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名镇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毛敏,梁白泉  页数:186  
Tag标签:无  

前言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  何谓风物,六朝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在《游斜川》诗序中说:“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以致现在的不少辞书仍然在将“风物”作“风光”与“景物”解,这当然是不够全面的。唐宋以降,风物又加入了风俗与物产的内涵,如《通典》、《太平御览》等大型类书无不将风俗物产列入到“风物”的类别中。明清以后,“风物”的概念愈加宽泛,举凡风光、民俗、方言、物产、古迹、轶闻等,无不纳入到“风物”的范畴中。至如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诗中有“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句,则泛指社会上各类事物以及诸色人等的心态,这当然是更加自由而近乎浪漫的表述了。作为自然景观与文化积淀的风物,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对风物的研究,离不开对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生存环境、生活形态与生产方式的考察,此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自古风物清嘉,秀丽宜人。境内傍江临海,平原辽阔,江河湖泊密布,东海、长江、太湖、洪泽湖在此汇集,苏北沿海海景壮观,苏南水乡风景婉约。江苏风景兼江湖河海之美,长江横穿东西,江面辽阔,一泻千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连云港海阔天空,太湖烟波浩瀚,洪泽湖碧波万顷。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讴歌山川秀美的不朽诗篇。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我国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的省份之一。千百年来,江苏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像徐州楚王墓群、南朝陵墓石刻、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与明城墙这样闻名遐迩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刺绣和桃花坞年画、南京的云锦和金箔、无锡惠山泥人、扬州的漆器和雕版印刷、南通风筝和蓝印花布、宜兴紫砂、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以及素有“百戏之本”美誉的昆曲等,都是江苏风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江苏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目标,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和文化人才队伍强,使江苏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战线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龙头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全省文化实力明显增长。《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的出版,是我省文化建设的又一个喜人收获,期望它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增进我们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为江苏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容概要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其中的《江苏名镇》。   古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粉墙黛瓦,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令人沉醉!行走于古镇之中,修竹倚屋,藤蔓缠绕,青苔斑斑。炊烟袅袅。抬眼望去,青山层叠,幽径曲折,路树婆娑,浮云悠悠。