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应外合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陶磊,何桂彦  页数:158  字数:1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建筑是一个充满多重语汇的叙述载体,一个可以让心灵寄托的情绪空间。除了技艺以外,好的建筑作品凝合了技术、艺术、地域、文化、族群、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建筑师的个人素养至关重要。  为了从中国当代70后建筑师中选出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建筑师,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建筑专家和资深建筑师沟通,并且和70后建筑师们进行了反复沟通,最终选出了7位70后建筑师。虽然我们的选择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几位建筑师个性鲜明,风格突出,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其创新的建筑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表达是可以引起共鸣的。  为了让该系列丛书像好的建筑一样,具有亲和力,我们尝试从“点”上发力,使本书具有功能性和可读性。通过轻松活泼且系统新鲜的访谈方式,对建筑师作品进行“透视”式解读。将建筑师本人对建筑、场所、光线、文化根源、生命和行业的反思浓缩到较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上。在本书中,陶磊和何桂彦的对话仅仅围绕着“里应外合”展开,注重挖掘建筑师对建筑所倾注的技艺和情感,从中发现建筑师以实践的方式探索建筑及都市的本质问题。

内容概要

《里应外合》是陶磊、何桂彦特意为这本书取的名字,寓意有三:其一,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建筑的空间特质和策略进行一个形象的描述。这些建筑拥有独特的、属于建筑本体的外部空间。这些建筑在努力解决快速发展的都市与人文内心之间的冲突,在建筑中创造了一个静态的内部世界,再由内而外展开对外部自然的对话。

作者简介

  陶磊,1976年生于安徽,职业建筑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陶磊建筑工作室创立者何桂彦1976年生于四川省射洪县,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美术批评家,中央美院博士。

书籍目录

凹舍
1. 从凸到凹
2. 屋中院的当代表达
3. 开门见山水
4. 温和的质感
5. 镂空与退晕
6. 里应外合
悦 / 美术馆
1. 老建筑的新内衬
2. 改变与保留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调局部的独立与分裂。 陶磊:传统的院子往往都是在平面展开,比如说北方的四合院。它们不会形成一个立体的关系。再比如说故宫,它有更大的院落,也是在平面展开的。 何桂彦:这样一种设计对你来说,在技术上和形式上有哪些挑战?对当代建筑设计而言,具有普遍性吗? 陶磊:从技术角度来说,最终的结果还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最佳状态。前面也提到,我是希望这三个院子是插入到房子中间的,我想强调的是外部可以自然地、零距离地和室内空间生长在一起,所以这三个院子越透明、越纯粹,可能会越接近于这样的目的。但事实的结果还是受到了一些技术上的干扰,过粗玻璃的边框和细部还是对理想的结果造成了一些障碍,如果做到无边框、无障碍的通透,那无疑是更美的。 何桂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看,在这座建筑中,你的创作思路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还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 陶磊:“由内而外”然后再“由外而内”。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内”其实是寻找建筑给人带来的真实意义,满足基本的需求和内心感受,这是建筑的本质,必须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编辑推荐

《当代建筑在中国70:里应外合》编辑推荐:建筑是一个充满多重语汇的叙述载体,一个可以让心灵寄托的情绪空间。除了技艺以外,好的建筑作品凝合了技术、艺术、地域、文化、族群、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建筑师的个人素养至关重要。当代建筑在中国70系列主要面向当代中国有成功建筑实践经历的70后建筑师,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面向当代中国70后建筑师的系列图书,也是第一次以建筑师的建筑实践作品为介质,对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理念进行对话式和透视式解读的系列丛书。丛书具有唯一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当代建筑在中国70》丛书视角较新,规避了现有图书市场上大众化问题泛滥、无法从技术角度对建筑项目进行详细解读的流弊;以建筑实践作品作为全书的内容主线,紧紧围绕着建筑师有代表性的项目展开,《当代建筑在中国70:里应外合》主要是围绕建筑师实践作品凹舍展开,贯穿了三层寓意: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建筑空间特质和策略进行描述、建筑构建的内外构思设计和操作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里应外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以建筑实践作品作为全书的内容主线,紧紧围绕着建筑师有代表性的项目展开,《里应外合》主要是围绕建筑师实践作品凹舍展开,贯穿了三层寓意: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建筑空间特质和策略进行描述、建筑构建的内外构思设计和操作模式。
  •   作者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建筑空间特质和策略进行一个形象的描述,设计从里(室内)到外(外部空间环境)都有一个整体的系统设计。
  •   这本书很薄,只有两个设计的深度剖析,以凹宅为主,但是真的把建筑设计展现的很全面,个人认为很适合专业学生用
  •   很适合我们刚刚踏上建筑实践之路的人看,很实用,易懂。
  •   还在看,讲出了建筑师对自己一个作品的详尽解读
  •   主要说明了一个项目的设计思考过程,值得一看
  •   这个作品每一处都是创新
  •   想了解对70后的评价
  •   看完了,讲了一个案例
  •   真的很不错,从想法到设计到细节的考虑
  •   案例通俗易懂
  •   图片比较多,理论较少
  •   只要为了和暗房配套买的,有意外的惊喜,绝对是有诚意之作
  •   讲解精细,包装精致,小巧易读
  •   书中的作品做的挺精致的,想必建筑师在项目中花了不少心思,是认真去做了。见解也很独到,书的质量也不错。如果能多一点图纸,比如节点大样啊什么的,就更好了。
  •   在山东济南的论坛上认识了陶磊,觉得他的作品比较清新,逻辑也比较分明
  •   好!凹舍讲得很全,相比之下,后面的“悦/美术馆”案例就显得挺仓促挺尴尬的。
  •   还未细看,很喜欢这套图书,感觉都很耐读也很易读
  •   针对书中几个有趣的想法挺赞同的
  •   就一个建筑表扬的太多和其他类似的书没什么两样
  •   缺是还好 就是图太小 还不很清楚的说 第二个案例介绍就更太少了
  •   学习之余看着玩的,放松心情。
  •   70年代建筑师的作品,可以看一看
  •   这本书就只讲了两个案例,而还是 访谈类型的内容,本人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内容。不过里面的建筑师说的有一些话还是有道理的,对于做设计来说还好,一本了解的书来读就好了
  •   可以参考,借鉴的东西还
  •   可惜书比建筑本身要乏味,随手翻翻
  •   书的设计不错,整体内容就像是叙述设计过程
  •   帮学姐买的,工作了的学长介绍即将工作的学姐看的书
  •   薄薄的一本书,现在的书排版都是这样吗?一页纸没多少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