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易明 页数:275 字数:240000 译者:姜智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中国为经济高速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以及环境治理的艰巨任务,探讨了怎样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好地协调起来。《一江黑水》2005年被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评为社科类最佳图书,2008年被剑桥大学评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50部最佳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易明 译者:姜智芹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致谢
第一章 淮河的死亡
第二章 资源开发的传统
第三章 经济扩张和环境代价
第四章 绿色中国的挑战
第五章 环境新政治
第六章 家门口的恶魔
第七章 国外的教训
第八章 遏制危机
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佛教尽管不是源于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艺术、文学和实践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每个流派都有所论述,并以自己的思想影响这些理论和实践。同时,这些哲学思想还影响了中国的统治阶层、社会精英以及普通民众和中国社会的整体秩序,这些影响对保护自然环境都是既明显又重要的。当然,正如美国的中国史专家贺凯(Charles O. Hucker)所指出的,尽管这些哲学流派“观点不同,侧重点有别……,但并不是相互抵牾的。儒家重视社会和政治关系中的人,道家重视人在更大宇宙空间中的位置,法家则看重国家的行政管理”。 哲学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每一个哲学流派都试图在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建构社会关系,这和西周早期的社会实践有关。西周建立了人与宇宙关系的基本原则,后世大哲学家和政治家以此为基础并加以发展。周朝人认为宇宙由全能的“天”主宰,“天”在世上选一个人,也就是周王,成为天子,来负责管理“普天之下”。中国社会在这个统治者的治理下实现统一,他的任务就是在贤能的人辅佐下治理国家,为他的臣民带来和平与秩序。 在东周春秋时期,天子尊重环境:“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立为天下王。”“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 儒家 孔子关于社会组织的观点主要强调道德、礼节和社会和谐。孔子认为不仅人有道德,宇宙也有道德。他做这样的联想:宇宙和人都是由非人力所能支配的、强大的“天”统治着,天意让人快乐,并与宇宙和谐(道);“人对宇宙和谐所做的贡献就是过一种富有伦理和道德的生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五常”,处理好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只要君、父、夫等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就能达到和谐、自由,远离冲突。通过成为道德楷模,统治者就会建立秩序,整个国家就可以依靠榜样而不是法律来运行。
编辑推荐
《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2005年被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评为社科类最佳图书,2008年被剑桥大学评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50部最佳著作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