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凤阳等 页数:3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复杂的群体生活中,人类既不能单靠兽性用尖牙利齿去解决问题,也无法像天使那样仅凭神性即可实现完美生活。政治哲学主要是站在善的立场上,设定一些高贵的信条,并以此作为澄澈的镜子,对永远不能达到至善的现实政治,提出永远不能放弃努力的理想诉求。然而,在这个领域中,那些我们经常使用的关键概念,诸如公正、人权、自由、民主、共和、宪政;诸如公民、代表、精英、公共责任、公共领域;诸如契约、程序、协商、妥协、宽容、怨恨、动员、治理;诸如合法性、话语、规训、社会记忆等,在历史与主义的迷雾中越是耳熟能详,越是难以把握。《政治哲学关键词》选择了上述词汇,精心爬梳,试图正本清源,旨在为进一步的沟通和讨论搭建一个具有基本共识的知识平台。《政治哲学关键词》仅为初步探索成果,按照价值、结构、行动和话语四个理论要素,分别梳理政治哲学中的关键词,是张凤阳教授领军的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项长期、基础性研究工作。目前所做的工作只是“试点”性的,今后3-5年将在充分吸纳各方研究成果和依照现代学术研究格式,完成这项来自研究和教学实践需要的著述。
书籍目录
引言人权自由民主共和宪政公民代表精英公共领域公共责任契约程序协商妥协宽容怨恨政治动员治理合法性话语规训社会记忆后记
章节摘录
解释这种立场,首先应考虑的是古典共和主义者基于某种贵族情结而对平民德性的鄙视,但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古典时代,实际观察到的君主政体更多的表现为混合权力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王政,而不是那种曾流行于古代东方社会的暴戾的帝王专权。不过,即便这样,古典共和主义者也指出,“单一性”的王政远逊于“混合性”的多元均衡政体。关键在于,在王政体制下,由于世袭规则的作用,必定既使“仁政”的出现变得偶然,又令“善治”的延续变得短促。先王或许圣明,但庸才子嗣即位,“就会有害于邦国”。①在这个意义上,“正宗”的君主政体是很容易蜕化成“变态”的僭主政体的。此乃古典共和主义者所辨析出的政体衰变周期律的重要表现之一。②不幸的是,历史的进程中每每出现这种结局。道理很明显:当君主不仅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而且暴戾恣睢、鱼肉百姓、祸害天下的时候,代表进步方向的现实政治思维,就不是拿“正宗”的君主政体与“正宗”的共和政体做比较,而是用“理想”的共和政体与“腐烂”的君主政体相对照了。本来,在古典共和主义的视域中,“天下为公”对应于各种形式的“天下为私”。问题是,把“混合均衡政体”作为防范公共权力“私有化”的最优制度安排,虽然深谋远虑、智慧老道,可它一旦进入政治博弈的现实场景,却显得指向含糊,目标不清。革命的政治动员需要确认一个对立的“他者”。这个“他者”不仅要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找寻,还要通过理论“构建”,入木三分地揭露其丑恶嘴脸。卢梭是编织革命话语的高手。按照这位激进民主理论家的评点,流行于近代欧洲的君主政体,实乃高度集权、目无法度的暴君独裁。它不仅以“君权神授”为说辞,把国家堂而皇之地变成自己的家天下、私天下,更把民众当做羔羊恣意地鞭打和蹂躏,简直是十恶不赦。
后记
梳理政治哲学关键词,是我们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想法。为了把这个想法落实为相对规范的文字,我们进行了反复的集体讨论。但撰写工作一经展开,所遇到的困难还是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期。这部书能够正式出版,要特别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佘汀涛先生和杨建平先生的热诚鼓励与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的一期研究计划即使不中途夭折,至少也要拖延更长的时间。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本书的写作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分工。人权、自由、民主、共和、公民诸条目,由张凤阳撰写;宪政条目,由徐国利撰写;契约条目,由张凤阳、李永刚撰写;代表、程序、协商、妥协、宽容、公共责任、合法性诸条目,由李永刚撰写;政治动员、治理条目,由孔繁斌撰写;公共领域、精英、怨恨、话语、规训、社会记忆诸条目,由王海洲撰写。我们水平有限,对问题的理解与把握不一定妥当,衷心期望得到读者的回应与批评。
编辑推荐
《政治哲学关键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