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菲茨杰拉德 页数:158 译者:石建华
Tag标签:无
前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导读 【美】亨利·摩根斯坦 (俄亥俄州立大学文学院) 令人瞩目的兰登书屋《当代文学世界》编辑小组,在1998年7月做出了一件非常出入意料的事情,在他们自己所排定出的名单上,竟然将一部曾经在社会上一出版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的小说,弗朗西斯·司各特·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推上了“本世纪百部英文小说大作”的亚军宝座,仅次于爱尔兰人詹姆斯·乔伊斯的大部头作品《尤里西斯))o这真令所有人震惊!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纽约永远是世界上最让人向往、充满了神秘气息和千变万化的景象的城市。尤其是长岛那样一个地方。在纽约,在所有人的注目礼之下,一切事情都是可能的,一切事情都具有出人意料的灵活性,无论是美好、丑恶、卑下、高尚,或是其他的一切讽刺、幽默,在美国巨大的商业气息中,最后总会变成新一轮的美好、丑恶、卑下、高尚,或者讽刺和幽默——菲茨杰拉德先生的小说反映的就是这种令人悲喜交加的社会内容。 他的笔触自有其独特的地方,简练而不枯燥,有一种令人惊叹的奇妙思绪和引人沉思的悲哀在其中,正如他的这部被排名第二的作品一样。 严格地说,小说在篇幅上还称不上是一部真正的长篇小说,但至少是一个长篇的故事。讲述人尼克·卡罗威像所有中西部的好冒险不安分的青年一样,总是希望能有一天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一举成名。他选择了纽约,却发现这里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真是个到处都是黄金俯首即可获得的天堂,而是个充满了繁荣与速度,也同时充满了许多危险的令人捉摸不透的地方。菲茨杰拉德先生采用同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同样的表现手法,把一切悲剧注定的因素都表现得隐隐约约或时隐时现,比如盖茨比的财富、事业,以及复杂的特殊的社会关系等等,就像詹姆斯只把两个小孩子将会受到危险与伤害的事情概略地带过一样。只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得清,那就是他虽然有钱有才,却没有朋友,没有真正关心他的人;他虽然一如既往地深爱着早期的恋人,并为之甘于付出一切—这正是盖茨比的特征,让人心酸心痛的特征——但他最后受到的真正的最大伤害却是这个早期恋人送给他的。 尼克·卡罗威早在纽黑文时代就认识了汤姆·布坎农。他娶了自己的远房表妹黛西做妻子,但在战后的骚乱年代里,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当时恶劣气氛的影响,所以都可能有不同寻常的举动或出乎意料的遭遇,一比如汤姆有了更倾心的新人,黛西成了闺中含怨的少妇。恰在这时,卡罗威到了东岸,并很快受邀去到东区做客。黛西通过卡罗威和乔丹·贝克,再度遇见了自己以前的情人,差不多就要做了她的丈夫的旧日恋人的盖茨比。而这个时候,正是盖茨比凭着他自己的财富,和神秘奇妙的派对而声名大噪的时候。悲剧的结果_并不是菲茨杰拉德先生想要重点表现的东西,而恰恰是它其中最不引人注目却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的另一种东西,那就是对精神腐败的悲哀。 聪明而富有同情心的作者先生,不是用严厉的、一副卫道士样的口吻要批判其中的某一个人,而是通过他们种种的表演,要向我们广大读者揭露在那个时代人心的卑下、叵测、不可信任、让人既痛恨又悲哀的一切实质情况。这是一本相当了不起的作品,是菲茨杰拉德先生至今写出的最好最有意义的作品。他的表现很出色,越来越趋于成熟和自然。 菲茨杰拉德就是用小说的方式解读自己的人生,解读孕育了自己人生的那个时代:爵士乐时代。可以说,在那个特殊的二十年代,菲茨杰拉德就已经意识到了其实金钱才是美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正是这个符号,导致了他作品的成功,同时也正是这个符号,导致了他一生的失败,导致了他“美国梦”的破灭。 海明威在一篇回忆作者的文章当中曾说,“既然他能写出一部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卓越的书,我坚信他准能写出一部甚至更优秀的书来。”菲茨杰拉德也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曾经有一位曾在纽约舞台和好莱坞活跃过的女明星这样回忆这位著名的作家: 那天,我一个人正在埋头看莱蒙特的小说《农民》,有个人在我的身旁弯下腰对我说,“你干吗要看那本波兰式的《乱世佳人》?”我回答说:“因为是我的朋友纳特·福柏推荐的,我也非常喜欢看。”他听了嗤地一笑,又摇摇头,仿佛我无可救药了。我问他:“那你推荐什么呢?”他说:“噢,最优秀的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写的任何东西。” 现在,朋友们,我也要将那位不知名的朋友推荐的书籍之一推荐给你们。
