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政治

出版时间:2009年4月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阿兰·布鲁姆,哈瑞·雅法  页数:141  译者:潘望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当代大学生,最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再没有任何经典书籍能够塑造他们的爱好与想象。人体而言,当在生活中遭遇困难或考虑人生理想时,他们不再求助于书本,也不存在任何文学形象能够体现他们心中的善与恶。这种现象反映出更深层的现实:人们对于最重要原则的常见理解和基本共识开始瓦解了,而这些原则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在英语使用者受教育过程中曾起到的作用,如今正大部分被流行的报章杂志和昙花一现的短命作家们的作品所取代。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再阅读古典作家,也许更多的人以前所未有的多样的方式在进行阅读。但经典失去了活力,对当代年轻人的状况似乎也提不出什么忠告;一旦位于学术氛围之外,它们便不再是学生们精神生活的必需品。于是经典对人们的生活及其目标的影响明显式微。如今的学生不过是非利士人”,,尽管在专业上游刃有余。

内容概要

古希腊罗马的观点,政治能够塑造人的意识,而阿兰·布鲁姆将莎士比亚视为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政治剧作家。他旨在重现莎士比亚的观念与信仰,使其著作再次成为严肃的道德、政治问题的公认资源。    在剖析《裘力斯·凯撒》、《奥瑟罗》和《威尼斯商人》的文章中,布鲁姆揭示了莎士比亚是如何展开他对人物的描绘的,在这点上不能假定文学批评享有特权。于是布鲁姆提出,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在其中人们得以观察莎士比亚的英雄们所遭遇到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布鲁姆认为莎士比亚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政治作家。本书还包含一篇哈瑞·雅法的文章,论及《李尔王》中政治的局限。

作者简介

阿兰·布鲁姆(1930-1992):施特劳斯的第一代传人,又在法国师从雷蒙·阿隆、亚历山大·科耶夫等。作为政治哲学教授,他的著作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学、诗学和教育学等等,而且相关著作皆为经典,并且还是位非常出色的翻译家,翻译的柏拉图和卢梭的作品是英文世界中最好的译本之一。

书籍目录

前言:政治哲学与诗基督徒和犹太人:《威尼斯商人》四海为家者与政治共同体:《奥瑟罗》异教英雄的道德:《裘力斯·凯撒》政治的局限:《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哈瑞·雅法致谢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基督徒和犹太人:《威尼斯商人》威尼斯是座美丽的城市,色彩斑斓,丰饶多姿。直到今天,许多人仍将威尼斯视作毗邻大海、拥有无限自由的港口,在他们的记忆中,它象征着异域风情和动人心魄。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人被冒险或赢利的欲望驱使,踏上这片美丽的海岸。事业有成的威尼斯商人混合东西方风格奢华地将它营造成浪漫之都,而它恰恰正是东西方的交汇点。加上意大利的暖阳和魅力四射的人们,你感到这座城市仍然是欢愉幸福之梦最好的背景。莎士比亚在他的两部威尼斯剧《奥瑟罗》和《威尼斯商人》中,令人钦佩地把握住威尼斯的氛围。他选择在这个场景中安置他最异国的人物并不出人意料,奥瑟罗和夏洛克对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就某种意义来说,正是莎士比亚在这两部剧中的杰出成就使他们——原本可能仅仅是厌恶和蔑视的对象——由于灵魂的力度而令人难忘。在欧洲文学中,这是第一次对这种非比寻常的人物进行强有力的性格描写。莎士比亚不仅显示出自身的宽厚怜悯,而且使观众们体会到难以磨灭的震撼。不论观众是否喜爱这些人物,现在他们懂得这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他们不负责任地发泄厌恶之情的对象。威尼斯为夏洛克和奥瑟罗的行动提供了绝佳的背景,它是不同的人自由融合的地方,并且四海皆知,它是那个时代最具包容性的城市。在威尼斯,通常被认为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似乎也能够融洽相处。尽管这个城市美丽而充满希望,莎士比亚却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以明快的色调进行描绘。一旦想到奥瑟罗或夏洛克,人们只会忆及他们黯淡的命运。我认为,在这两个故事中,他们悲哀的宿命某种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外国人身份。或者换一种说法,威尼斯并没有为他们兑现自己的诺言——成为一种社会,其中人作为人存在,而不是作为白人和黑人,基督徒和犹太人,威尼斯人和外乡客。为了理解莎士比亚这么描写威尼斯的原因,我们必须先弄清在16、17世纪,威尼斯对有知识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后记

