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柯伟林,牛大勇 页数:557 字数:5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包括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的历史学家、汉学家们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和历史的各种观点。从中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和经验,世界发展趋势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中国学术与国际交流过程中的理论、方法和方向进展,以及海外中国学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
柯伟林(WiIliam C.Kirby)
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历史学教授,主要作品有:《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从解冻走向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再探讨》等。
牛大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现代中外关系史。增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主编《冷战与中国周边关系》等。
书籍目录
序言
Interaction as Hierarchy or Equality?Patterns of Work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rman and Chinese Scholars,1 887.2004
帝国主义在中国:条约体系的文化认知
救时的偏方: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中军事外交论
A Question of Independence:Rhetoric and Crisis in a Chinese
City,
1911.1917
Honorable Pursuits:Shangxue,Guoxue,and the Republican
Chinese Academy
Internationalization,Identity,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Pre.war
Colonial Jilong
Sin0.Japanese Fishing Disputes in the Zhoushan Archipelag0,
1924.1932: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History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怎样认识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是曾经论述较多而近年相对淡出的议题②,过去的研究明显侧重于实施侵略一方,而相对忽视侵略行为实施的场域以及侵略在当地的实施(通常述及被侵略地区的是特定的“反帝”活动)。然而,不论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地方性知识”取向还是区域研究领域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取向③,都提示着应当更注意被侵略区域的当地因素。同时,任何侵略至少是两个或更多落实在特定地域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体系之间的冲突,在重视这些体系所在空间因素的基础上,还要从时间视角去认识其多元互动的过程本身。 另外,至少在中国,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传统强项在经济层面,而文化层面相对薄弱①。本文主要立足于帝国主义侵略所及的中国当地条件,更多从文化视角考察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及其发生作用的进程,大致形成一个中外关系的认识框架,并据此简析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中外格局的变与不变,侧重内争与外力在中国这一场域的纠结互动及其发展演化,以为研究北伐前后的中外关系略作铺垫②。 一、帝国主义间接控制:条约体系的文化解读 近代西潮东侵,中国士大夫多以为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迄今仍常被引用的名言当然不甚符合史实,却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即不少中国士人逐渐认识到入侵的西人并不十分想亡中国,却立意要亡中国人的“天下”③。用今日的话说,这个“天下”就是中国文化;
编辑推荐
呈献给读者们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这本书就是由牛大勇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这次最鼓舞人心的专题研讨会的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