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到“红楼”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石麟  页数:394  

内容概要

  《从“三国”到“红楼”》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三国战场的铁马金戈,水浒英雄的鲜血怒火。西天路上的险山恶水,暴发家庭的金瓶风月。百宝箱、珍珠衫、鼍龙壳、花妖狐魅、善鬼恶魔。可卑而又可悲的儒林窘况,流血而又流泪的红楼悲歌。” 从题材上看,这些小说名著从军国大事写到英雄传奇,从艰难跋涉写到市井百态,从现实人生写到梦幻世界,最终,落脚到作者自己和他们的家庭。故事的场景是越来越小了,然而,书中的内涵却越来越深。那些伟大的文学巨匠,他们在代表广大读者而用各自的“心”阅读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是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的。一开始,他们用天真幼稚的心灵去解读历史,呼唤圣君贤臣,向往清明政治。继而,他们改换了“救世主”,让江湖义侠为大家发泄怨愤,主持公道。旋即,他们又将一片愁心寄托于那神游八极的精灵,借助筋斗云来做一次心灵的远游……明清小说名著所负载的绝不仅止于那动人的故事,那里更有我们先人的美丽而又破碎的方寸灵台。

作者简介

  石麟,1953年出生,湖北省黄石市人。1975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1996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术兼职有: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学会理事,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联“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研究员等。先后出版专著《章回小说通论》《话本小说通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说》《中国古代小说批评概说》《说部门谈——中国古代小说论集》《稼稗兼收——中国古代诗词戏曲小说论集》《李攀龙与后七子》《野乘琐言——小说名著与小说史》《传奇小说通论》《通俗文娱体育论》《中华文化概论》十一部,与人合著《明诗选注》《金元诗三百首》二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套四册,参编参撰书籍《元曲百科辞典》《诗词曲赋名作大辞典》《古代文学流派述论》《中国通俗小说鉴赏辞典》《湖北旅游观赏辞典》《增订注释全宋词》《古代小说鉴赏辞典》《大学语文新读本》八种,撰写《中华活页文选》六期,并在《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文史知识》《艺术百家》《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

