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弑母文化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隆基  页数:49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严肃的心情深究美国历史文化的惊人真相;以轻松的心情进行趣味盎然的美国文化之旅。    《美国的弑母文化》从构思到完稿,历史学者孙隆基耗时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作者从“弑母”这一新颖的角度,深度剖析美国20世纪的历史文化。    作者从百余部好莱坞影片以及美国上个世纪的众多小说、诗作、电视剧作等材料着手,运用历史学、影视学、心理学、社会学、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等相关理论,剖析并证明了“弑母”文化乃美国20世纪大众文化的主流。    本书分析了如达尔文、尼采、怀宁格、劳伦斯、弗洛伊德、苏理文、马尔库塞等人是如何影响美国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的,还解答了美国文化史上一些重要话题,如原野理想、杀父娶母、大妈咪主义、边疆理论、世纪末思潮、白色愿望时代、杜鹃窝情结、性别教条、阳具型女人、多样相的变态等等。

书籍目录

总论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美国:黄色祸害、白色大愿和男性危机  世纪末文明的转型危机  世纪之交的时代里程碑  时代精神的聚焦:老罗斯福  作为新边疆的太平洋  “黄祸论”成为时代话语  帝国主义文明与男子汉气概  原野的理想和神经衰弱气质  野性的呼唤  世纪之交的男性焦虑  神经衰弱成为时尚病  神经衰弱与阳刚隳沉的梦魇  白色人种的大愿望第二章  现代文明的困境?  女人:物种的守成者  男女教育分途说  建立美国童子军的路线斗争  比现代文明危机更深层的因素第三章  尼采式超人论与仇母情结  尼采与他妈妈来自不同的“国度”  怀宁格:男与女=灵与肉  劳伦斯和妈妈划清界限的《宣言》  门肯如何“捍卫”妇女  怀利对“大妈咪主义”的鞭笞  超人与母亲第四章  美国性别的两极化  性别观:从生理到心理  弗洛伊德话语的来临  苏理文的“杜鹃窝情结”  将性别暧昧与精神病混为一谈  性别作为一种角色、一种认同  美国性别教条的形成第五章  世纪中期:性别角色的严重危机  性别角色论在大众想象里的掠影  不称母职的阳具型女人  宜家宜室的女性型女人  女性成长的歧途  美国电影把阳具型女人漫画化  理论的修正与戏剧化效果  妇女非女性化面貌之蜕变第六章  山雨欲来:杀母幻想之前奏曲  人类堕落之源:夏娃  女性意象的一分为二  “与敌同眠”(男性版)  谴责妈妈缺乏爱心  父母子的“三角”是永恒的吗?  从杀父娶母过渡到杀母第七章  60年代:“杀母”的经典著作时期  妈妈是成长的绊脚石  异性恋还是同性恋?  妈妈居高临下的威胁  被妈妈宰制的“小丈夫”  灵魂被妈妈占据的犯罪型人格  划时代的经典杰作《惊魂记》  “杀母”成为时代精神  攻击母亲成了“八股”第八章  战后女权意识的初步:杀母  “杀母”作为一种共识  妈妈对女儿的宰制  母亲与女人角色的抵牾  “妈妈/家庭主妇”的病态学  炮轰家庭主妇角色  “史德福妻子”症候群  口腔欲望之压抑与吃食错乱症  性成长的政治  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政治第九章  女性主义如何重建“母亲”  男性的成长:断裂与异化  80年代的“母亲”热  女性的传承:联结与关怀  电影故事里的女性思维  连续性与个体化的矛盾  女性化与东方化第十章  言不由衷的母女亲和论  离家的喜悦  《通灵女士》里的母女情仇  对“最亲爱的妈咪”口诛笔伐  弗朗西丝的苦难  母女关系之妖魔化第十一章  杀父杀母的心理倒影:杀子  战后婴儿潮世代  魔童文类系谱学之滥觞  愤怒世代之“街头的狂野”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世代自身遭否定  魔童文类的里程碑:《罗斯玛丽的婴儿》  魔童文类的经典著作时代  魔童文类随时代递嬗  恐惧身体被侵犯与对人身自由的执著第十二章  失去的地平线:爱欲化的人生早期  个体心理成为整体文化的图式  对人生早期爱憎的双重情感  性解放狂飙时代的号手:马尔库塞  母亲与人生早期  性的乌托邦及其变质  诺曼·布朗的性组织解散论  不再有分离的夏娃  揭橥多样相变态的文艺里程碑  母亲与死亡  远在天边的“东方”第十三章  自我疆界之捍卫:歼灭“狂慕者”  忠实的信徒之原型  由恐惧妈妈到恐惧“狂慕者”  人格不独立等同“人我界限不明朗”  窃取他人认同的人附录第一章  美国人如何论说中国人的“性”  20世纪中期的一场“中国人性格”的研究  把人格当做文化的转喻  中国式的人生早期  中国人“性别角色”的倒错  美国研究者透露的“阉妈恐惧症”  藐视被动与恐惧“被耗尽”附录第二章  美国人如何论说中国人的“暴力”  爸爸缺了席的“父权社会”  中国式人格的攻击能力受损毁  把被动与被虐狂性别化  缺乏性与暴力的人格乃“非美国式”的  美国大众文化把东方人塑造成“第三性”附录第三章  美国大众文化里的男性杀父幻想  国王必死  浪子回头  比上一代道德上更优胜  谨防爸爸陷阱  抵制上一代的杀子图谋  爸爸对儿子的心理摧残  父权的解构  男儿本色的颠覆  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附录第四章  杀母意识渗入美国的犯罪学思维附录第五章  后经典时代“杀母”的成语化(至20世纪末)  历久不衰的犯罪型人格  自私的母爱  母爱杀人  缺乏“母爱”亦会引发杀机?  真实案件还是戏剧化?  影片《迷离布局》  母子关系总是负面的  重父轻母意识  同性恋、乱伦、性侵犯与童年受虐附录第六章  后经典时代“杀母”的成语化(进入21世纪后)  时代、潮流在变,杀母依旧  母亲与病态杀手结下不解缘  《鬼影人》的个案研究  《割破的伤口》的个案研究  “杀母”接近尾声,还是已全球化?  异军突起:产后忧郁与门乔森症附录第七章  与“杀母”唱反调的作品致谢

