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艾米 页数:361
Tag标签:无
前言
《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 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 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 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 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帖,建议她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内容概要
“我不到二十五岁不会谈朋友的,你等得来?”“等得来,只要你让我等,只要我等你不会让你不高兴,我等一辈子都行——”她扑哧一笑:“等一辈子?等到了,人也进棺材了,那你为什么要这么等呢?”“就为了让你相信我会等你一辈子的,让你相信世界上是有永恒的爱情的——” 一个因家庭成分不好而自卑的女孩儿——静秋,一个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在那个爱情显得奢侈的“文革”年代,相遇、相知、相恋……老三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她前所未有的鼓励。但是静秋和所有情窦初开的女孩儿一样,对感情心怀忐忑。老三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她慢慢地坚信了自己对她真挚的爱,他却长眠于山楂树下。他在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让我们对爱情顶礼膜拜!比《余震》更感人,所有看到结局的人掩面而泣。
作者简介
艾米:女,2005年开始在文学城连载纪实性长篇故事。《山楂树之恋》使她名声大躁,被公认为是她最经典的作品。
章节摘录
01 1974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两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算是“创新”了,因为“教育要改革”嘛。文化大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 改写,但还是赶不上形势的飞速变化。你今天才写了“林彪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林彪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牛去编教材,正是教育革命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嘛。 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行人被称为“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L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两村坪出发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虽说只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两村坪张村长,说来他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他的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发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长相也很一股,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 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得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两,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 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的,还有几个女的,恐怕……” 这七位“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止。” 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哪,走河沟还得别蹚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 几个“女的”一听到别人叫她们“女的”,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女的”在当地话里就是指结了婚的女人。不过贫下中农这样称呼,几个“女的”也不好发作,反而在心早检讨自己对贫下中农淳朴的语者没有深刻认识,说明自己跟贫下中农在感情上还有一定距离,要努 力改造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张村长要帮几个“女的”背东两,,几个“女的”一概拒绝:谁那么娇贵?不都是来锻炼的吗?怎么能一开始就要人照顾?张村长也不勉强,只说:“待会儿背不 动了,就吭一声。” 走出县城,就开始翻山了。应该说山也不算高,但因为背着背包,提着网兜,几个人都走得汗流浃背,于是张村长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背上也不空了。三 个“女的”有两个的背包都不见了,光提着脸盆等小件,还走得气喘吁吁的。 ……
编辑推荐
赠与名人的试读本首次曝光 还原最初的《山楂树之恋》,试读本首次公开亮相,它曾经被赠与王蒙、潘石屹、姜文、张纪中等数百位名流,除他们外,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的样子。 互赠版本,将您心底那个人的名字写在书上,在这个略显浮躁的年代,作为爱情、友情最纯净的见证! 手掌大小口袋本 ,文字丝毫未减。 享受纯净爱情,精彩带在路上。 敬请:先生/女士 惠读。 2007年8月至今 “山楂树”四个版本接连发行,引爆阅读热潮,所有看到结局的人掩面而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