更有那烟水芳草,木排竹筏,船舫渔火,恰似一副绝妙的山水画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梦里水乡第二章  能不忆江南  一、远古寻踪  二、春水碧于天  三、二十四桥明月夜  四、画船听雨眠  五、粉墙黛瓦人家  六、吴娃双舞醉芙蓉  七、醉里吴音相媚好第三章  名镇风采  一、江南第一水乡——周庄镇  二、碧波上的睡莲——同里镇  三、古桥之乡——用直镇  四、园林之镇——木渎镇  五、花果之乡——东山镇  六、东南第一镇——沙溪镇  七、香雪海的故乡——光福镇  八、文化之乡——千灯镇  九、睡梦中的少女——锦溪镇  十、吴头越尾——震泽镇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吃”阿婆茶  俗话说:“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庄。”在周庄,吃过“阿婆茶”的人才能品出水乡古镇的韵味来。在周庄,无论是市镇或乡村,经常可以看见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茶。杯杯清茶,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这就是阿婆茶。  请注意,周庄人的阿婆茶,称之为“吃”而不是“喝”。这是因为在吃阿婆茶时必须佐以腌菜苋、黄瓜、兰花豆和糖果等茶点,这是本地与别处截然不同的喝茶习俗,也是古镇妇女联络感情、消闲遣兴的传统社交形式。  周庄人爱吃茶,而且吃茶的方式很讲究,最讲究的就是水。以前周庄大家小户都备有大水缸,区别仅在于富豪之宅多备几口,放置在后花园里,寻常百姓的缸多搁置在户外。大水缸是用来接落水的。到雨天,周庄人第一件事就是解开缸盖,让哗啦哗啦的雨水落到缸里去,储满了一大缸吃茶就有保障了。待到想要吃茶时,从缸里舀些到陶瓦罐里,将罐子搁在风炉上,用枯树枝炖煮。罐里水沸了,便在青瓷盖碗或紫砂茶壶里放进茶叶,先用少量沸水点好茶酿,捂上盖子,让茶酿在里面充分发酵。茶叶也是有讲究的,要用徽帮原产的毛茶,筛选、复焙、窨花、拼色,经过这么一系列工艺后的茶叶,色香味俱全。这样的茶叶,加上那样的茶酿,再把水冲兑进去,阿婆茶还能不分外清香浓郁吗?  周庄人吃阿婆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里珍藏着的青花瓷盖茶碗、玲珑精巧的茶盅、古朴典雅的茶壶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盘,都足以证明“阿婆茶”的悠久历史。“阿婆茶”虽是民间习俗,但吃茶方式颇为讲究。东道主定于某日请吃“阿婆茶”,数天前就四处邀请,筹备茶点。是日,洗涤茶具,摆设桌椅。宾客从四面八方而来,宾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吃茶时,主人先在桌上放上几碟腌菜、酱瓜、酥豆之类的小吃,作为茶点。  冲茶时必先点茶酿,后冲满杯子,表示真诚待客。客人吃“阿婆茶”至少要喝“三开”(即冲三次开水)方可离席,以示礼貌。一席阿婆茶散后,大家拱手告别,随即约定下一次吃阿婆茶的东家和时间、地点。  周庄人吃阿婆茶,用以说邻居、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促进睦邻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交公关、文化娱乐的良好方式。喝阿婆茶的人,并不限于上了年纪的妇女,年轻人,甚至男人们也常常聚在一起喝茶。因此派生出吃“喜茶”、“春茶”、“满月茶”、“吃讲茶”等习俗。  喜茶一般在男女双方正式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早上进行。吃茶时,左邻右舍的客人们,先要进入新房欣赏一番陈设,向新婚夫妇说几句祝福的话,然后由新娘招待来宾,请大家入座。喝茶时,主人家要为每位客人端上一碟由女方家人准备的茶点,包括红皮甘蔗、红枣、桂圆、胡桃、糖果等。客人到齐以后,新娘拎起盛满开水的水壶,在婆婆的引领下,逐一为每位客人斟水,以示恭敬。  满月茶是主人家为新生婴儿满月举办的一种吃茶活动,用以庆贺婴儿满月,方式同喜茶相似。  春茶是每年春节到来之际的饮茶仪式。茶客们从大年初一开始吃茶,每天轮换一家,直到相邻的每一户人家都轮到,才宣布收场。轮到请吃春茶的主人家,天一亮就派人上门邀请,这就叫“喊吃茶”。  从前,周庄还有吃讲茶的风俗。每逢邻里街坊、来往客商、四乡农民发生了纠纷,都愿意到茶馆中去调解。尽管彼此曾脸红耳赤地互相谩骂,可是走进茶馆后,店主为他们泡了茶,打架相骂的双方便会入座呷茶,然后向茶客们申述各自的理由。老茶客中不乏主持公道、说话有权威的长者。听罢申述后,由他们评判劝说,使纠纷得以调解。吃讲茶时场面也可能会激化,时而碰凳拍桌,时而破口大骂,你一言,我一语,满堂喧哗。但是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理亏者理屈词穷,只好服服帖帖地到茶馆店主那儿,付了双方来人的茶钱,离开茶馆。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阿婆茶也在逐步变化着。泥风炉被各种新型灶具取代了,茶点再也不仅是那些“传统货”了,增加了各种上海糖果、苏式蜜饯,甚至还有进口洋货呢。变化最大的要数谈论话题了,已不再是那些儿女婚事、家庭琐事。大家也谈论国家政策、致富之道、科学技术,还有国际局势……然而,阿婆茶所特有的那种浓郁、古朴的乡情和温馨、甜蜜的氛围依然存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开发,周庄阿婆茶已推向市场。如周庄镇上便开设了“三毛茶楼”(图036),让众多的中外游客相聚一起,饮用阿婆茶,品尝茶点,领略水乡古镇的韵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江苏名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