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马克斯·韦伯 页数:256 译者:洪天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由于《儒教与道教》的研究而被西方汉学界誉为中国学研究的“伟大的外行”。在《儒教与道教》中,韦伯对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经济伦理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并将它们与西欧及其他社会中的类似方面进行比较,同时从“物质”和“观念”因素方面论述了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原因。《儒教与道教》是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引的名著之一。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系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所创立的“理解的社会学”(verstehende Soziologie),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和思想内涵而独树一帜。在西方,他的名字常常和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杜尔克姆(E.Durkheim,1858—1917)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被奉为当代社会学的三位神明。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第一篇 社会学的基础第一章 城市、 诸侯与神明一、 货币制度二、 城市与行会三、 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四、 中央君主的具有神性的祭司地位第二章 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一、 采邑制度的世袭神性的特性二、 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恢复三、 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四、 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五、 官吏阶层与按配额征收的赋税第三章 管理与农业制度一、 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二、 军队组织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三、 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状况所造成的结果第四章 自治、 法律与资本主义一、 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缺乏二、 氏族组织三、 中国村落的自治四、 氏族对经济关系的羁绊五、 家产制法律结构第二篇 正统第五章 士人阶层一、 中国人文主义的仪式主义的和以管理技术为取向的性质向和平主义的转变二、 孔子三、 考试制度的发展四、 儒家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五、 士人阶层的等级性质——贵族与贡生的荣誉六、 君子理想七、 官吏的威望八、 经济政策的见解九、 士人阶层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一、 官僚政治与僧侣统治二、 缺乏自然法与形式的法逻辑三、 自然科学思维之欠缺四、 儒教的本质五、 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的本质六、 “礼”的中心概念七、 孝八、 经济思想与对专家的排斥九、 君子理想十、 经典作家的意义十一、 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十二、 早期儒教的激越十三、 儒教的和平主义性质第三篇 道教第七章 正统与异端(道教)一、 中国的教义与仪式二、 隐修思想与老子三、 道教与神秘主义四、 神秘主义的实际结果五、 正统与异端学派的对立六、 道教的长寿术七、 道教的僧侣统治八、 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九、 巫术理性的系统化十、 道教的伦理十一、 中国的正统与异端的伦理之传统主义性质十二、 中国的教派与异端迫害十三、 太平天国之乱十四、 发展的结果第八章 结论:儒教与清教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城市、诸侯与神明 一、货币制度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在相当于我们的史前时期就已经是一个具有大的墙垣城市的国家。只有城市拥有按宗教法设置的供人祭祀的地方守护神。诸侯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的统治者。在大诸侯国的官方文献里,甚至以城市来指称“国家”,称之为“贵都”或“敝邑”。到了19世纪最后30年,苗族的彻底平定(1872)也是通过强制性的聚居(Syn-oikismus),即将苗人集体迁徙到城市中居住的办法实现的,这和古罗马在3世纪前采取的办法完全一样。事实上,中国行政部门所采取的税收政策极度有利于城市居民,而有损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同样,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内陆贸易的场所,这对于满足广大地区的需求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由于农业生产重于一切,致使货币经济直到近代几乎达不到埃及托勒密王朝时的发展水平。在这方面,货币制度——诚然,部分地可视为货币制度崩溃的结果——足以为证:铜钱和银锭——后者的铸印操纵在行会的手里——的汇兑率因时因地不断地发生变化。 中国的货币制度兼有极古老的和明显的现代特征。“财”这个字至今仍含有“贝”(贝壳)这个古老的意义。“硬币”一词,原意是“龟甲”。直到1578年,云南(一个产矿的省份!)还以贝币为贡品。“布帛”(Pupe) 据说在周代时就有,这种以丝绸当货币缴税的流通形式通行于各个时代。
编辑推荐
《儒教与道教》对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经济伦理原则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儒教和道教的社会伦理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没有生长出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原因。《儒教与道教》是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须参考的重要著作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