章节摘录

  3 时代精神的聚焦:老罗斯福  一个时代精神的聚焦,莫如当政者。在美国政界的人物中,最能代表这个转型期的就是第二十六届总统老罗斯福。他在前任总统麦金莱( William McKinley,1843-1901,任期:1897-1901)手下担任海军部次长,是美西战争期间(1898)主张从西班牙手中“解放”古巴最力者,并获准组织义勇骑兵队。这支部队名曰Rough Riders,取行走崎岖道路、不畏艰辛的铁汉子的形象。老罗斯福带领这支部队在进攻古巴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尤其在圣胡安山高地(San Juan Heights)的冲刺一役中变成一个传奇,而他本人亦成为全国英雄。战后,由于声名不佳的纽约州共和党组织需要一位战时英雄出任州长候选人,便由他代表该党竞选并获选为州长。接着,在1900年共和党提名麦金莱竞选连任的大会上,老罗斯福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麦金莱于蝉联总统职务后遇刺身亡,由老罗斯福以副总统的身份继任,年方42岁,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  老罗斯福的政见多反映所谓“进步时代”的要求。他在接任美国文官甄选委员会主任任上时,曾进行改革,在某些官职的考试方面采取男女平权措施。他亦采取亲劳工的政策,在总统任上自称“人民的管家”,推动一连串反对垄断资本、打击托拉斯的措施,同时针对黑人受到种族歧视问题,任命一些够水平的黑人任南方的高官,颇具“进步时代”的精神。但是,凡是符合“群众”的并不一定都是“进步”的。事实上,某些史学家在对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这个笼统的名词下定义时,竟然也包括限制移民的运动。可以说:当时,提倡帝国主义扩张颇得人心,而排斥亚洲人移民也逐渐演变成国策,老罗斯福开始虽然反对,后来也不得不迎合这个潮流。因此,老罗斯福的“进步”具有两面性。  在历史这面镜子里,老罗斯福是“进步时代”光辉的映照,但他却有一个声名狼藉的倒影——同代人威廉·兰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这个报业界巨子把群众时代的来临漫画化了,他旗下的传媒擅长挖掘黑幕的调查报告,不无哗众取宠之嫌。他仍为今人所乐道者则是“黄色报业”,亦即用煽情手法制造——而不是报道——新闻,借此操纵群众心理。时人相信:美西战争由赫斯特报纸对美国战舰“缅因”号(U.S.S.Maine)在哈瓦拿港的不明爆炸案作不实报道所引起。赫斯特除了煽动美国人仇视西班牙人以外,还挑起并吞菲律宾以及制造对日本“黄祸”和俄国威胁的恐惧。  4 作为新边疆的太平洋  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正式宣布大陆边疆的关闭。当时在大陆疆界已经到头的情形下,鼓吹美国往海外扩展的主张的确有大量的听众。美西战争后,美国终于在1899年并吞关岛、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在老罗斯福和马汉等人的鼓动下,美国在20世纪初年掌握了巴拿马运河的建筑权,首先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为美国在世界各大洋遍设海军基地的前景铺路。老罗斯福政府对门罗主义加以补充,阻止西欧国家在加勒比海设立基地,并宣称唯美国有权干预拉丁美洲的事务。这个干预包括派遣军舰“帮助”巴拿马这块土地从哥伦比亚“独立”出来;巴拿马在1903年自成一国,和美国签约,让美国对20英里宽的巴拿马运河地带拥有“永久使用、占据和控制权”。  在那个时代,主张向外扩张的帝国主义者多依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及本于此原则的“种战”说。西方着眼于太平洋地区者,亦在预测全球范围的黄白大决战。1895年,由于甲午一役显示东亚国家似模似样地打现代化战争,已有追上西方之势,德皇威廉二世为了示警而制一图,用日耳曼神话里的战婢( Valkyries)象征欧洲各国,与背负佛陀的一条中国龙作战,以捍卫基督教的西方;他把此图复制后馈赠西欧各政府。1900年之义和团事件无疑更强化西方人黄祸论的心理。  ……

