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对话(21辑)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乐黛云等  页数:3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说中国读者有时候具有某种“诺贝尔奖情结”,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从一令历史的层面来看,这个“情结”也许可以理解为,是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鸦片战争情结”的变种。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外来入侵和屈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构成了威胁。因而,要富强,避免中国人再受欺负,恢复中国和中国人应有的尊严,便成了全体中国国民在19、20世纪最热切的期盼和最重要的使命,一直到今天。我从瑞典看中国,我认为你们中国人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今天全世界对中国都非常重视。但是看来,很多中国人还是非常注重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承认和肯定。是不是他们觉得外国人的承认和肯定就证明中国人终于站立起来了呢?以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为背景的使命终于完成了呢?今天,很多中国作家,包括知识分子读者群看重诺贝尔奖,甚至表现为某种化不开的“情结”,是不是跟我上述这些历史因素和文化心理有关呢?希望有更多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自己同胞获奖而感到荣耀、自豪,这并不奇怪或不正常。问题是,有的时候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重视和兴趣,似乎过了头,这是缺乏自信的心理表现……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有两个意义。首先它使得更多人发现一些非常出色的作家。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名气很大、很出色的作家得奖,还不如一个不太知名的、但非常出色的作家得奖……诺贝尔文学奖第二种重要意义更广大深远,在于促进各国人民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增进了解和友谊,取长补短,谋求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书籍目录

卷首语专论 (瑞典)罗多粥 钱林森 中国——瑞典:交流、互动三百年瑞典——中国文化交流历史回顾 (瑞典)雍博瑞 充满活力的瑞典——中国之交 (瑞典)斯塔凡·鲁森 中国和欧洲的交流探昔 (瑞典)奥托松 重塑轮回:四百年的中瑞关? (瑞典)马悦然 知识的接触 (瑞典)罗多粥 中西文化:异质之神话 (瑞典)艾黎 《中国长城》——瑞典首篇有关中国的学术论文 倪文君 周振鹤 彼得·奥斯贝克眼中的广州和广州人 (瑞典)杨富雷 1847-1956年瑞典赴华传教士事略 (瑞典)约翰森 安德斯·伦斯泰特与澳门研究 (瑞典)像川马丁 斯韦诺纽斯与18世纪瑞典汉学中的“学术想象” 辛德勇 《瑞典国记略》:中国对瑞典的早期记述  (瑞典)牛瑛嘉 瑞典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瑞典)魏佩理 重访扬·米达尔笔下的中国山村 (瑞典)林多夫 瑞典媒体上的中国形象——当今部分实例之思考录 (瑞典)叶世春 反思叶瑞关系——或曰有关中西方关系的“不公正的看法”高本汉与瑞典汉学 (瑞典)马悦然 “一位学者的肖像”——《高本汉传》中文版序者 李开 论高本汉和汉语上古音研究 (瑞典)黑坎·瓦尔奎斯特 斯文·赫定与中国 (瑞典)马悦然 我的学术生涯 (瑞典)罗多弼 瑞典汉学:过去、现在和未来瑞典文学家与中国 (瑞典)斯塔凡·吕纳 斯特林堡与中国 李之义 瑞典儿童文学大师阿斯特丽德·格林伦 (瑞典)万之 哈瑞·马丁松与中国文化 (瑞典)马之松 良性可能 (德国)阿尔弗雷德·霍农 斯特林堡与奥尼尔:美国现代戏剧自传特色的形成瑞典自然科学家林奈诞辰三百年纪念诺贝尔文学奖新亮点要籍时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文化对话(2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