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注》研究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瓦格纳  页数:940  译者:杨立华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内容概要

本书由三本相对独立的著作合并而成。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弼在其注释中所用的解释学方法的分析,王弼《老子》本及注释的批判性版本及“推论性”翻译(即通过王弼的注释解读《老子》的文本),以及对作为王弼《老子注》核心的哲学问题的分析。通过审慎地重构王弼的《老子》本及《老子注》,本书探讨了王弼作为一个学养深厚的注释者的注释技艺。在将王弼《老子注》置入与其他竞争性注释并存的语境、并抽绎出这些竞争性注释的解读方式的过程中,本书呈示了理解《老子》的众多路径:从根本性的哲学创作、特定的政治理论到长生术的指南。

作者简介

瓦格纳(Rudolf G. Wagner)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研究,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欧洲汉学家之一。他在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思想、晚清的报业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并于1993年获德国最高学术奖——莱布尼兹奖。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第一编 注释的技艺  导言 第一章 王弼传略     王弼的生平     王弼的身后    第二章 经典的系统     汉代注释策略的概述    第三章 技巧与结构的哲学: 《老子》及王弼注中的链体风格     引论     西方学术对骈体风格的发现     问题: 分章内部的分子关联性     《老子》中显见的链体风格     《老子》中隐蔽的链体风格     《老子》以外的其他早期文本中的链体风格     王弼时代的链体风格      结论     第四章 意义的解构与建构      隐藏的意义      隐含的作者及其权威: 孔子和老子      《老子》与被归入孔子名下的文本的地位      隐含的读者及其教育      对立文本      一致性假设      文本的潜能: 比较不同注释的《老子》构造      结论     第五章 王弼的注释技艺      引言      注释与文本的结合      对其他读法的强调性拒绝      解释暗喻、明喻、比拟和象征      主语的插入      通过对等关系界定字汇      翻译本文      合并字汇与结构      结语    第二编 文本的批判性重构与翻译  第一章 王弼的《老子》校订本      引论      问题      王弼对《老子》的最初校订      叠加      分章与分篇      结论      附录A      附录B     第二章 王弼《注》的襄赞和传承: 批判性版本的基础      问题      王弼《老子注》的历史: 证据      结论     第三章 《老子微旨略例》: 文本、翻译及文字学研究     第四章 王弼所用《老子》的重构及批判性版本; 第三编 语言哲学、本体论和政治哲学  第一章 识别“所以”:《老子》和《论语》的语言     第二章 王弼的本体论     第三章 王弼的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王弼传略王弼的生平据说海德格尔在回应学生们要求他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时,在随后一次讲授中以这样的话开头:“亚里士多德生活、工作,然后死了”。接着便继续讲授这位哲学家的哲学。海德格尔的态度是在回应将思想化约为社会史,将哲学追求化约为特定的经济、政治或个人利益的上层表述的风尚。这一风尚对应的是某些关于人性的共同假设,但它还必须证明社会利益转译为特定的哲学或宗教构造的特定方式;同时它也必须解释这一事实:这些构造通常在它们一度维护的社会群体消亡后好像仍然存在,并对后世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程式的群体发挥深刻的影响。在我此前发表的一些关于王弼的研究中,我基本没有受到此种化约主义的干扰。但最终,这一关联既不可证实也无法证伪,尽管事实上王弼在以后的数百年问(在发生了实质变化的环境里)始终是一种有效的思想力量。海德格尔的隐含论述——在一个哲学家那里只有他的哲学值得一提,是有其指向的。

后记

《王弼(老子注)研究》①是德国当代著名汉学家RudolfG.Wagner教授的相关系列著作的翻译合集。依据原系列的次序,本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讨论的是王弼《老子注》的注释技艺及解释原则;第二编的内容是对王弼《老子》本、《老子注》及《老子微旨略例》的文本重构和翻译;第三编则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王弼的语言哲学、本体论和政治哲学。在这部以解释学为方法论基础的著作中,解释学的理论探讨非但没有如近年来众多以解释学为借口的研究那样走向粗率荒疏,反而成了更自觉地接受文本约束的驱动力。以王弼在解释《老子》时留下的方法论暗示为指南来解释和闸发王弼的《老子注》,成了Wagner的指导性原则。正是在这一原则的引领下,王弼《老子注》才第一次被真正当做一个沣释文本、而非仅仅借用注释的形式来表达注释者自己思想的哲学文本来加以研究。由于Wagner认为通行本王弼《老子注》中的《老子》本文已经为河上公《老子》本叠置、覆盖。

编辑推荐

《王弼研究》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弼《老子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看一位严谨的德国汉学家如何解读王弼和他的《庄子注》。
  •   瓦格纳的道家研究很值得关注,对《老子》某些字句的解释可谓的解。
  •   海外汉学教授的力作,用诠释学思想解决问题!经典著作!
  •   本书对道家和玄学的本体论与政治哲学的阐释,极具有独到之处
  •   终于找到这本书
  •   德国人在哲学上的天赋与严谨的学术精神于此书中毕现,震撼。
  •   西方汉学家的经典著作
  •   先是从图书馆借来看了前面一部分,感觉很受启发。特别是对《老子》句式(作者称之为“链体风格”)的研究,让人眼前一亮。老子以这种特殊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王弼在注解时非常自觉地遵从了老子句式的意愿,而瓦格纳先生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让我们能够与数千年前的智者亲密、轻松而自由地对话,这是何等的乐事!感谢老子,感谢王弼,感谢瓦格纳,还有翻译者杨立华,以及所有为这一学术、文化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强烈向大家推荐此书!
  •   视角新,分析也很到位。很扎实的一本书。待看完再做详细评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