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渔 页数: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写给家长、教师的话 一、为什么要学国学经典?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该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成人的记忆模式是“先理解,后记忆”,先理解分析才能记得住,有时还未必记得牢。孩子的记忆规律是这样吗?特别是七八岁以前的孩子!成人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感觉经验,来想像小孩子也该像自己一样记。实际不是这样。特别是对于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孩子的记忆是整体性、混沌性和全息性处理信息的,这就是国际大脑心理学专家研究的右脑记忆模式。事实上千百年来,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一直用这种方式教育子孙后代,即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遗憾的是近百十年来,我们民族的这种教子学习模?一定程度上被质疑和否定了,我们迷失了方向,要把最简单、科学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抛弃,没了主见,只学会了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二、怎么学经典?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大量地重复做,由“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飞跃。 我们倡导每天“与孩子相约今晚八点”,陪孩子读二十分钟的书——优秀的孩子是“陪”出来的——陪三个月、半年试试,奇迹就在“我们家”出现了!开始有的孩子可能不开口读,那我们做父母的就字正腔圆地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出来吧!没有说教和训斥,我们的“读”是示范,是身教,孩子会模仿!所?“亲子共读”不是如此吗?变着花样读,也可以让孩子当我们的老师,让他领着我们读,总之要“快乐诵读”,乐在其中,其乐融融。 不强行要求孩子背书,只是在诵读的声音、声调、坐姿等方面因势利导。诵读时没有压力,孩子会发自内心主动想读。 “诵读”的含义强调的是朗诵、朗读,高声朗朗地读出来,反复读,流畅地读,以至于顺口溜出来,自然就会背了,“会背”是自然的结果,“会背”不是目标,更不是目的。 在孩子“熟读会背”之前,不提倡给孩子随意解释,让孩子自己“悟”吧!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啊!需要说明的是,?中正文中的“注释”、“译文”是给家长、老师或年龄稍大的孩子参考的。 三、为什么采用正文“大字带拼音"的形式? “字大”是为了节省目力、防近视。对于不认识字的幼童,用手指点着字去读,还能帮助识字,这叫“指读”。 因为许多字古今读音不同,且有生僻字,所以带上拼音,方便大家诵读。不要认为带上拼音仅仅是给小孩读的,如果我们成人还没读过,请你认真读上几遍,一定会有所感悟。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李渔
书籍目录
上卷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下卷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诵读本:笠翁对韵》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