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黄亮宜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黄亮宜 编 页数:384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系200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并先后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河南省“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自从国家被社会发明出来以后,世界就改变了面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和加强对国家理论的研究,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变化着的国情,把国家作为系统整体来考察,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把探讨某些未知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每当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国家问题都会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在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不能仅仅热衷于掌握如何利用国家的现成和具体的操作知识,而应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加强对有关国家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据此分析和预测国家的发展状况和综合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供政府部门咨询的对策。
作者简介
黄亮宜,1947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首席专家、资深教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共河南省委巡视组组长、正厅级巡视专员,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8篇发表于中共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求是》。主要著作有《国家全景观——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问题》、《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学海无涯——黄亮宜自选集》等,包括某些全国著名学者在内的40多位专家和领导干部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图书评论》、《中国新闻出版报》、《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理论前沿》、《高校理论战线》、《北京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对其著作发表了书评。个人独撰的论文和著作获第六、七、九届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求是》杂志优秀理论文章奖,以及3项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等11项全国性奖和部省级一等奖,其中获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排在各省市获奖图书之首;主持完成的调研项目成果获全国党校系统党建调研特等奖。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曾3次发出《嘉奖令》对黄亮宜进行表彰,其中均指出其科研成果“为河南争得了荣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全国性媒体就繁荣社会科学问题曾刊发对黄亮宜的专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具有强大生命力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科学理论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理论二、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指导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国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第三节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一、通过全面发掘使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完整如初二、防止曲解经典作家某些观点的原意三、重视经典著作的编译和文本研究第二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演变理论中的“缺环二、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三、现阶段的国家呈现出复杂的状况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二、在新时期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三、努力解决当前条件下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第三节 在实践基础上提高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科学含量一、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重新审视人民民主专政问题二、强调入民民主专政的状况要同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三、着眼于对人民民主专政问题的系统考察和整体把握四、以建设者的眼光看待人民民主专政问题五、把有关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置于时代潮流中加以观察第四节 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理论创新一、国家只有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才能实现人民共同利益二、国家要为社会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三、国家主要是通过营造遵循一定规则的环境保障社会和谐有序四、国家应重视开发社会管理资源五、国家公职人员要以其先进性引领社会培育和谐精神第三章 国家的作用对象及其在现阶段的变化第一节 国家发生作用的两种对象一、国家作用于统治阶级以实现该阶级的共同利益二、国家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三、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彼此消长的规律第二节 国家的作用对象在当代中国的重新定位一、国家的两种作用对象相互接近乃至重叠二、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作用的强化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三、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对国家作用对象的影响四、“一国两制”格局中统治阶级构成的新情况第三节 通过行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成因二、坚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三、国家行使社会职能过程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第四节 强化国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第四章 国家的存在状态和民主政治建设第五章 国家运行机制的认定和政府职能的优化第六章 国家与社会的经济交换关系第七章 国家政权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八章 国家素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第九章 国家的有形组织和无形支配力量第十章 执政党对国家的领导及其能力建设第十一章 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①列宁也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正在消亡,因为资本家已经没有了,阶级已经没有了,因而也就没有什么阶级可以镇压了②”。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思想觉悟水平的限制,那时仍需要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管理机关。因为历史上的国家都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强力机关,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这种社会管理机关还具有国家的某种特征,但如列宁所说,它已经是一种“非政治国家”⑧。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还没有完全消亡”,“还需要有国家在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同时来保卫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的平等”④。这里讲到的国家,就是不具有阶级性质和政治职能而仍然具有某种强制性的非政治国家,它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4)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与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相伴随,人们将十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因而任何强制机关都不复存在,国家将完全消亡。由上可知,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在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专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阶段。一旦进入没有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这种政治国家将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并由此归于消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却找不到关于这种国家的论述。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预见到今后会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这个阶段上的国家。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