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6-8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房德邻,丁守和 著 页数:531
前言
199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祝新刚先生同我谈,他们准备出一套《20世纪的中国》,按历史的发展编写10卷,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界限,上半世纪5卷,下半世纪5卷,作为20世纪完整的一套系列书,希望我负责组织前面的5卷。同时将后面已出的4卷送给我,作为参考。 在我的印象中,河南人民出版社很有些眼光和魄力,也会选题。长期以来,该社已推出了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而又引人注意的优秀著作,是我国有影响的出版单位之一。同时,当时我正主持撰写一本《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900-1992年),两者内容密切相关,就答应了。编写近一个世纪的史纲,当然要考虑很多问题,按照本世纪经历的四代不同性质的政权分为四编,每编既要有综合性概述,又要突出重点,要尽可能提出些新的看法或意见,但毕竟简略概括。而将半个世纪写成5本书,那难度就增加很多,不仅要研究很多具体事件和问题,而且要有更多的史料,特别是要发掘新的史料,总要有些新意和可读性,困难也就在这里。这不能不使我考虑更多的问题。 20世纪,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翻天覆地、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其斗争之激烈,变化之迅猛,较之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更引人瞩目,更令人惊心动魄。 从国际范围看,在本世纪前半期,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弹烟血雨,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和灾难。热战之后又随之有几十年的冷战;冷战过后和平因素增多,而世界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各种形式的斗争,某些地方的武装冲突亦时有发生。但是历史仍然在前进,特别是经济和科技有迅速发展。从机械制造到原子电子,从坚船利炮到飞机坦克、原子弹氢弹,从卫星火箭到宇宙飞船,人类已进入电脑时代、高速信息时代,人们的家居用器亦呈日新月异之势。然而在相当大的地区和众多人口仍有饥荒饥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或相当落后的地区,差距很大。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和不平衡的,而人类的创造活动总是在进步之中。 从中国的情况看,刚跨进世纪之门,即发生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列强迫使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争夺和掠夺。30年代,日本侵略者企图独霸中国,先侵占我东北,接着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内容概要
199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祝新刚先生同我谈,他们准备出一套《20世纪的中国》,按历史的发展编写10卷,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界限,上半世纪5卷,下半世纪5卷,作为20世纪完整的一套系列书,希望我负责组织前面的5卷。同时将后面已出的4卷送给我,作为参考。 在我的印象中,河南人民出版社很有些眼光和魄力,也会选题。长期以来,该社已推出了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而又引人注意的优秀著作,是我国有影响的出版单位之一。同时,当时我正主持撰写一本《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900-1992年),两者内容密切相关,就答应了。编写近一个世纪的史纲,当然要考虑很多问题,按照本世纪经历的四代不同性质的政权分为四编,每编既要有综合性概述,又要突出重点,要尽可能提出些新的看法或意见,但毕竟简略概括。而将半个世纪写成5《20世纪的中国:清王朝的覆灭》,那难度就增加很多,不仅要研究很多具体事件和问题,而且要有更多的史料,特别是要发掘新的史料,总要有些新意和可读性,困难也就在这里。这不能不使我考虑更多的问题。 20世纪,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翻天覆地、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其斗争之激烈,变化之迅猛,较之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更引人瞩目,更令人惊心动魄。
作者简介
