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李丹(Daniel Little) 页数:401 译者: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一部富有新意的理论著作,评介了西方以中国农业和农民为主题的理论:斯科特一波普金争论;施坚雅的中心地与巨区论;关于中国经济史上技术突破的争论;解释19世纪中国农民起义的千年王国论、阶级斗争论与地方政治论;关于过密化的争论。在此基础上,本书从社会科学哲学的高度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剖析、总结和反思,对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社会解释的微观基础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西方有关中国研究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但是像本书这样“理论”的“理论著作”却并不多见,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相关研究者也会得到启迪。
作者简介
李丹(Daniel Little),美国著名的哲学家,1971年毕业于伊利诺大学,获数学学士和哲学学士学位,197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科尔盖特大学、卫斯理学院等大学任教,并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任访问学者(1989-1991)。在此期间,他先后任科尔盖特大学教授会副会长(1993-96)和巴克内尔大学副校长(1996-2000)。现任密执安大学迪尔本分校校长和哲学教授,并兼任密执安大学主校的社会学教授。他还承担过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麦克阿瑟基金会(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MacArthur Foundation)的项目。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献辞致谢中文版序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关于道义经济的争论第三章 传统中国的区域体系第四章 关于技术突破的争论第五章 关于农民起义的理论第六章 持续增长还是过密化?第七章 概括及理论第八章 解释第九章 经验推理第十章 社会本体论、因果机制与社会心态引用文献目录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