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2月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方向红
Tag标签:无
前言
人们常说,做人要像张思德那样,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如今喝水也要喝“纯净水”,这大概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说到“纯粹哲学”,似乎就会引起某些怀疑,说的人,为避免误解,好像也要做一番解释,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个说法会引起质疑,是有很深的历史和理论的原因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纯粹哲学”的问题?现在来说“纯粹哲学”。说哲学的“纯粹性”,乃是针对一种现状,即现在有些号称“哲学”的书或论文,已经脱离了“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要求,或者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哲学味”,但美其名曰“生活哲学”或者甚至“活的哲学”,而对于那些真正探讨哲学问题的作品,反倒觉得“艰深难懂”,甚至断为“脱离实际”。在这样的氛围下,几位年轻的有志于哲学研究的朋友提出“纯粹哲学”这个说法,以针砭时弊,我觉得对于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也觉得是可以支持的。人们对于“纯粹哲学”的疑虑也是由来已久。在哲学里,什么叫“纯粹”?
内容概要
《幽灵之舞:德里达与现象学》首次提出了德里达晚期思想的解读框架,并将之诠释为幽灵学作者发现了“幽灵”的三个特性并存谱系学上将其回溯至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源头。通过对幽灵的三个特性的谱系学规定和描述,进一步对德里达晚期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思想进行了审视和梳理。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导论一解构之源:德里达Ⅰ与现象学二解构之剑:德里达Ⅱ与现象学三解构之魂:德里达Ⅲ与现象学第一部 幽灵谱系学第一章 “负在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在场”之形变第二章 “准先验论”:向胡塞尔先验论的趋近第三章 “过先验论”:对胡塞尔先验论的极端化第四章 “惊怖性”:海德格尔“真理”的“非本质”维度第二部 幽灵伦理学第一章 他者的耳朵第二章 那“也许”存在的友爱第三章 流氓与民主,一种必须解构的国家伦理第三部 幽灵政治学第一章 敌与友第二章 反恐,一场幽灵之间的战争第三章 永久和平还是永无和平外一部 幽灵拓扑学外一章 情绪外二章 错位外三章 韵律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出这样的辩解,这里的每一次转折虽不代表新的转向,可无论如何每一个新的时期都包含了“新东西”。这样,我们便可以合法地对德里达的思想进行分期并大胆地探讨和宣布其中出现的新内容。还应该承认,思想分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哲学文本的阅读面,对非哲学文本的关注度,与社会现实的距离感,甚至语言的风格和文本的个性等等,都可以成为划分德里达思想发展阶段的立足点,从这些不同的视角出发所得出的结果也许大相径庭。但要强调的是,从德里达与现象学之间关系的角度所作出的分期具有奠基性意义,因为正是现象学为德里达每一个时期的“新东西”的出现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和依据,所有其他的分期视角最终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回溯到这里。“德里达与现象学”的另一个维度是“现象学”。这同样也是一个聚讼纷纭的维度。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究竟是意识哲学还是存在论的诠释学抑或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自胡塞尔肇始的一个世纪以来的现象学运动对此作了极为丰富的探讨,其各富特色的回答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德里达,而且德里达本人的研究在今天也构成了现象学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面对如此繁杂的状况,本书严格地把现象学限定在现象学的两位代表人物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说之上。这不仅是由于化繁为简的需要,更是出于这样一种深思熟虑的观点,即正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在经过德里达的怀疑、批判和极端化之后构成了全部解构理论的硬核。有人可能会建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把“德里达与现象学”改为“德里达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呢?这一想法确实具有可行性,但只有部分的可行性。在德里达的前期,他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主题,引用他们的原文,利用他们的专门性术语(如“前摄”、“滞留”、“目的论”、“此在”、“在手状态”、“死亡”和“存在论差异”等等),我们对此研究冠以“德里达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标题是很恰当的。但在90年代以后,表面上看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尤其是胡塞尔,在德里达的解构体系中已经严重地被边缘化。
编辑推荐
《幽灵之舞:德里达与现象学》:凤凰文库·纯粹哲学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