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考古大发现

出版时间:2005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苏湲  页数:278  字数:28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4年7月20日我将出发往郑州,准备参加河南博物院主持召开的“中原文明之光”陈列大纲座谈会前夕,突然接到原先在河南省文物局工作的赵会军的电话,希望我能为文物战线的一位同志新近即将出版的《中原考古大发现》一书写个序言。电话中他简单介绍了书的作者苏湲女士,说是著名诗人苏金伞的女公子,似乎并不是考古圈子里的人。电话来得太突然,又因为我虽然在家乡上中学时就很崇拜苏金伞先生,但对他的女儿苏湲却一无所知,特别是没有看过书稿,敢不敢接这个任务,就很犹豫。于是只好回答说,过两天我会到郑州,咱们见面再谈吧!隔了一天,7月21日傍晚我到了郑州,下榻于新世纪大厦。因为22日全天开会,晚上又有主持会议的东道主的宴请,只好约在22曰午饭后与作者见面。当天吃过午饭回到房间,虽然感到有些困乏,但有约在先,不敢贸然躺下休息。可早等晚等,直到大约1点40分光景才听到了“笃、笃”的敲门声。

内容概要

 
河南博物院研究馆员苏湲著《中原考古大发现》被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拍摄30集大型文化系列片——“中原大发现”。深厚的文化,振撼的场景,带你穿越时空遂道,去领略华夏民族祖先的风彩,感知历史那双巨大的手的力量!

书籍目录

破译白垩纪之谜——西峡恐龙蛋化石群历劫记
新闻聚焦
发现始末
西峡告急门2
树欲静而风不止
沧桑巨变
毁灭性的破坏
科学发掘
史前巨霸
奋战的日子
奇石“XL-01”
历史性的时刻
神秘的石磨盘——裴李岗文化发现之谜
来自远古的诱惑
石磨盘之谜
重写人类文明史
第二次发掘
第三次发掘
裴李岗文化命名之争
莪沟遗址
贾湖遗址
细说远古的奥秘——仰韶文化的发现与发掘
生命之源
世纪大发现
走进辉煌的文明
迷雾重重
人类最初的居所门58
历史使命
功在千秋
西安半坡遗址
庙底沟遗址
大河村遗址
西水坡遗址
青台遗址
百家争鸣
叩醒商城——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发掘始末
惊人的大发现
神话的背后
发掘伊始
亲历湮没之城
推启郑州商城的大门
启封中原文明
有关郑州商城的论争
沉没的宫殿
永恒的见证
诡谲的青铜世界
夏商周断代工程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认识阶段,这种错误观点已被推翻,但是由于中原地区一直没有找到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遗存,因此,仰韶文化的渊源始终没有真正获得解决。赵世纲在编写试掘简报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问题就是遗址的性质问题,根据这次发掘的遗迹遗物看,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窖穴均为不规则的圆形,一般小而浅,直径1米左右,深度也在1米上下,这种现象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中实属少见。墓葬都是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南北向。一般长约2米、宽1米左右,深也在1米上下。墓内无葬具,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而且都有随葬品。陶器多放在人骨的头部两侧,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铲、石镰、石磨盘等多放在腰部,这些也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有明显的不同。  出土的石器,其中带有四足的石磨及带锯齿刃的石镰,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也是绝对没有过的。尤其是陶器的特征更为突出,手制,胎壁厚薄不均。初出土时陶质松脆,略用手捏即碎,干燥后变得比较坚硬。陶器多呈红色和橘红色,个别的呈灰褐色,而胎内多呈灰色。器形有鼎、罐、壶、盆等。这些特征都不能包括在仰韶文化或龙山文化之内,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于是,赵世纲在报告中提出“暂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

编辑推荐

  破译白垩纪之谜——西峽恐龙蛋化石群历劫记  神秘的石磨盘——裴李岗文化发现之谜  细说远古的奥秘——仰韶文化的发现与发掘  叩醒商城——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发掘始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原考古大发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终于收集齐这套书,超喜欢河南博物院苏女士的文笔,不愧为苏老之后,考古作品能让人饶有兴趣地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