编辑推荐

  《美国的弑母文化》是一部关于美国社会文化心理研究的专著。作者从美国19-20世纪之交的社会以及文化状况出发,运用历史心理研究方法,分析这一时期美国文化中各类“杀母”现象和研究的内容,作者认为美国的“杀母”文化现已成为今日美国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它着重挖掘美国社会人性中的阴暗面与非理性成分,显示出与基督教背道而驰的世俗化潮流。《美国的弑母文化》大量运用美国大众文化、电影、小说、心理学学说、性别理论等材料,予以生动的诠释,观点鲜明。为人们认识美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的弑母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研究美国文化
  •   对美国的文化进行了举例分析与理性阐释,有参考价值。
  •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孙隆基,个人一直以为他是和大陆的吴思可以齐名的两位真正的学者,他们身上没有功利光晕,有的是治学的光环。很早以前就看过孙隆基先生的两本书,一本是《历史学家的经线》,一本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深深地为先生的深邃思想而折服,后来一直在到处找寻先生的其它著作,但先生的作品似乎很少,更可见,真正思想的作品一定是不多的。现在终于又买到一本,感谢当当可以让我再一次捧读孙先生的作品,去再做一次思想旅行。让我再当一次站在巨人肩上的猴子吧。痛并快乐着。
  •   了解了很多美国电影!呵呵!还是值得一看的。
  •   很早就想买这本书了,这次趁活动了了心愿
  •   朋友推荐购买的,值得看。
  •   看了很久,终于自己买了一本。
  •   书好当然喜欢!尤其盒子里给加了个气囊,哈哈第一次见哦!看来服务人员也是爱书啊!!!
  •   看看目录就知道了 非常有意思有个性的一本书 弑母弑父同性研究都有涉及 经典的电影案例也有分析到
  •   值得一看。可以引起思考
  •   此文所探讨的是问题如题所见,属少见的视角,深挖了美国的家庭发展与成员关系问题。弑母现象,能否称为文化还难说,但任何现象,挖掘太深都显得小题大作,成为阴谋论。此书所引论据中,美国电影、文学居多,教人难以彻信,是此书一病。
  •   这本书写的是美国社会文化心理研究,写的比较全面。
  •   原来读过孙隆基写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为姐妹篇。还是很期待看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