1987年,阿兰·布鲁姆出版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这本书是当年的畅销书,不仅使布鲁姆声名鹊起,还在美国引起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广泛讨论。而出版于1964年的《莎士比亚的政治》是布鲁姆的第一本书,合著者是列奥。斯特劳斯的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学生,哈瑞·雅法。尽管这是布鲁姆的第一本著作,但其中的某些声音贯穿了他的学术生涯与真实人生。这恰恰正是重点所在:所信即所是!他相信灵魂伟大的可能性,并且终身维护他那柏拉图式的信仰。这本小书的对象是莎士比亚,它确实以出入意料的方式阐释了那些久经阐释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奥瑟罗》《裘力斯?凯撒》和《李尔王》,在仇恨、嫉妒、野心和昏聩之外,我们读到了政治哲学中的各种经典命题,我们的目光从个人命运转向了人类的恒久难题,舞台背景被深化,照在悲剧主角面庞上的光芒自远古而来,并将一直闪耀到人类终结。它提到的问题:多种族多信仰社会的可能性,公民的特定性和普适性之间的矛盾,政治的无所不在是现实的,它的局限同样真实,这些问题对当下的世界依然悬而未决。实际上,我们面对的从来就是同一条河流。

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的政治》这本小书的对象是莎士比亚,它确实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阐释了那些久经阐释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奥瑟罗》《裘力斯·凯撒》和《李尔王》,在仇恨、嫉妒、野心和昏聩之外,我们读到了政治哲学中的各种经典命题,我们的目光从个人命运转向了人类的恒久难题,舞台背景被深化,照在悲剧主角面庞上的光芒自远古而来,并将一直闪耀到人类终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莎士比亚的政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政治学的教授如何解读文学?美国的阿兰·布鲁姆如是解读莎士比亚,"当他最生动而广泛地展现出暴君的命运、明主的性格、朋友的情谊和公民的责任时,他触动了读者的灵魂。”
  •   想对文化政治有所了解,这本书极好。虽然不是艾伦.布鲁姆代表作。但是大师功底保证了这本书的价值。
  •   布鲁姆的评论还真是不错,很有收益@!
  •   别人推荐的,但是似乎没那么值得
  •   质量不错,内容不必说了
  •   该书为莎士比亚研究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政治哲学进路,有效地打破了文学研究对莎士比亚的垄断。雅法对《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的分析和布鲁姆对奥赛罗及苔丝德蒙娜心态的拿捏都非常到位和深刻,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我一口气就把这本小书读完了,重新勾起了我重读莎士比亚的强烈愿望。
  •   了解莎士比亚的新视角!翻译也很到位。
  •     
      罗豫/文
      
      对经典作品不复受大众欢迎的痛心疾首,似乎是政治哲学大师阿兰·布鲁姆年过半百后的标志性神情。这位怀着堂吉诃德般激情诲人不倦的老教师,在1981年重版处女作《莎士比亚的政治》时,《前言》的第一句话就说:“关于当代大学生,最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再没有任何经典书籍能够塑造他们的爱好与想象。”
      
      接下来的几句阐述倘若用中国当代大学生境况的话翻译过来,大体意思是:莘莘学子们以为考上大学就事事顺遂,毕业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卖不了几个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一年半载青春的价值等同于大城市里一个洗手间那么大的面积,但事实似乎就是如此;他们不知道爱情是开房、上床、同居,还是买房、结婚、生娃或别的什么,最最郁闷的是,课堂里说的那些“人文经典”作品似乎无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而只是让教授们的工作看起来似乎很有意义的讲台道具。
      
