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岳兵  页数:506  字数:4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作者简介

刘岳兵,男,1968年生于湖南省衡南县,现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兼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日本近现代思想史》(2010年)、《中日近现代思想与儒学》(2007年)、《日本近代儒学研究》(2003年)等。译著有佐藤慎一的《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2006年)、丸山真男的《日本的思想》(合译,2009年)、酒井忠夫的《中国善书研究》(合译,2010年)等。

书籍目录

引言: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
一问题之所在
二一个典型的例子:佐藤信渊的中国认识
三中国认识变化的机制之一:对象化中国
四中国认识变化的机制之二:类型化中国
五简单的结语
第一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日本中国观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殷鉴论
二唇齿论
三敌对论
四亲善论
第二章从“臆测”到实证
一古贺侗庵的《海防臆测》与《鸦片酿变记》
二洋学者的视线:渡边华山与高野长英
三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儒者及志士的中国观
四幕府“千岁丸”上海之行与实证的中国观的形成
补论:近代日本的立宪政体与中国——以加藤弘之的《邻草》为例
第三章作为“经略”的“修好”
一“万国对峙”与“万国并立”
二《中日修好条规》(上):“修好”的交涉
三《中日修好条规》(下):“修好”的种种“如意算盘”
四出兵台湾:无理取闹的得逞
第四章“可侮”与“不可侮”之间:以福泽谕吉为中心
一舆论界“可侮”与“不可侮”的讨论
二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上):《文明论之概略》以前的中国认识
三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中):《文明论之概略》中的中国认识
四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下):走向《脱亚论》
第五章蔑视中国的普及化
一从《征讨清国策案》到甲午战争的爆发
二蔑视中国的普及化(一):竹越与三郎的《支那论》与德富苏峰的《大日本膨胀论》
三蔑视中国的普及化(二):荒尾精的《对清意见》与尾崎行雄的《支那处分案》
四蔑视中国的普及化(三):歌曲与漫画中的中国丑化管窥
结语:由胜海舟的中国认识所想到的——与松浦玲先生商榷
一所谓胜海舟自始至终反对日清战争
二“尧舜的政治”真意何在?
三胜海舟与丁汝昌、康有为
四“所谓历史,实在是难呀。”
人名索引
征引及参考文献
相关事项年表
附录: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田中梓都美)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日本幕末的洋学与清末的洋务派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上所述又各有不同。比如再从人员构成上看,洋务派开始多为政府的官僚,而洋学者多为普通知识分子。洋务派的努力可以说是临时抱佛脚,而日本的洋学则是未雨绸缪。 2.儒学机能的不同 同样是面对西洋列强,同样是想学习西方,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当时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的不同当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历史传统的不同,则更为根本。福泽谕吉早就以一个胜利者的口吻,说:“为支那考虑的话,当务之急虽然是和日本一样,从根底上破坏儒教主义而将西洋的文明导人国中,但是以我辈所见,支那的国情完全有别于我国,要想达到目的很不容易。”他认为中国“儒教中毒”太深,需要“从根本上破坏其政治的结构”。①这不能不说是切中了要害。 中国的儒学对日本自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日本儒学有自己的特色。②虽然对日本儒学的特征可以见仁见智,但是,丸山真男所提示的,它与其说是像中国的那样“作为一个整然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具有强大的制约力与影响力的“道统”,“毋宁说在于儒教的各种理念对封建社会的人而言成为其思维范型(Denkmodelle)这一点上”。③实际上关于日本儒者与中国儒者之不同,荻生徂徕早就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说:“此方之儒,不与国家之政,终生不迁官,如赘旒然,岂有立功策名、显其父母之愿哉。治经为文,各从其心所欲为,而官不为之制。”④就是说,日本的儒者因为不参与国家政事,只不过如花瓶摆设,这样就不那么有功名之心。这样他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经典,也不会有谁来管他们。曾经师事过朱子学者佐久间象山的加藤弘之在《邻草》中以对“仁政”、“仁义”、“圣君贤士”、“人和”等理念的尊崇而表现出了浓厚的儒者意识。同时,“道”(先王的政体)与“良术”(公会)在各自的层面上都分别被赋予了独立性。指出先王在政体建立方式上的不完备之处,而且将一种治国之“术”的“公会”的设立强调为“治国之大本”,这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不自然的。

编辑推荐

《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3卷)(1840-1895)》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   以史为鉴,学习历史
  •   无意中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便借来一看,发现很好,果断下单~~
  •   做课用得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