自信、包容、开放、素质与涵养是我的追求
  •   的确是一本好书,佛是什么?看完书后该有所开悟。在现代纷扰的社会,确实需要洗涤一下心灵。所谓“有容乃大”,人人都逐渐具备包容的胸怀,世界将是更和谐的。
  •   在读本书之前,觉得佛和出家人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其宣传的思想也很难懂,不实用,但是一看目录,很多道理其实离我们很近,就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下去。书中的人间佛教的理念对我们工作、交友、处世都很有帮助。
  •   星云大师与长乐总裁以对话的形式,简朴的语言,形象地比喻,把21世纪生存的智慧不温不火,细细道来。韵味深远,很值得品读。
  •   刚刚才收到,还未细看,书的质量不错,一直想买的书,书的封底印着“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
  •   最近一有时间就在翻阅《包容的智慧》,都是随身携带,书看了一半了,我觉得自己的心境平和了许多,对于我这样的脾气不好,很难掌握和控制好自己喜怒哀乐的人来说,多读这些书真的很有帮助,最近朋友都说我的心态好了很多,我会认真地阅读书的内容的,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深谙世事。
  •   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包容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分享...
  •   每当心烦时看看包容的智慧我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希望更多的人阅读该书。
  •   每晚临睡前,总会拿起这本书安静的读起来。《包容的智慧》1、2如生命成长的精神营养,总会及时传递给我们一股神奇而坚定的伟大力量!
  •   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这两句话就是次数的精髓之处!
  •   的的确确的一本好书,借朋友的书读完后,爱不释手,遂,再买一本。包容的智慧,包含了智慧,大家的智慧!
  •   一本很好的书,包容的智慧是人人都需要的。看了电视节目后,一直想买这本书,在当当卖买到,非常高兴,
  •   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关于人间佛教,终生平等的探讨,言语有趣,引人入胜。
  •   希望我能在生活中拥有包容的智慧
  •   并不十分了解星云大师,看这本书是想欣赏一下大师的豁达和宽容。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有多少人每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不得已与别人勾心斗角。心宽容,天地大。学会包容,从容一生。。
  •   这是一本有智慧的书,收益很多。学会包容,学会微笑,做世界的主人。
  •   匆匆翻了几页,已经被借走了。虽然没有来得及看完,但是很喜欢这个书的内容。包容的智慧是什么?包容——就是智慧~~~
  •   一个是佛学大师 一个是凤凰老一 俩人的智慧总结就是这本包容的智慧 太赞了!
  •   有首歌唱:世上最好吃的是亏.一直没弄懂.其实就是宽容.包容的智慧确实博大精深.有益自己,有利他人,有利社会
  •   包容的智慧是一本益人心智,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   这本书就是两个作者之间的谈话,讲的很杂,如果非要讲究逻辑,那么就没有必要看这本书了。但是就是这些看似很乱的谈话,却能慢慢的让人的心静下来,从平静中得到了一种包容的感觉,绝对是一本能让人心胸开阔的书。
  •   Thebestwaytodestroyanenemyistomakehimafriend.我们如果在生活中,多点包容,好点怨恨,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原谅敌人,减少怨恨,不是为了宽恕敌人,也不是消极面世,重要的是减轻了生活中我们自己的包袱,可以更加轻松的生活。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生活智慧。
  •   有深度 包容也要讲智慧 不是说说而已
  •   包容的智慧,成功的条件
  •   包容就是最大的智慧
  •   学会包容的智慧
  •   包容的智慧,随时感悟。
  •   这本书讲的智慧是什么?
    答:包容。
  •   包容需要智慧,需要时间磨砺。一本好书。
  •   很不错的一本书。包容的智慧,平等的智慧。
  •   包容的智慧,就是电视上的字幕印成的。
  •   读之令人心境澄明。要有足够的智慧学会包容,以包容的心态获得更多的智慧。
  •   生活在这个躁动多变的世界的人们,需要一颗宁静而包容的心灵。包容是一种智慧,只有包容,我们才能感悟到世界的多样化和斑斓的色彩,我们的生活才变得生动。大师站在对世界理解的最高境界,给我们提供了思维的明灯。
  •   值得一读的好书,懂得包容,成就智慧
  •   包容是智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都应学会包容
  •   包容是一种智慧,然而这需要历练,需要豁达。我还在学习,学习包容,更学习包容的智慧!
