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江苏人民 作者:王卫星 页数:464 译者:叶琳
Tag标签:无
前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东北沈阳地区挑起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由局部地区蔓延到全国,先后经历了14年。中国人民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反抗斗争,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是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不仅对中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给广大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各地制造了许多大规模暴行,其中以南京大屠杀最为严重、最为残酷,它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法西斯大屠杀、广岛原子弹爆炸,同为世界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惨案。 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攻占中国上海之后,迅速沿沪宁铁路、宁杭公路,并绕行高淳、芜湖一线,三路向中国首都南京推进。中国军队由于沪战新败,在苏南地区未能组织有效抵抗,故南京保卫战处于军事上极端不利的地位,未能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活动。在差不多六个星期的时间中,古城南京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主要表现在: 第一,日军大量屠杀南京的和平居民及放下武器的或被俘的中国士兵。他们采取集体屠杀和分散屠杀的形式,在南京城区和近郊制造了许多大规模屠杀活动。其中,最惨烈的有燕子矶、草鞋峡、煤炭港、鱼雷营、宝塔桥、中山码头、江东门、凤台乡、花神庙和汉中门等处的屠杀。这些屠杀行动,多者杀害数万人,少者也有两三千人。更多的是到处滥杀无辜。屠杀的对象,不仅有青壮年,连老人、学生、儿童、妇女,也不放过。屠杀的方式,也是形形色色,有枪杀、砍杀、刺杀、活埋、焚烧、水溺等,甚至进行杀人比赛、杀人取乐等。当时,南京的许多慈善机构留下了大量的埋尸记录。日军的官兵日记和西方媒体,都有大量记载和报道。 第二,日本侵略者采用各种方式奸淫中国妇女。被其强暴的中国妇女,不仅数量多,而且连古稀老妇、未成年的幼女和孕妇,也惨遭污辱。日军还在南京设立多处慰安所,强征中国妇女,供其蹂躏。 第三,对南京城市的破坏和财产的抢劫。日军占领南京后,到处进行焚烧掠夺。市民的房屋、家具、粮食、牲畜等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全城到处是断墙残壁、瓦砾废墟,一片凄惨景象。 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制造的这一大规模屠杀事件,给南京人民造成了长期的心灵创伤,受到了中国人民、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的强烈谴责。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等11个国家,在东京组织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东条英机等重要战犯进行了审理。同时,在中国南京也组织了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谷寿夫等人进行了审讯。这些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大的国际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影响。这些审判都以大量的、确凿无疑的犯罪事实为依据,对日本战争罪犯作出了正义的判决。如东京审判,自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419名证人出庭作证,779人作了书面证言,受理证据4336件,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判决书长达1213页。 东京和南京两个法庭,严格地依照法律,对日军战犯的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作出了正义的判决,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称赞。日本政府作为战败国,理应深刻地反省战争罪行,总结教训,以史为鉴,与曾被其侵略践踏过的国家开创新的国家关系,共同面向未来,维护世界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和平。
内容概要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3:日军官兵回忆》以日军官兵回忆为主,故定名为《日军官兵回忆》,其他史料以“附录”的形式收录本册。由于这些回忆录是时隔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撰写的,因此,难免存在记忆上的错误,如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等。另外,一些作者,从自身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存在某些模糊认识或错误观点,对此读者在参考时应加以鉴别。在翻译和编辑过程中,为了忠实于原文,所有的史料均未做修改,以保持原貌。对史料中明显的错误,如人名、地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了订正;对一些原意不清的内容,则保持原文,以注释的方式加以说明。对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则采取省略的方式处理,并注明“略”、“前略”、“中略”“下略”等字样。
书籍目录
本册说明一、参谋本部、军部、华中派遣军1.古代东方史与我2.冈村宁次的战场回想3.从军第一人的山田翻译二、上海派遣军1.福井手记2.战斗的足迹——上海·南京战的回忆3.会计中尉的手记4.风云南京城-5.伊藤大队长的阵亡6.追思7.火化的青烟——悼念殉国之士8.中队长的记录9.南京攻防战之真相10.回忆南京城11.支那事变的回忆12.彷徨两千五百公里——士兵的微妙13.随想14.我的支那事变15.死亡出征16.中队卫生兵的手记17.白茆口18.怀念石井胜君19.与工兵小队向南京前进20.翻译从军论的反对者——野崎教授21.支那事变战记与回忆——驮马辎重队中支战线一年三、第十军1.一个作战参谋的回想手记2.战车战记3.藤村谦回想录4.江南春远5.进人无人的南京城6.一只山鸡的战果7.“你果真是同文书院的啊”8.日支事变从军记——突入南京9.为日中友好尽力10.一个士兵的战记附录1.外交官的一生2.走向破灭的道路3.最后的大名4.白虎部队5.无敌师团血战记6.摄影机与人生——白井茂回忆录7.在战争的激流中8.一个技术人员的故事
章节摘录
之所以以团子进行战斗,是源于古罗马的战术思考。曾在德、法留学的中国军官们当然学习过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战史了。 日本军队将翻译为联队。虽说联和连意义相通,但在战后,我国酌语言学家们抹杀了“联”。所谓“联”,意指耳、鼻由面部相连的意思,不只是结伴相随的意思。那么,且将这些放在一边,先说一说我军的师团。在欧洲,随着军团的日趋庞大(联队)变成了兵团或军,主将无法统率之,于是将其分解,便产生了师。由此,军就分解成几个师团使用了。所以,师团这个称谓,似乎带有分割了的感觉。与之相比,汉语里的师则毫无这样的感觉。如前所说,它有着自古以来传统的、明确并牢固的名称。 但是,我不知道是谁提议在陆军中将师团分成旅团的。是通晓中国古典的汉学家?还是军事学家?而将联队以下分为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确切的记录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00年后半期的有关斯巴达军队的编制中,或许是继承了那个传统吧。 不过,当时的密集方阵既是战术单位,同时也是战斗单位。而在现代,与战略单位合并,各单位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在本文中,实际上是想将该战斗单位作为关键词之乙处理的。 南京之战和上海之战 1937年12月1日,大本营陆军部向华中方面军“转达”了攻克南京的命令。 指挥官给部下的命令用“下达”一词表述,这不是“传达”。大本营作为辅佐大元帅陛下的最高幕僚机构,接到陛下肯定的答复后就将勅命传达至直属兵团.不过,那不是简单的传达,也不具有下达的权威,作为“转达”,这与下达是有所区别的。
编辑推荐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3:日军官兵回忆》撩开历史酷真一角 ,30多万人的血泪,南京保卫战的战史,日军施暴铁证,外国媒体报道,正义审判的记录……本史料集有着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1500万字全部为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在内容上没有加进编者的一句话或一个字,保持着史料的原貌。其中,很多材料是第一次出版问世,首次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3:日军官兵回忆》是其中的一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