      充满活力的布鲁姆老师也许会一拍讲桌大叫一声:“不!”他对我们说,莎士比亚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我们生活的重要指导,可以“触动读者的灵魂”,为我们提供判断善与恶、真理和谬误的依据。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暴君的命运、明主的性格、朋友的情谊和公民的责任”得以最生动而广泛的展现;“慷慨或贪婪、英勇或怯懦、公正或狡诈、节制或放纵”这些人性的两极得以再现——“读者意识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因莎士比亚而深刻。”尤为关键的是,以《麦克白》、《裘力斯·凯撒》及《安东尼和克莱奥佩特拉》为代表的一批作品,深刻揭示了渴望权力的人和这种渴望对他们的影响,而这恰恰是对容易迷失在权力魔沼中的人们的警醒。通过莎剧中精心设置的政治背景,我们政治观念的全新视角也被开启了。
      
      为了发掘莎士比亚的永恒价值,布鲁姆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分析了《威尼斯商人》、《奥瑟罗》、《裘力斯·凯撒》三部莎剧,同另一学者哈瑞·雅法对《李尔王》选段的解读合编成这本《莎士比亚的政治》。倘若莎士比亚生在现当代的西方,《威尼斯商人》和《奥瑟罗》恐怕未必能够上演。对于那些略受过些启蒙、嗅觉敏锐思想却未必深刻的人来说,《威尼斯商人》恐怕要被扣上反犹主义的帽子,《奥瑟罗》也有种族歧视之嫌。布鲁姆主要关心的,也正是夏洛克的犹太人身份和奥瑟罗的黑人身份。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冲突,代表着生活在威尼斯的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对立;奥瑟罗的肤色,也是他的伟大和悲剧性的重要背景。
      
      虽然一个“伟大的政治作家”的头衔并不会给莎士比亚头上耀眼的光环再增加多少亮度,正如对莎士比亚这位简洁生动的大作家的认真阅读和辛勤研究,似乎并没让阿兰·布鲁姆为自己絮聒严肃的讲话方式感到羞愧,但他如乃师斯特劳斯般耐心细致的分析,让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宗教、种族等当今热门讨论中放射出新的光彩。在这样一个书籍只被当作狭义的“进步的阶梯”的时代,布鲁姆的苦口婆心无疑是宝贵的:对经典作出解释,以呼唤大家重读经典。更为重要的是,他重树了这样一种信念:如果静心聆听经典的教益,“我们也许能够重获生命的完满,也许能够重新发现通往失落的和谐的道路。”
      
      
  •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包括大学生,不是看过之后才明白或者深刻,只不过耐心的重温,会再次启动、激活(用心理学的术语讲)一次而已,痕迹延续的时间却因人而异了罢了,很快复有新的生活刺激、阅读刺激、视觉刺激占据不大的心灵。
  •   我们会用没有时间来打发,可是我们都在做什么呢?
  •   要我说大学生已经不能指代任何。就像80后90后一样。
    这个群体是巨大的。扩招揽财也并不是他们所愿见到。
  •   呵呵,这名字,什么都是政治。从这些个案看,文学中的政治一词,已于政治学中的政治成为两码事儿
  •   大家可以看看布鲁姆的《巨人与侏儒》
  •   什么都是政治,什么都是人性,呵呵
  •   积极的和煦的生命的完美定义在沦陷。
    被撒旦诱惑的黑暗和虚无却在渐渐吞噬这个世界。
    而且是自己给自己暗示的绝望和堕落。
    人类的文明在衰败吗
  •   现在不仅仅是大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落后教育制度的受害者,但更为悲哀的是他们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心甘情愿的“受害”,并且用一种积极的姿态去迎合去妥协。
    经典的东西不会磨灭,更不会因为懂他的人少了就消失。古人尚且知道“师者,所以传道解惑授业”,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只授业,不传道不解惑,让我们的年青人何以为信何以为情?
    这是一个问题。
  •   授业干得好的也越来越少鸟
  •   “现在的教育制度只授业,不传道不解惑”
    现在谁都困惑,老师也不例外,包括想要努力做好老师的也是如此,巨大的裂变在30年间,谁都没有终极答案。
  •   这是“实用主义”肆虐的世纪。阅读老沙的作品有助于找工作么?有助于赚钱么?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干嘛要让全世界人都读老沙的作品呢。人生观不同而已。
    而真正喜欢类似作品的读者自然也能在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其快感不亚于他们所喜欢的ml~ 追求不同而已。
  •   学术体中文,好生了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