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毓秀 页数:185 字数:190000
前言
从诸子蜂起、处士横议的百家争鸣,到大师辈出、人文昌盛的文艺复兴;从闪耀着智性之光的启蒙书籍,到弥漫着天真之趣的童话寓言。几千年来,中外文坛一直人才辈出,灿若星辰,佳作更是斗量车载,形形色色。面对如此浩繁的作品,为了让青少年朋友品读到纯正的文化典籍,畅游于古今之间,我们精心编排了本套经典名著丛书。 本套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撷取世界文学中的精华,涉及中外名家经典小说、诗歌、杂文、散文等作品,让您充分领略大师的文学风采;甄选中国古代经典国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让您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品鉴中外经典童话寓言,让您插上想象和幽默的翅膀,遨游于童话的王国;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等,让你窥见历史的缩影、沐浴睿智的人文光芒…… 本套丛书的编排方式以体裁为纲,选取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经典名著,更有大量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的精美绘图,达成文本阅读与艺术欣赏的相互促进,从而使青少年能够保持一种活泼的读书状态,让他们真正能够走进文学殿堂,获得文学的滋养,领略文学之美。如果这一增长见识、愉悦身心的精神盛宴能够得到青少年朋友的喜爱,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和希冀。
内容概要
《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清)李毓秀
书籍目录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液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章节摘录
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最重要 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欢聚一堂。人们非常崇敬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人:“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对于老人的回答,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呢?” 老人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自己弄乱的一切都要自己负责,并要整理得井井有条;要和小朋友相互团结,相互帮助;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这些东西是最重要的。” 老人的话赢得了所有在场人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很多杰出的人物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形成个人品格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百科 《周礼》是儒家“三礼”之一,是关于先秦官职与各种典章制度方面的书,相传为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旦所著。《仪礼》也是儒家“三礼”之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分礼仪的汇编。全书共十七篇,内容包括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方面的基本礼节,为历代王朝制定礼制的重要依据。《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为孔子的学生以及后世汉代学者所著。它所记录的都是战国及秦汉时期儒家学者的言论,大多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孔子讲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华夏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至圣”等。 相传,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塾的人。为了让更多人学习知识,孔子广收学生,数量竞多达三千,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此外,孔子还创造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孔子用儒家典籍《诗》、《书》、《礼》、《易》为教材;以文、忠、行、信(即历代的文献、对待别人要忠诚、社会经验、与人交往要诚信)四项为科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下,孔子门下的弟子成为春秋末期各国诸侯争要的人才。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而“礼”又是儒家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又称“礼法”或“礼制”。在古代,礼的划分很细致,主要包括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礼”是一种制度、规则和社会意识,它早已渗透到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尊敬师长、仪容整齐等,这有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说,孔子是开启中国“礼仪”之门的第一人,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注释 ①仁:仁爱的人,有仁德的人。 ②文:文献典籍。 译文 和大众相处时要博爱,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而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完这些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问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故事链接 董遇利用“三余”巧学习 东汉末年,有一个名叫董遇的人,从小就喜爱读书,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典籍,掌握了很多知识。 汉献帝的时候,战乱纷起,加之连年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为了维持生计,董遇每天早晨和哥哥一起上山砍柴,然后再挑到几里远的市镇上去卖,换取一点儿钱糊口,就这样整日忙碌奔波。 每天从集市上回来,人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可是董遇仍然不忘读书。已经是夜半时分了,四周万籁俱寂,家家户户的人早已进入梦乡,只有董遇那间小屋里仍然亮着灯。坐得时间长了,睡意袭来,他赶忙起身,在水缸里舀上一盆冷水,用毛巾蘸着洗脸。冰凉的水驱散了睡意,他又重新回到桌前,埋头苦读。碰到雨雪天气,遍地泥泞,无法上山砍柴,董遇便早早起床,稍稍梳洗后就开始读书,一读就是一整天,有时连饭都忘了吃。 一次,董遇正读得津津有味,忽然觉得头上一阵冰凉,抬头一看,原来破旧不堪的小屋因为连绵不断的阴雨而漏雨了,他赶紧找了一个木盆接雨,然后又拿起书本,沉浸到读书的快乐之中。到了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地里没有什么活儿可干,对于忙碌了一年的百姓来说,这是一年中难得的休息时间。而对于董遇来说,这正是读书的好时侯。破旧的小屋四面漏风,没多久,董遇的手脚就被冻得不听使唤了。他就站起来搓着手,绕着小屋慢跑,麻木的手脚又恢复了知觉。他就又回到桌前,继续吟读。 董遇利用“三余”(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阴雨天为平常之余)的时间,博览群书,丰富了知识,并写出两本书,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都很敬佩他。P1-5
编辑推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本书由贾存仁修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