  •   《包容的智慧》给人心静的原能,让我受益非浅
  •   包容的智慧,博大精深;智慧的包容,平静似水。
  •   读的第一本佛教人士写的书,开始买只是好奇为什么佛教大师能够和刘长乐有共识一起写书。

    读了之后,让我对佛教有了很不一样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佛教并不是叫人什么都不做,消极的处事。而是无论你做什么,应该用怎样的心态。。。这也许是我个人还很浅薄的认识,也许几百年前的佛教不是这样。

    但是无论如何,这本书上有很多现代人应该学习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太过嘈杂,让我们的内心失去的平静的能力
  •   看到书名我就很喜欢,我们的生活的确需要很多包容,这样才能够更快乐!这本书我也是刚拿到,看了不多,不过,里面用一些生动的例子写出了人生的道理,恨得很不错!
  •   以前只知道“海纳百川,有容纳大”,后来爱人告诉我,还有下一句,就是“壁立千韧,无欲则刚”。从学校走到社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转变,人际关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虽然我们还是坚强的维持着。包容,一门多么大的学问,要真正做到有包容的心,是非常困难的。具有包容的精神,首先要有一颗面对名利、权力和物欲横流时的谈若清茶,静若止水的心态,我们只有静,才能定,才能安,才能虑,才能得!这是一本可以修身的书,是一本可以静心的书,可以在喧嚣的社会中,找一块清幽的地方去扪心自问。当心烦意乱的时候,捧着他慢慢读,慢慢静心,慢慢淡定!
  •   人间佛教,入世圆融。佛教指导人生,解疑人生,得人生幸福
  •   “认识自己”,这句苏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说的话,在今天依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样的时刻,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
  •   大师级的对话,非常精彩,喜欢长乐先生的溶于生活的智慧.现在的媒体确实对社会的进步,对大众意识的导向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传媒人的修行更显重要
  •   这书是买给我爸的。我爸非常喜欢。这是一本类似于访谈录的书。我的感觉是大智慧不一定来源于特意的思考,而是来源源于平时的生活。就是这么一本书。书中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感觉猛然回头的感觉,有的只是令人感觉到坦然,从容,有容乃大就是这钟感觉。朴实而不肤浅。建议阅读的人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蓦然回首一瞬间,天大地大人心最大。。。坦然。包容别人也是包容自己。
  •   人都需要静下心来回望或感悟人生,虽然我们走过的只是人生的几分之几。这本书作为接触佛学十本不错的读物,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已然包含着人性最本源的真善美。值得推荐。
  •   书中的内容值得一看,和谐社会需要包容。
  •   这个世界需要包容和理解,什么是包容?如何包容?怎样才是包容?法师都做了讲解。值得收藏!
  •   强烈推荐各位一读,佛的智慧是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灵救度,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读读星云法师的书,如醍醐灌顶,令人受益匪浅。
  •   我从朋友那儿看到的,又买了几次送给我的朋友们,并把它推荐给我的老公和学生去读。这本书让我觉得宗教没有那么神秘,更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包容不是忍气吞声,而是真正的豁达。这是改变我价值观的一本书。
  •   两位大师级人物的对话,把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把简单的道理说得深刻,读这本书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真好。大师就是大师,非一般人可比。我很喜欢星云大师开出的“生命的药方”。
  •   这本书中,我觉得星云法师的话真实而且深入浅出。所有的哲理在他这里表述的就像是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样。的确,他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法师。建议一些对佛教并不知道的人看看。
  •   很好的一本书 可以让人拥有包容的心
  •   包容是气度,涵养。承诺。财富。有容纳的气量,自有端庄的容颜。境随心生,容从心现。容是面子,人到40岁面容就由自己负责了。容是里子,含着气质与肚量。
  •   看了这书让人有一伙包容的心
  •   买了两本,送了朋友一本,还可以,只是学不会包容。
  •   从头到尾头了一次。又翻了翻。二位智慧的人的对话。很受益
  •   善良、诚信、包容、自信做一个完整的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