书籍目录

楔子 从廓大到精微——明清小说名著的基本走向和孕育环境第一章 发自童心的惨烈回忆——《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节 假作真时真亦假——越来越“野”的“史”第二节 民心·天心·文心——“拥仁反暴”与“三绝”第三节 笔下风生万马间——无与伦比的战争描写第二章 大泽龙蛇朝魏阙——《水浒传》第一节 一生二、二生三——难以考证的“梁山”故事第二节 尘寰中的另类——理想的英雄及其悲剧第三节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绝妙的写人艺术第三章 最遥远的亲切——《西游记》第一节 西行驿站知多少——史实·神异·生活·传奇第二节 喜怒哀乐,皆由心生——说不尽的猴王猪精第三节 人、神、物的三重唱——垂范后世的“神来”之笔第四章 金光盖地,风月无边——《金瓶梅》第一节 他在丛中笑——作者之谜第二节 金钗满头,莫问奴归处——“金瓶梅”及其主宰第三节 粪壤上的灵芝——“卑污龌龊”的审美价值第五章 红男绿女的风俗画卷——“三言”“二拍”第一节 模拟、模拟,模而拟之——从小说话本到拟话本第二节 女儿初解情,绣出鸳鸯是——漫议“三言”第三节 诱惑·漂移·说教——琐谈“二拍”第六章 浮白载笔写孤愤——《聊斋志异》第一节 贫穷与富贵同在——亦喜亦悲的蒲留仙及其作品第二节 无尽哀愁,更与何人说——作者与同侪的爱和恨第三节 上穷碧落下黄泉——《聊斋》真会“聊”第七章 精神浪子的寻根情结——《儒林外史》第一节 铅华洗尽始天真——从豪门公子到落拓文人第二节 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透视儒林第三节 嬉笑怒骂皆由之——杰出的讽刺艺术第八章 男权沙漠中的女儿河——《红楼梦》第一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关乎作者与文本之谜团第二节 嫋嫋秋风兮木叶下——悲剧的人物和故事第三节 愿得君心似我心——宝黛爱情描写及其历史意义第四节 毫端蕴秀,口角噙香——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巅峰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只有到了伟大的《水浒传》,宋江才成为一个思想复杂、极具个性的艺术典型。同时,这一人物形象身上还带有十分深刻的时代气息和作者的意识形态。  《水浒传》中宋江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忠”、“义”。二者有时是矛盾的,有时是统一的,在更多的时候,则是矛盾着的统一。  宋江“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他本人“在郓城县做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第十八回),“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第三十九回),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能干的县吏。这样的社会身份,以及所受的正统教育,决定了他头脑里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然而,宋江毕竟只是一个小吏。封建社会里的“吏”,固然可以成为“官”的爪牙和帮凶,但同样有时也受到“官”的欺凌和压迫,稍有不慎,便招大祸。《水浒传》中写得清楚:“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第二十二回)可见,“吏”是一个极易分化的社会阶层,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吏”中间的有些人固然可能投靠朝廷命官,为虎作伥、欺压人民,但有的也因接触下层人民,可能会同情民生疾苦。宋江属于后者。他“为人仗义疏财……人向他求钱物,亦不推脱。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蜩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第十八回)这是宋江之“义”的一个侧面,而另一侧面则是他的江湖义气。“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第十八回)宋江之所以要结识江湖好汉,主要是为了忠君报国,为了干一番大事业而网罗人才。自然,江湖好汉的义气也对宋江的思想有着反作用力。而当宋江的这种江湖义气与他忠君报国的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宋江一生的奋斗目标就已基本形成:做一个忠臣兼义士。在宋江自己看来,忠义二者是完全吻合、统一的,忠臣和义士二者完全可以一体而兼之。  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却并不像宋江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想当忠臣,偏有奸臣当道,阻塞贤路;他欲为义士,但“义”又往往与“忠”发生矛盾。尽管宋江竭尽全力想把忠义二者结合起来,但事实上,这二者在更多的时候却是矛盾的,有时甚至发展到尖锐冲突的地步。要忠就不能义,要义就不能忠。宋江悲剧性的一生,就是持久地处于两大矛盾冲突之中:一是他忠义思想与残酷的黑暗现实的矛盾,二是他自身思想里忠与义的矛盾。  宋江在《水浒传》中一出场,就遇到了忠与义的矛盾。他的心腹兄弟晁盖犯了“弥天大罪”,正处于生死关头,而宋江却有搭救晁盖的条件:事先知情,可以通风报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忠”,便只有王法从事,听任晁盖受统治者的宰割。要“义”,就只有置王法于不顾,私放晁天王。这中间,并没有全忠全义的第三条道路可走。这时,宋江断然决定,舍忠而全义,“担着血海也似干系”,保全了晁盖一干人。宋江,以其出现于《水浒传》中的第一次行动,打破了他自己全忠全义的幻想。这是就事情的实际效果而言,而从宋江这个角度来说,他的这种置义于忠之上的思想只不过是暂时的,是对某一具体事件而言的。在他的思想深处,忠还是占上风。他虽然放了晁盖,但并没有想到晁盖会去梁山落草,抗拒官军,与朝廷作对头,“直如此大弄”。他只是在个人利益与朋友利益这二者的选择中舍生而全义,而当他的朋友的利益与他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发生根本冲突的时候,他还是要舍义而全忠的。请看他得知晁盖等上山落草后的一段心灵独白:“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第二十回)这就是宋江思想深处“忠”高于“义”的绾结。正因为有这种思想绾结,所以宋江杀婆惜之后,明明也是“犯了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但他丝毫没有产生上梁山泊与晁盖等人聚义的念头,而是计划到柴进、花荣、孔明这些贵族、军官、庄主家中避难。  诸如此类的事例太多,宋江在两大矛盾的旋涡中挣扎的故事是漫长甚至有点乏味的。在清风寨,他的脑袋几次差点搬了家。当封建统治者的屠刀举向宋江的时候,他忠的思想暂时退却了,居然向花荣、秦明等人提出去梁山入伙的主张,并亲自带着一支规模可观的队伍“取路投梁山泊来”。(第三十五回)但是,当村店中石勇传来一封父丧的假信时,宋江头脑中“孝”的思想又占了上风,竟然抛下大队人马不顾,独自奔丧而去。宋江不能够舍孝而全义,实际上正是他不能够舍忠而全义的曲折表现。这一点,宋江的父亲说得最清楚:“我又听得人说,白虎山地面多有强人,又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革去了,做个不忠不孝的人。”(第三十五回)此后一段时间,宋江打消了参加起义的念头,一心遵守朝廷法度,听凭官司判决,决心刑满后再做一个顺民。在他刺配江州、路经梁山泊时,这种思想体现得更为充分。当晁盖等人再三提出请宋江留在山寨时,宋江却说:“小可不争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

编辑推荐

  《从“三国”到“红楼”》对《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明清小说名著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和欣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三国”到“红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