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嘉麟,葛万青  页数:3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中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接受最先进思想的熏陶,这批“红色后代”的命运,常常让新中国的领导人牵肠挂肚。  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长时间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尚未长大成人就背井离乡,在异邦与陌生的同龄人相依为命。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地道的中国布防却透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情,幼时经历的风雨,使其一生被打上无法除去的红色印记。  这群二战时期被秘密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抚养的孩子,是中国共产党先烈及高级干部的子女。

作者简介

  赵嘉麟,中共党员,1976年5月生于上海,1998年7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6月于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本科毕业(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98年7月进入新华社对外部工作以来,参加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和平使命一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演习、“合作—2007”中俄内卫部队联合反恐演习、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巾俄友谊之旅·中国行”等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采访的政要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等人。2006年,主笔采写的新闻《侧记:“我看到了纯正的少林功夫!”普京总统探访嵩山少林寺》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中国“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三等奖。所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照片多次在《嘹望东方周刊》《国际先驱导报》《环球》杂志等报刊发表,参与编纂《“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大型画册》。曾任新华社团委副书记,2005年被授予中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奔赴苏联第二章 抵达莫斯科第三章 红色之都第四章 莫尼诺时光第五章 周恩来的关怀第六章 迁往“新家”第七章 不寻常的新年第八章 惊险之旅第九章 罗西北“认父”第十章 法西斯宣战第十一章 报名参军第十二章 不幸降临第十三章 保卫莫斯科第十四章 一切为了前线第十五章 身陷魔爪第十六章 “请您帮助我进军校吧!”第十七章 土豆救了他们的命第十八章 地狱般的集中营第十九章 圆了当兵梦第二十章 可怕的饥饿第二十一章 集中营的合影第二十二章 集中营的合影第二十三章 黑色的日子第二十四章 毛岸英上前线第二十五章 被“赶出”儿童院第二十六章 逃离集中营第二十七章 贺子珍被送入精神病院第二十八章 地下工作者第二十九章 为祖国的未来而学习第三十章 贺子珍出院第三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三十二章 “四八二一”第三十三章 毛主席接见第三十四章 告别儿童院第三十五章 跨国恋情结束第三十六章 曲折人生第三十七章 旧梦重温

章节摘录

  位于莫斯科郊区库奇诺的共产国际附属党校宿舍(称“七部”)里,贺子珍正捧着毛泽东的来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她的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顺着面颊滚落下来。信纸上用毛笔书写的字句,在眼中模糊起来。  毛泽东的信很简短:“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希望你好好学习,政治上进步……”最后一句话是“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贺子珍自言自语地重复着这句话。她不愿意相信这是出自毛泽东的本意,但事实如此,信纸上的笔迹对她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其实,贺子珍并不是一个弱女子,相反,她从参加革命以来,一直是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刚烈而闻名的。1927年江西永新暴动之后,这位“神枪女将”跟着革命部队上了井冈山。长征时期,她虽然在贵州遭国民党飞机轰炸后身中十数块弹片,但依然顽强地从死神手中逃脱,并靠着惊人的毅力一路坚持下来,最终到了延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上的弹片越来越影响到贺子珍的健康,进而使她无法全心工作。此外,生育过密也牵扯了她很大的精力:继第五个孩子②娇娇(李敏)之后,她在1937年秋又再次怀上了毛泽东的骨肉。所有这些情况使她萌生了离开延安去上海治疗的念头。  同时,本来就作风泼辣的贺子珍,脾气越来越急躁,人也变得多疑,与丈夫经常就一些小事发生口角。正如毛泽东对她说的那样:“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  一次,毛泽东和来延安采访的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谈话时,两人有说有笑。贺子珍看到这个场面后一下子被激怒了,并和史沫特莱动起手来。毛泽东在一旁批评妻子不顾影响,但贺子珍不服气,两人爆发了激烈争吵。身怀六甲的贺子珍于是告别了还在呀呀学语的女儿娇娇,负气出走。  1937年10月,贺子珍来到西安,但她原先去上海的计划被迫取消:上海已陷入日寇魔爪,而其他各地也形势吃紧。一筹莫展之际,她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洛甫③的妻子刘英和其他几位同志路经西安,将去苏联治病。贺子珍心想,去苏联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那里先进的医疗条件有利于恢复健康;另一方面,莫斯科还有专门培养共产党干部的培训班,可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思前想后,贺子珍打定了主意,向延安方面提出赴苏联治病的申请。  毛泽东知道妻子的决定后,立刻写信慰留贺子珍,并派警卫员前去西安接她回来。但倔强的贺子珍却让警卫员捎回了一方写了告别信的白手绢。  此后,贺子珍当年11月和刘英等人一起动身北上,于1938年1月抵达苏联,住进了共产国际附属党校在莫斯科郊区昆采沃的宿舍(称“八部”)。  贺子珍到苏联后为自己起了个化名――文云④,这除了考虑到当时苏联仍与国民党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因而不宜暴露自己身份的原因外,也是由于好强的贺子珍不愿顶着“主席夫人”的头衔而接受特殊照顾。  贺子珍在“八部”为中国革命者开办的培训班学习,同年5月产下一个男婴。不久后,她便忙着要做手术取出身上的弹片,以便解除后顾之忧,专心学业。但经检查发现,弹片已被头骨、肌肉和肺叶包住,无法安全取出了。  当时,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也在“八部”设立的少儿文化班学习。因此,贺子珍便留心照顾起他们的生活,有时帮他们洗洗衣服、打扫打扫房间。她还从每月70卢布的生活津贴中挤出钱来为孩子们买这买那。但是,贺子珍并没有点破自己的身份,而毛岸英和毛岸青以为这位好心的阿姨是因为喜欢孩子才这么照顾自己的。  就在贺子珍朝着自身预定的目标刚刚迈出步子,一连串的打击却接踵而至。在莫斯科生下的孩子长到6个月时因患急性肺炎抢救无效而夭折,被葬在了“八部”的花园内。悲痛欲绝的贺子珍几乎天天到坟头去哭。而随其他同志从“八部”转到现在的“七部”后,她又收到了毛泽东宣布与她结束夫妻关系的亲笔信。对于贺子珍来说,接连两桩事情,特别是毛泽东再婚,让她原本坚强的个性彻底被打垮了。虽然她在莫斯科听说去延安采访的苏联记者“见到了毛泽东和他的妻子”,不过仍心存疑虑。但毛泽东此次来信证实了一切。满脸泪水的贺子珍心想,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惟一的亲人就只剩下女儿娇娇了,可她还在万里之遥的延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