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江苏人民 作者:[美]苏源熙 页数:282 字数:298000 译者:卞东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现任会长、耶鲁大学苏源熙(HaunSaussy)教授关于比较文学的名著。作者通过讨论中国的《诗经》,注释史,从而广泛地探讨了存在于其中的比较诗学的课题。本书采用解构主义的修辞阅读方法,重构了中国儒家对于《诗经》诗歌的注释方式,将其视为一种“讽寓性”的古典美学模式;又以同样的修辞阅读法,重新解读了17一18世纪欧洲传教士关于中国哲学问题的争论和黑格尔对中国历史的哲学论述,并将这两者与儒家注经并置,把他们的工作视为可资比较的、以美学模式建构中国历史的创造。另一方面,此书在《诗经》研究上也颇多新见,具体分析了《诗经》从“诗言志”到”诗以言志”中得到“讽寓性”意义的过程,指出《国风》讽寓意义的获得与汉儒将注释《雅》《颂》的传统、施加到<国风)上有关,又分析了《诗大序》及其理论来源《礼记.乐记》两者差异中表现出的意义,而在对《诗经》具体文本的细读中也能发现重大的理论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苏源熙(Haun Saussy) 译者:卞东波 丛书主编:刘东 注释 解说词:张强强 朱霞欢苏源熙(Haun Saussy)耶鲁大学教授,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谢辞
导论
第一章 中国讽寓的问题
第二章 讽寓的另一面
第三章 《诗序》:作为《诗经》的介绍
第四章 《诗经》:作为规范的解读
第五章 黑格尔的中国想象
第六章 结论:比较的比较文学
参考文献
附录:《诗经》中的复沓、韵律和互换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尽管一些诗歌可以偶尔系年于公元前11世纪,就算可能最晚编进《诗经》的一首诗提到公元前520一前514年间的事件①;但一直要到汉代,《毛诗》才被第一次提到,因为吸引了藏书家河间献王(公元前155前129在位)的注意。②那么,《诗经》可能的最早成书时间与能追溯到的《毛诗》最早的文本历史之间横亘着几百年。而且,其间的岁月——即战国与秦代——极大地改变了文化景观,《诗经》就于此时形成。《毛诗》的读者需要知道一些晚近的事件,如周王朝的衰微与灭亡(《诗经》常常提及周朝的制度);孔子,他将《诗经》作为施教的一部分,并且以无法估量的方式影响了《诗经》的传播;相互对立的哲学学派的兴起;以及秦(秦始皇下令销毁全部旧有的人文知识,包括《诗经》)与汉(其文化重建政策随相互竞争的解释学派而改变,并在保存古典的外衣下对许多先秦文本进行了改写)这两个新朝代的建立。所有这些变化都在《诗经》形成之后,但很大程度上在《诗经》注释者的意识之中《毛传》恐怕不能不是其时代之产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诗序》中多少留下一些折衷的、有时是不准确的历史信息,但因为努力想要说明诗歌对那个已消逝的社会的反映而变得复杂。由于秦朝摧毁了旧有的古典学派,所有这些都可以很容易地归结为《毛诗》编纂者既是后起的又具有重构性的双重特点一种更明确的批评将所有与《毛诗序》有关的毛病都与汉代中期学术政治中《毛诗》文本的(很小的)作用联系起来。
编辑推荐
《中国美学问题》: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