房德邻,1945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区师范学校,后在北京郊区小学和中学教书。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82至199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为该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著有《儒学的危机与嬗变》、《清通鉴·道光朝卷》(与人合著)等。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19世纪末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斗争(一)中日甲午战后的远东局势(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第二节 清朝政局(一)清王朝挽救危机的政策和措施(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第三节 中国人民的救亡运动(一)戊戌喋血(二)孙中山和乙未广州之役(三)人民群众自发的反瓜分斗争第二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的勃兴(一)从义和拳到义和团(二)义和团运动的高涨(三)清王朝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四)八国联军侵华和清廷对外宣战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时的东南各省(一)东南互保(二)自立军起事(三)惠州三洲田起义第三节 悲壮的失败(一)天津和北京的陷落(二)《辛丑条约》的订立(三)“开二十世纪之风云”第三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形成第一节 国际共管体制的形成(一)“以华治华”(二)列强争霸中国的斗争(三)“洋人的朝廷”和北洋军阀的形成第二节 新政——半殖民地的近代化运动(一)从洋务到新政的历史逻辑(二)新政的推行及影响第三节 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第四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第一节 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及其革命倾向(一)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二)革命思想的传播(三)从爱国到革命:拒俄运动和《苏报》案(四)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初次交锋第二节 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一)收回利权运动(二)抵制美货运动第三节 革命派的集结和同盟会的创立(一)革命小团体纷纷创立(二)同盟会的创立(三)同盟会纲领第五章 革命风潮一日千丈第一节 同盟会的组织建设(一)同盟会在国内外的组织建设(二)同盟会内部的派系第二节 思想解放的洪流(一)革命派和保皇派大论战(二)批判封建文化(三)国粹主义思潮第三节 此伏彼起的武装斗争(一)同盟会依靠会党发动的起义(二)光复会和岳王会领导的武装斗争(三)同盟会依靠新军发动的起义(四)暗杀之风第四节 如火如荼的群众自发反抗斗争(一)清王朝经济走向崩溃(二)“民变”四起……第六章 立宪运动第七章 辛亥革命
章节摘录
清王朝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是海关税收,它超过土地税收。中国的海关税率是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的为5%,后来由于银价跌落,实际上对许多重要商品只征收2%_3%的进口税,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税率最轻的国家之一。清王朝为了增加海关收入,希望能像日本那样,通过与列强谈判来修改税则。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修改税则。清王朝向列强提出仍按照1858年的税率征收,改白银结算为黄金结算,各国或表示同意,或表示有条件同意,但未采取实际行动,软弱的清王朝也没有坚持,税则也就没能改变。 不能增加进口税收,清王朝就千方百计地扩大国内财源税源。扩大的办法不外乎核扣俸廉、卖官鬻爵、加税加厘等老一套做法。 1895至1896年,清王朝以“军需”为由,核扣中央和地方文武大小官员“养廉银”三成。1897年又规定中央和地方文武官员按不同品级分别核扣官俸、养廉若干。3年大约共扣俸银300万两。军费军饷也要扣减,名日“提扣放款减平”,具体做法是:在发放经费和薪饷时,按“京平”标准发放,这样每一两库平银要减平六分。一年大约可省库平银80万-90万两。 税收是清王朝的重要财源。国内税收主要有地丁银、盐税、厘金、内地税、鸦片税。在这些税种中,除了鸦片税外,都是直接向人民征收的。清王朝增加这些税收,也就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但是国家并没因此得到明显增收,只是肥了负责征税的各级官吏。有人揭露,地丁银“官员多征至五倍十倍不等……多征之数为各省政府所侵蚀”①。而“厘金之入,上得其一,下得其九。此九成中,官才二、三耳。司事颇得其三、四,而巡丁则得其五、六”①。大量税收都落入各级官吏私囊。 中央收不到多少税,财政亏空无法弥补,就向各省摊派,各省就增加地方捐税。据统计,甲午战后,新增加的苛捐杂税,每年约1.9万-3.3万两。在一些地区,赋税增加了两倍。 徭役也更加繁重。本来,在清康熙、雍正实行“摊丁入地”后,在形式上已取消了徭役,但徭役并没有真正完全废止,甲午战后,多如牛毛,民不堪命。以直隶(今河北)为例,有人奏称:“直隶省差役之繁重,甲于天下。常年杂役,民力已苦不支。去岁兵差络绎,州县横敛暴征,而民愈不堪命矣。……无如不肖州县借差为肥私之计,胥役视差为致富之奇,敲骨吸髓,毫无顾忌。勒派之法不一,有按牛马捐者,有按牌户捐者,有按村庄捐者,明以要车为名,其实全行折价,一马一牛折钱百串及数十串不等,下至一驴亦折十数串,一牌一户捐钱数十串及七八串不等,甚至无衣无褐之户亦捐钱一两串。其按村庄捐者,过三百户为大村,捐钱二千串及一千串,三百户以下为小村,捐钱七八百串及五六百串,甚至数十户之村亦捐钱至二三百串。……差役四出,虎噬狼贪,惨难言状,少不遂意,立加拘比。”②这些苛捐杂税并没有上交国库,大都落入州县官吏胥役的腰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