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2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魏斐德 页数:785 译者:陈苏镇,薄小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作者简介
魏斐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成员和美国哲学家协会会员。曾任美国国教育中国顾问、中国文明研究委员会主任、美利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以及美国学术协会委员会/美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主任,还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文章外,其著作还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1966)、《历史与意志》(1973)、《中国帝制的衰亡》(1975)、《上海警察1927—1937》(1995)和《上海歹土》(1996)以及最新出版的《间谍王:戴笠和中国特工》(2003)。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北部边防 明朝的卫所制度 汉族边民与满族奴隶 努尔哈赤的崛起 吞并辽东 满汉种族冲突 新式武器和进攻策略 努尔哈赤之死与皇太极之议和第二章 崇祯朝廷 士大夫的社团 科举生涯 温体仁当政 复古派与边防策略之争 周延儒的荣与衰第三章 满族势力的扩张 汉族合作者 大凌河之围 祖大寿投降与复叛 边民与海盗 皇太极称帝 攻克松山 洪承畴之降 锦州的陷落第四章 北京的陷落 李自成起兵问鼎 南迁之议 崇祯皇帝的末日 大顺的臣民 合作者中的儒生士大夫 吴三桂 多尔衮决心介入 大举南下第五章 南京政权 史可法与军阀 明朝的皇室贵族 皇位继承危机 四镇 党争复起 收复失地论和治国之道 顺案 政治迫害 南京政府的困境 扬州的忠臣 和谈第六章 清朝统治的建立 地方合作者 山东的投降 北人与南人 清除明代弊政 部分改良 满人的弊政 旗地与奴隶 满人的种族分隔与社会控制政策 保卫京城 抵抗活动的再起 李自成的最后失败第七章 南京的陷落 勤王选择 献身与妥协 满人渡河 童妃案 伪太子 左良玉兵变 进攻扬州 史可法与多尔衮 扬州十日屠 史可法功过评价 弘光帝出逃 南京的投降 大赦 改换门庭第八章 江南的抵抗运动 乡绅们的矛盾心理 江南地区的经济分化 社会依附关系 阶级矛盾 农奴暴动 合作恢复秩序 剃发令 地方抵抗运动 嘉定的崩溃 太湖义军 第一次松江起义 遁世隐居第九章 北方中国的地方控制 盂乔芳和陕西的初步平定 山地的“带发”人 山东的清剿 地方官与胥吏 保甲制 有区别的恩赦第十章 “危时计拙” 钱谦益与合作的污点 土国宝和太湖复明分子 溧阳、淮阳起义 1646年复明分子的失败 陈子龙与松江兵变 兜捕文人学士 淮安之谋 清廷的猜疑 复明党希望的复萌与破灭 万寿祺和顾炎武第十一章 北方的最后平定 榆园军 刘泽清案件 1648年的回民起义 姜壤之乱 征服西部 陕西东南与汉水高地 山西山匪 总督、缙绅和乡长第十二章 多尔衮摄政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院 多尔衮专权 南北之争 弹劾冯铨事件 满汉两头政治 指控亲王 文人关系网的重建 多尔衮的威福及其薨殁第十三章 顺治朝 皇帝亲政 吏治改革 清洗都察院 抑制贵族 了结旧账 吴伟业复兴文学党社的努力 皇帝与殉难者 索贿者与吏治腐败 考课与朋党 任珍案 仿效明初之制 矫枉过正:朝服事件 对陈名夏的最后审判第十四章 专制危机的一种解决形式 南明海军的威胁 顺治皇帝的南人臣僚 清廷专制与满人至上 汉军旗人的上层分子 清廷信用汉人的后果 郑成功的进袭 社会与政治的均平 赋税制度改革 朝廷对缙绅特权的打击第十五章 从明至清的忠君思想 最后的明朝忠臣 公德与良知 三藩之乱 范承谟的殉难 清朝的忠君思想附录 A.出仕两朝的大臣 B.1644年的“贰臣” C.地方政府中的旗人官员中文、日文引书目录西文引书目录译后记
章节摘录
范承谟到福州上任后不久,就得到了吴三桂叛乱的消息。当耿精忠表现出反叛迹象时,范承谟便立即着手组建一支总督自己的军队:他要求皇上收回解散该省军队的命令,建议在总督的监理之下实行军屯,并要求命令耿精忠拨两营兵归他亲自指挥。但是,范承谟很快就意识到,耿精忠很可能会在这些措施得以实现之前就采取行动。范承谟想将全省各地驻军的将领召至福州,借口是新任总督要会见他们;他甚至企图逃至漳州或泉州,以躲避耿精忠的部队。然而,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在福州起兵反清,自称元帅,并宣布恢复明朝旧制。在将范承谟及其左右逮捕并投入监狱后,耿精忠派曾养性率领一支军队进入浙江,并于6月攻至沿海地区;自己则亲率另一支军队进入江西,于1674年7月底抵达鄱阳湖。与此同时,即1674年5月25日,总兵刘进忠也在其南面的广东潮州起兵响应耿精忠。 康熙帝的对策最初是安抚。7月4日,他颁布了一道特谕,答应耿精忠如果投降便可获得宽赦和高位。当然,康熙帝最担心的是耿精忠会与台湾郑经的军队联合。幸运的是,耿精忠与郑经不可能结为联盟;事实上,在1674年和1676年,由于以往的争执,郑经的水师袭击了福建沿海的厦门及其他城市。但在耿精忠初起兵时,这并不是可以预料的;此时清廷则焦虑地等待着耿精忠的答复。1674年7月28日,清廷未见任何回音,遂将江南绿营兵调往杭州,并令努尔哈赤之孙、康亲王杰书全权负责平定耿精忠。然而,总兵曾养性的部队对浙江北部的进攻势如破竹(到年底只有杭州还在杰书的手中);耿精忠也在江西东部连获大捷,致使康熙帝不得不考虑对台湾郑氏政权作出让步。1674年夏、秋,是清廷占领北京30年以来最不景气的时期。华南大部分地区落入叛军之手;吴三桂甚至建议康熙帝或者自杀,或者返回东北(在东北“准”其攻占朝鲜);达赖喇嘛则提出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 这段时间被康熙帝称之为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经历之一,但当时他毫不动摇。1674年4月,他下令动员所有满、汉、蒙军,最后集结了20万八旗军和40万绿营兵,以武力镇压叛乱。5月18日,吴三桂的书信传到北京,书中语气傲慢,并自夸已收复了原明朝领土的1/3。康熙帝大怒,下令处死被扣为人质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但从清廷的角度来看,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局势还将进一步恶化。在山路崎岖的四川,总兵王屏藩叛变,并宣布与吴三桂结盟。康熙帝令陕西将领王辅臣(原来也是吴三桂的部将)进攻四川,但他反于1674年12月叛变,并于次年初攻占了甘肃东部地区。由于兰州落入叛军之手,清廷与甘肃西部忠于清朝的张勇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