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赖永海 主编 页数:全十五册 字数:70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佛教通史(学术版)(套装共15卷)》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之作。全书共15卷,总计650余万字,以时序为经,涵盖中国佛教(包括汉传、藏传、南传三大系统)的人物、典籍、教义、制度、仪轨、礼俗、艺术乃至三教关系、对外交流等方方面面,全面记述了佛教从两汉初传至1949年的历史面貌。
作者简介
赖永海,1949年生于福建漳州,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禅学研究》主编,《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顾问。
赖永海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鉴真图书馆馆长。十几年来,相继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中国佛教文化论》、《佛学与儒学》等16部著作,主编国内第一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11卷,近300万字)。
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评为“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年被人事部聘为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组成员。
书籍目录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一卷
第一章 佛教东传与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作为中国佛教源头的印度佛教
一、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1.婆罗门教与沙门思潮
2.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
3.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二、部派佛教
1.经典结集与部派分裂
2.部派佛教争论的主要问题
三、大乘佛教的兴起及其发展
1.小乘与大乘
2.中观派的兴起
3.瑜伽行派的兴起
4.密教
四、佛教对外传播
第二节 佛教传入中土的路线、传说和史实
一、佛教由天竺经西域向内地传播
1.西域诸国及其与汉王朝的关系
2.大夏和大月氏佛教
3.安息和康居佛教
4.龟兹佛教
5.疏勒佛教
6.于阗佛教
二、佛教传入中土的传说与史实
1.佛教初入汉地的传说
2.伊存口授佛经
3.楚王英奉佛
4.永平求法
三、佛教传入中土的三条路线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佛教
一、汉桓帝奉佛
二、严佛调出家
三、笮融建寺造像
四、东汉佛教弘传的中心地域
五、东汉佛教遗存
第四节 三国时期的佛教
一、曹魏佛教
1.曹魏的宗教政策
2.佛教在曹魏的流行情况
3.戒律的传
4.朱士行西行求法
5.佛教音乐的兴起
二、东吴佛教
1.东吴的宗教政策
2.佛教在吴境的流行
3.支谦
4.康僧会
三、蜀汉佛教
第五节 东汉、三国时期的翻译活动
一、东汉时期的佛典翻译
1.佛教经典翻译的肇始
2.安世高的佛典翻译
3.支娄迦谶及竺朔佛的佛典翻译
4.其他译师的佛典翻译
二、曹魏时期的佛典翻译
1.康僧铠的佛典翻译
2.昙谛的佛典翻译
3.白延、安法贤的佛典翻译
三、东吴时期的佛典翻译
1.维祗难、竺律炎的佛典翻译
2.支谦的佛典翻译
3.康僧会的佛典翻译
4.支疆梁接的佛典翻译
四、佛典翻译思想
第六节 《四十二章经》和《理惑论》
一、《四十二章经》的翻译和流传
二、《四十二章经》的版本及其基本内容
三、《理惑论》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四、《理惑论》的基本内容
第七节 汉魏时期两大佛学思潮
一、安译经典与小乘佛教
1.安译经典与佛教基本教义
2.《阴持入经》与毗昙学
3.《安般守意经》及其传承
二、支娄迦谶所译经典与大乘般若学
1.《道行般若经》
2.《般舟三昧经》
第二章 两晋时期佛教的传播
……
人名索引
中国佛教通史 第二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四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五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六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七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八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九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一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二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三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四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五卷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975年,湖北鄂钢五里墩工地孙吴晚期墓出土四叶八凤佛兽镜,主纹四桃形叶间四对凤,叶内各有一佛,其中三尊为结跏趺坐,一尊为半跏趺坐。后者面前跪一供养人,做礼佛状,佛背后一人可能为胁侍弟子。前者座下莲台两边各有二龙,即“天龙”,为“八部护法”之一。鄂城五里墩孙吴晚期墓还出土一件柿蒂连弧夔凤镜,镜的边饰做奔腾跳跃状的珍禽和瑞兽,中间夹有两躯姿态飘逸的“飞天”像。另有一件采集而来的同型镜,三蒂内各有一兽,另一蒂内有戴高冠、蓄长须、侧坐于莲座上的人物,或系佛教中的居士。鄂城西山吴墓出土一件眉间有“白毫相”的陶,俑。鄂城西山南麓孙将军墓出土一件青瓷佛像熏,三尊佛像贴印在炉钵与承盘之间的位置上,佛像均着通肩式衣,头顶有肉髻,结跏趺坐。 1992年初,湖北鄂州塘角头六朝吴墓M4发现的釉陶佛像。佛像面部五宫清晰,脸形短而圆,眼在面部所占比例较大,顶有肉髻,着通肩衣,衣褶折清晰,两手交叠于腹部,手势被衣服遮盖,做趺坐状。该佛像出土时其两侧各分列一侍俑。这尊单体佛像说明这一地区的人们对佛教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三国孙吴墓葬中常随葬有与佛教信仰有关的明器——“堆塑罐”。“堆塑罐”又称“谷仓罐”或“魂瓶”,而这类“魂瓶”往往绘有与佛教相关的图像。 1955年,南京江宁赵史岗M7吴墓出土的一件堆塑陶罐,罐身模印铺首、佛像、鳞凤等。罐口上分四面,前面有门,两侧有双缺,缺上有覆檐,檐下排列六人。后面门上有屋顶,四角各置一罐,檐上有鸟雀,最上为盖。 南京甘家巷高场东吴M1出土陶魂瓶一件,上带三层雕塑,最上层为方形陶屋,屋壁四面有门,门内各置一座佛塑像。围绕方屋四周,又有佛像七尊,均坐于与瓶口相连的盘座上,在瓶颈四周附加一盘形座,上为中层雕塑,在瓶颈正面开一门,中有一佛像,门前两旁置双缺,缺旁各有一小罐,四小罐之间共塑佛像八尊。下部瓶腹上,堆塑有佛像、铺首和鱼。所有佛像均作跏趺坐、合掌,头上似有发髻或冠,有背光。 1979年,南京江宁县殷巷吴墓出土的人物堆塑陶罐,罐腹附贴三层纹饰:下层为铺首衔环;中层六团龙围绕罐的一周;上层正面附贴二猴,做舞蹈状。器物上部为一宝塔形人物堆塑,分两层。门前有缺,小罐上栖息小鸟,罐口沿分前后二面,前有七个项挂佛珠、背有佛光的莲花坐佛。江宁县上坊79M1东吴“天册元年”(275)墓出土青瓷人物堆塑罐,上有麒麟、仙人骑马、铺首、熊头、莲花坐佛(带圆形项光)、凤凰、飞羊,开门有立缺。四角堆塑四只小罐,上塑飞鸟,另在平台四边中部各有一项挂佛珠,背有佛光的莲花坐佛。此墓的墓砖纹饰大多为莲花。
编辑推荐
《中国佛教通史(学术版)(套装共15册)》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