内容概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也是一部饱含韵味、极富美感的“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被视为探索个人自由的主题和拷问“美国梦”承诺的小说。本书是由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编剧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内容如下: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年轻时,穷困的盖茨比爱上了一位叫黛西的姑娘,后来因一战爆发两人分开,黛西转而嫁与执跨弟子汤姆。数年后,终于成功的盖茨比为了挽回年轻时失去的爱情,在黛西府邸的对面建起了一幢大厦,日日挥金如土,夜夜歌舞生平,一心想引起她的注意。尼克为盖茨比的痴情所感动,便去拜访久不联系的远房表妹黛西,然而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
作者简介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诗人和梦想家的气质为“爵士时代”吟唱华丽挽歌。短短四十四年的人生,他的遭际几经跌宕,在名利场中看尽世态炎凉。二十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凝聚了菲茨杰拉德过人才华的两部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均榜上有名,前者更高居第二位。 菲茨杰拉德的另一大成就是他的多达一百六十部的短篇小说,本书选录的《返老还童》(直译作《本杰明·巴顿奇事》)和《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是其中富有奇幻特色的代表作,结构奇特,概念新颖,文字则如诗歌般行云流水。二○○八年,好莱坞斥资一点五亿,打造“大卫·芬奇(导演,代表作《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等)+埃里克·罗斯(编剧,代表作《阿甘正传》)+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的梦幻组合,将《返老还童》搬上银幕,使得这部小说“返老还童”,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译者简介: 刘峰,男,文学硕士,河南项城市人。参与编辑《最后的声音——民国名人的遗嘱》、《台湾文学史》等书,在《出版参考》、《出版广角》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多篇论文。现供职于紫禁城出版社。
章节摘录
我永远忘不了父亲在我年纪尚小、不谙世事时说过的一句话:“在你想要指责别人之前,”他对我说道,“你要明白,每一个人的生存条件都绝不相同,并且大部分不如你。” 他的话到此为止,不再有下文。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谈话的内容很少,但却在心灵上息息相通,这使我感觉到他的话还有深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养成了不轻易对人下结论的习惯,它使很多孤僻的人喜欢向我敞开心扉,同时,也使自己成为别人发泄怨气和不满的对象。这个习惯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在心术不正的人那里却成了一种把柄。在大学里,我结交了一些所谓的无赖、“哑巴”,知道不少他们从不告诉别人的秘密,就因为这个原因,而被有失公允地称为政客。我从不主动去探听别人的私事,恰恰相反,当我的敏锐直觉告诉我有人正试着向我倾诉苦闷的时候,我都装出困倦不堪、冷漠,要不然就是等着看笑话的轻浮样子,这是因为我深知,同龄人是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出心里话的,他们往往有所保留或装作不经意说出。不轻易对别人予以评判是对他人满怀希望的表现。人生来道德水准就不相同,如果在我待人接物时忽视了这句话,我会担心失去某些珍贵的东西。尽管父亲和我在引用这句话时都隐隐感到有些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我的宽容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尽管我承认宽容这个东西是种美德。人们做事是有着不同的心理背景的,有的高尚,有的卑劣,正如建筑物的地基,有的坚如磐石,有的却像稀软的沼泽地一样,毫无支撑力。