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杜继文  页数:13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这些经典累世而积,便构成了卷帙浩繁的汉译大藏经。本书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本书与以往所出的同类著作相比,在研究方法上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以历史说明宗教,而非以宗教说明历史”的方法,努力挖掘各种佛学思潮形成及发展的历史根源;二是努力把佛学作为一个整体,并从佛学本身出发,勾勒佛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以丰富的文本为基础,努力还佛学之真面目。本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介,其鉴定意见中说:“本成果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完全是创新的,是迄今为止此类研究中最有分量的一项成果。”

作者简介

杜继文,佛教史专家。山东崂山(今青岛)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所长、研究员。

书籍目录

上卷  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  第一章  佛教的基础教义和基础概念    第一节 佛教的世界图式:“三界”和“四劫”    第二节 人类“本原”论和人生“缘起”说    第三节 论人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无常”、“无我”、“空”及“苦”    第四节 “因缘和合”和基本元素论:“蕴、处、界”    第五节 佛教的宗教观和价值观:“业报”与“涅槃”    第六节 通向涅槃之路:修道与道果    第七节 结语  第二章  论《阿含经》——早期经典汇编    第一节 《阿含经》总论    第二节 《杂阿含经》的法相释义和基本教理    第三节 《中阿含经》中的诸弟子和佛教走向社会    第四节 《增一阿含经》佛教内外发展的历史图景    第五节 《长阿含经》关于佛和世界的格式化以及驳难“外道”、“异见”  第三章  部派佛教概略  第四章  说一切有部的发展线索和主要论著  第五章  论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一节 有部的方法论特征    第二节 论认识的条件和认识的结构    第三节 “心所法”建立的心理系统    第四节 论“一切有”:多元化的本体论    第五节 “缘起”论:世界万物的产性和变化    第六节 “二谛”说:“假有”的真实性    第七节 有部论著中的蔷萨观和大乘因素  第六章  《成实论》的宗空和厌生哲学    第一节 背景、原则、方法    第二节 有论与无论    ……  本卷结语下卷  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  第一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兴起及其一般特征  第二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一)    ——《维摩诘经》与《妙法华经》  第三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    ——《华严经》:从“光明普照”到“入法界”的理论体系  第四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三)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及其排他性  第五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四)    ——“如来藏”及其主要经典    第六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五)    ——毗卢遮那佛与密乘哲学  第七章从《宝积经》到《菩萨藏经》    ——大乘的综合与菩萨行的总结  第八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

章节摘录

然而这不是说,大乘没有戒律,问题是它大都分散见于有关的经籍中,缺乏一个完整的戒律系统;也有若干独立单行的戒律典籍,但不一定得到普遍的公认。尤其是中国的某些律学家,或许对它们还有所反感,为适应中国佛教的需要,不得不自己制订一些。有的公开宣布是自己的独创,像东晋道安“所制僧尼轨范,佛法宪章”(《高僧传》卷五),唐怀海所制《禅门规式》和元代的《百丈清规》等,其约束僧众的行为与戒律的功能相同,而与部派佛教的戒律则明显不同;有的则假托翻译,因而多被视为“疑伪”,例如《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更与部派律典不相干,实际上却备受推崇,十分流行。中国佛教是以大乘自居的,小乘有三藏,显得典籍很完善,大乘也不能例外,所以自隋代开始,历代经录家都要在大乘经论之外搞出一个大乘律藏目录来,或名“大乘毗尼藏”,或称“大乘律”,至《开元释教录》(略称《开元录》)已收入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但就其内容看,总不出从外来译经中摘出的若于戒文和伪造独制经戒这两个系统。从外来译经中摘除戒文形成的典籍,主要是《菩萨戒本》(略称《戒本》)。它只有一卷,文字不多,是《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中摘录出来的。首先有北凉昙无谶的翻译,唐玄奘又重译单行。另有南朝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略称《戒经》)一卷,与《戒本》略有不同。早在玄奘《瑜伽师地论》全文译出之前,其中的《菩萨地》已被翻译单独流通,也有两译:一是昙无谶的《菩萨地持经》(略称《地持经》)八卷,一是求那跋摩的《菩萨善戒经》九卷。上述《戒本》和《戒经》都是分别从《瑜伽师地论》中抽出来的。由此可见,大乘本来没有独立的律藏。我们在鸠摩罗什译介的般若中观派的经论中,就没有发现律典的踪迹,只有到了瑜伽行派才有了自己的戒法,但也不是离开它的整体教义独自单行。

