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陶磊,何桂彦 页数:158 字数:1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建筑是一个充满多重语汇的叙述载体,一个可以让心灵寄托的情绪空间。除了技艺以外,好的建筑作品凝合了技术、艺术、地域、文化、族群、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建筑师的个人素养至关重要。 为了从中国当代70后建筑师中选出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建筑师,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建筑专家和资深建筑师沟通,并且和70后建筑师们进行了反复沟通,最终选出了7位70后建筑师。虽然我们的选择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几位建筑师个性鲜明,风格突出,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其创新的建筑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表达是可以引起共鸣的。 为了让该系列丛书像好的建筑一样,具有亲和力,我们尝试从“点”上发力,使本书具有功能性和可读性。通过轻松活泼且系统新鲜的访谈方式,对建筑师作品进行“透视”式解读。将建筑师本人对建筑、场所、光线、文化根源、生命和行业的反思浓缩到较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上。在本书中,陶磊和何桂彦的对话仅仅围绕着“里应外合”展开,注重挖掘建筑师对建筑所倾注的技艺和情感,从中发现建筑师以实践的方式探索建筑及都市的本质问题。
内容概要
《里应外合》是陶磊、何桂彦特意为这本书取的名字,寓意有三:其一,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建筑的空间特质和策略进行一个形象的描述。这些建筑拥有独特的、属于建筑本体的外部空间。这些建筑在努力解决快速发展的都市与人文内心之间的冲突,在建筑中创造了一个静态的内部世界,再由内而外展开对外部自然的对话。
作者简介
陶磊,1976年生于安徽,职业建筑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陶磊建筑工作室创立者何桂彦1976年生于四川省射洪县,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美术批评家,中央美院博士。
书籍目录
凹舍
1. 从凸到凹
2. 屋中院的当代表达
3. 开门见山水
4. 温和的质感
5. 镂空与退晕
6. 里应外合
悦 / 美术馆
1. 老建筑的新内衬
2. 改变与保留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调局部的独立与分裂。 陶磊:传统的院子往往都是在平面展开,比如说北方的四合院。它们不会形成一个立体的关系。再比如说故宫,它有更大的院落,也是在平面展开的。 何桂彦:这样一种设计对你来说,在技术上和形式上有哪些挑战?对当代建筑设计而言,具有普遍性吗? 陶磊:从技术角度来说,最终的结果还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最佳状态。前面也提到,我是希望这三个院子是插入到房子中间的,我想强调的是外部可以自然地、零距离地和室内空间生长在一起,所以这三个院子越透明、越纯粹,可能会越接近于这样的目的。但事实的结果还是受到了一些技术上的干扰,过粗玻璃的边框和细部还是对理想的结果造成了一些障碍,如果做到无边框、无障碍的通透,那无疑是更美的。 何桂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看,在这座建筑中,你的创作思路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还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 陶磊:“由内而外”然后再“由外而内”。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内”其实是寻找建筑给人带来的真实意义,满足基本的需求和内心感受,这是建筑的本质,必须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编辑推荐
《当代建筑在中国70:里应外合》编辑推荐:建筑是一个充满多重语汇的叙述载体,一个可以让心灵寄托的情绪空间。除了技艺以外,好的建筑作品凝合了技术、艺术、地域、文化、族群、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建筑师的个人素养至关重要。当代建筑在中国70系列主要面向当代中国有成功建筑实践经历的70后建筑师,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面向当代中国70后建筑师的系列图书,也是第一次以建筑师的建筑实践作品为介质,对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理念进行对话式和透视式解读的系列丛书。丛书具有唯一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当代建筑在中国70》丛书视角较新,规避了现有图书市场上大众化问题泛滥、无法从技术角度对建筑项目进行详细解读的流弊;以建筑实践作品作为全书的内容主线,紧紧围绕着建筑师有代表性的项目展开,《当代建筑在中国70:里应外合》主要是围绕建筑师实践作品凹舍展开,贯穿了三层寓意: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建筑空间特质和策略进行描述、建筑构建的内外构思设计和操作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