但如果有人的行为太过分,我也绝不会毫无原则地容忍。去年秋天从东部归来,我曾苛刻地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军人,穿上军服,还应在道德上纯洁得没有半点瑕疵,永远保持标准而严肃的水准。我要与纵情游乐的生活决裂,也不想再把知道别人的隐私引以为豪。除了盖茨比——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代表的那个人,他是我所有厌恶的事物的代表——其他的人都在这种反应的范围之内。如果人的美德是由许许多多小的成功组成的话,那么,表现在他身上的就是一种让人惊奇、感慨的珍宝。他的感受力就像一台精密的、能探测到遥远的地下一些微动的地震仪,准确无误地寄托在对人生的希望上。同那种苍白无力却为人所称道的感受性相比,这种敏感有一种天生的永葆希望的禀赋,和对浪漫事物的敏锐。这是他所独有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实际上,盖茨比自身并没有什么过失,是那些世俗的罪恶在他希望破灭之后腐蚀了他的灵魂,并且,也让我对别人喜怒哀乐的情绪不再那么关注。 我的家在一个中西部城市,三代人都是富足而有地位的体面人。听说我们卡罗威世家的老祖宗是有名的布克罗奇公爵,但实际上,开创了这番家业的人却是我爷爷的哥哥。1851年,他来到这里搞起了五金批发,并花钱雇人去当兵躲过了南北战争,这生意至今都是家传的产业,由我父亲经营着。 有人说我的长相活脱脱就是这位伯祖父的翻版,但我没见过他,只看见过父亲办公室里他的一幅绷着脸、不苟言笑的画像。我于1915年从纽黑文学校毕业,而我父亲刚好在25年前也毕业于那里。没过多久,在条顿民族大迁移——即所谓的世界大战的延续中,我尝到了反攻的乐趣,但从那场漩涡中退出之后,却立刻感到那不过是一场无聊的游戏。中西部失去了原有的中心地位,一下子成了边缘地带,这也就是我打算去东部学债券生意的原因。我身边的人几乎都靠债券生意发了财,我想我也能依此混口饭吃,何况我一个人又没什么负担。亲戚们商量了很久,才既严肃又带点犹疑地为我选下一家预备学校。父亲为我提供第一年的开销,到了1922年春天,我才在几经耽搁之后前往东部,感觉自己不会再回来了。 在城里租房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当时天气早已变暖,而且我早已习惯了有绿草和树荫的地方,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办公室里一位年轻同事的提议,打算在近郊和他同租一所房子。他找到了一所正待出租的表面破旧的木制平房,80美元一个月,要不是他在我们即将搬家之前被调到了华盛顿,我也不会孤身一人去郊外住的。我在那里所拥有的只有一条才喂养几天便走失了的狗,一辆老道吉车和一个芬兰女佣人。她负责为我做早餐、打扫床铺,在烧饭时,她喜欢不时冒出几句芬兰的谚语。 开始时我感到很孤独,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的心情开朗了很多。一天早上,一个比我对这里还不熟悉的新居民向我问路:“请问,西卵村怎么走?” 我告诉了他,我开始感觉自己俨然是一个原始居民或者称得上是开拓者了,原来的孤单感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个过路人在不经意间使我觉得我是这一带的老居民了。 天气变温,树叶就像电影里常演的那样,似乎一夜间就布满了枝头,这些使我的心头又涌起了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随着夏天的到来,自己也正在获得新生。 许多书都在等着我去汲取营养,正如空气中的各种养分一样。十几本红皮烫金的书就像刚铸好的钱币一样立在我的书架上,当然,这都是些有关银行业、信贷和投资证券方面的书,我觉得似乎这些书中都藏有迈达斯、摩根、米塞那斯致富发财的秘密。我雄心勃勃,还想涉猎其他方面的许多书。在大学期间,我爱自己写些东西,比如我就曾投稿给《耶鲁新闻》,连续发表过一些社论,虽说现在看起来那些都有点过于严肃且没有什么新意。我决定“重操旧业”,当一个广博但又不太深入的专家。这当然不仅仅是一句俏皮的格言——从窗外看到的人生总是成功的。 事有凑巧,我住的房子所在的小镇在北美出了名的奇特。镇子所在的小岛在纽约的东边,又细又长,形状也颇为古怪。说它古怪,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天然的奇观异景,还有两个在形状上令人惊叹的地方。出城约20英里,你可以看见两个卵形的、孪生姐妹一样的半岛,它们被一条小河分割开来,河水一直流进西半球长岛海峡的平静无澜的海域。虽然它们看上去不像真正的鸡蛋一样光滑圆润,而是在一头仿佛被人磕破一样有破碎的痕迹,但它们却足以欺骗从空中飞过的鸟的眼睛,让它以为自己看花了眼,错把两个小岛看成一个了。而没有机会从空中观望小岛的人类,却由于在岛上生活而发现两个地方迥然相异除了形状和大小之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