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宇博,汪诗明,朱建君 著 页数:563
内容概要
以移植与本土化为主要内容和明显特征的大洋洲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纷繁而特殊的历史沿革与分散而多样的地理地貌的叠加,使得大洋洲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参差不齐,模式和形态琳琅满目。现代民族的形成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是大洋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重要标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自相继按照基本相同的程序和采取基本相同的举措,顺利完成了从英属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型:太平洋岛国则因自然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局限,直接或间接阻碍或延缓了各自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和平渐进发展是大洋洲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点。就发展进程而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现代化启动仅后于同时代的欧美国家一步,发展水平则毫不逊色;而太平洋岛国的情形则相形见绌,处于世界现代化的“边缘”状态。《世界现代化历程(大洋洲卷)》由王宇博、汪诗明、朱建君著,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现代化历程,内容包括:早期大洋洲各殖民地社会;塑造澳大利亚,社会的变化与转型;新西兰与西南太平洋岛国,嬗变与转型;澳新现代化进程中的种族问题等。
作者简介
王宇博,男,1960年生。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职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史、现代化理论问题。江苏省“333二期工程”首批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第二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汪诗明,男,1965年生。历史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从事太平洋地区英联邦国家现代化以及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研究。
朱建君,女,1973年生。国际研究哲学博士,讲师,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历史系和悉尼科技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现为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民族主义、殖民主义与现代化问题。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导言
一 大洋洲的地理地貌与土著居民
二 欧洲人的“发现”
三 大洋洲现代化中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章 早期大洋洲各殖民地社会
一 澳大利亚
(一)“海外监狱”:澳洲社会的开端
(二)经济生产:民族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二 新西兰
(一)《怀唐伊条约》:新西兰殖民时代的开始
(二)经济与经济体制:仿效与创新
三 西南太平洋岛屿
(一)西南太平洋诸岛的殖民化
(二)西南太平洋岛屿的殖民统治
(三)殖民统治初期的经济状况
第二章 塑造澳大利亚:社会的变化与转型
一 澳大利亚民族的生成与特性
(一)民族认同:澳大利亚民族形成的标志
(二)近代澳大利亚民族意识
(三)离心与向心:两次庆典的启示
二 从“海外监狱”到民族国家
(一)自治运动:“海外监狱”的终结
(二)公民殖民地时代:依附与不满
(三)联邦运动:走向民族国家
第三章 建设澳大利亚:国家的发展与健全
一 国民经济:从原料产地到工业化国家
(一)工业化与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二)民族经济的特征与缺陷
(三)战时经济的突进与战后经济的发展
二 社会变化与制度完善
(一)内向性:殖民时代的痕迹
(二)社会制度的本土化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四 共和运动
第四章 新西兰与西南太平洋岛国:嬗变与转型
一 新西兰
(一)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国家现代化建设
(四)走向世界
二 西南太平洋岛国
(一)走向自治或独立道路
(二)国家建设与发展
第五章 澳新现代化进程中的种族问题
一 “白色澳大利亚”的变化
(一)“白澳”意识与“白澳政策”
(二)种族主义的衰落与“白澳政策”的终结
二 澳大利亚土著人问题
(一)世纪中期以前的澳大利亚土著政策
(二)土著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
(三)种族和解之路
三 新西兰的毛利人问题
(一)《怀唐伊条约》的歧义纷争
(二)毛利王运动
(三)毛利文化的衰落
四 澳新多元社会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一)澳大利亚
(二)新西兰
结束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977~1978年度的218.4万吨。种植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耕种面积的扩大,总产量的提高和种植品种的增多。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小麦种植面积从140亿英亩增加到260亿英亩,产量平均稳定在2亿蒲式耳左右。1968—1969年度的大丰收时,其产量达到5.3亿蒲式耳。①此外,澳大利亚还大面积种植了甘蔗、葡萄等经济作物,收获颇丰。 战后澳大利亚第一产业仍以为国外市场生产和出口率极高为特点,羊毛产量的95%用于出口,占到国际市场上羊毛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小麦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4%。从1960—1969年,仅中国大陆就从澳大利亚进口了6.6亿蒲式耳的小麦,占那一时期澳大利亚小麦总出口量的35%。牛肉的内外销量各占总产量的一半。但是,这一热点造成澳大利亚初级产业的脆弱性。例如,由于受化纤生产竞争的影响,羊毛市场出现疲软,造成羊毛业滑坡。1979—1980年度,绵羊数目降至1.34亿只,羊毛产量降至69.9万吨。1977—1978年度,长期作为出口贸易中龙头老大的羊毛贸易在澳大利亚出口总量比例中,落至矿产和谷物之后。从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欧洲经济共同体把不断增加的过剩农产品倾销于国际市场,这对澳大利亚构成了巨大压力。②可见,第一产业在长期独占头鳌与独领风骚后,其发展空间已经很有限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促进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澳大利亚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为它的日后发展创造了条件。澳大利亚统计局从1968—1969年度开始,制订了与联合国采取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一致的“澳大利亚标准产业分类”。据此,澳大利亚制造业包括以下12个行业:(1)食品、饮料及烟草;(2)纺织品;(3)服装及鞋类;(4)木材、木材制品及家具;(5)纸张、纸制品及印刷;(6)化学品、石油及煤炭产品;(7)非金属矿产品;(8)基本金属制品;(9)金属加工产品;(10)运输设备;(11)其他机器及设备;(12)其他制造品。
编辑推荐
《世界现代化历程(大洋洲卷)》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现代化历程,内容包括:早期大洋洲各殖民地社会;塑造澳大利亚,社会的变化与转型;新西兰与西南太平洋岛国,嬗变与转型;澳新现代化进程中的种族问题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