编辑推荐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这部书是杜先生十年的心血,我想对学习佛教文化的人没啥好说的,买吧!
  •   可以对佛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得慢慢看
  •   好书 经得住历史的批判
  •   帮我家老公买的,他还没看
  •   书很好,送书的速度也很快。 问了周围几个人,普遍反映:在当当网买的单册书送得很及时。 但是套装书,经常遇到送货不全的情况,如:两册书只送一册或者同一册给两本,而另一册没送来。最后没办法,顾客只好退货。 图书打包的工作人员不够仔细,只要细心些,这种浪费彼此的时间和劳动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 受其他几位顾客之托,我只好以差评的形式反映情况。请谅解。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卷)我很喜欢,也很需要。但是不敢买了,担心再次遇到送货不全的情况。 辛苦了!希望当当办得更好!
  •   对于初步接触佛教,想要有一个宏观和全面了解的读者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内容比较丰富,对佛教哲学概念和经典著作有比较系统的梳理,过去阅读佛教著作由于概念纷杂,彼此间缺乏逻辑联系而感到如坠五里雾中,这次阅读该书理清了很多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佛教哲学的确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但可以看出该书作者并非佛教信徒,所以对佛教的有些认识和评价是站在佛教信仰之外来言说的,可能对佛教徒来说未必能接受,但这不影响对佛教哲学本身的介绍,撇开那些主观性较强的评论,其他内容还是比较稳妥和中肯的。
  •   重点推荐图书评价: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近代佛教研究中,全面系统介绍佛教哲学理论的著作,首推吕澂先生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和《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两部著作。吕澂先生对前者用力更多。又过了半个多世纪,新的著作不少,尚未看到超过吕著水平的。吕著是经过自己挖掘、提炼、铸造出的精品。    杜继文著《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书稿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其特色、优点可以概括为两点:     1、 佛教源流,脉络分明。     2、 把神学概念还原为哲学概念,又不失佛教要义。    关于第一点,过去有学问的佛教学者可以做到;关于第二点,乃是20世纪第一世界大战以后,我国几代学人共同致力的方向。前辈学人的卓越贡献,功不可没。杜著这部书稿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新一代学者写出的一部专著。它根据原始资料,精要地介绍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源流。吕澂先生介绍的重点在佛教的哲学理论。杜著在吕著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有所发展。他接受了近代西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工具,视野广阔了,立脚点更高了。指出所谓佛学毕竟是宗教,佛教号召破一切执,却又为“识”所囿,并没有真正占有制高点。他不像吕澂先生那样称为“佛学”,而称为“佛教哲学”,这中间有很大的区别。杜著...是用历史说明宗教,而不是用宗教说明历史。学殖深厚的吕澂先生所未能超越的局限,他的学生杜继文在其师的基础上提高了,前进了。    根据以上理由,这部著作堪称为是一部优秀的哲学专著。作者为此投入了几十年的艰苦心力,决不是仓促赶任务赶出来的,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建议出版后,作为大学及研究机构佛教研究的必读参考教材。因为它是一部介绍研究佛教可信赖的入门教科书,可还不够详备,但它不会指错了路,把学者引入歧途,贻误读者。                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任继愈                   2008年7月16日 阅读更多 ›
  •   书包的很不错 不过有破损
  •   好书,我不是专家,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   既然是杜继文的大作的话应该有详细的介绍才是,卓越不应该这样马虎了事,这是针对该网页,因此没法决定是否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